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王健研究組及合作者的最新成果:反常量子格裡菲思奇異性的...

2020-12-05 北大新聞網

2019/08/15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編輯:山石 |

近期,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研究組在矽襯底上外延生長了高質量超薄晶態鉛膜,與北京大學謝心澄院士、林熙研究員和北京師範大學劉海文研究員合作在極低溫下觀測到反常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並給出理論解釋。這一發現揭示了超導漲落與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對於量子相變的重要影響,揭示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在二維超導金屬相變中的普適性。

超導-絕緣體與超導-金屬相變是量子相變的經典範例,已有三十餘年的研究歷史。所謂量子相變,是指在絕對零度下系統處於量子基態時隨著參數變化而發生的相變。近年來,隨著薄膜和器件製備工藝的提高,二維晶態超導體系逐漸成為了研究量子相變的理想平臺,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王健研究組與謝心澄院士、馬旭村研究員、林熙研究員、薛其坤院士等合作者在前期二維超導的相關研究中發現了超導-金屬相變中的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Science 350, 542(2015)】, 並被同期perspective評論文章Science 350, 509 (2015)專題報導。隨後被液態柵極技術發明人東京大學Iwasa教授的綜述文章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2, 16094 (2016)譽為二維晶態超導中三個最重要的主題之一。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的研究表明,無序可以定性地改變量子相變的臨界行為,其主要特徵是趨於量子臨界點時,二維超導體系的動力學臨界指數發散。

最近,王健研究組通過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生長技術在矽襯底上製備出宏觀尺度高質量晶態薄膜,並實現了厚度為亞納米尺度的原子層級可控生長。在此基礎上,王健教授與謝心澄院士、林熙研究員、劉海文研究員等人合作,在4個原子層厚(約1納米)的晶態鉛膜中發現了一種具有反常相邊界的超導-金屬相變,並揭示了其中的反常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根據平均場理論,超導體的上臨界場會隨著溫度降低而逐漸增加。然而,系統的極低溫實驗表明,4個原子層厚的鉛膜的相邊界在低溫下具有非常新奇的反常特性:隨著溫度降低,鉛膜的上臨界場(onset Bc2)在低溫下也逐漸降低。沿著反常相邊界對鉛膜的磁阻曲線進行標度理論分析發現,在趨近於量子臨界點附近臨界指數隨著磁場減小而迅速增大直至發散,該現象與前期實驗中發現的臨界指數隨著磁場增大而發散的行為不同,故稱為反常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考慮到這類二維超導體系具有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研究團隊基於超導漲落理論發展了一套新的唯象理論模型,定量地解釋了這一反常相邊界。在自旋軌道耦合與超導漲落效應的共同作用下,超導-金屬相邊界偏離平均場理論而向外突出,並在反常相邊界處呈現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這一新奇量子相變的發現,證實了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在不同相邊界的超導-金屬相變中具有普適性,並進一步揭示出自旋軌道耦合與超導漲落效應對於超導-金屬相變的影響,為深入理解二維晶態超導體中的量子相變現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圖1 四個原子層厚晶態鉛膜中的反常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a) 鉛膜在零磁場下的超導轉變曲線,插圖是輸運測量結構示意圖; (b) 在0到5特斯拉不同外加磁場下鉛膜電阻隨溫度的變化曲線; (c) 鉛膜在低溫下表現出反常相邊界,與超導漲落唯象理論模型一致;(d) 臨界指數隨著磁場減小而迅速增大,直至發散,是反常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的特徵

圖2 反常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相圖示意圖:在自旋軌道耦合和超導漲落的作用下,平均場理論的相邊界(藍色虛線)向外突出形成新的相邊界(紅色實線);當溫度低於T'時,紅色實線代表反常相邊界;沿著反常相邊界趨於無限隨機量子臨界點Bc*可以觀測到反常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

該工作於2019年8月12日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3633 (2019) DOI: 10.1038/s41467-019-11607-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607-w

北京大學王健研究組博雅博士後劉易和研究生王子喬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王健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劉海文研究員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其餘作者包括謝心澄院士、林熙研究員,以及王健研究組本科生唐鉞、博士生劉超飛、陳澄、邢穎(已畢業)、博士後王慶豔(已出站)和林熙組博士生閃普甲。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中科院卓越創新中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後科學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的支持。

