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雜誌封面:世界上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
在15℃溫度下,竟然也能觀察到超導現象! 這就是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他們設計出了一種新型氫化物,可以在這般「高溫」下,無任何電阻地導電。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
英媒:室溫超導體問世或引發能源革命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0月14日發表題為《第一種室溫超導體可能引發能源革命》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幾十年來,室溫超導一直是材料科學領域的熱門詞。現在,它或許終於成為現實,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用電方式。我們生產出來的大量能源因電阻而浪費,電阻能生熱。但在超導材料中,電流遇到的阻礙幾乎為零,因而不會造成這些損失。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它廢了數十顆金剛石
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 超高壓條件以及不穩定的性質,意味著這種室溫超導體難以有實際性質,但這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探索超導體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應用廣泛的超導體 超導體(superconductor),是指在低於某一溫度時,電阻為零的導體。
-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用昂貴鑽石打造首個室溫超導體的研究有什麼意義?走進生活,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還有多遠?近日,一群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用事實告訴人們,這些造價不菲的美麗石頭不止能"錦上添花",還能"無中生有"地幫人類在室溫下製造出超導體!
-
新的室溫超導體
10月14日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長達數十年的探索,他們創造出了第一種不需要冷卻就能消除電阻的超導體。 有一個問題:新的室溫超導體只能在相當於地球中心四分之三的壓力下工作。
-
世界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問世!
北京時間10月14日,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物理學界的重磅研究成果: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在氫化物材料中,首次觀察到了288開(約15攝氏度)的溫度下的室溫超導現象。 這一發現刷新了高溫超導材料最高臨界溫度的歷史紀錄,也代表著人類向著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了發現它,科學家用廢了幾十顆鑽石
第一種室溫超導體。超高壓條件以及不穩定的性質,意味著這種室溫超導體難以有實際性質,但這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探索超導體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比如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還有手機信號基站也需要超導體來製造濾波器。
-
室溫超導問世 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奇妙的狀態——超導態。此時電阻消失了,電子在其中無阻礙地運動。這個溫度稱為超導轉變溫度。這個特性使得超導在應用方面大有作為:沒有電阻就不會產生焦耳熱,因此可以應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建設超導計算機;能夠承載較大電流而不會有電流損耗,可以製作高壓輸電線、超導電機等。
-
室溫超導問世,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室溫超導能讓那麼多人心中振奮了吧!超導體分為常規超導體和高溫超導體,其中常規超導體中電子-聲子相互作用較弱,可以用BCS理論解釋;高溫超導體(主要包括銅氧化物超導體和鐵基超導體),則不能用BCS理論解釋。BCS理論認為,超導態物質之所以有完全導電性,是因為低溫下,電子中自旋、動量都相反的可以兩兩結合成對,稱為Cooper(庫珀)對。
-
室溫超導體,科幻還是現實?
超導材料阻抗性能好,利用超導體替換常規金屬做微波器件,具有信噪比高、帶邊抑制明顯、帶寬控制靈活等多個優勢。也許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其通訊基站就用到了超導濾波器,這些高性能微波器件同樣在軍事設備、衛星通訊、航空航天等領域大有所用。 為何要尋找室溫超導材料 超導長期以來都是基礎物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前沿領域。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創造出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
三元素體系的超導體迪亞斯說:「之前從未有人預測到過這種C-S-H三元體系的超導性,我們在這個領域摸索了很多年,整個團隊也都按照『模仿金屬氫狀態』的思路來尋找超導體。」這也是之前預測可能尋找到常溫超導體的方向,因此迪亞斯認為,此次的發現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關注|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近日,一群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用事實告訴人們,這些造價不菲的美麗石頭不止能"錦上添花",還能"無中生有"地幫人類在室溫下製造出超導體! ▲在此次的研究中,羅切斯特大學使用了特殊的金剛砧,其主要構成則是兩顆"尖對尖"的鑽石。
-
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室溫超導體
照一隊紐約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室溫下以最佳效率導電的材料,這是一個長期的科學裡程碑。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報導說,氫,碳和硫的化合物可在高達59華氏度的溫度下作為超導體運行 。這比去年創下的高溫超導記錄高出50度以上。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凝聚態理論家埃恩·埃雷亞(Ion Errea)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可以說發現了室溫超導性。」
-
超導與能源革命 室溫超導體為何引起熱議
19世紀70年代,一種在未來直接改變人類生活形式的能源被發明出來,這種能源便是電力。導體泛指一些具有傳導電流的能力且電阻率很小的物質,早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導體對於使用電能的產品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們擔負著將電流引入產品內部、在產品內部輸送電流等功能。如果把電比作電子產品的「血液」,那麼導體或許就是電子產品的「血管」了。 當然導體也並非沒有電阻,通常來說,在電流輸送環節,導體的電阻越小,輸送過程中產生的損耗也就越少。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研究登上《自然》封面
現有的超導材料大都需要在極低溫下才能工作,這大大限制了它們的大規模應用。因此,找到一種室溫超導材料,是物理學家長久以來的夢想。而今,我們迎來了人類探索超導之路上的裡程碑事件。讓電阻消失其實,現在距離首次發現超導現象足足有100多年了。
-
室溫超導材料問世!研究者稱「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室溫下觀察到超導現象。迪亞斯說:「由於低溫的限制,具有如此優異性能的材料並沒有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徹底改變世界。然而,我們的發現將打破這些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提供可能。」目前,他也在參與羅徹斯特大學的材料科學和高能密度物理項目。
-
尋找常壓室溫超導體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包括室溫超導在超高壓下首次實現。這說明在高壓和接近常溫的條件下,LaH10變成了超導體。2020年另一個美國團隊,製備出一種有機源氫化物材料,首次在高達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他們發現一種含碳的硫化氫超導體C-S-H在約260萬倍大氣壓力,溫度低於15攝氏度的情況下,電阻消失了。研究小組對材料施加振蕩磁場時發現,當材料達到超導體條件時,它會將磁場從其內部排出,這是C-S-H真實具有超導性的另一個證據。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體
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了一項物理學研究成果,一個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高壓下在有機成分源的氫化物中,觀察到了室溫超導現象而超導不僅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可以完全抗磁性——這讓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能量耗損,每平方釐米超導材料上還能承載更強的電流;而一般常規材料,在導電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能量。
-
陳根:大力出奇蹟,人類首個室溫超導問世
然而,這些裝置中使用的超導材料通常只能在比地球上任何自然溫度都低的極低溫度下工作。這一限制使得它們的維護成本很高,擴展到其他潛在應用程式的成本也太高,這也讓室溫超導的觀測成為實驗物理中長期存在的挑戰之一。 近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物理學研究成果,一個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高壓下在有機成分源的氫化物中,觀察到了室溫超導現象。這代表人類向長久以來的目標——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出了重要一步。
-
室溫超導材料問世:研究者稱 「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
超導體是指在特定溫度下電阻為 0 的導體,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迪亞斯表示,開發室溫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質物理學的 「聖杯」,研究者們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這些材料 「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