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石墨烯有序晶界的範霍夫奇異性

2020-11-25 中國科大..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王兵教授研究組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STM)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VHS)。相關工作以「Evidence of van Hove singularities in ordered grain boundaries of graphene為題,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2, 226802 (2014)。 

 

晶界是石墨烯材料中的一種結構缺陷,通常是生長過程中各晶粒間取向差異所致,常見於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較大面積石墨烯。與其他晶體材料相似,石墨烯中晶界的存在也會顯著影響其物理性質,特別是在石墨烯基電子器件中的晶界會極大地影響其電子學性質。一般認為,作為結構缺陷,晶界對石墨烯器件的電子學性質是有害的,如降低石墨烯的電導率和電子遷移率等。有理論預言,石墨烯的有序晶界類似於一種準一維的周期結構,其電子能帶中存在所謂的範霍夫奇點(VHS),從而在費米能級附近表現出顯著的電子態密度峰。 

 

本項研究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在實驗上表徵了多種具有原子尺度分辨的石墨烯有序晶 界結構,並利用掃描隧道譜學技術在實驗上首次證明了石墨烯中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引起的電子態(VHS態)。通過比較石墨烯中有序晶界和無序晶界的電子學行為,分析了有序晶界中VHS態及無序晶界中的局域化電子態的差異,有助於理解相關輸運研究中相互矛盾的結果。結合理論計算,表明VHS態可以有效地提高石墨烯的載流子濃度。基於這一結果,研究組提出了一種可能的內嵌有序晶界的石墨烯條帶結構,可用於提高基於石墨烯條帶結構器件的電子輸運性質和器件效應。我校博士生馬傳許(實驗)和孫海峰(理論)是本項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 

 

該工作受到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項目資助。 

 