相關焦點

  • Physical Review X報導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研究組關於超薄單晶鉛...
    北京大學王健研究組與合作者在前期二維超導的相關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創新性成果,如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的發現(Science 350, 542 (2015), 同期perspective評論文章Science 350, 509 (2015)專題報導),被Iwasa研究組綜述文章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2, 16094
  • Science Advance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及合作者在二維極限下的...
    2020/03/26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編輯:麥洛 | 責編:凌薇
  • 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北京大學王健研究組和合作者在前期工作中,首次報導了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生長的宏觀面積的單層NbSe2薄膜中的伊辛超導電性(Nano Lett. 17, 6802 (2017))以及超薄晶態鉛膜中界面誘導的伊辛超導電性(Phys. Rev. X 8, 021002(2018))。
  • 科學家在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2016年液態柵極技術發明人日本東京大學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反常金屬態和在強平行磁場下存在的超導電性(如伊辛超導)是二維晶態超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題【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伊辛超導體是一種強自旋軌道耦合超導體系。
  • 量子中心林熙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體系量子相變與標...
    量子霍爾效應中,從一個量子平臺到另一個量子平臺的相變可以用標度行為描述,目前已有一些理論研究和實驗工作。二維體系除了量子霍爾效應,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量子現象,比如近些年為人熟知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新奇的軸子絕緣體態。軸子絕緣體態的特徵之一是其零霍爾電導,並且在拓撲絕緣體薄膜上下表面有反平行磁化的條件下出現。拓撲絕緣體薄膜上下表面有平行磁化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可能出現。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Nano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
    近期,北京大學量子材料中心王健研究組與合作者在鈦酸鍶(SrTiO3)襯底上外延生長的單原胞層厚(0.55 nm)鐵硒(FeSe)薄膜中觀測到了具有磁激發跡象的玻色模式和強非磁性雜質誘導的準粒子束縛態。
  •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單層鐵硒高溫超導機理的系列...
    近期,北京大學量子材料中心王健研究組與合作者在鈦酸鍶為了揭示單層鐵硒中的超導配對機制,王健研究組開展了一系列系統的實驗。實驗中的單層鐵硒超薄膜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生長於鈦酸鍶襯底。通過原位超高真空(~10−10 mbar)原位掃描隧道譜探測,研究組發現超導能隙外存在由電子–玻色子耦合導致的鼓包(hump)結構。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組與合作者在拓撲外爾半金屬晶體中觀測到非...
    馬約拉納費米子是自身的反粒子,符合非阿貝爾統計,是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的物質基礎。北大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課題組及合作者在摻硫的第二類拓撲外爾半金屬二碲化鉬晶體中觀測到非平庸超導的信號,發現該材料是一種拓撲超導候選材料。同時,因其為層狀過渡金屬碲化物,具有很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 薛其坤獲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首次實驗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與計算機領域專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按照最新調整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獎金為每人300萬元。今年63歲的薛其坤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實驗物理學家。
  • 薛其坤獲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首次實驗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與計算機領域專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按照最新調整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獎金為每人300萬元。今年63歲的薛其坤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實驗物理學家。
  • 中科大石墨烯與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獲得理論新突破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系雙聘教授喬振華研究組與校內外同行合作在預言石墨烯和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方面取得新突破,成果發表在3月14日和21日前後兩期的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後者併入選編輯推薦文章。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當今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二維超導的量子Griffiths相變
    Griffiths從理論上預測,無序效應會定性地改變物相和相變臨界點的行為,特別是臨界點的動力學臨界指數將趨於無窮大,這種現象被稱作Griffiths奇異性。隨著時間推移,這一預測現已拓展到量子相變形成了量子Griffiths奇異性理論。所謂量子相變,是指在絕對零度下系統處於量子基態時隨著參數變化而發生的相變。
  • 量子中心謝心澄教授及合作者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2019/01/24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最近,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謝心澄教授與中心訪問學者蘇州大學陳垂針教授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體系量子相變與標度行為研究獲進展
    有限溫度下,量子臨界點附近存在熱漲落與量子漲落的競爭,因而越低的溫度越適合開展量子相變的研究。量子霍爾效應中,從一個量子平臺到另一個量子平臺的相變可以用標度行為描述,目前已有一些理論研究和實驗工作。二維體系除了量子霍爾效應,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量子現象,比如近些年為人熟知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新奇的軸子絕緣體態。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自1988年開始,就不斷有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各種方案,然而在實驗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2013年,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組成的實驗團隊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美國《科學》雜誌於2013年3月14日在線發表這一研究成果。量子霍爾效應,於1980年被德國科學家發現,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它的應用前景非常廣泛。
  • 高溫超導器件中反常金屬相的證據
    另一方面,多年來一直有實驗表明各種形式的反常金屬相(的存在),其行為與簡單的德魯德描述完全不符。特別是,最近出現在二維體系明顯的超導-金屬量子相變中的反常金屬相得到了相當大的研究關注,這種相變可以被不同的量子參數所調節。[2]有清晰的跡象表明,這種系統主要的激發電荷(載流子電荷)是局域的超導集體模式。所以主要問題是,在溫度趨於零時,系統不能凝聚到真正的超導基態的現象是否是本徵的?
  • 科學網—首次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本報訊(見習記者孫愛民 記者丁佳)
  • 美專家稱讚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為諾獎級成果
    美專家稱讚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為諾獎級成果來源:新華網 2013-04-14 林小春 任海軍        中國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的聯合研究團隊日前從實驗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說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美國量子物理學領域的一些權威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與楊振寧類似的觀點。        新澤西州立大學教授賽翁希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這一成果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很大」,但不是單獨獲得,很可能是與拓撲絕緣體領域的其他相關工作一起共同獲得。
  • 研究揭示石墨烯有序晶界的範霍夫奇異性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王兵教授研究組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STM)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VHS)。 本項研究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在實驗上表徵了多種具有原子尺度分辨的石墨烯有序晶 界結構,並利用掃描隧道譜學技術在實驗上首次證明了石墨烯中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引起的電子態(VHS態)。通過比較石墨烯中有序晶界和無序晶界的電子學行為,分析了有序晶界中VHS態及無序晶界中的局域化電子態的差異,有助於理解相關輸運研究中相互矛盾的結果。
  • 英專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預示新時代的來臨
    英專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預示新時代的來臨來源:新華網 2013-04-14  劉石磊        中國科學家從實驗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英國牛津大學專家對此發現予以高度評價,並指出這一成果預示著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