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絕對零度時,熱力學漲落幾乎消失了,而量子漲落被觀察到!

2020-10-18 博科園

常見相變是那些作為溫度變化的函數而發生的相變,例如冰在0攝氏度時開始轉變為液態水,液態水在100攝氏度時轉變為水蒸氣。同樣,磁性材料在臨界溫度下變得非磁性,然而也有不依賴於溫度的相變,它們發生在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附近,並與量子漲落有關。一項研究涉及極端條件下的實驗,特別是超低溫和強磁場,並伴隨著對實驗結果的理論解釋,探索了這種類型的情況,並研究了在極不尋常的轉變中表現出量子臨界點。

義大利研究員瓦倫蒂娜·馬爾泰利(Valentina Martelli)和秘魯教授胡裡奧·拉雷拉(Julio Larrea)都是巴西聖保羅大學物理研究所(IF-USP)的教授都參與了這項研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實驗部分由Silke Paschen教授領導,在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TUW)的實驗室進行。這項理論工作是由美國萊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斯奇妙領導的一個小組完成。研究發現並解釋了與近藤效應雙重擊穿相關兩個連續量子臨界點的證據。

近藤效應以日本物理學家近藤俊(1930年出生)命名,解釋了以稀土元素為基礎的金屬化合物中重費米子的形成。在這些化合物中,電子由於它們的強相關性而集體行為,形成單重態(表現為單個粒子的不同粒子集合),這可以表示為稀土離子的局域磁矩與其周圍傳導電子的耦合,這種準粒子的質量可以達到自由電子質量的數千倍。在這裡描述的研究中,單重態在兩個磁序中被打破了兩次:一個偶極,由準粒子的磁矩產生,另一個四極,由其電子軌道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

驗用重費米子Ce3Pd20Si6進行,它是鈰(Ce),鈀(Pd)和矽(Si)的化合物。Larrea將在聖保羅研究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極端條件下拓撲和奇異量子態的研究」項目繼續研究。這些轉變的起點是電子和某些材料之間的強相關性,這使我們能夠理解這種狀態變化。各種集體相互作用可以影響電子,一種可能的狀態是通常所說的「奇怪的金屬」。在重費米子中,電子傳輸類似於普通金屬的電子傳輸,但電子是強相關的,集體行為就好像它們形成了一個單一的準粒子來傳輸電荷。

  • (博科園圖示)相圖顯示了兩個量子臨界點,QCP1和QCP2,在這兩個點上,偶極和四極磁序分別破裂。垂直軸上的量T是以開爾文為單位的絕對溫度;水平軸上的量B是以特斯拉為單位的磁場。圖片:PNAS

這不是在量子相變中發生的,所以這種狀態被稱為「奇怪」。在實驗中觀察到的是,電阻等物理性質的表現與金屬中的經典電子傳輸有很大不同。這種現象發生在極低的溫度下,非常接近絕對零度,當溫度降到這麼低時,熱力學漲落幾乎消失了,而量子漲落被觀察到,構成了電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介質」。在研究發表之前,大多數此類實驗都集中在電子相關性導致所謂的同時巡迴和局域電子磁性材料上。這些材料屬於稀土類,包括重費米子:「費米子」是因為電子具有分形自旋並服從費米-迪拉克統計;

「重」是因為它們與具有大有效質量的準粒子相關。這些材料也有磁矩,所以除了帶電荷的準粒子外,還與具有被傳導電子屏蔽或磁矩屏蔽的準粒子有關。每個磁矩屏蔽可以耦合到晶格中的相鄰磁矩,在整個材料中產生磁序。在Ce3Pd20Si6的情況下,這個順序是反鐵磁性的,這意味著晶格中的磁矩以反平行方式耦合。在量子臨界點,這種磁序可以在不受熱力學控制參數影響的情況下通過施加磁場來抑制,近藤單線態分解,耦合到這個磁性秩序的電子簡單地分離。

這與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並不矛盾,但它與基礎物理教科書中描述的非常不同。因為磁矩是相對於自旋定義的,所以對磁序的抑制產生了一種電子似乎缺少自旋的情況。這個基於磁序的量子臨界點之前已經在其他研究中發表過。本研究情況的不同之處在於,除了偶極磁序之外,材料還表現出由電子軌道產生的四極磁序。相圖幾乎是研究的圖形總結,因此顯示了兩個量子臨界點:一個是偶極序被破壞的,另一個是四極序被打破的。

