研究快訊 | 單層T-Graphene的超導及其合成路徑

2020-11-26 騰訊網

原文已發表在CPL Express Letters欄目

Received 31 July 2019;

online 3 August 2019

Express Letter

文章亮點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孫建教授和邢定鈺院士等人在單層超導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預言了單層T-graphene是一種本徵的二維碳單質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達到近20 K,並且設計了「高壓合成,常壓剝離」的巧妙路徑來合成這種新奇的材料,即先用高壓方法合成鹼金屬鉀和T-graphene的插層化合物C4K,然後再在常壓下用電化學或機械剝離方法剝離出單層T-graphene。

單層T-Graphene的超導及其合成路徑

研究背景

單層超導體是製備超導納米元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已知的單層超導體很少,只有單層的二硒化鈮、二硫化鉬和鐵硒等。另外,單層的元素

超導體就更為少見,理論預言的超導二維硼到目前還沒有在實驗上測到超導。所以,尋找和合成單層超導體,特別是單層的元素超導體,一直是大家非常感興趣的課題。最近,「魔角石墨烯」中超導的發現使這個課題受到更多的關注。碳元素具有豐富的電子雜化構型,使它呈現很多的同素異構體。每一種碳元素同素異形體的出現都會引起極大的研究熱潮,如富勒烯、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另外,碳材料的超導也一直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課題,包括石墨插層化合物中的超導,但它們的超導轉變溫度一般都不高。

內容簡介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孫建教授課題組利用晶體結構搜索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在碳的同素異構體中找到一種本徵的單層超導體T-graphene。這種單層碳材料具有四八環結構,他們的電聲子耦合計算表明,單層T-graphene在常壓下的超導轉變溫度可以達到約20.8 K。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首次提出了「高壓合成,常壓剝離」的思路,設計了兩條巧妙的路徑來獲取這種新奇的材料(圖1)。第一條路徑是,先用高壓方法(> 11.5 GPa)合成鹼金屬鉀和碳的化合物,具有P4/mmm對稱性的C4K。計算表明這種化合物在高壓下穩定,並在壓力撤掉後仍是一個亞穩相。接下來用電化學方法或機械剝離法從C4K中把單層T-graphene剝離出來。第二條路徑是,在常壓下將鉀原子從C4K中蒸發掉,留下純的T-graphite層狀物(C4),接著從T-graphite中剝離出T-graphene,此時的剝離能比直接從C4K中剝離更低。他們用多種方法證明了C4K在高壓和常壓下的穩定性,以及單層T-graphene剝離的可行性(圖2)。他們還預言,C4K本身也是一種超導體,其理論計算的超導轉變溫度達到近30 K,是目前類似石墨插層化合物中超導轉變溫度最高的材料。他們的研究表明,C4K和T-graphene都具有很強的電聲子相互作用,屬於常規超導體,可以用電聲耦合的方法來研究它們的超導電性。

圖1. 單層碳元素超導體T-graphene的合成路徑示意圖,簡單闡明了「高壓合成,常壓剝離」的新思路。

圖2.P4/mmmC4K的晶體結構和穩定性。

研究意義及重要性

本文的理論預言為實驗工作指明了方向。單層超導體T-graphene是非常稀少的本徵元素二維超導體,一旦在實驗上被合成出來,將不但成為基礎研究上的重大突破,也將對超導器件的發展和實際應用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利用常用的層狀材料堆疊技術,單層T-graphene可以很方便地與其它二維材料疊放在一起製成超導器件,如超導體/半導體異質結等。另外,孫建教授等人在本文中首次提出的「高壓合成,常壓剝離」的二步法有望成為合成二維材料的新方法可用於合成在常壓下難以獲得的新型單層二維材料

本文第一作者是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顧琴燕,通訊作者是孫建教授,邢定鈺院士對研究的開展和論文撰寫給予了重要的指導。該項工作是南京微結構協同創新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等經費的支持。計算工作主要在南京微結構協同創新中心高性能計算中心、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和廣州超算中心「天河二」等地的超級計算機上進行。

