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黑洞是空間中的奇點,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這裡,有可能出現各種奇異的電子
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科學家、斯坦福材料與能源科學研究所(SIMES)研究員Wei-Sheng Lee說:「QCP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有人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它與黑洞非常相似。在QCP附近,科學家可以發現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
8月31日,Lee等在《自然·物理學》雜誌中報告說,他們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RIXS)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QCP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
近年來,高溫超導體研究如火如荼。目前,還沒有人了解高溫超導背後的微觀機理。銅酸鹽中是否存在QCP也充滿爭議。
在英國鑽石光源(DLS)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銅酸鹽冷卻到零下183攝氏度左右,使其轉變為超導材料,然後重點關注了電荷序。接著,研究人員用X射線激發銅酸鹽,並測量了散射到RIXS探測器中的X射線,以分析激發態以聲子形式在材料原子晶格中的傳播情況。同時,X射線和聲子還激發了電子的電荷序條紋,引發條紋漲落。RIXS提供的數據反映了電荷條紋行為與聲子行為之間的耦合,因此通過觀測聲子,研究人員也能測定電荷序條紋的行為。
科學家們的預期是,當電荷序條紋變弱時,激發態也會減弱。Lee說:「觀測結果非常奇怪。當超導態的電荷序變弱時,激發態反而增強了。據我所知,這是首個顯示這種『悖論式』結果的電荷序實驗。有觀點認為,這是系統接近QCP時的表現。在QCP時,量子漲落變得非常強烈,甚至『融化』了電荷序——就像加熱冰塊,增強了剛性原子晶格的熱振動,使其融化成水。兩者的區別在於,量子融化一般發生在零點溫度。我們在RIXS中觀察到的意外強電荷序激發就是量子漲落的證據。」
Lee表示,團隊正在更廣泛的溫度範圍,以及不同摻雜條件下,研究這種奇特的現象,以確定能否更準確地找到銅酸鹽材料的QCP。
SIMES理論科學家、論文作者Thomas Devereaux指出,許多相態可以在銅酸鹽和其他量子材料中產生糾纏。他說:「超導態和磁狀態、電荷序條紋強烈糾纏在一起,以至於你可以同時觀察到多種狀態。然而,受困於傳統思維方式,很多人還認為它們是非此即彼的。我們正在嘗試挖掘出更多細節。」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程建蘭
期刊來源:《自然·物理學》
期刊編號:1745-2473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evidence-quantum-fluctuations-critical-superconductor.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