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漲落影響巨大,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數據,結果讓人吃驚不小

2020-12-03 美女小倩談科學

量子研究在科學界一直是一個重中之重,特別是量子力學在實際操作方面,確實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所以如果能夠把量子研究,和傳統的物理學統一起來,那麼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幫助。當然,這一笑研究並非那麼簡單,因為現在量子力學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物理科學是完全不同,想要將兩者統一起來,這需要一次巨大的發現,當然這種發現目前正在不斷地推進。科學家試圖努力找到,量子力學中的一些深層次奧秘,這樣就能夠讓量子力學更好服務於人類。朋友們喜歡最新科學研究的文章,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每天都會給大家推出相關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作為一種茶餘飯後的樂趣。大家也可以和美女小倩一起進行研究和探討,朋友們的評論和意見,我會及時反饋給大家,希望朋友們多支持。

量子漲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因為量子漲落很可能關係到我們生命的進程。正因為如此,科學家也對此做了全面的研究,畢竟量子是構成世界的基礎。每一次量子漲落,都會在瞬間產生無數的量子。也會有無數量子瞬間消失。這些研究對於我們各方面的學科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科學家正在全力以赴的突破這個難關。

近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用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竟然找到了量子漲落的移動情況。這種精妙的微觀現象,可以說是首次在與人類同等量體的物體上被觀測到,此前,科學家只能觀測到移動的納米級別材料,而這次的突破無疑對於人類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這次研究的意義在哪裡呢?我們知道量子力學主要是描述微觀世界的變化,量子的移動,往往會顛覆我的宏觀世界的一些認知。量子力學被認為是無數粒子,瞬間誕生又瞬間湮滅的一種現象,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量子漲落。這是一種由量子背景噪音構成的現象。科學家對此了解甚少,所以才會非常努力地去研究這方面的奧秘。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人類的身體其實也是浸泡在這樣起起伏伏的量子場之內。時時刻刻受到量子漲落的侵蝕,無論是人類或者是動物都不可避免,之所以大家感覺不到這種波動,就是因為我們人類會產生巨大的熱能和運動幅度,所以量子漲落才不會讓我們感覺到。

這次試驗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此,因為我們終於找到了這種波動的力量幅度,這是科學技術方面的一次巨大進步,根據科學家的測算量子漲落效應下,人體量級的物體移動了十的負二十次方米。當然數據是非常微弱,可是這種移動確實存在,從而證明了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聯繫,證明了量子是世界組成的基礎。

這次研究之所以能夠成功,還要感謝科學技術進步,我們知道位於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鏡子,屬於一種十分敏感的設備,能夠測試到很多微觀世界狀況,科學家這次就是利用這個設備,使用了氫離子的狀態,從而能夠跟蹤到數據,如果不是這個設備,科學家難以得到如此精確的數字。

