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荷漲落!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

2020-10-18 博科園

超導優異性能的應用無疑我們所夢寐以求的,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線路必須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以至於目前大規模使用超導體是不經濟的,也不現實。因此,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新的超導材料,新的超導材料可以在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的溫度下發揮作用。希望寄托在所謂的銅酸鹽,銅和氧基化合物,也被稱為高溫超導體,科學界正在集中精力研究。

一項實驗在歐洲同步輻射設施(ESRF)(歐洲同步輻射設施)進行,該設施是歐洲同步加速器產生的光源,在格勒諾布爾,由米蘭理工大學物理系與來自國家研究理事會、羅馬薩皮恩扎大學和哥德堡查爾默斯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協調進行,揭示了這些材料的一個新性質:存在各種電荷密度波,稱為動態電荷密度漲落。其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這些波動似乎不會干擾超導;相反,它們會影響所謂「正常」狀態下的電阻,即在高於超導臨界溫度的溫度下。

知道這些電荷漲落的存在,並不能解決超導的關鍵之謎。然而,它使我們能夠解釋銅酸鹽的另一種奇怪行為:與傳統金屬具有不同的電阻這一事實。此外,這種新的「成分」可能在解釋超導性方面起決定性作用,無論這一假設在未來如何得到驗證。此前研究發現,在許多情況下,銅酸鹽的超導電性被負載密度波抵消,負載密度波部分阻礙了銅酸鹽中電子沒有電阻的傳輸,而沒有完全停止。這增加了我們對這些特殊材料的知識,對於能夠生產出在環境溫度或環境溫度附近發揮作用的超導體必不可少,這現在是一個關鍵的技術和科學挑戰。

使這種觀察成為可能的實驗是在ESRF歐洲同步輻射設施使用RIXS技術進行,RIXS技術分析了所研究材料的首選X射線擴散方向。在銅酸鹽超導體相圖中許多相互交織的相中,電荷密度波(CDW)順序已經在所有主要的銅酸鹽家族中被檢測到,人們認為CDW與超導相競爭,但它是否與超導機理有關尚不清楚。對銅酸鹽家族中不同摻雜和溫度的電荷密度漲落進行了全面研究。發現,在相圖的很大一部分中存在短程動態電荷漲落,其溫度遠遠高於CDW有序消失的溫度。

