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量子漲落,撼動大大物體

2020-12-03 騰訊網

量子力學表明,在極小尺度上,粒子對會在空間中的每個點上瞬間產生和毀滅,這種鬼魅般的現象被稱為量子漲落。它是一種即使在真空中也會發生的粒子和場的擾動。這種漲落是量子力學中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自然結果,它的存在會對周圍物質產生微妙的影響,從而導致一系列可被觀測到的效應。

真空漲落。| 圖片來源:Derek Leinweber

根據不確定性原理,我們無法同時絕對精確地測量一對物理量(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這限制了我們以更高精度測量微小的力和位移。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首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得到了突破量子極限的微小位移測量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被測量的對象是我們熟悉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反射鏡。2015年9月,LIGO團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首次探測到了由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LIGO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探測器,但在那次突破性發現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有兩個,一個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漢福德,另一個位於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頓。

LIGO,呈L形的大型幹涉儀。| 圖片來源:Nobelprize.org

探測器是兩個呈L形的幹涉儀,由兩個互相垂直的長達4千米的長臂組成,在長臂末端有一個質量為40公斤的反射鏡。其工作原理是位於LIGO幹涉儀輸入端的雷射器會向探測器發送一束雷射,分光鏡會將這束雷射分成兩束,分別沿著兩條垂直的長臂傳播,然後再從遠端的鏡面反射回起點。

在沒有引力波的情況下,兩束雷射會在同一時間返回起點,它們的波長相等,因此兩束光在相遇時發生幹涉並完全抵消。但如果有引力波通過,那麼它會短暫地幹擾到鏡面的位置,使得一個長臂略長於另一個長臂,從而影響雷射返回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當返回的兩束雷射再進行幹涉時,便不能再完全相互抵消,從而使探測器得以記錄到由微弱的位移導致的幹涉圖樣。

為了保護LIGO不受外部噪聲的幹擾,從而更好地識別出由引力波產生的這種極其微妙的變化,LIGO的研究人員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來儘可能地排除這些擾動。雷射中的量子漲落就是一種可以產生輻射壓力的量子噪聲,這種壓力能對物體產生衝擊。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想要知道,LIGO是否靈敏到能感受到這種更微小的效應,即在LIGO雷射器的光子中所產生的量子噪聲。

其實,這並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大尺度宏觀物體上觀測量子效應。宏觀物體存在的每一刻也都在被量子漲落「踢」來「踢」去,只是對這些物體來說,量子漲落太過於微小,無法產生能影響其運動的效應,因此難以被察覺。

一名光學技術人員正在檢查LIGO的一面鏡子。| 圖片來源:Matt Heintze/Caltech/MIT/LIGO Lab

這一次的研究對象是質量重大40公斤的反射鏡,相比於過去許多測量量子效應的研究,這一質量是那些納米尺度的物體的10億倍。這使得測量這種效應成了一項極具挑戰的嘗試。

為了測量是否能在LIGO的巨大反射鏡上測量到微小的量子漲落,研究人員為幹涉儀建造了一個特殊的附加設備,他們稱之為量子擠壓器。這是研究人員專門設計的一個裝置,它能調節LIGO幹涉儀內的量子噪聲的性質,從而控制探測器的量子噪聲。

他們首先測量了LIGO幹涉儀中的總噪聲,這包括背景量子噪聲,以及由日常振動等造成的經典噪聲。然後他們打開量子擠壓器,將其設置到一個能改變量子噪聲性質的特定狀態。接著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將經典噪聲減除,從而分離出幹涉儀中的純量子噪聲。在此過程中,探測器會持續監測由任何噪聲導致的鏡面位移。

最終,研究人員就觀測到,當僅有量子噪聲時,反射鏡面會移動10⁻²⁰米。這一測量結果與量子力學的預測完全一致。10⁻²⁰米是極小的距離,氫原子的長度是10⁻¹⁰米。類比說來,鏡面位移相對於氫原子大小,就如同氫原子大小相對於人類。在此之前,還從未有科研團隊作出過這樣的測量。

在得到了這個結果之後,研究小組想進一步知道,能否可以通過操縱量子擠壓器來降低幹涉儀內部的量子噪聲。

擠壓器的運作原理是當它被設置到某個特定狀態時,它可以「擠壓」量子噪聲的某些特性,比如相位和振幅。相位漲落可以被視為是由光的傳播時間的量子不確定性引起的,而振幅漲落是由這種量子漲落對鏡面產生衝擊而造成的。因此,他們認為通過進行調節,或許可以減少噪聲。比如當擠壓器處於一個可以擠壓相位的不確定性,同時增大振幅的不確定性的特定狀態時。

