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密度波的形成機制之謎

2020-09-05 數學物理漫講

在一維體系中,Peierls機制很好地解釋了電荷密度波的機理。由於電荷密度波這個想法就是Peierls提出的,無論在教科書上,還是實際材料中,討論電荷密度波首先就要考慮這個機制。

不過,這個機制的核心並不是電子聲子耦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

從peierls給出的公式 中可以看到,當式子中的q接近q~2Kf時,式子右邊的分母無窮小,於是右邊那一項的值就趨於無窮大。在這種情況小,不管電聲耦合強度g有多大,式子的值都將小於0,使得instability出現。其實,peierls 沒提到的一點就是,q=2Kf實際上就是1維體系的費米面嵌套矢量(Fermi surface nesting vector)。因此,在這種機制中,電荷密度波來源於費米面的nesting。在研究中提到這種機制(Peierls機制),人們常常會稱之為Fermi surface nesting機制。不幸的是,這種機制不足以解釋很多真實材料中發生的電荷密度波現象。而還有一種機制,叫做 「q-dependent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induced period-lattice-distortion」機制(與q矢量相關的電聲耦合導致的周期性晶格畸變機制)。這種機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電聲耦合了。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電荷密度波。

一、什麼是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

為了讓大家對電荷密度波這個東西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先給大家看兩幅圖。 下面的圖1是典型的電荷密度波材料1T-TaSe2中的電荷密度波畸變的示意圖。在未發生電荷密度波相變時,TaSe2中的Ta原子彼此距離相同,原來的晶胞是圖中那個較小的發亮的菱形。而發生了電荷密度波相變後,原子位置發生了畸變,形成了一個一個被稱為David star的六角星結構。這種結構也具有周期性,對應的新的晶胞就是圖中的大菱形。

圖1: 1T-TaSe2中的電荷密度波相中的晶格畸變示意圖

不過,電荷密度波的核心在於周期性的電荷密度調製(charge-density modulation)。它應該是這樣的:

圖2: 1T-TaSe2中的電荷密度波相的電荷密度示意圖

電荷密度波是一種電子的集體激發態,peierls機制和聲電耦合機制是已經提出來的兩種解釋。關於電荷密度波的成因一直是凝聚態物理中研究的熱門話題,研究多體系統中的強關聯現象一直都是凝聚態物理的重大挑戰之一。

