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評論快報》發表關於電荷密度波體系紅外和超快光譜研究工作
電荷密度波是固體電子系統的一種集體凝聚現象,表現為晶體中電荷密度的周期性調製,一般也同時伴隨著出現新的晶格周期。作為多粒子系統的一種演生現象,電荷密度波一直是凝聚態物理感興趣的前沿課題之一。電荷密度波狀態中不僅可以有單粒子激發同時還存在集體激發。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他們成功證明該材料電荷密度波相變是從一個半金屬態到另一個半金屬態的相變,同時還研究揭示出相變後新的半金屬狀態在不同波矢方向電子型和空穴型能帶的起源。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上 (Phys. Rev. Lett. 99, 027404 (2007))。 電荷密度波和超導電性是凝聚態物質兩種重要的集體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奚嘯翔團隊在二維電荷密度波形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奚嘯翔教授課題組與東京大學物理學家M. Saeed Bahramy合作,對一系列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中電荷密度波的形成機理提出了新的理解。研究成果以&34;為題,2020年5月15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2406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715-w )。
-
電荷密度波的形成機制之謎
在一維體系中,Peierls機制很好地解釋了電荷密度波的機理。由於電荷密度波這個想法就是Peierls提出的,無論在教科書上,還是實際材料中,討論電荷密度波首先就要考慮這個機制。不過,這個機制的核心並不是電子聲子耦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
-
進展|雷射誘導的電荷密度波動力學
在複雜的物理體系中,各種粒子與準粒子(例如電子、聲子、磁振子、等離激元)之間的相互耦合對理解和調控物理性質起著關鍵作用。雷射激發是一個研究和控制複雜且糾纏在一起的粒子、準粒子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在1T-TaS2的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 CDW)相中,雷射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材料基態與激發態性質,甚至能夠誘發出新物相。在雷射的照射下,1T-TaS2電荷密度波相中的振幅模式會被激發,其晶格體系和電子體系會發生集體的振蕩。超短的雷射束照射能夠關閉電荷密度波相中的CDW帶隙(起源於晶體結構畸變)和Mott帶隙(起源於電子-電子強關聯作用)。
-
《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中科大絕熱量子計算成果
近日,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杜江峰課題組首次提出了基於絕熱量子計算的質因子分解算法,並成功地在實驗中用該算法實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數字分解。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28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審稿人認為,這一研究是量子計算的重要進展。
-
二維電荷密度波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鄒良劍課題組、與北京計算中心研究員林海青、常凱合作,通過對二維電荷密度波材料1T-TaS2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狄拉克半金屬中量子...
狄拉克半金屬在動量空間的三個方向都具有線性的能帶色散關係和受拓撲保護的費米弧狀表面態,呈現出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在未來電子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狄拉克半金屬的體態電導很高,輸運上很難探測到表面態的性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領導的「納米結構與低維物理」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電荷密度波與自旋密度波
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不穩定性最早是由Frohlich和Peierls在1954,1955年提出的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中國團隊首次實現異核原子的量子糾纏,成果被《物理評論快報》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宣布,由該所詹明生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裡德堡態原子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一個銣-85 原子和一個銣-87 原子的量子糾纏和基於這兩個原子的量子受控非門。
-
南科大學者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合作研究成果
)助理教授魏勃勃聯合,在基於核磁共振(NMR)量子計算平臺的四量子比特自旋系統上實現用非時序關聯函數探測平衡態量子相變和動力學量子相變,研究成果以「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Equilibrium and Dynamical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via Out-of-Time-Ordered Correlators」為題在國際著名雜誌《物理評論快報
-
《物理評論快報》報導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
電子不僅具有電荷, 還具有內稟的自旋特性。產生具有高度自旋極化的電子源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可以廣泛應用於手性系統等。目前產生自旋極化電子的方法主要通過光激發磁性材料(Fe、Co、Ni等)或非鐵磁性材料(如鹼金屬、鎢、GaAs等)得到自旋極化電子,這些方法得到電子自旋極化度通常較低。
-
進展|電荷密度波導致的軸子絕緣體研究進展
由於三維晶體中Weyl(外爾)準粒子是不需要特殊對稱性保護的拓撲結構,同時具有特別的表面費米弧和奇特的電輸運行為,單粒子圖像下的拓撲半金屬材料的研究是凝聚態物理中的熱點。隨後,研究人員又逐步考慮外爾半金屬材料中由電子-電子關聯效應導致的新物理和新現象。
-
進展|超快電荷序形成的激子-聲子自放大機制
電荷密度波的形成機理仍是凝聚態物理的熱點問題,並與超導等量子現象息息相關。材料中的電子是一個關聯體系,有各種複雜的相互作用,其能蘊含著新型的電荷密度波機理。特別是層狀材料二硒化鈦(TiSe2)中,不僅存在由激子誘導的電荷密度波,而且會在摻雜和應力調製時出現超導態,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具有強可見-近紅外吸收峰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製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在可見-近紅外區具有強吸收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該工作突破了碳基納米材料在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吸收係數低的限制,並實現近紅外區高達53%的光熱轉換效率,為該類材料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值,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熱治療試劑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可見-近紅外吸收峰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製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在可見-近紅外區具有強吸收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該工作突破了碳基納米材料在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吸收係數低的限制,並實現近紅外區高達53%的光熱轉換效率,為該類材料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值,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熱治療試劑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物理評論快報》報導物理學院極端光學研究團隊強雷射分子隧道...
強雷射場下原子分子隧道電離是強場物理的基本問題,對光場調控原子分子動力學有著重要影響,比如電子關聯和高次諧波產生等。理論上精確描述在強雷射場作用下分子隧道電離是非常困難的(見下圖),人們對從分子隧道電離電子波包的特徵缺少深入認識,通常近似地認為分子隧道電離的電子波包為平面波。
-
上海光機所等在中紅外新波段強場分子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強場物理是當代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前沿領域,而強光場中原子分子的電離機制研究是該領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可調諧中紅外新波段強場超快雷射的出現與迅速發展,促使強場光電離研究深入到隧穿電離甚至深隧穿電離的參數空間,從而將已有數十年歷史的強場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領域推進到一個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