博科園|研究/來自:米蘭理工學院

參考期刊《科學》

DOI: 10.1126/science.aav1315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又發現超導體中的新性質:電荷漲落!超導科學將迎來新突破?
    因此,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新的超導材料,新的超導材料可以在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的溫度下發揮作用。希望寄托在所謂的銅酸鹽,銅和氧基化合物,也被稱為高溫超導體,科學界正在集中精力研究。一項實驗在歐洲同步輻射設施(ESRF)(歐洲同步輻射設施)進行,該設施是歐洲同步加速器產生的光源,在格勒諾布爾,由米蘭理工大學物理系與來自國家研究理事會、羅馬薩皮恩扎大學和哥德堡查爾默斯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協調進行,揭示了這些材料的一個新性質:存在各種電荷密度波,稱為動態電荷密度漲落。
  • 《自然-物理》: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的新證據
    在今天剛剛出版的《自然-物理》上的一篇重要論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了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的新證據。論文第一、第二作者與通訊作者,分別為在史丹福大學和英國鑽石源實驗室從事研究的中國學者。如下圖所示,就像黑洞(右下圖)是空間中的奇點一樣,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的不同狀態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該狀態下,預計會發生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該研究結果發現了此類行為的有力證據:當銅酸鹽超導體在低溫下朝超導狀態調諧到量子臨界點時,量子漲落的擴散逐漸融化了電荷條帶(從左上方開始),體現材料中強弱電子密度交替的條帶。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 8月31日,Lee等在《自然 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 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
  • 有力的新證據!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存在量子漲落
    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 有力的新證據!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確實存在量子漲落
    研究人員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量子臨界點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發現電荷密度波順序會被「記住」,或將為超導體研究帶來新突破!
    目前,即使是「高溫」超導體也必須按日常標準冷卻到非常非常冷的溫度。在美國能源部(DOE)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工作的布魯克海文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限制發現了一種新的,令人驚訝的周期性電荷排列。這種電荷排列與銅酸鹽中的超導電性共存,稱為電荷密度波(CDW),發現當樣品反覆加熱超過電荷密度波消失的溫度時,樣品中特定的電荷密度波順序會被「記住」。
  • 計算發現,是量子漲落維持了創紀錄的高溫超導體的晶體結構
    圖片:材料物理中心來自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和日本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進行的計算表明,有記錄的超導十氫化鑭(LaH10)化合物的晶體結構因原子的量子漲落而穩定。該結果表明,在富氫化合物中,超導性可能接近室溫,而其所需壓力遠低於以前經典計算所預期的壓力。結果今天發表在《自然》上。
  • 電荷條紋或將揭開高溫超導體之謎!
    自從30多年前被發現以來,由於其在磁懸浮列車和長距離電線等技術上具有革命性的潛力,使得人們對高溫超導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科學家們仍然不明白高溫超導體的原理是什麼。其中一個謎團是,電荷密度波(在材料中運行的電子密度高低的靜態條紋)已經在高溫超導體的主要家族之一銅基銅酸鹽中發現。但這些電荷條紋是增強超導性,抑制超導性,還是起到了其他作用?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在實驗上,特別是在欠摻雜區,在遠高於超導轉變溫度以上的溫區(甚至高於室溫)人們很早就已經發現了「贗能隙」現象。但是,在高溫銅氧化合物超導體中,關於「贗能隙」的起源卻有著非常大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銅氧化物超導體中除超導態以外還存在其它豐富的電子有序態,這些有序態也有可能會產生「贗能隙」現象。理解高溫超導體中的「贗能隙」現象被認為是解決高溫超導機理的關鍵之一。
  • 銅超導體中的尺度不變磁電阻
    超過一個臨界值,對於臨界點以下的空穴摻雜,p<0.19,La2-xSrxCuO4中的Hall效應和YBa2Cu3O6d中的量子振蕩提供了證據。 載波口袋,據信與電荷密度波有關。相反,當p>0.19時,tl2Ba2CuO6d中的量子振蕩表示了一個很大的類空穴費米表面。 T帶結構計算,霍爾電阻率,上臨界磁場,準粒子有效質量(20,21,25)以及零回火的測量。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T型的二硫族過渡金屬化合物以往只觀察到電荷密度波相,去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Cava研究組發現Cu插層1T-TiSe2後可以迅速壓制電荷密度波相變溫度,隨後出現超導電性。這是第一次在1T結構體系中實現超導電性,特別是該體系的電子相圖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電子態相圖形狀很類似,只是高溫超導體的超導態是從反鐵磁Mott絕緣體摻雜而來,超導和反鐵磁自旋漲落聯繫密切;而這裡超導態是從電荷密度波態摻雜而來,超導和電荷漲落似乎密切相關。這一發現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 科學家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之後人們把這種神奇的粒子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並猜測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中的中微子有可能是馬約拉納費米子,但目前尚未得到實驗上的證實。馬約拉納費米子不帶電荷,理論上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是由粒子及其反粒子構成。近年來,理論研究表明在凝聚態物質中也可能存在遵守馬約拉納性質的準粒子,被稱為「固體宇宙」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 科學家發現鐵基超導體大同位素效應
    ,發現了鐵基超導體中的大同位素效應。 傳統的bcs理論(解釋常規超導體的超導電性的微觀理論)預言,超導體的最高溫度不會超過麥克米蘭極限的39k(-234攝氏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只有1987年發現的銅氧化合物超導體打破了這一極限,被稱為高溫超導體。最近,在鐵基磷族化合物中發現的超導電性其超導臨界溫度可達55k,同樣突破了傳統bcs理論預言的麥克米蘭極限。
  • 二維鐵磁體中自旋手性漲落的研究
    近日,美國羅格斯大學吳偉達教授研究組、中國科技大學廖昭亮教授、卡耐基梅隆大學肖笛教授研究組以及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特溫特大學的其他學者等人合作,在兩種完全不同的巡遊二維鐵磁性薄膜SrRuO3(SRO)和V摻雜的Sb2Te3(VST)中,都發現了在居裡相變溫度以上順磁相中由具有手性的自旋漲落導致的拓撲霍爾效應(圖1)。
  • 發現電子古柏對新狀態,處於超導體與絕緣體的中間地帶
    當溫度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時,有些金屬會變成完美超導體,其中秘密就在於電子形成「古柏對」。過去科學家已發現古柏對能導致金屬變成超導體、也能變成絕緣體,現在,科學家在發現古柏對的第3 種全新狀態:不是超導體也不是絕緣體,而是像普通金屬一樣能在有電阻的情況下導電。
  • 美研製出奇特的拓撲超導體材料
    3年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三維拓撲絕緣體,這是一種金屬表面的奇怪絕緣體,雖然它獨特的屬性具有很大應用潛力,但用於量子計算機卻並非理想材料。兩年來,科學家經過不斷探索,完全扭轉其性質,使之成為表面是金屬、內部卻具有超導性的拓撲超導體。這種新材料的發現有望發展出新一代電子學,使當前的信息存儲與處理方式完全改觀。
  • 我國科學家在高壓下新物態研究中發現新結構超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高壓研究團隊與安徽大學、南丹麥大學、南京大學等合作,利用高壓研究手段發現了一種具有新穎結構的超導體。固體材料按照結構可分為晶體、非晶體和準晶體:一般來說,晶體同時具有長程和短程的平移或旋轉對稱序;非晶體中短程有序但不具有長程序;準晶體則具有長程的旋轉對稱序而沒有長程的平移對稱序。具有長程有序但短程無序的材料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