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高溫超導研究取得突破 發現最薄高溫超導材料

2020-12-05 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朱賢佳) 據清華新聞網21日報導 近日美國《科學》雜誌以「一個非常薄的超導材料」為題,介紹了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在界面誘導的高溫超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這標誌著該研究團隊在界面誘導/增強的高溫超導研究上取得突破。該體系是目前已發現的最薄的高溫超導材料。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教育部「2011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近日,由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員馬旭村、副研究員王立莉、教授陳曦、助理教授季帥華、教授王亞愚和薛其坤院士組成的研究團隊以《單層FeSe薄膜中高溫超導特性的直接實驗驗證》(Direct observ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one-unit-cell FeSe films)為題在《中國物理快報》雜誌上(Chin. Phys. Lett.31, 017401 (2014))上發文,文章發表後,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在 「編輯選擇」(Editors』 Choice)中以「一個非常薄的超導材料」(A very thin superconductor)為題對該工作進行了報導(Science 343, 230 (2014)),這標誌著該研究團隊在界面誘導/增強的高溫超導研究上取得突破。

  該研究團隊在成功製備大面積原子級平整的單原子層FeSe薄膜和與FeSe薄膜界面尖銳的FeTe保護層的基礎上,與北京大學王健、華中科技大學李亮、日本東北大學陳明偉等合作,利用電輸運和磁性測量直接證明了外延於鈦酸鍶襯底上的單層FeSe薄膜的高溫超導特性,並且其超導轉變溫度被提高至體相FeSe超導轉變溫度的5倍。如圖(a)所示,超導的起始轉變溫度為50 K以上,在23 K達到零電阻,這與圖(b)中的抗磁性測量得到的轉變溫度一致。由於鈦酸鍶襯底和FeTe保護層均不超導,因此該體系是目前已發現的、最薄的高溫超導材料,而且其臨界電流比體相FeSe高近兩個量級。

