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問世 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2020-11-25 cnBeta

最近,物理界發生了一件震驚眾人的大事。聞聽此言,吃瓜群眾連手中的瓜都驚掉了。為什麼這件事情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呢?這要從超導體的應用說起。所以電阻會消失的對嗎?超導體:是的。

根據物質的導電性能,可以將其分為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在導體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他們可以在外電場的作用下自由移動,形成電流。

導體中自由的電子 | 圖片來源

在絕緣體中,電子則被束縛在原子周圍,不能自由移動。

半導體則介於二者之間。

自由如導體,電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原子的散射,產生電阻。

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奇妙的狀態——超導態。此時電阻消失了,電子在其中無阻礙地運動。這個溫度稱為超導轉變溫度。

這個特性使得超導在應用方面大有作為:沒有電阻就不會產生焦耳熱,因此可以應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建設超導計算機;能夠承載較大電流而不會有電流損耗,可以製作高壓輸電線、超導電機等。

超導電機|圖片來源

除此之外,超導體還有兩個特徵:完全抗磁性和約瑟夫森效應。

普通導體處於磁場中時,其體內會產生一個感應磁場。而處於超導態的物質,無論外磁場如何變化,其體內的磁感應強度一定為零。

我們熟悉的磁懸浮列車就利用了這個特性超導線圈可以承載很大的電流,形成強大的超導磁體。列車和軌道上分別裝備有超導磁體。當存在外磁場時,由於完全抗磁性,超導體內部會產生一個相反的磁場,使超導體內部的總磁感應強度為零。由此產生的斥力可以使沉重的列車懸浮在空中。通過改變軌道上磁場的取向,可以使列車保持向前運動。

超導電力懸浮系統|圖片來源

約瑟夫森效應是指兩個超導體間隔很近,中間可以視為絕緣層,當距離近至原子尺度時,超導體中的電子對就可以越過絕緣層,產生超導電流。利用約瑟夫森效應可以製作超導量子幹涉儀,用於測量非常微小的磁信號。

既然處於超導態的材料有這麼多用途,為何沒有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呢?

因為只有在特定溫度之下,材料才會進入超導狀態。這個臨界溫度非常低,往往為幾十開爾文(大約零下二百多度!),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難達到,阻止了超導材料的大規模應用。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室溫超導能讓那麼多人心中振奮了吧!

高壓室溫超導是如何實現的?

回到這個舉世矚目的成果。本次出現高溫超導的材料為碳(C)、氫(H)和硫(S)的化合物,其電阻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下圖:

R-T曲線 | 圖片來源

由曲線可以分析出,此種化合物仍屬於常規超導體。

超導體分為常規超導體和高溫超導體,其中常規超導體中電子-聲子相互作用較弱,可以用BCS理論解釋;高溫超導體(主要包括銅氧化物超導體和鐵基超導體),則不能用BCS理論解釋。

BCS理論認為,超導態物質之所以有完全導電性,是因為低溫下,電子中自旋、動量都相反的可以兩兩結合成對,稱為Cooper(庫珀)對。Cooper對在晶格中的運動是無損耗的。

那麼,有讀者可能會提出疑問了。電子和電子之間明明同性相斥,怎麼能結合成對呢?

這是由於電子間不是直接相互作用的,而是通過晶格振動傳遞相互作用的:帶負電的電子在運動時,會對附近帶正電的晶格粒子產生吸引作用,而這些被吸引的很多帶正電的晶格粒子,會異性相吸吸引來其他帶負電的電子。

怎麼才能使電子更容易形成Cooper對呢?當然是一個電子吸引來的晶格粒子越多越好啦!而其中最輕的粒子,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位:氫(H),成為最佳候選人。

固體氫的熔點為14K(約-259℃),而且低溫並不超導。科學家們預測,在高壓下,固體氫會由絕緣態變為金屬態。由於H原子很輕,因此金屬氫形成Cooper對的溫度,即超導轉變溫度也應該很高,更可能接近室溫,但所需的高壓也非常高——高到現有的設備難以滿足。而一些含H的化合物,則可以在目前技術水平可達到的高壓下,在室溫形成超導體。如2019年,德國馬普所研究的氫化鑭(LaH10)就可以在170GPa(170萬個大氣壓)的高壓下,實現250K(約-23℃)的超導轉變溫度。而本次使用的C、H、S化合物則取得了進一步突破,在267GPa(267萬個大氣壓)的高壓下,實現288K(約15℃)的超導轉變。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我國科學家(吉林大學崔田、馬琰銘團隊)也曾經理論預測過本材料的高溫超導電性。

