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電子古柏對新狀態,處於超導體與絕緣體的中間地帶

2020-12-04 泛泛科學

當溫度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時,有些金屬會變成完美超導體,其中秘密就在於電子形成「古柏對」。過去科學家已發現古柏對能導致金屬變成超導體、也能變成絕緣體,現在,科學家在發現古柏對的第3 種全新狀態:不是超導體也不是絕緣體,而是像普通金屬一樣能在有電阻的情況下導電。

我們知道某些金屬在極低溫度下,電阻會完全消失,電流在其間無損耗流動,這種現象稱為超導(Superconductivity)。剛開始科學家不懂如何解釋這種微觀現象,因為基於包立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在任何量子系統,兩個費米子都不能處於相同的量子態,而電子就是一種基本費米子,代表每個電子都只能佔一個軌道,也因此當電子穿梭在金屬的原子晶格時,應該會產生電阻。

直到約翰巴丁、利昂庫珀、約翰施裡弗於1957 年提出BCS 理論(BCS theory or Bardeen–Cooper–Schrieffer theory),方得以闡釋超導現象。

BCS 理論指出,超導體中自旋和動量相反的電子會兩兩結合形成「古柏對」(Cooper pair),在原子晶格中無損耗自由運動形成超導電流,形成古柏對的電子行為就像玻色子,會同時集中在單一量子態。

而古柏對除了能讓材料出現超導特性,美國布朗大學物理學家Jim Valles 與工程與物理學家Jimmy Xu 合作,在2007 年時還發現古柏對也可以完全靜止,阻絕電流經過,讓材料呈現絕緣狀態。

現在,同團隊再度發現古柏對有第3 種狀態,它也可以像普通金屬,在有一定電阻的情況下傳輸電荷。

有證據表明當薄膜超導體冷卻至超導溫度時,這種金屬態就會出現,但這是否和古柏對相關始終懸而未決,於是研究團隊開發一種新的測試方法,取來高溫超導體釔鋇銅氧化物(YBCO),上面鋪有六角形的奈米凹坑陣列並暴露於磁場,根據模型,磁場會導致電流圍繞著凹坑運動,要測試這些是單獨電子還是成對電子,只需要測量頻率即可。

測量結果顯示,這種狀態下的載子是古柏對而不是單個電子。

研究人員表示,類似玻色子的古柏對能引起這種金屬態著實令人驚訝,因為量子理論表明某些元素不可能出現該行為,也許其中藏著什麼讓人興奮的新物理學,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未來或許能利用這種金屬態生產新型電子設備。

