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21 北京大學新聞網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Topological Transi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Dirac Semimetal Nanowire Josephson Junctions」的研究論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6, 027001 (2021)】,該工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

隨著人類社會全面進入信息技術時代,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科學研究對計算機的算力要求越來越高。利用量子力學原理構建的量子計算機能夠顯著提高計算算力,將為信息高效處理提供一種更優質的平臺。然而,構建通用量子計算機目前還存在許多技術問題,比如退相干:多個量子比特的糾纏極易受到環境噪聲的破壞,導致保真度降低,計算錯誤機率增加。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退相干免疫的量子計算方式,拓撲量子比特在編碼過程中可免於環境噪聲的幹擾,計算保真度大大提高。理論表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最主要路徑之一。而如何精準調控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是當前拓撲量子計算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面對上述挑戰,該科研團隊長期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近期,他們在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體系中首次實現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門電壓調控。通過調節門電壓,控制納米線表面量子限制效應的出現和消失,進而調控體系的拓撲性質。由於該體系中電子的平均自由程遠大於空穴的平均自由程,當調節門電壓使得體系由電子導電進入空穴導電時,納米線表面由量子限制效應導致的子能帶能隙會逐漸消失,出現拓撲非平庸的狄拉克型能帶。基於這種門電壓調控的拓撲相變,將s波超導體與納米線近鄰,可實現門電壓調控的拓撲超導相變,同時伴隨著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與傳統的半導體-超導體近鄰體系相比,這種在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中實現的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門電壓調控方法具有多重優勢。該系統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不需要額外加磁場,這樣用來近鄰的超導體種類就大大增加;同時這裡馬約拉納零能模可以在較大的門電壓範圍內穩定存在,不需要參數的精準調製,有利於將來實現規模化的拓撲量子比特。

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場效應調控拓撲相變示意圖

這項工作展示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中拓撲超導相變的門電壓調控,同時也為馬約拉納零能模以及拓撲量子比特的操縱提供了新思路。

南方科技大學博士後李彩珍與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安琦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廖志敏與李川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等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北大-廖志敏及其合作者︱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狄拉克半金屬中柵壓調控的拓撲超導相變
    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退相干免疫的量子計算方式,拓撲量子比特在編碼過程中可免於環境噪聲的幹擾,計算保真度大大提高。理論表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最主要路徑之一。而如何精準調控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是當前拓撲量子計算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2020年4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非阿貝爾拓撲物態相變的張量網絡方法」(Tensor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11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二硒化鈮的超導非互易天線》(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1,5634(2020))。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量子磁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3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旋性布朗運動方面取得進展,在2020年7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拓撲數相關的斯格明子旋性布朗運動」(Topology-Dependent Brownian Gyromotion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撲物質態的研究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拓撲絕緣體之外,拓撲超導體也是一類備受關注的系統。與拓撲絕緣體類似,體內具有的超導能隙的拓撲超導體在邊界或表面上具有被拓撲保護的零能態。對於一維拓撲超導體,這些零能態是局域在邊界上的馬拉約那(Majorana)費米子態。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
    2018年9月7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作為牽頭單位,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參與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重點專項項目「拓撲超導等關聯體系的量子態」啟動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西樓563報告廳舉行。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相變,比如水變成冰,正常態變成超導態,通常對應著對稱性的改變。1980年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諾貝爾物理獎)使得拓撲的概念應用到物理相變中。量子霍爾效應所對應的相變並不伴隨著對稱性的改變,改變了人們對於相變和對稱性破缺的看法。
  • 極端光學研究團隊發現非厄米光子拓撲絕緣體拓撲相變規律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胡小永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非厄米拓撲光子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在二維PT對稱構型的耦合諧振環陣列光子拓撲絕緣體中存在拓撲相變,並且揭示了產生拓撲相變的內在條件:由耦合強度與增益損耗量共同決定的解析關係。
  • 填補世界級研究空白,復旦大學在二維超導天線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重點。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同時也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超導態、超導量子相變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
  • 進展| 過渡金屬硫化物中伊辛超導電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化物MX2(M代表Mo,Nb,W;X代表S,Se,Te)中的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與結構的多樣性賦予這類材料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如在少數層1Td相的WTe2中觀測到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少數層2H相的MoS2與NbSe2中觀測到伊辛超導電性等。這些發現使得MX2材料成為當前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 原位電鏡技術實現極性拓撲相變的原子尺度表徵與調控
    實際器件操作大多是基於外場對結構單元極化態和拓撲相變的調控,研究單個鐵電疇結構的極化分布以及外場操控下拓撲相變動力學過程是器件應用的基礎。然而,極性拓撲結構的形成是體系中靜電能、彈性能和梯度能之間在微小差別內相互競爭平衡的結果,如何實現局域外場對微區結構的精確調控以及相變過程的精細表徵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狄拉克半金屬中量子...
    狄拉克半金屬在動量空間的三個方向都具有線性的能帶色散關係和受拓撲保護的費米弧狀表面態,呈現出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在未來電子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狄拉克半金屬的體態電導很高,輸運上很難探測到表面態的性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領導的「納米結構與低維物理」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用中學生能看懂的語言講2016諾貝爾物理獎:拓撲相變與拓撲相
    除了固液氣相,物質還可能有很多其他複雜的相,呈現出不尋常的特徵,比如超導和超流,後面會解釋。總而言之,不同的相是指同一個物質內的原子們,有不同的組織結構,對應於不同的物態。相與相之間的變化,是躍變的(存在不連續的物理量),而不是漸變的 (比如將一塊鐵的溫度慢慢升高)。其次,什麼是拓撲?
  • 中國科大在超導量子臨界現象的基礎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劉國柱副教授課題組在凝聚態體系中量子臨界現象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個在量子臨界體系中實現衍生超對稱的必要條件,為在凝聚態物理中找尋有效超對稱提供了有價值的限制和理論指導,相關的研究結果以「Absence of emergent supersymmetry in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ri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