從不同角度對量子噪聲進行擠壓會在LIGO探測器內產生有著不同的相位和振幅比的噪聲。研究人員想知道,如果改變擠壓的角度,是否會在LIGO的雷射器和反射鏡之間導致可被測量的量子相關性。他們為擠壓器設置了12個不同的角度,結果表明,這種相關性的確存在。

通過這些量子相關性,研究人員將量子噪聲以及由此產生的鏡面位移擠壓到了正常水平的70%。而這個值是低於量子極限的。所謂量子極限,指的是在量子力學中,給定數量的光子在理論上預計會產生一個最低限度的量子漲落,從而對路徑上的任意物體產生特定的衝擊。

通過在LIGO測量中使用擠壓光來減少量子噪聲,研究人員已經獲得了比標準量子極限更精確的測量。這對引力波天文學來說無疑是則好消息,它提高了LIGO在探測引力波時的靈敏度,使LIGO有望探測到更微弱、更遙遠的引力波。

參考來源:

http://news.mit.edu/2020/quantum-fluctuations-jiggle-objects-0701

http://www.physics.adelaide.edu.au/theory/staff/leinweber/VisualQCD/ImprovedOperators/

封面圖來源:geralt / Pixabay

相關焦點

  • 量子漲落可以搖動人類尺度上的物體
    ,其影響通常太過微妙,在日常物體中難以察覺。現在,由麻省理工學院LIGO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第一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觀察,量子漲落,微小的可能,還是能夠「踢」對象重達40公斤的鏡片一樣大的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使它們移動微小的程度,團隊能夠測量。
  • 第一次,在人體大小的物體上測得量子漲落
    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首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得到了突破量子極限的微小位移測量。在這項新的研究中,被測量的對象是我們熟悉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反射鏡。為了保護LIGO不受外部噪聲的幹擾,從而更好地識別出由引力波產生的這種極其微妙的變化,LIGO的研究人員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來儘可能地排除這些擾動。雷射中的量子漲落就是一種可以產生輻射壓力的量子噪聲,這種壓力能對物體產生衝擊。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想要知道,LIGO是否靈敏到能感受到這種更微小的效應,即在LIGO雷射器的光子中所產生的量子噪聲。
  • 量子漲落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原標題: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 量子漲落影響巨大,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數據,結果讓人吃驚不小
    量子研究在科學界一直是一個重中之重,特別是量子力學在實際操作方面,確實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所以如果能夠把量子研究,和傳統的物理學統一起來,那麼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幫助。量子漲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因為量子漲落很可能關係到我們生命的進程。正因為如此,科學家也對此做了全面的研究,畢竟量子是構成世界的基礎。每一次量子漲落,都會在瞬間產生無數的量子。也會有無數量子瞬間消失。這些研究對於我們各方面的學科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科學家正在全力以赴的突破這個難關。
  • 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踢」了一腳的位移
  • 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作為一種精妙的微觀現象,量子漲落還是首次在與人體同等量級的物體上被觀測到。此前科學家們只觀察到量子漲落移動了納米級別的材料。這多虧了鏡子裝置設計得足夠靈敏:正是這面鏡子,參與了2015年人類首次發現引力波的成果。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日晚間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測量到量子漲落對人類體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宇宙是一個嘈雜的,動蕩的空間,粒子不斷閃爍,湧現再消失,並形成了作為背景的量子噪聲——通常無法在通常的物體上體現出這種效應的微妙效果。麻省理工學院LIGO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現在卻測量出量子漲落對接近人身尺度物體的影響。
  • 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 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踢」了一腳的位移。作為一種精妙的微觀現象,量子漲落還是首次在與人體同等量級的物體上被觀測到。此前科學家們只觀察到量子漲落移動了納米級別的材料。這多虧了鏡子裝置設計得足夠靈敏:正是這面鏡子,參與了2015年人類首次發現引力波的成果。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日晚間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測量到量子漲落對人類體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宇宙是一個嘈雜的,動蕩的空間,粒子不斷閃爍,湧現再消失,並形成了作為背景的量子噪聲——通常無法在通常的物體上體現出這種效應的微妙效果
