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維體系中,Peierls機制很好地解釋了電荷密度波的機理。由於電荷密度波這個想法就是Peierls提出的,無論在教科書上,還是實際材料中,討論電荷密度波首先就要考慮這個機制。
不過,這個機制的核心並不是電子聲子耦合(electron-phonon coupling)。
從peierls給出的公式 中可以看到,當式子中的q接近q~2Kf時,式子右邊的分母無窮小,於是右邊那一項的值就趨於無窮大。在這種情況小,不管電聲耦合強度g有多大,式子的值都將小於0,使得instability出現。其實,peierls 沒提到的一點就是,q=2Kf實際上就是1維體系的費米面嵌套矢量(Fermi surface nesting vector)。因此,在這種機制中,電荷密度波來源於費米面的nesting。在研究中提到這種機制(Peierls機制),人們常常會稱之為Fermi surface nesting機制。不幸的是,這種機制不足以解釋很多真實材料中發生的電荷密度波現象。而還有一種機制,叫做 「q-dependent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induced period-lattice-distortion」機制(與q矢量相關的電聲耦合導致的周期性晶格畸變機制)。這種機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電聲耦合了。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電荷密度波。
為了讓大家對電荷密度波這個東西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先給大家看兩幅圖。 下面的圖1是典型的電荷密度波材料1T-TaSe2中的電荷密度波畸變的示意圖。在未發生電荷密度波相變時,TaSe2中的Ta原子彼此距離相同,原來的晶胞是圖中那個較小的發亮的菱形。而發生了電荷密度波相變後,原子位置發生了畸變,形成了一個一個被稱為David star的六角星結構。這種結構也具有周期性,對應的新的晶胞就是圖中的大菱形。
圖1: 1T-TaSe2中的電荷密度波相中的晶格畸變示意圖
不過,電荷密度波的核心在於周期性的電荷密度調製(charge-density modulation)。它應該是這樣的:
圖2: 1T-TaSe2中的電荷密度波相的電荷密度示意圖
電荷密度波是一種電子的集體激發態,peierls機制和聲電耦合機制是已經提出來的兩種解釋。關於電荷密度波的成因一直是凝聚態物理中研究的熱門話題,研究多體系統中的強關聯現象一直都是凝聚態物理的重大挑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