相關焦點

  • 奚嘯翔團隊在二維電荷密度波形成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
    電荷密度波是金屬材料在低溫下發生相變後的一種可能的基態,導致原本均勻分布的電荷密度在實空間發生周期性波動,並且伴隨著晶格畸變。這種有趣的現象在低維金屬材料中十分普遍。人們對一維條件下電荷密度波的形成原因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二維或準二維電荷密度波材料更為豐富,但關於其形成機理卻始終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此外,在不少材料中電荷密度波與超導存在著微妙的關聯。
  • 電荷密度波與自旋密度波
    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CDW)不穩定性最早是由Frohlich和Peierls在1954,1955年提出的
  • 進展|超快電荷序形成的激子-聲子自放大機制
    在完美晶格中,由於電子與其他集體激發的相互作用,晶格會發生周期性畸變,從而形成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 或稱電荷序。通常情況下,電荷密度波的形成可能來自於電子費米面嵌套、電聲耦合或其他尚未探明的因素。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層狀二維三角格子結構的二硫屬過渡金屬化合物是一類典型的電荷密度波體系。依照離子堆積的方式和對稱性的差別,該類材料可形成不同的結構,其中受到廣泛關注的是1T和2H結構類型(1和2 表示一個單胞含有的過渡金屬層數目,T和H表示結構具有的三角和六角對稱性)。2H型二硫屬過渡金屬化合物往往表現出電荷密度波和超導電性共存。
  • 二維電荷密度波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鄒良劍課題組、與北京計算中心研究員林海青、常凱合作,通過對二維電荷密度波材料1T-TaS2
  • 發現電荷密度波順序會被「記住」,或將為超導體研究帶來新突破!
    在美國能源部(DOE)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工作的布魯克海文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限制發現了一種新的,令人驚訝的周期性電荷排列。這種電荷排列與銅酸鹽中的超導電性共存,稱為電荷密度波(CDW),發現當樣品反覆加熱超過電荷密度波消失的溫度時,樣品中特定的電荷密度波順序會被「記住」。這一發現為研究這些耐人尋味的材料機制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使科學家向完整的銅酸鹽中電子行為邁進了一步。
  • 進展|雷射誘導的電荷密度波動力學
    在1T-TaS2的電荷密度波(charge density wave, CDW)相中,雷射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材料基態與激發態性質,甚至能夠誘發出新物相。在雷射的照射下,1T-TaS2電荷密度波相中的振幅模式會被激發,其晶格體系和電子體系會發生集體的振蕩。超短的雷射束照射能夠關閉電荷密度波相中的CDW帶隙(起源於晶體結構畸變)和Mott帶隙(起源於電子-電子強關聯作用)。
  • 進展|電荷密度波導致的軸子絕緣體研究進展
    早在2012年,汪忠和張首晟教授提出[1],在考慮電子-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後,手徵相反的外爾點發生費米面nesting(嵌套),外爾半金屬可以失穩轉變到電荷密度波(charge-density wave; CDW)相,同時,它也是一個軸子絕緣體 (axion insulator),包含拓撲磁電耦合項θE·B (E和B分別是電場和磁場)。
  • 王楠林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關於電荷密度波體系紅外和超...
    電荷密度波是固體電子系統的一種集體凝聚現象,表現為晶體中電荷密度的周期性調製,一般也同時伴隨著出現新的晶格周期。作為多粒子系統的一種演生現象,電荷密度波一直是凝聚態物理感興趣的前沿課題之一。電荷密度波狀態中不僅可以有單粒子激發同時還存在集體激發。
  • ...物理評論快報》發表關於電荷密度波體系紅外和超快光譜研究工作
    電荷密度波是固體電子系統的一種集體凝聚現象,表現為晶體中電荷密度的周期性調製,一般也同時伴隨著出現新的晶格周期。作為多粒子系統的一種演生現象,電荷密度波一直是凝聚態物理感興趣的前沿課題之一。電荷密度波狀態中不僅可以有單粒子激發同時還存在集體激發。
  • 電荷條紋或將揭開高溫超導體之謎!
    其中一個謎團是,電荷密度波(在材料中運行的電子密度高低的靜態條紋)已經在高溫超導體的主要家族之一銅基銅酸鹽中發現。但這些電荷條紋是增強超導性,抑制超導性,還是起到了其他作用?在獨立研究中,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在理解電荷條紋如何與超導相互作用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這兩項研究都是在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用x射線進行的。
  • 質子電荷半徑之謎真的解決了嗎?
    十多年前,測量質子電荷半徑的兩種方法——光譜學法與散射法給出了基本一致的測量結果,0.88飛米(fm,1飛米=10^-15米)。然而在2010年,用μ子-氫原子光譜法測得的質子電荷半徑卻給出了0.84飛米的結果,質子變小了!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努力探尋這個不同尋常的「質子電荷半徑之謎」。
  • 宇宙起源之謎之能量粒子形成的波
    在同平面旋轉而方向相反的物體,就會對夾角空間形成共同推動力,改變原先作用力的方向,形成相對的引力!在同平面同軸同向旋轉的物體同樣相對具有引力!而相對各方向的旋轉之間產生各不相同力,在環境中形成複雜多變的壓力壓強,物體不斷的被運動來平衡周圍壓強!能量母體的粒子流在強壓向低壓的彈能釋放中加速形成的波!
  • 電荷漲落!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
    一項實驗在歐洲同步輻射設施(ESRF)(歐洲同步輻射設施)進行,該設施是歐洲同步加速器產生的光源,在格勒諾布爾,由米蘭理工大學物理系與來自國家研究理事會、羅馬薩皮恩扎大學和哥德堡查爾默斯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協調進行,揭示了這些材料的一個新性質:存在各種電荷密度波
  • 電荷控制劑的理論電荷密度如何計算?
    昨天有朋友問了三個問題:1: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PDADMAC,見圖1)和聚胺(PA,一般指DMA-EPI共聚物,見圖2)的電荷密度哪個高
  • 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電荷漲落!超導科學將迎來新突破?
    一項實驗在歐洲同步輻射設施(ESRF)(歐洲同步輻射設施)進行,該設施是歐洲同步加速器產生的光源,在格勒諾布爾,由米蘭理工大學物理系與來自國家研究理事會、羅馬薩皮恩扎大學和哥德堡查爾默斯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協調進行,揭示了這些材料的一個新性質:存在各種電荷密度波,稱為動態電荷密度漲落。
  • 迄今最精確質子電荷半徑測出
    科技日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劉霞)氫是宇宙中最常見、最基礎的元素,但其質子電荷半徑大小仍是未解之謎。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利用高精度頻梳技術,在高解析度氫光譜中激發氫原子,首次將量子動力學的測試精確到小數點後13位,在此過程中測得質子電荷半徑為0.8482(38)飛米(1飛米為10-15米),精度是此前所有測量結果的2倍。  無處不在的質子,位於每個原子的核心,已成為許多研究和實驗的主題,但質子電荷半徑究竟有多大,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 波的科普 1-機械波與電磁波
    《波的科普》系列文章之(一)促使我(原作者)寫這組文章的原因有三個:一、女法醫王雪梅在馬躍案中有一段笑話,「手機……突然接收了一個來自巨大網絡空間的異常信號,導致他的身體周圍突發電磁巨變……這個電磁巨變恰巧超越了……安全設施的最大防護能力」;二、防輻射服顯然是商業騙局,不過打假者方舟子依然在深圳敗訴
  • 科學家初步解決質子半徑之謎
    物理學界近10 年來出現了質子半徑之謎,原因是2010 年時科學家測量出質子半徑比預期還小4%。現在,一項耗費8 年時間的物理實驗測出質子精確半徑,並表明質子比我們以前認為的還更小。物理學家依靠電荷密度,類似雲中水分子的密度。過去,科學家從質子與電子形成的氫原子實驗測量蘭姆位移,在此邊界範圍得出質子半徑(更確切地說是「電荷半徑」),約0.8768 飛米。
  • 莫特躍遷現象之謎,解密半導體納米雷射
    莫特躍遷現象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玄幻而又沒有解決的謎,其意義就是,雷射怎麼樣才能夠在半導體材料當中形成三電子並導電到他們所需要的莫特密度。,如果沒有研究團隊研究這種新低功耗納米雷射器,那麼將在未來一臺超級計算機將需要一個小發電站來供應電力,所以電力功耗非常之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