圖示:(a), (b), (3,1)|(1,3)疇界和(2,0)|(2,0)疇界中存在VHS的實驗和理論結果。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原標題: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記者吳長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廈門理工教師首次指出普通晶界存在有序超結構
    中青在線訊(徐麗麟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智仁)近日,「Science在線」發表了以廈門理工學院喻志陽博士為第一作者,題為「Segregation induced ordered Bi superstructures in a Ni-Bialloy」《鉍原子在鎳大角度非共格普通晶界上的原子結構》的研究論文,精確解析了鉍(Bi)原子在鎳(Ni)大角度非共格普通晶界上的原子結構
  • 物理所石墨烯晶界輸運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12年又成功將半導體矽材料插入石墨烯與金屬基底之間,形成石墨烯/矽/金屬結構,實現了石墨烯在電子集成器件應用上與矽基技術的結合。2015年,他們提出並證實了「矽原子誘導產生缺陷-原子穿過-缺陷自修復」的插層機制,揭示了矽原子、石墨烯、基底三者之間的協同作用【J. Am. Chem. Soc. 137,7099 (2015)】。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
  •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
    摘要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偉課題組和蘇州格瑞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團隊提出了通過構建一個基於分子熱運動的靜態常壓CVD(SAPCVD)系統,實現了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 新研究揭示二維多晶α-PbO納米片楊氏模量厚度依附性的力學公式
  • 浙大高超團隊在結構功能一體化石墨烯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系統研究了塑性轉變的條件與原理。當層間距處於1.2-1.8 nm之間時,氧化石墨烯纖維表現出最佳的塑性變形能力,極限伸長率可達34%。(2) 建立多級塑化紡絲的連續製備方法,連續製備高取向與高密度的石墨烯纖維原絲。
  • 力學所災變破壞的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預測方法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以龍團隊針對災變破壞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破壞預測方法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通過大量的大理巖、花崗巖試樣的準靜態單軸壓縮實驗,研究人員揭示了災變破壞前響應函數的冪律奇異性指數在-1和-1/2之間分布。
  • 分子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氮摻雜石墨烯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崔萍博士與李震宇教授、曾長淦教授等校內外同行合作,在氮摻雜石墨烯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理論計算預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的氮摻雜石墨烯。
  • 浙大《Acta Mater》原子尺度揭示缺陷交互作用晶界遷移
    金屬材料變形過程中常見的晶粒長大和動態再結晶過程通常由晶界遷移主導,而晶界在遷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晶粒內部的缺陷發生交互作用,改變晶界的可動性,進而顯著影響材料的變形行為和力學性能。儘管已有大量關於缺陷-晶界交互作用的理論預測和計算模擬(包括位錯塞積、吸收、穿過和反射),其原子尺度機制仍缺乏系統的實驗研究;另一方面,晶格缺陷-晶界交互作用對晶界遷移動力學的影響機理尚不明確。
  • ...中心王健研究組及合作者的最新成果:反常量子格裡菲思奇異性的...
    這一發現揭示了超導漲落與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對於量子相變的重要影響,揭示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在二維超導金屬相變中的普適性。超導-絕緣體與超導-金屬相變是量子相變的經典範例,已有三十餘年的研究歷史。所謂量子相變,是指在絕對零度下系統處於量子基態時隨著參數變化而發生的相變。近年來,隨著薄膜和器件製備工藝的提高,二維晶態超導體系逐漸成為了研究量子相變的理想平臺,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 浙大《Acta Mater》:原子尺度揭示缺陷交互作用下的晶界遷移機制
    儘管已有大量關於缺陷-晶界交互作用的理論預測和計算模擬(包括位錯塞積、吸收、穿過和反射),其原子尺度機制仍缺乏系統的實驗研究;另一方面,晶格缺陷-晶界交互作用對晶界遷移動力學的影響機理尚不明確。 近日,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江偉研究員課題組與加拿大曼尼託巴大學Chuang Deng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Scott Mao教授等人合作,結合先進的原位電鏡納米力學測試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從原子尺度揭示了面心立方金屬中對稱大角晶界在一系列常見晶格缺陷(包括位錯、層錯和孿晶)交互作用下的剪切耦合遷移機制,並系統闡釋了滑移連續性以及晶界本徵缺陷(
  • 石墨烯對發動機有什麼好處_發動機保護劑有必要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研究小組選取了10~20微米的石墨烯微粒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先將這些樣品放在一個表面鑽有小孔的晶體傅板上,小孔的直徑在1~1.5 微米之間。之後他們偵用金剛石製成的探針對這些放置在小孔上的石墨烯施加壓力,用以測誠它們的承受能力。研究發現,在樣品微粒碎前,每100納米可承受的最大壓力達2.9微牛左右。
  • 北大張錦院士團隊發現低對稱性二維晶體的晶界結構
    研究者結合納米顆粒在晶粒邊界的選擇性吸附和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術,實現了在微米尺度大範圍、快速顯像晶界和在亞納米尺度精確表徵晶界原子結構的兼得;精確解析了具有不同取向、寬度、原子層間堆垛方式的多種重疊晶界,並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預測了低對稱性硫化錸晶體中重疊晶界的電子能帶結構將與晶界的取向密切相關。
  • 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研究與產業化進展
    另外,通過機械剝離法製備的石墨烯尺寸較小,難以應用於實際的功能器件。2009 年,石墨烯薄膜的工業化製備方法取得了突破,幾個研究小組分別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銅和鎳等過渡金屬襯底上製備出高品質的石墨烯薄膜。該方法將襯底置於高溫可分解的碳氫化合物氣體氛圍中,通過高溫退火使活性碳原子在基底表面沉積形成石墨烯膜,如圖2 所示。
  • 《Nature Materials》雙管齊下,揭示晶界的電荷來源及變化!
    關於單個晶界的特性如何影響總體測量平均值的問題,以及單個多晶樣品中的特性範圍究竟有多大仍未得到解答。這使得研究者們努力研究單個晶界的電化學,然而現階段幾乎沒有離子導體晶界發生電擾動的直接證據。美國西北大學等單位的一項研究採用電子全息技術、原子探針層析成像技術研究了最近被廣泛關注的二氧化鈰材料,探討了晶界電荷的來源,間接證明了晶界傳輸的化學可調性。
  • 《Nature Materials》雙管齊下,揭示晶界的電荷來源及變化!
    這使得研究者們努力研究單個晶界的電化學,然而現階段幾乎沒有離子導體晶界發生電擾動的直接證據。 美國西北大學等單位的一項研究採用電子全息技術、原子探針層析成像技術研究了最近被廣泛關注的二氧化鈰材料,探討了晶界電荷的來源,間接證明了晶界傳輸的化學可調性。
  • 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防止銅腐蝕的方法
    石墨烯作為抗腐蝕塗層的候選材料已被廣泛研究, 因為它可作為隔絕氣體分子的屏障。但是,儘管具有這些特性, 現有研究表明石墨烯片只能在短時間內(少於24小時)保護銅免受腐蝕。實際上,令人驚訝的是, 在度過初始階段後,石墨烯還有可能提高銅的被腐蝕速率,這與石墨烯塗層帶來的抗腐蝕性質完全相反。為了闡明銅表面塗覆石墨烯的特殊性質,韓國團隊研究了銅基板上的石墨烯分布,分析其腐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