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狄拉克半金屬中量子...

2020-12-06 北京大學新聞網

狄拉克半金屬在動量空間的三個方向都具有線性的能帶色散關係和受拓撲保護的費米弧狀表面態,呈現出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在未來電子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狄拉克半金屬的體態電導很高,輸運上很難探測到表面態的性質。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領導的「納米結構與低維物理」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該團隊廖志敏研究員等在高晶體質量的狄拉克半金屬Cd3As2納米線中觀測到手徵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 Commun. 6, 10137 (2015)】;並藉助於納米線比表面積大的優勢,測量到起源於拓撲表面態輸運的π A-B效應【Nat. Commun. 7, 10769 (2016); Phys. Rev. B 95, 235436(2017)】。

最近,他們通過輸運測量首次在狄拉克半金屬Cd3As2納米線中觀測到連續體態和離散表面態耦合產生的Fano共振現象。研究表明直徑約為60 nm的Cd3As2納米線的表面態能帶會發生劈裂,通過柵壓調製費米能級到一個表面態子能帶的帶底時,會呈現零偏壓微分電導峰;在磁場作用下,由於塞曼效應,零偏壓電導峰會發生劈裂,測量得到表面態的朗德因子為32;Fano共振進一步導致零偏壓微分電導峰隨偏置電壓具有非對稱的線形,並可能對材料中起源於「外爾軌道」的量子振蕩頻率產生修正。這項工作對於深入研究拓撲半金屬的輸運性質,以及設計實現可電學調控的Fano體系有著重要意義。

(a)Cd3As2納米線中量子限制效應引起的電導振蕩;(b)柵壓調製的微分電導譜

該研究工作以「Fano Interference between Bulk and Surface States of a Dirac Semimetal Cd3As2 Nanowire」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0, 257701 (2018)】。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生王碩、林本川是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這項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計劃」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等支持。