雖然解決了溫度這一難題,但又出現了高壓這個難題,此次的室溫超導是在267GPa的高壓下達成的,這是什麼概念呢?地球地心處的壓力約為300GPa,267GPa已經十分接近地心壓力了。這麼高的壓力,全世界也只有很少的實驗室可以達到。

那麼,這項研究是不是沒什麼實際意義呢?非也!這個實驗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啟發非常非常多:啟發我們思考常規超導體和高溫超導體的關係、超導電子配對的機制、未來尋找新材料的方向、應用超導技術的新領域等等。而且,它還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個超導機理的謎團解開,真理現於世間的未來;一個常壓室溫超導成為現實、超導技術大範圍造福於民的未來。畢竟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真的實現了呢?

相關焦點

  • 室溫超導問世,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這要從超導體的應用說起。所以電阻會消失的對嗎?超導線圈可以承載很大的電流,形成強大的超導磁體。列車和軌道上分別裝備有超導磁體。當存在外磁場時,由於完全抗磁性,超導體內部會產生一個相反的磁場,使超導體內部的總磁感應強度為零。由此產生的斥力可以使沉重的列車懸浮在空中。通過改變軌道上磁場的取向,可以使列車保持向前運動。
  • 更緊密分布的氫原子,可促進常溫常壓下超導現象
    假如常溫超導材料有朝一日終於問世,將在工業領域徹底改變能源效率。最近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科學家發現,金屬氫化物材料中的氫原子排列比模型預測得還要緊密,這種特徵可能是促進常溫超導現象的關鍵。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呈現電阻為零的導體,可形成極強大的磁場,能產生不少革命性應用,比如時速超過500公裡的磁浮列車、超導量子幹涉儀(已有實際應用,如:MRI)、粒子加速器、超導輸電線路等。
  •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用昂貴鑽石打造首個室溫超導體的研究有什麼意義?走進生活,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還有多遠?這種氫化物在巨大壓力的作用之下,能在15°C左右的室溫進入超導狀態。在很多人看來,此次的發現讓人類距離發現"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又近了一步,然而事實上,羅切斯特團隊的成果更多地是一次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遠眺。
  • 關注|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圖源:羅切斯特大學)  昂貴鑽石,打造首個室溫超導體  據了解,羅切斯特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的這種超導材料其實是一種碳硫氫化物。這種氫化物在巨大壓力的作用之下,能在15°C左右的室溫進入超導狀態。在很多人看來,此次的發現讓人類距離發現"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又近了一步,然而事實上,羅切斯特團隊的成果更多地是一次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遠眺。
  • 室溫超導體即將問世,人類可能不再需要使用到電池?
    材料一組科學家首次創造了一種超導體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室溫下完全暢通無阻地供電。超導材料雖然因零電阻、抗磁性威名遠播,但將其技術化的困難點仍在於這些材料只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發揮到作用,因此,尋找室溫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是科學家共同的目標,終於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們
  • 世界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問世!
    一個多世紀以來,開發室溫超導材料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學的「聖杯」。據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所言,這些材料一旦問世,甚至可以徹底改變當今世界的面貌。 為什麼室溫超導材料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超導體有兩個特性: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
  • 尋找常壓室溫超導體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包括室溫超導在超高壓下首次實現。這說明在高壓和接近常溫的條件下,LaH10變成了超導體。2020年另一個美國團隊,製備出一種有機源氫化物材料,首次在高達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他們發現一種含碳的硫化氫超導體C-S-H在約260萬倍大氣壓力,溫度低於15攝氏度的情況下,電阻消失了。研究小組對材料施加振蕩磁場時發現,當材料達到超導體條件時,它會將磁場從其內部排出,這是C-S-H真實具有超導性的另一個證據。
  • 世界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問世!會對電力產生哪些影響?
    據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所言,這些材料一旦問世,甚至可以徹底改變當今世界的面貌。為什麼室溫超導材料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超導體有兩個特性: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
  • 科學家首度合成出室溫超導材料,在15℃展現超導特性
