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簡報: LIGO 將巨大的鏡子變成量子物體,以突破精度極限
扁蟲的眼睛是如何再生的
扁蟲具有不可思議的再生能力: 它們可以再生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一個身體小到原來大小的1 / 279。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證明,隱藏在身體各處的特殊細胞可以作為再生的指南。 當淡水扁蟲淡水扁蟲長出新的眼睛時,這些細胞幫助眼神經元與大腦建立連接。 生物學家彼得 · 雷迪恩說,在許多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中,類似的標杆細胞起著重要作用,但在典型的成年生物體中卻不存在。
民主黨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氣候計劃
一個由民主黨人領導的負責提出詳細氣候計劃的美國政府委員會發布了拯救世界的建議。 該報告的總體目標之一是美國在205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報告提出了12個「支柱」 ,包括投資綠色技術產業和加強對氣候科學研究的支持。 能源政策研究員利亞斯託克斯(Leah Stokes)表示: 「看到委員會提出的細節和雄心壯志,我感到非常振奮。」她在 Twitter 上友好地分析了這份500多頁的報告。 該計劃的實施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即將在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的結果。
群體免疫的棘手問題
群體免疫的概念相當簡單。 當有足夠多的人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免疫時---- 無論是通過接種疫苗還是通過從感染中倖存下來---- 傳播開始減緩,因為沒有足夠的人來傳染。 但是,有多少人需要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獲得免疫呢?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特別是當保護是自然獲得的,而不是通過免疫。 人們對感染的敏感性在生理上是不同的。 你住在哪裡,你的生活條件也會有所不同。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這個門檻可能要高得多ーー而世界上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可能已經接近這個門檻了。
一個簡單的、可衡量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上個月,一個研究小組提議創建一個標題數字來衡量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程度。 他們建議,各國應該將物種滅絕的目標保持在「遠低於」全球每年20個已知物種的水平。 《自然》雜誌的一篇社論認為,這個想法值得認真考慮和全面評估。
數位相機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預計到2020年,全人類將拍攝超過1.4萬億張照片,其中絕大多數是通過手機拍攝的,而且幾乎所有照片都是數碼照片。 1974年,一位名叫史蒂文 · 薩森(Steven Sasson)的年輕工程師發明了第一臺原型數位相機: 一臺100 * 100像素的烤麵包機大小的設備,可以在盒式磁帶上記錄圖像。自那時以來,這項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歷史學家艾利森 · 馬什寫道: 數字圖像對於學者們的工作已經變得如此重要,以至於一些人開始懷疑他們是否應該接受數字攝影的正式培訓。 「如今,人們不再只是關注歷史。 他們正在實時記錄和分享這些信息。」
LIGO克服了量子限制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工作原理是不斷監測相互對視的鏡子之間的距離,這些鏡子相距數公裡。 它的探測器在反射鏡之間反射雷射,從而感受到距離的變化,這個距離大約是1022年的一部分。 由於量子不確定性定律,即物體的位置和動量不能同時測量到任意精度,提高 LIGO 靈敏度的努力遇到了瓶頸。 為了突破這個極限,LIGO 和它的姊妹天文臺 Virgo 的物理學家們最近調整了他們的雷射器,在鏡子和雷射的位置之間引入量子關聯。 現在,LIGO 的物理學家已經證明他們的40公斤重的鏡子確實可以作為量子物體。 物理學家 Valeria Sequino 和 Mateusz Bawaj 寫道: 「這是顯著的,因為這種漲落髮生在與基本粒子尺寸相當的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