應編輯部邀請,吉林大學馬琰銘教授為以上工作作了深度點評,同期發表在CPL。

Views & Comments

Theoretical Proposal for a Planar Single-Layer Carbon That Shows a Potential in Superconductivity

Yan-Ming Ma (馬琰銘)

Chin. Phys. Lett. 2019 36(9): 090101

英國專欄作家Belle Dumé為本文撰寫了News,並發表於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Physics World。

Single-layer T-graphene could

bean intrinsic elemental2D superconductor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二維單層銅基超導體具有高溫超導特性
    迄今合成的數十種銅基超導體的超導臨界溫度雖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相似的層狀原子結構,如果將這些層狀銅基超導體減薄至二維極限,是否仍具有相同的高溫超導特性?  日前,我國科學家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了二維極限下的單層銅基超導體具有和塊體銅基超導體相同的超導特性。結合輸運和掃描隧道顯微學及譜學數據,團隊最終發現二維極限下的單層Bi-2212已具備高溫超導所需的一切因素。這一結論為高溫超導的二維理論模型,和既有高溫超導塊體材料表面研究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實驗基礎。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他們將兩層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異疊在一起,並通過門電壓調控載流子濃度,成功實現了能帶半滿填充狀態下的絕緣體,繼而實現1.7 K的超導電性(圖1)。該實驗完美再現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中的物理現象——準二維材料體系中載流子濃度調控下的莫特絕緣體,也是第一次在純碳基二維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對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乃至量子自旋液體的探索等強關聯電子材料中前沿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3]。
  • 當前凝聚態物理(理論以及實驗)有哪些研究熱點和難題?
    由於鐵基是繼銅基超導後的另一個unconventionalsuperconductingfamily,以是大家非常感興趣。銅基幾十年了,壓榨得差未幾了,挺難再有突破。高溫超導的本質實際上也並沒有完完全全弄明白。鐵基的發明呢,一方面提供了一個新的體系來研究高溫超導,一方面全部銅基的一套可以複製一遍全部出結果非常快(不過實際的含金量嘛,呵呵)。
  • 日本東工大成功檢測單層硒化鐵薄膜的高溫超導性能
    東京工業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的一之倉聖助教和平原徹副教授,以及物質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系的清水亮太副教授和一杉太郎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在超高真空(用語2)中直接測量電導率,檢測出了單層硒化鐵(FeSe,用語1)薄膜的高溫超導性。研究團隊在抑制基板傳導性的同時,在原子水平上使表面變平坦,並在超高真空中形成單層FeSe膜。
  •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單層鐵硒高溫超導機理的系列...
    兩項發現為超導機製備受爭議的單原胞層鐵硒薄膜提供了異號配對的重要實驗證據,表明在該體系中儘管界面電–聲耦合被認為可以增強超導特性,自旋漲落對於庫珀對的配對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或對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統一理解提供重要參考。提升超導轉變溫度和理解庫珀配對機制是超導領域兩個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在以往的鐵基超導研究中,基於電子–空穴費米口袋嵌套的s±波配對被廣泛接受。
  • 研究人員合成室溫超導材料
    圖註:機械工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領導的新研究的目標是在室溫下開發超導材料迪亞斯說,開發超導材料(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的排斥)是凝聚態物理的「聖杯」。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探索,這種材料「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迪亞斯說。為了創造新的記錄,迪亞斯和他的研究團隊將氫與碳和硫結合在一起,以光化學方法在金剛石砧座中合成了簡單的有機衍生的碳氫化物。
  • 清華高溫超導研究取得突破 發現最薄高溫超導材料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朱賢佳) 據清華新聞網21日報導 近日美國《科學》雜誌以「一個非常薄的超導材料」為題,介紹了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在界面誘導的高溫超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這標誌著該研究團隊在界面誘導/增強的高溫超導研究上取得突破。該體系是目前已發現的最薄的高溫超導材料。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D晶體的缺陷調控及其光電性能研究