編輯:麥洛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Topological Transi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Dirac Semimetal Nanowire Josephson Junctions」的研究論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中科大絕熱量子計算成果
    近日,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杜江峰課題組首次提出了基於絕熱量子計算的質因子分解算法,並成功地在實驗中用該算法實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數字分解。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28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審稿人認為,這一研究是量子計算的重要進展。
  • 北大-廖志敏及其合作者︱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狄拉克半金屬中柵壓調控的拓撲超導相變
    利用量子力學原理構建的量子計算機能夠顯著提高計算效率,將為信息高效處理提供了一種更優質的平臺。然而,構建通用量子計算機目前還存在許多技術問題,比如退相干:多個量子比特的糾纏極易受到環境噪聲的破壞,導致保真度降低,計算錯誤機率增加。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退相干免疫的量子計算方式,拓撲量子比特在編碼過程中可免於環境噪聲的幹擾,計算保真度大大提高。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ZrTe5能帶調控研究獲進展
    ZrTe5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機械剝離ZrTe5單晶的辦法研究了不同厚度ZrTe5納米片的輸運性能,結果發現納米片的厚度能夠顯著調製其能帶特徵,相關研究結果以Thickness-tuned transition of band topology in ZrTe5 nanosheets為題發表在美國物理學會《物理評論B》(Physical Review B)上。
  • 北京大學:吳孝松課題組發現狄拉克半金屬在量子極限下的霍爾熱電導...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吳孝松研究員與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傅亮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顧根大教授等合作,在強磁場下使得狄拉克半金屬ZrTe5進入量子極限態,觀測到了巨大的磁熱電效應和不同尋常的霍爾熱電導平臺,並給出了理論解釋。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大類名為狄拉克半金屬的三維半金屬晶體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形式拓撲態。研究人員開發了廣泛的數學機制,以彌合具有「高階」拓撲(僅在邊界邊界表現出來的拓撲)形式的理論模型和真實材料中電子物理行為之間的差距。該團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Wieder博士。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拓撲表面態的固有穩定性,在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大類名為狄拉克半金屬的三維半金屬晶體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形式拓撲態。這在純二維系統中是不可能的,只能作為晶體拓撲性質的函數發生。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費米弧僅限於狄拉克半金屬中的一維鉸鏈,在早期的研究中,Dai、Bernevig和同事們實驗證明:外爾半金屬的2-D表面一定存在費米弧,而不管表面的細節如何,這是存在於晶體主體深處外爾費米子的拓撲結果,這首先是由Vishwanath等人從理論上預測的。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水冷磁體和極低溫測試系統支持下,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1980年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諾貝爾物理獎)使得拓撲的概念應用到物理相變中。量子霍爾效應所對應的相變並不伴隨著對稱性的改變,改變了人們對於相變和對稱性破缺的看法。近些年,隨著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和進一步研究,人們對基本物質態的劃分有了新的認識:物質材料可以劃分為拓撲非平庸和拓撲平庸這兩類。
  • 南科大學者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合作研究成果
    Transitions via Out-of-Time-Ordered Correlators」為題在國際著名雜誌《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發表。核磁共振(NMR)量子計算是真正的數字量子模擬,可以精確調控和模擬非常複雜的量子物理問題。
  • 中國團隊首次實現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成果被《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宣布,由該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 原子和一個銣-87 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
  • 物理學院朱星課題組在納米結構中的法諾共振研究取得進展
    物理學院近場光學課題組朱星教授與美國Rice大學合作,首次在對稱破缺的銀納米圓盤結構中觀測到可見光波段的法諾共振現象,並以理論分析證實了這種表面等離激元的共振模式。2011年9月14日,這項題為Removing a Wedge from a Metallic Nanodisk Reveals a Fano Resonance的研究成果以快報(Letter)形式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納米快報》上 [Z.Y. Fang, N. Halas, P.
  • 《物理評論快報》報導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
    目前產生自旋極化電子的方法主要通過光激發磁性材料(Fe、Co、Ni等)或非鐵磁性材料(如鹼金屬、鎢、GaAs等)得到自旋極化電子,這些方法得到電子自旋極化度通常較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實驗室「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劉運全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實驗上測量了800nm和400nm圓偏振雷射與Xe原子相互作用的多光子電離過程,通過冷靶電子離子動量譜儀,實現光電子能譜和動量譜的高精度測量。實驗上,他們發現在400nm波長條件下,測量到可分辨多光子特徵的電子能譜和動量譜結構,如圖1(a)。
  • 王楠林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關於電荷密度波體系紅外和超...
    電荷密度波是固體電子系統的一種集體凝聚現象,表現為晶體中電荷密度的周期性調製,一般也同時伴隨著出現新的晶格周期。作為多粒子系統的一種演生現象,電荷密度波一直是凝聚態物理感興趣的前沿課題之一。電荷密度波狀態中不僅可以有單粒子激發同時還存在集體激發。
  • 我國科學家發現狄拉克半金屬自旋密度波態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通過研究狄拉克半金屬ZrTe5在強磁場下的輸運性質,首次觀測到一種新奇的磁場誘導的自旋密度波態,這一發現為狄拉克半金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狄拉克半金屬具有和石墨烯相似的能帶結構,它展現出高磁阻、高遷移率等優良電學性質。大量理論研究指出,多體相互作用能誘導狄拉克半金屬發生奇特相變,同時使原本無質量的狄拉克電子產生質量,此前尚未有實驗報導驗證這一現象。  研究者發現,ZrTe5具有很好的準二維特性,表現出體態的量子霍爾效應。
  • 發現狄拉克半金屬自旋密度波態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通過研究狄拉克半金屬ZrTe5在強磁場下的輸運性質,首次觀測到一種新奇的磁場誘導的自旋密度波態
  • 《物理評論快報》報導物理學院極端光學研究團隊強雷射分子隧道...
    氧氣分子在強雷射場中的隧道電離示意圖最近,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的劉運全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標題為「Phase Structure of Strong-Field Tunneling Wave Packets from Molecules」的研究論文【Physical Review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