    超導材料雖然因零電阻、抗磁性而威名遠播,但將其技術化的困難點仍在於,這些材料只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發揮作用,也因此,尋找室溫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現在科學家似乎成功了,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們,首次在高壓力下開發出室溫超導材料,於15℃出現超導特性。
  • 科學家首度合成出室溫超導材料,在15℃展現超導特性
    超導材料雖然因零電阻、抗磁性而威名遠播,但將其技術化的困難點仍在於,這些材料只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發揮作用,也因此,尋找室溫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現在科學家似乎成功了,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們,首次在高壓力下開發出室溫超導材料,於15℃出現超導特性。
  •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作者:馮美良1什麼是超導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熱解石墨的抗磁性在常溫下即可永久懸浮於磁鐵上。沒錯,常溫下永久磁懸浮。那麼根據以上的推論是否熱解石墨也有雜質晶格呢。很不幸的說,雜質肯定有,可是其產生超導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因為雜質。石墨常溫下是接觸氧氣的,可是抗磁性最低。而金剛石的密度相對要大,而且是半導體,抗磁性卻高於石墨。說明了,並不是雜質造成的。
  • 室溫超導更上一層樓—新聞—科學網
    因此只有將超導體的轉變溫度提升至室溫,才意味著超導體有望實現廣泛應用。 現在,已經有科學家讓超導體轉變溫度提升至近室溫。來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Russell Hemley在2018年8月公開的研究顯示,其團隊合成的氫化鑭(LaH10)超導轉變溫度為260K(約-13.15℃),相關論文即將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 Nature雜誌封面:世界上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
    在15℃溫度下,竟然也能觀察到超導現象! 這就是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他們設計出了一種新型氫化物,可以在這般「高溫」下,無任何電阻地導電。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 超導與能源革命 室溫超導體為何引起熱議
    而在這個前提下,又有一種特殊的材料被業內廣泛關注,這種材料便是——超導體。   超導體是一種特殊的導體材料,這種材料的特點主要有兩個。其一便是在特定溫度下,電阻可以視為零(無限接近於零),其二則是完全抗磁性。而這兩個特性也決定了超導體的幾個重要發展方向,即大電流應用、電子學應用和抗磁性運用。
  • 超導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常壓會怎麼樣?
    如果中國率先實現常溫超導,那麼在很多領域中國將成為世界一流,並且,這項技術能統領世界的科技發展進程。有的小夥伴們會說,那至於嗎?線面我們來說一說超導的問題,我想你就明白了。一.什麼是超導體?超導體,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25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超導材料實際應用範圍那是相當廣的。一會來介紹。那麼,超導材料主要有什麼性質呢?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它廢了數十顆金剛石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金剛石砧產生的超導材料數量極少,大約是單個噴墨顆粒的大小。而且這種超導材料不夠穩定,只要放置過夜就會分解。 超高壓條件以及不穩定的性質,意味著這種室溫超導體難以有實際性質,但這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探索超導體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創造出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
    三元素體系的超導體迪亞斯說:「之前從未有人預測到過這種C-S-H三元體系的超導性,我們在這個領域摸索了很多年,整個團隊也都按照『模仿金屬氫狀態』的思路來尋找超導體。」這也是之前預測可能尋找到常溫超導體的方向,因此迪亞斯認為,此次的發現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凝聚態物理學界的聖杯——室溫超導材料,被科學家找到了嗎?
    超導體的很重要嗎?超導材料的作用是很大的,其特性之一是電阻消失。室溫下的超導體存在嗎?超導材料有兩種:低溫超導和高溫超導。不過我國已經在上海試驗實驗高溫超導輸電,看看效果吧。常溫超導體也不是不可能沒有,使某種材料常溫下分子熱運動幾乎為零,或具有特殊結構使電子運動不受阻,都是很有難度的,這必然要求全新的材料和製造工藝(成本也不低)。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了發現它,科學家用廢了幾十顆鑽石
    超高壓條件以及不穩定的性質,意味著這種室溫超導體難以有實際性質,但這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探索超導體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但科學家們希望能夠找到一種無需冷卻,在室溫下即可使用的超導體。
  • 室溫超導體,科幻還是現實?
    然而,在國內外絕大多數超導科研者眼中,這兩篇論文根本不值得一看,且不論其真假與否。換句話說,在任何超導國際會議中,沒有一個人會提這茬。 為什麼科學家對室溫超導體的發現,會反映如此冷淡呢? 超導到底是個啥 要說室溫超導是啥,先得回答什麼是超導。從字面意思上,超導就是超級導電之意。 超導體導電能力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