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本報合肥11月7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院士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超導是物理學中最迷人的宏觀量子現象之一,是歷久彌新的研究領域,目前全世界已有10位科學家憑藉超導研究成果共獲得5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高溫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溫度,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導的兩大特徵,但非常規高溫超導的機理依然沒有完全解決。如何找到通向高溫超導秘密之門的鑰匙,是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問題。物理學家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嘗試用最簡潔的模型來揭示世界本源規律。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具有形式多樣的三維層狀晶體結構。迄今發現的所有銅基超導體的晶體結構,均含有相同的銅氧結構單元。這些銅氧結構單元被認為是高溫超導電性的起源,尤其是理論物理學家在研究高溫超導機理時,主要基於銅氧結構單元建立二維理論模型。因此,在實驗上驗證含有銅氧結構單元單層的二維超導體是否與相應的大塊晶體具有相同的超導電性和正常態物理,非常有意義。陳仙輝與復旦大學張遠波課題組經過多年探索和嘗試,成功獲得單層的鉍2212超導體,並在實驗上發現該單層銅基超導體與相應的塊體銅基超導體具有完全相同的超導轉變溫度、載流子濃度依賴的相圖和反常的正常態行為。這些發現為高溫超導體二維理論模型提供堅實的實驗基礎,也為高溫超導體的實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關焦點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後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的研究是理解材料的宏觀物理性質尤其是超導電性的關鍵。
  •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超導配對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高臨界超導溫度及d波配對對稱性等奇異特性,對傳統的BCS超導理論提出了挑戰。經過近三十年的大量理論和實驗研究,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超導機理仍然沒有形成共識。由於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具有強烈各向異性的電子結構和d波超導能隙,依靠傳統的隧道能譜實驗來獲取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的方法不再簡單適用。
  •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新發現將打開非常規超導體研究大門
    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日前連發兩篇物理學重磅論文,報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對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行為的新見解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打開APP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12-02 14:06:30
  • 電能運輸或不再有損耗——中國二維高溫超導體的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超導體材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這一年荷蘭科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發現,汞在極低的溫度下,其電阻消失,呈超導狀態。此後超導體的研究日趨深入,一方面,多種具有實用潛力的超導材料被發現,另一方面,對超導機理的研究也有一定進展。
  • 我國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二維單層銅基超導體具有高溫超導特性
    迄今合成的數十種銅基超導體的超導臨界溫度雖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相似的層狀原子結構,如果將這些層狀銅基超導體減薄至二維極限,是否仍具有相同的高溫超導特性?  日前,我國科學家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了二維極限下的單層銅基超導體具有和塊體銅基超導體相同的超導特性。結合輸運和掃描隧道顯微學及譜學數據,團隊最終發現二維極限下的單層Bi-2212已具備高溫超導所需的一切因素。這一結論為高溫超導的二維理論模型,和既有高溫超導塊體材料表面研究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實驗基礎。
  • 填補世界級研究空白,復旦大學在二維超導天線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重點。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同時也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超導態、超導量子相變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
  • 中國在高溫超導體領域發力,繼續領跑全球!
    之後中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之後我們的科學家繼續尋找臨界溫度更高的超導體。鐵基氧化物由於其磁性因素,曾一度被國際物理學界斷言為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禁區,但是在2008年,中科大陳仙輝研究組合中科院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組同時在鐵基中觀測到了43K和41K的超導轉變溫度,證明了鐵基超導體是高溫超導體。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11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二硒化鈮的超導非互易天線》(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1,5634(2020))。
  • 一輩子都在尋找更好的超導材料-光明日報-光明網
    過去百餘年世界超導研究史中,在兩次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刻,趙忠賢帶領的團隊都「跑」在前列,他們獨立發現了「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以及「發現系列50K(開爾文,熱力學溫度單位)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並創造55K紀錄」。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物理所原位研究銅氧化物超導體新方法取得進展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自發現的30多年以來,有許多重要研究結果,其中角分辨光電子能譜(以下簡稱ARPES)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高溫超導體相圖的豐富性,近年來為了揭開銅氧化物高溫超導機理,利用ARPES探測經過解理的不同摻雜濃度的單晶開展了許多系統性的研究工作。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撲物質態的研究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拓撲絕緣體之外,拓撲超導體也是一類備受關注的系統。與拓撲絕緣體類似,體內具有的超導能隙的拓撲超導體在邊界或表面上具有被拓撲保護的零能態。對於一維拓撲超導體,這些零能態是局域在邊界上的馬拉約那(Majorana)費米子態。
  • 電荷條紋或將揭開高溫超導體之謎!
    自從30多年前被發現以來,由於其在磁懸浮列車和長距離電線等技術上具有革命性的潛力,使得人們對高溫超導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科學家們仍然不明白高溫超導體的原理是什麼。其中一個謎團是,電荷密度波(在材料中運行的電子密度高低的靜態條紋)已經在高溫超導體的主要家族之一銅基銅酸鹽中發現。但這些電荷條紋是增強超導性,抑制超導性,還是起到了其他作用?
  • 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
    探索和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並研究其物理機制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 項目團隊基於共同的興趣和科學目標,在趙忠賢院士作為老一輩科學家的影響和帶領下,在中科院、基金委和科技部等有關方面項目持續支持下,經過長期的積累與合作,在鐵基超導體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 物理所預測非常規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基因
    這兩類超導體都是在實驗中偶然發現的。對它們的超導機理的研究是凝聚態物理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工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胡江平的研究組總結了過去一系列研究工作,提出要統一解釋這兩類超導體中的配對對稱性,必須認定只有超交換引起的反鐵磁交換耦合導致了超導配對,其他的磁交換作用不會導致超導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