相關焦點

  • 量子漲落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原標題: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 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踢」了一腳的位移
  • 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作為一種精妙的微觀現象,量子漲落還是首次在與人體同等量級的物體上被觀測到。此前科學家們只觀察到量子漲落移動了納米級別的材料。這多虧了鏡子裝置設計得足夠靈敏:正是這面鏡子,參與了2015年人類首次發現引力波的成果。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日晚間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
  • 第一次,在人體大小的物體上測得量子漲落
    量子力學表明,在極小尺度上,粒子對會在空間中的每個點上瞬間產生和毀滅,這種鬼魅般的現象被稱為量子漲落。其實,這並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大尺度宏觀物體上觀測量子效應。宏觀物體存在的每一刻也都在被量子漲落「踢」來「踢」去,只是對這些物體來說,量子漲落太過於微小,無法產生能影響其運動的效應,因此難以被察覺。
  • 量子漲落首次在人體大小物體上測得 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踢」了一腳的位移。作為一種精妙的微觀現象,量子漲落還是首次在與人體同等量級的物體上被觀測到。此前科學家們只觀察到量子漲落移動了納米級別的材料。這多虧了鏡子裝置設計得足夠靈敏:正是這面鏡子,參與了2015年人類首次發現引力波的成果。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日晚間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
  • 小小量子漲落,撼動大大物體
    這種漲落是量子力學中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自然結果,它的存在會對周圍物質產生微妙的影響,從而導致一系列可被觀測到的效應。 其實,這並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大尺度宏觀物體上觀測量子效應。宏觀物體存在的每一刻也都在被量子漲落「踢」來「踢」去,只是對這些物體來說,量子漲落太過於微小,無法產生能影響其運動的效應,因此難以被察覺。
  • 量子漲落可以搖動人類尺度上的物體
    ,其影響通常太過微妙,在日常物體中難以察覺。現在,由麻省理工學院LIGO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第一次測量了量子漲落對人類尺度物體的影響。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報告觀察,量子漲落,微小的可能,還是能夠「踢」對象重達40公斤的鏡片一樣大的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使它們移動微小的程度,團隊能夠測量。
  • 如果人類掌握量子漲落,可以把人像超人一樣推動位移
    的負20次方米,對比氫原子的尺寸是10的負10次方米,他們通過在長達4公裡的雷射兩端放置鏡面,鏡面大小和人差不多,通過反射到焦點的雷射,觀察鏡面的位移情況,只要鏡面發生位移,4公裡外的雷射焦點就有明顯的變化,在排除各種幹擾的情況下,這些科學家成功檢測到量子漲落推動了鏡子位移。
  • Nature:量子波動對宏觀物體影響確實可測
    ,就像拿原子的大小和人相比(只位移了10^(-20)m),但卻無疑是物理研究中關鍵的一大步。這個位移,證明室溫下的量子漲落對宏觀物體造成的影響確實可測。之所以網友們這麼驚奇,是因為在人們的基本認知中,量子漲落對宏觀物體產生的影響根本難以測量
  • 為什麼宇宙不完全光滑?而是在最小的尺度上表現出量子漲落
    但是宇宙的一個重要特性,以及宇宙膨脹以最驚人的方式拯救了我們;空間本身並不是完全平坦和光滑的,而是在最小的尺度上表現出量子漲落。圖註:量子場理論計算的可視化圖顯示了量子真空中的虛擬粒子,即使在空蕩蕩的空間裡,這種真空能量也不為零。
  • 科學家測量到量子漲落對人類體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宇宙是一個嘈雜的,動蕩的空間,粒子不斷閃爍,湧現再消失,並形成了作為背景的量子噪聲——通常無法在通常的物體上體現出這種效應的微妙效果
  • 科學家測量到量子漲落對人類體量的物體產生的影響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宇宙是一個嘈雜的,動蕩的空間,粒子不斷閃爍,湧現再消失,並形成了作為背景的量子噪聲——通常無法在通常的物體上體現出這種效應的微妙效果。麻省理工學院LIGO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現在卻測量出量子漲落對接近人身尺度物體的影響。
  • 物理學家已經證明,量子波動會影響宏觀物體
    但是,光的量子性質對此類測量的精度提出了固有的限制。《自然》雜誌刊發的論文稱,使用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LIGO)進行的實驗已克服了這一限制。此外,論文作者報告了在室溫下測量量子漲落對宏觀物體的影響。幹涉儀用於測量由重力波引起的微小距離變化。
  • 量子漲落首次使40公斤重的鏡子移動10的負20次方米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漲落(英語:quantum fluctuation。或量子真空漲落,真空漲落)是在空間任意位置對於能量的暫時變化[1]。但量子世界裡,沒有準確值,一切都應該是測不準的。所以0其實應該是(0-x,0+x)這麼一個測不準的模糊值,只是在0這個位置上概率最大而已。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1米(10的負20次方米),這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面40公斤重的鏡子,被量子漲落「踢」了一腳的位移。
  • 「量子漲落」有多神奇?打破能量守恆,還能解釋宇宙誕生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玩笑話,其實這句話也從側面表達出了量子力學的萬能,用量子力學的理論幾乎可以解釋宇宙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唯一可惜的是,在量子力學的研究上存在很多難題,以現代科學來看量子力學存在很多疑惑,這些疑惑主要集中在量子的性質上。
  • 「量子漲落」在實驗室被觀察到!
    各種集體相互作用可以影響電子,一種可能的狀態是通常所說的「奇怪的金屬」。它不是在量子相變中發生的,所以這種狀態被稱為「奇怪」。相圖顯示了兩個量子臨界點,QCP1和QCP2,在這兩個點上,偶極和四極磁序分別破裂。垂直軸上的量T是以開爾文為單位的絕對溫度;水平軸上的量B是以特斯拉為單位的磁場。
  • 量子漲落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
    用量子漲落傳熱?熱量是物體內部微觀粒子無規則運動的表現——微觀粒子運動更快時,物體的溫度也更高。在宇宙尺度上,恆星的熱量大多藉助光子在真空中傳遞——這正是太陽從1.5億千米外將熱量傳遞至地球的方式。不過在地球上,多數情況下,熱量以接觸的方式藉助聲子(原子振動的集體激發)來傳遞的。
  • 每日簡報:LIGO 將巨大的鏡子變成量子物體,以突破精度極限
    每日簡報: LIGO 將巨大的鏡子變成量子物體,以突破精度極限扁蟲的眼睛是如何再生的扁蟲具有不可思議的再生能力: 它們可以再生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一個身體小到原來大小的1 / 279。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證明,隱藏在身體各處的特殊細胞可以作為再生的指南。
  • 40千克鏡子被量子力學「踢了」,首現宏觀物體量子波動|Nature
    即使這個位移大小和原子相比,就像拿原子的大小和人相比(只位移了10^(-20)m),但卻無疑是物理研究中關鍵的一大步。這個位移,證明室溫下的量子漲落對宏觀物體造成的影響確實可測。研究隨後登上《Nature》,網友們對這項成果感到激動不已,因為這標誌這量子力學也在支配著宏觀物體,雖然極其微弱,但是已經被我們探測到:之所以網友們這麼驚奇,是因為在人們的基本認知中,量子漲落對宏觀物體產生的影響根本難以測量。這是由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決定的。
  • 量子漲落,你的顯示器能不能「感應」到?
    圖1. 比較簡單的液晶顯示器。圖片來源於網絡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真空並不「空」,而是充滿了波動的電磁場,稱為量子漲落。由此,荷蘭物理學家Hendrik Casimir在1948年預測,真空中兩片不帶電的理想金屬板之間會出現吸引力,這個神奇的現象在後來被命名為「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