    然而,2D二硫化物晶體的無序狀態極大的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同時不同的合成和處理方法所引入的缺陷導致其電子結構具有很大的差異。更重要的是,目前關於缺陷對光電子性能的影響仍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研究2D二硫化物的缺陷及其光電性能具有重大意義。
  • 96年的博士生連發兩篇Nature,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
    Correlated insulator behaviour at half-filling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2018.DOI:10.1038/nature26160   3. Eugene J. Mele. Novel electronic states seen in graphene.
  • 二維材料研究導向來了!2020年上半年已發19篇NS!
    新加披國立大學的Barbaros Ozyilmaz報導了通過雷射輔助化學氣相沉積法合成的釐米級,獨立式,連續且穩定的單層無定形碳的合成,其拓撲結構不同於無序石墨烯。與散裝材料不同,單層無定形碳的結構可以通過原子解析度成像確定。
  • 留美中國21歲博士實現石墨烯超導重大突破!或引發全球新材料革命
    2018年3月5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主刊在其網站連發兩篇長文,對美國麻省(MIT)Jarillo-Herrero教授課題組有關石墨烯超導的最新成果予以報導。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篇重磅級文章的第一作者均為來自中國的21歲博士生曹原。出生於四川的曹原年僅14歲即以669分的成績考入聲名赫赫的中科大少年班學院。
  • 科學家首度合成出室溫超導材料,在15℃展現超導特性
    超導材料雖然因零電阻、抗磁性而威名遠播,但將其技術化的困難點仍在於,這些材料只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發揮作用,也因此,尋找室溫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現在科學家似乎成功了,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們,首次在高壓力下開發出室溫超導材料,於15℃出現超導特性。
  • 科學家首度合成出室溫超導材料,在15℃展現超導特性
    超導材料雖然因零電阻、抗磁性而威名遠播,但將其技術化的困難點仍在於,這些材料只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發揮作用,也因此,尋找室溫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現在科學家似乎成功了,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們,首次在高壓力下開發出室溫超導材料,於15℃出現超導特性。
  • 物理所實驗觀察(Li,Fe)OHFeSe超導體與單層FeSe薄膜
    鐵基超導體作為繼銅氧化物超導體之後的第二類高溫超導體,其超導機理是凝聚態物理研究的重要課題。絕大多數鐵基超導體具有位於布裡淵區中心的空穴型費米面和位於布裡淵區頂角的電子型費米面。一種普遍的超導機理(費米面「嵌套」)認為,電子在電子型與空穴型費米面之間的散射,是鐵基超導體中電子配對和超導電性產生的主要原因。
  • 歷史上的超導現象及其發展歷程
    經過長期的發展,現在超導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導輸電線纜,超導變壓器等電力系統方面,並且還利用超導材料可以形成強磁場,如磁懸浮列車,另外超導材料在醫學,生物學領域也取得很大成就;未來,超導材料將會向實用化發展;總體來說主要集中於生活發展方面。超導體大致分為:元素超導體、合金和化合物超導體、有機高分子超導體。超導材料性能有:零電阻性、完全抗磁性、約瑟夫森效應等。
  • 高溫超導研究領軍人
    趙忠賢院士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超導專家。長期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探索高溫超導電性研究,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主要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 【正文】 40多年前,我國的高溫超導研究剛剛起步,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甚遠;而今,我國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高溫超導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從追趕到領跑,趙忠賢功勳卓越。
  • 納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用
    首先石墨烯的機械強度是鋼的100倍,其次單層石墨烯幾乎是透明的,在室溫下就具有遠高於所有已知材料的導電性,因此在石墨烯表面可以製造出一個個的微納器件。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二維材料,它的發現打開了人類認識二維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