相關焦點

  • 高溫超導研究領軍人
    「北京的趙」震驚世界 發現臨界溫度93K的液氮溫區超導體,成為國際超導研究領域中國的符號 超導,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當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一定數值時,電阻會突然消失,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被稱為超導體,它在信息通訊、生物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
  •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與技術的實際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02:01 來源:     新華社北京2月24日電(記者張曉松)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科研項目「高溫超導三分量磁測技術研究」成果日前通過專家評審。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家族有兩個主要缺陷,作為金屬陶瓷材料加工工藝嚴苛,綜合成本高,影響廣泛應用。此外,銅基超導並沒有解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豐富的物理內涵。」
  • 高溫超導研究面臨的挑戰
    20 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這項發現不僅為超導的應用開闢了新的方向,同時也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新的微觀量子世界,向傳統的固體量子理論提出了挑戰。贗能隙是高溫超導體中發現的一個讓人非常困惑的物理現象,起源還不清楚。這種現象最早由Alloul等在高溫超導材料的核磁共振實驗研究中發現,開始被認為是一種「自旋能隙」效應。後來Loram等在電子的比熱的測量中也發現存在這種現象,證明這種「能隙」不僅僅只是在自旋激發中存在,因此被稱為贗能隙。贗能隙有許多表現形式。
  • 後來居上 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後來居上 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科技創新70年·歷程  9月初,來自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實驗室的高溫超導磁懸浮車亮相四川國際科技博覽會,引發廣泛關注。  高溫超導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它是具有相對較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
  • 科學史上365天——高溫超導研究
    追尋高溫超導的腳步繆勒和柏諾茲的研究進展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高溫超導研究狂潮,受到他們所選擇材料的啟發,新的成果如雪崩式地湧現。這一重大的突破,說明實現可實用的高溫超導已經不遠,這一連串激動人心的成果再度激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超導熱」。自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卡末林·昂內斯發現了超導現象以來,人類找到的超導材料已近5000多種,超導電性的機制研究越來越精細,所發現的超導體性質也越來越豐富。
  • 新型高溫低壓超導材料探索和超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溫低壓超導材料研究領域獲新進展。理論預言指出鈹摻雜的甲烷分子在低壓下是一種金屬並且具有超導電性,基於大量的計算數據揭示了鈹摻雜的甲烷分子的超導電性規律。
  • 後來居上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據科技日報10月1日報導,9月初,來自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實驗室的高溫超導磁懸浮車亮相四川國際科技博覽會,引發廣泛關注。 高溫超導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它是具有相對較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等都是超導的重要應用。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發現室溫超導體,我們出門可以坐上懸浮的超導車,甚至手機、手提電腦充一次電,就能用上好幾個月。」正是帶著這樣的夢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超導研究團隊在這一領域裡已經堅守了20餘年。  突破超導研究的禁區  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或超導轉變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
  • 超導及高溫超導:永鼎股份、西部超導迎著風 擁抱彩虹
    發現超導體是因為掌握了氦氣液化技術,液化氮氣能獲得3.15~4.25K的低溫。 低溫研究的突破,為超導體的發現奠定了基礎。三、超導體基本特性1.完全導電性完全導電性又稱零電阻效應,指溫度降低至某一溫度以下,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想像一下:遊泳如果沒了水的阻力,遊泳者能飛起來!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北京大學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高溫超導材料與機理研究...
    該項目負責人為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楠林教授,並聯合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三家單位的優秀科學家,共同形成了在高溫超導前沿研究領域具有國際領跑水平的研究團隊。物理學院國際量子材料中心王恩哥院士、江穎教授、王健教授為核心成員。
  •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高溫超導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它是具有相對較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等都是超導的重要應用。2012年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幾十公裡長的超導加速環和多個有幾層樓高的超導探測器都是最關鍵的部件。
  •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家族有兩個主要缺陷,作為金屬陶瓷材料加工工藝嚴苛,綜合成本高,影響廣泛應用。此外,銅基超導並沒有解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豐富的物理內涵。」
  • 高溫超導新紀錄:只有-70℃
    德國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在高溫超導體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創下了全新的記錄:新的材料在203K或者說-70℃溫度下即表現出超導性質。這項研究運用了Bardeen-Cooper-Schrieffer超導理論,將硫化氫氣體冷卻成液體,再灌入能產生超高壓力的金剛石壓砧。
  • 國際超導材料大會開幕超導研究領先企業引關注
    第12屆國際超導材料與機理大會20日在北京開幕。這是時隔21年後,國際超導研究領域這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學術盛會再度在中國舉辦。超導材料是指具有將其所處環境溫度降到某一低溫下呈現出零電阻以及排斥磁力線的性質的材料,被世界公認為21世界最具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之一。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他們將兩層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異疊在一起,並通過門電壓調控載流子濃度,成功實現了能帶半滿填充狀態下的絕緣體,繼而實現1.7 K的超導電性(圖1)。該實驗完美再現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中的物理現象——準二維材料體系中載流子濃度調控下的莫特絕緣體,也是第一次在純碳基二維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對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乃至量子自旋液體的探索等強關聯電子材料中前沿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3]。
  • 國際超導材料大會開幕,超導研究領先企業引關注
    第12屆國際超導材料與機理大會20日在北京開幕。這是時隔21年後,國際超導研究領域這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學術盛會再度在中國舉辦。超導材料是指具有將其所處環境溫度降到某一低溫下呈現出零電阻以及排斥磁力線的性質的材料,被世界公認為21世界最具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之一。
  •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超導配對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高臨界超導溫度及d波配對對稱性等奇異特性,對傳統的BCS超導理論提出了挑戰。經過近三十年的大量理論和實驗研究,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超導機理仍然沒有形成共識。由於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具有強烈各向異性的電子結構和d波超導能隙,依靠傳統的隧道能譜實驗來獲取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的方法不再簡單適用。
  • 走向「高溫超導」新境界(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溫度)
    高溫超導中的「高溫」是相對於零下270攝氏度的低溫超導而言的,這裡的「高溫」其實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超低溫,甚至達到-196攝氏度液氮的溫度。  超導全稱超導電性,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或超導轉變溫度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稱為超導體。超導體得天獨厚的特性,使它可能在各種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