  • 「量子漲落」在實驗室被觀察到!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漲落(量子真空漲落)是在空間任意位置對於能量的暫時變化。從維爾納·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可以推導出這結論。量子漲落對於宇宙大尺度結構的起源非常重要,它可以解釋宇宙為什麼會出現超星系團、纖維狀結構這一類結構的問題。根據宇宙暴脹理論,宇宙初期是均勻的,均勻宇宙存在的微小量子漲落在暴脹之後被放大到宇宙尺度,成為最早的星繫結構的種子。
  • 如果人類掌握量子漲落,可以把人像超人一樣推動位移
    我們通常認為真空環境應該什麼都沒有,或者頂多認為真空有太陽輻射和各種粒子,其實在真空環境,還有個很詭異的現象,會突然憑空出現量子,然後突然消失,不知道這種憑空出現的量子來自哪裡,神不知鬼不覺,這種憑空出現的量子就是量子漲落,有科學家猜想這種憑空出現的量子可能來自深空的暗物質。
  • 量子漲落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
    用量子漲落傳熱?熱量是物體內部微觀粒子無規則運動的表現——微觀粒子運動更快時,物體的溫度也更高。在宇宙尺度上,恆星的熱量大多藉助光子在真空中傳遞——這正是太陽從1.5億千米外將熱量傳遞至地球的方式。不過在地球上,多數情況下,熱量以接觸的方式藉助聲子(原子振動的集體激發)來傳遞的。
  • 「量子漲落」有多神奇?打破能量守恆,還能解釋宇宙誕生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量子力學中的一個神奇現象「量子漲落」,這個現象十分的神奇,甚至可以忽視「能量守恆」定律,也有一部分科學家利用這個現象來解釋宇宙的誕生,我們都知道宇宙是誕生於「奇點大爆炸」,那麼這個奇點從何而來?總不可能憑空出現,宇宙大爆炸的瞬間產生了超高的能量反應,同時這個時間又極其的短暫,十分類似量子漲落現象。
  • 「無中生有」的量子真空漲落能被觀測到
    真空漲落可能是量子力學裡最反直覺的現象之一。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和維也納科技大學的理論學家提出了一种放大這些力的新方法。真空並非人們所想像的空無一物,事實上真空是由不同虛實粒子不斷出現和消失組成的集合,這種現象被稱為真空漲落。一般來說,這類極度短暫的粒子完全不被注意到,但在某些情況下真空力可能會產生可被測量到的效應。
  • 量子漲落首次使40公斤重的鏡子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漲落(英語:quantum fluctuation。或量子真空漲落,真空漲落)是在空間任意位置對於能量的暫時變化[1]。作為一種精妙的微觀現象,量子漲落還是首次在與人體同等量級的物體上被觀測到。此前科學家們只觀察到量子漲落移動了納米級別的材料。這多虧了鏡子裝置設計得足夠靈敏:正是這面鏡子,參與了2015年人類首次發現引力波的成果。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日晚間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
  • 物理學家已經證明,量子波動會影響宏觀物體
    但是,光的量子性質對此類測量的精度提出了固有的限制。《自然》雜誌刊發的論文稱,使用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進行的實驗已克服了這一限制。此外,論文作者報告了在室溫下測量量子漲落對宏觀物體的影響。幹涉儀用於測量由重力波引起的微小距離變化。
  • 量子漲落「星星之火」燎原蔚為壯觀的星系
    各種各樣的宇宙模型試圖解釋大尺度的均勻形和小尺度不均勻性,其中佔據主流地位的宇宙模型是所謂的「暴漲」理論,在宇宙的最早期發生了超過光速的暴漲,宇宙膨脹的速度超乎想像,那些微小、均勻而平坦的「能量點」、或「能量火球」迅速地「膨脹成超過地球、太陽的尺寸、甚至超過太陽系、銀河系的尺寸等,快速地生成了宇宙的「大球」,微小的量子漲落,不均勻的質量分布在宇宙高速膨脹過程中最終形成了星系的大結構,我們今天得以看到宇宙超大結構的體系
  • QC觀察丨量子漲落成功成像
    在我們的世界中,這是不可能的,但在量子世界中它是可以實現的。科學界最近對不同類型的相變(「量子相變」)越來越感興趣,這些相變發生在絕對零溫度(零下273度)。這些轉變不是由溫度驅動,而是通過改變不同的物理特性來驅動,例如機械壓力或磁場。與經典相變類似,量子相變也伴隨著一相的「氣泡」存在於另一相中。這些氣泡的科學術語是量子漲落(Quantum fluctuations)。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的量子漲落新證據
    正如黑洞是空間中的奇點,量子臨界點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科學家、斯坦福材料與能源科學研究所(SIMES)研究員Wei-Sheng Lee說:「QCP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 了解宇宙終極秘密–6時間的秘密,量子漲落,絕對靜止的世界
    其實這麼小的尺度的時間,人是無法感知的,除非你足夠小,時間和速度有關,而我認為時間和體積也有關,體積越大的物體,它本徵時間越慢,比如說宇宙膨脹可以超光速,一秒膨脹一億光年,對於宇宙這個大體積來說,它只過了一秒,而我們過了一億年!再比如我們動一下,我們身上的細菌已經死了好幾代了,它們看我們是一輩子都不懂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