除了這一發現,研究結果也很重要,因為有助於理解其他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電子是如何集體組織來產生超導的。某些電子之間具有強相關性的材料可以提供這一點,即使在與絕對零度不同的溫度下,這些強相關性也可以被抑制,以有利於形成具有可測量物理性質的新態。下一步研究將是使用一種不同的控制參數(壓力)來擴展對電子相關性變化的研究,以便將來可以在量子計算等領域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技術上的應用。

博科園|研究/來自:FAPESP

參考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DOI: 10.1073/pnas.1908101116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接近絕對零度時,熱力學漲落幾乎消失了,量子漲落被觀察到
    常見相變是那些作為溫度變化的函數而發生的相變,例如冰在0攝氏度時開始轉變為液態水,液態水在100攝氏度時轉變為水蒸氣。同樣,磁性材料在臨界溫度下變得非磁性,然而也有不依賴於溫度的相變,它們發生在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附近,並與量子漲落有關。
  • 「量子漲落」在實驗室被觀察到!
    量子漲落對於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起源非常重要,它可以解釋宇宙為什麼會出現超星系團、纖維狀結構這一類結構的問題。根據宇宙暴脹理論,宇宙初期是均勻的,均勻宇宙存在的微小量子漲落在暴脹之後被放大到宇宙尺度,成為最早的星繫結構的種子。
  • QC觀察丨量子漲落成功成像
    在我們的世界中,這是不可能的,但在量子世界中它是可以實現的。科學界最近對不同類型的相變(「量子相變」)越來越感興趣,這些相變發生在絕對零溫度(零下273度)。這些轉變不是由溫度驅動,而是通過改變不同的物理特性來驅動,例如機械壓力或磁場。與經典相變類似,量子相變也伴隨著一相的「氣泡」存在於另一相中。這些氣泡的科學術語是量子漲落(Quantum fluctuations)。
  • 接近絕對零度的死寂,卻是探索量子計算的秘境|經典回顧
    熱力學第三定律給出一個「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0K),在這個溫度下,系統的熵達到一個定值——零。好,我們就要這個溫度!我們為什麼要關注極低溫下的世界呢?事實上,我們的宇宙從一開始就在不斷的冷卻,直到今天只有約2.7K的溫度。隨著時間推移,宇宙會進一步冷卻直至絕對零度,歸於死寂。
  • 「無中生有」的量子真空漲落能被觀測到
    真空漲落可能是量子力學裡最反直覺的現象之一。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和維也納科技大學的理論學家提出了一种放大這些力的新方法。真空並非人們所想像的空無一物,事實上真空是由不同虛實粒子不斷出現和消失組成的集合,這種現象被稱為真空漲落。一般來說,這類極度短暫的粒子完全不被注意到,但在某些情況下真空力可能會產生可被測量到的效應。
  • 接近絕對零度的死寂中,居然隱藏著量子計算這樣的大殺器?
    熱力學第三定律給出一個「絕對零度」:-273.15攝氏度(0K),在這個溫度下,系統的熵達到一個定值——零。好,我們就要這個溫度!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極低溫下的世界呢?事實上,我們的宇宙從一開始就在不斷的冷卻,直到今天只有約2.7K的溫度。隨著時間推移,宇宙會進一步冷卻直至絕對零度,歸於死寂。
  • 了解宇宙終極秘密–6時間的秘密,量子漲落,絕對靜止的世界
    想體會時間量子之間經歷了什麼,首先你要縮小到普朗克尺度,比一個電子還小,只有足夠小,才能足夠快,之前我們研究了空間的最小組成–空間格,一個空間格對應一個光子或電子,如果超過一個就會發生糾纏,兩個光子糾纏態在一個格裡變為一個整體,光速之所以恆定,還有一個原因,是受束縛於空間格,空間格膨脹是可以超光速,而光超越不了空間格就束縛了光速,速度不能提升,就體會不到時間量子,所以需要超越光速,那麼量子就得突破空間格
  • 量子漲落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
    這種不確定性的後果就是,真空永遠不完全是空的,而是充斥著量子漲落——也就是所謂的「虛粒子」的不斷出現和消失。幾十年前,科學家發現虛粒子並不只存在於理論中。事實上,它們產生的力是可以被探測到的。比如卡西米爾效應——這個效應指將兩個物體近距離放在真空環境中時,它們之間存在微小的引力。
  • 如果人類掌握量子漲落,可以把人像超人一樣推動位移
    我們通常認為真空環境應該什麼都沒有,或者頂多認為真空有太陽輻射和各種粒子,其實在真空環境,還有個很詭異的現象,會突然憑空出現量子,然後突然消失,不知道這種憑空出現的量子來自哪裡,神不知鬼不覺,這種憑空出現的量子就是量子漲落,有科學家猜想這種憑空出現的量子可能來自深空的暗物質。
  • 小小量子漲落,撼動大大物體
    這種漲落是量子力學中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自然結果,它的存在會對周圍物質產生微妙的影響,從而導致一系列可被觀測到的效應。| 圖片來源:Derek Leinweber 根據不確定性原理,我們無法同時絕對精確地測量一對物理量(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這限制了我們以更高精度測量微小的力和位移。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首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得到了突破量子極限的微小位移測量。