新論文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

相關焦點

  • 日本科學家用新方法使絕緣體變為超導體
    日本東北大學科學家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材料》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一種被稱為場效應的新方法,首次成功地使透明的氧化物絕緣體轉變成了超導體
  • 石墨烯超晶格:既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石墨烯能夠具有更加奇妙的電子特性。他們通過調諧石墨烯,使之表現為超導體或者絕緣體。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這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六角形蜂巢結構的薄片,迅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重視。
  • 「魔力角度」:讓石墨烯超晶格既可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導讀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石墨烯能夠具有更加奇妙的電子特性。他們通過調諧石墨烯,使之表現為超導體或者絕緣體。它不僅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薄的材料,而且重量也非常輕。此外,它的柔性也相當高,強度超過鋼鐵百倍,導電性能勝過銅。石墨烯享有「黑金」、「新材料之王」等美譽,甚至有科學家預測石墨烯極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的新技術新產業革命。
  • 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絕緣體-超導體轉變
    銅氧化合物高溫超導體的母體普遍認為是反鐵磁的Mott絕緣體,超導電性的產生是通過摻雜引入載流子,壓制反鐵磁態導致的絕緣體-超導體轉變而實現的。
  • 為什麼物理學家不斷發現物質的新狀態?
    阿姆斯特丹大學凝聚態理論教授賈斯帕·范·韋策爾表示,我們不斷發現物質的新狀態,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太多的物質有待發現。原子、分子或任何你可以用來排序的東西都有這些特性,只是需要時間來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能夠在更極端的條件下進行實驗,而且精確度更高。
  • 電學:靜電現象及導體與絕緣體
    ②.靜電平衡靜電平衡發生靜電感應的導體在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停止時的狀態稱為靜電平衡狀態。2.導體處於靜止平衡時的特徵①.導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沒有電場線(疊加後的);②.整個導體是個等勢體,導體表面是個等勢面;
  • 超導效應是什麼,絕緣體如何轉變為超導體?一位帶你了解
    超導材料有哪些既然存在超導效應,那麼肯定有超導材料,人們開始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也稱超導材料,它一般是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的-25次方Ω,就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超導體不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完全抗磁性。
  • 美研製出奇特的拓撲超導體材料
    3年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三維拓撲絕緣體,這是一種金屬表面的奇怪絕緣體,雖然它獨特的屬性具有很大應用潛力,但用於量子計算機卻並非理想材料。兩年來,科學家經過不斷探索,完全扭轉其性質,使之成為表面是金屬、內部卻具有超導性的拓撲超導體。這種新材料的發現有望發展出新一代電子學,使當前的信息存儲與處理方式完全改觀。
  • 絕緣體中也存在「庫珀電子對」
    美國物理學家最近驚訝地發現,庫珀電子對不僅存在於超導體中,它們在絕緣體中同樣能夠形成。這一成果十分重要,連Cooper本人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相關論文發表在11月23日的《科學》雜誌上。
  • 美研製奇特拓撲超導材料 表面金屬內部超導體
    兩年來,科學家經過不斷探索,完全扭轉其性質,使之成為表面是金屬、內部卻具有 超導性的拓撲超導體。這種新材料的發現有望發展出新一代電子學,使當前的信息存儲與處理方式完全改觀。實 驗中,為了評價新晶體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員利用X光譜進行分析,通過研究X射線轟擊出來的單個電子來確定晶體的真實屬性,測試發現生成的是一種拓撲超導 體。研究人員進一步在晶體的表面發現了不同尋常的電子,其表現得像輕子。
  • 二維超導體的特殊基態相,超導材料的奇特多態躍遷!
    足夠強的磁場應用會導致材料中超導態的破壞,即使是在極低溫度下,也會使它們直接轉變成絕緣體——至少傳統上是這樣認為的。現在,東京理工學院(東京理工大學)、東京大學和東北大學科學家們報告了這些超導體的奇特多態躍遷,在這種躍遷中,超導體從超導體轉變為特殊金屬,然後轉變為絕緣體。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它可以很容易地從導電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超導材料,切換到阻擋電流的絕緣體,然後再回到超導材料——所有這一切都只需要簡單地翻轉一個開關,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上。通常,當有人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時,需要研究不同的材料。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教授,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王教授說:通過該系統,可以在一個地方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
  • 新型拓撲超導體:未來有望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拓撲超導體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新型超導體,它很難在實踐中發現。但是,近日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實際上成功製造出拓撲超導體的科研機構之一。查爾姆斯理工大學量子裝置物理實驗室的教授 Floriana Lombardi 表示:「我們的實驗結果與拓撲超導體一致。」
  • 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即將開啟
    超導體(superconductor)同時又稱為超導材料,它們是指在某一溫度條件下,電阻變為零的導體。超導體同時具有兩大特性,一是零電阻的特性,二是完全抗磁性。人類最早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首次發現汞在零下269度時電阻會消失,呈現超導狀態。
  • 電能運輸或不再有損耗——中國二維高溫超導體的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超導體材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這一年荷蘭科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發現,汞在極低的溫度下,其電阻消失,呈超導狀態。此後超導體的研究日趨深入,一方面,多種具有實用潛力的超導材料被發現,另一方面,對超導機理的研究也有一定進展。
  • 神奇的超導——超導體的前世今生
    這種由氫、碳和硫組成的化合物在287.7±1.2K(約15℃)的室溫和267±10千兆帕的大氣壓下表現出了超導性,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室溫超導體。什麼是超導體?超導體的發展又經歷了什麼呢?導體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它們可以在電場的作用下作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絕緣體中的電子被束縛在原子周圍,不能自由移動;半導體則介於二者之間。即便是導體,電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與晶格碰撞發生散射,這就是電阻。自然界中有沒有電阻為0的物質呢?答案是肯定的。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神奇的狀態——超導態。
  • 室溫超導問世 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導體中自由的電子 | 圖片來源在絕緣體中,電子則被束縛在原子周圍,不能自由移動。半導體則介於二者之間。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奇妙的狀態——超導態。此時電阻消失了,電子在其中無阻礙地運動。這個溫度稱為超導轉變溫度。這個特性使得超導在應用方面大有作為:沒有電阻就不會產生焦耳熱,因此可以應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建設超導計算機;能夠承載較大電流而不會有電流損耗,可以製作高壓輸電線、超導電機等。
  • 室溫超導問世,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超導體:是的根據物質的導電性能,可以將其分為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普通導體處於磁場中時,其體內會產生一個感應磁場。而處於超導態的物質,無論外磁場如何變化,其體內的磁感應強度一定為零。我們熟悉的磁懸浮列車就利用了這個特性。超導線圈可以承載很大的電流,形成強大的超導磁體。列車和軌道上分別裝備有超導磁體。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發現和理解摻雜莫特絕緣體產生的奇異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摻雜莫特絕緣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綜上,贗能隙、d波超導以及電子-玻色子耦合的發現和理解對於最終揭示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中的物理規律至關重要。
  • 每日天文資訊精選|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
    每天關注一些事,小編今天帶大家看看天文的那些事兒1、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即將開啟超導體同時又稱為超導材料,它們是指在某一溫度條件下,電阻變為零的導體。超導體同時具有兩大特性,一是零電阻的特性,二是完全抗磁性。人類最早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首次發現汞在零下269度時電阻會消失,呈現超導狀態。就在不久前,美國一位材料科學家拉塞爾·海姆利在美國物理學會的月度會議上高調的宣布,他們發現了新的超導體,有望開啟一個超導體的新時代。會議上,海姆利通過大屏幕演示了新的超導體演變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