  • 0時,宇宙在虛空漲落中誕生,然後創世一炸
    在創世大爆炸0秒鐘,正的能量點在虛空的漲落中出現。同時留下了一個負的能量點。正的能量點,就是我們的宇宙。隨後的大爆炸形成了如今的萬物。而負的能量點向相反的方向爆炸,形成了一個具有負能量的宇宙。這個宇宙只在科學家的推測中,還沒有被觀察到。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科學家、斯坦福材料與能源科學研究所(SIMES)研究員Wei-Sheng Lee說:「QCP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 利用量子漲落向真空傳聲;比竇娥還冤的動物學家
    基金委:科學基金改革將完善6個機制、強化2個重點 編輯 | 楊凌、韓若冰、顧淼飛、陳航 1、利用量子漲落向真空傳聲 25年前,一位年輕的學者在伯克利大學參加博士資格考試時,面對一位教授的發問「為什麼你能聽到我坐在桌子對面的聲音?」,他回答到:「那是因為你的聲音通過空氣中振動的分子進行傳播。」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正如黑洞是空間中的奇點,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這裡,有可能出現各種奇異的電子行為。 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
  • 《自然-物理》: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的新證據
    在今天剛剛出版的《自然-物理》上的一篇重要論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了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的新證據。論文第一、第二作者與通訊作者,分別為在史丹福大學和英國鑽石源實驗室從事研究的中國學者。如下圖所示,就像黑洞(右下圖)是空間中的奇點一樣,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的不同狀態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該狀態下,預計會發生各種奇怪的電子行為。該研究結果發現了此類行為的有力證據:當銅酸鹽超導體在低溫下朝超導狀態調諧到量子臨界點時,量子漲落的擴散逐漸融化了電荷條帶(從左上方開始),體現材料中強弱電子密度交替的條帶。
  • 量子漲落可以搖動人類尺度上的物體
    現在,由麻省理工學院LIGO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第一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觀察,量子漲落,微小的可能,還是能夠「踢」對象重達40公斤的鏡片一樣大的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使它們移動微小的程度,團隊能夠測量。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存在量子漲落
    正如黑洞是空間中的奇點,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這裡,有可能出現各種奇異的電子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
  • 「量子漲落」有多神奇?打破能量守恆,還能解釋宇宙誕生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玩笑話,其實這句話也從側面表達出了量子力學的萬能,用量子力學的理論幾乎可以解釋宇宙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唯一可惜的是,在量子力學的研究上存在很多難題,以現代科學來看量子力學存在很多疑惑,這些疑惑主要集中在量子的性質上。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確實存在量子漲落
    研究人員使用共振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探測了高溫超導材料銅酸鹽的電子行為,發現了量子臨界點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正如黑洞是空間中的奇點,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在這裡,有可能出現各種奇異的電子行為。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
  • 浩瀚的宇宙來自「真空漲落」嗎?
    這個令科學家和哲學家困擾不已的問題在1973年終於有了一個答案:是真空(nothing)的量子漲落催生了今天的宇宙(something)!換句話說,「無中生有」可能是宇宙的真正起源,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和暴脹理論的原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