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室溫超導體問世或引發能源革命

2020-10-16 參考消息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0月14日發表題為《第一種室溫超導體可能引發能源革命》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

幾十年來,室溫超導一直是材料科學領域的熱門詞。現在,它或許終於成為現實,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用電方式。

我們生產出來的大量能源因電阻而浪費,電阻能生熱。但在超導材料中,電流遇到的阻礙幾乎為零,因而不會造成這些損失。

這一特性使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孜孜以求,但到目前為止,超導性需要極低的溫度和極高的壓力。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布賴恩·梅普爾說:「如果擁有了能在大氣壓下使用的室溫超導體,可以想像,那會有各種各樣的大規模應用。只是,恐怕材料科學太難了,我們未必能夠得到適合那些應用的超導體。」

現在,紐約的羅切斯特大學的蘭加·迪亞斯和同事們解決了這個難題的一半。該團隊在兩塊金剛石「砧板」之間擠壓了碳、硫和氫,當時施加的壓力約為地心壓力的70%,溫度約為15攝氏度。這是迄今為止產生超導性的最高溫度,也是首次在室溫下測出超導性。

金屬般的固體氫本身據估計具有超導性,但它極難製造,因為那需要非常高的壓力。研究人員發現,給氫加入碳和硫能降低製造難度。

迪亞斯說:「不妨設想你在一個房間裡,壓縮自己的一個辦法是讓四堵牆收攏、再收攏。但你也可以保持房間體積不變而往裡再塞進10個人,那同樣會讓你感到受擠壓。」在這個實驗中,給氫加入碳和硫就好比往房間裡塞進更多的人:在化學上起到對氫進行預壓縮的作用。

當他們發現所製造材料的電阻在15攝氏度條件下變成零時,迪亞斯和他的團隊就進行了另外幾項測試來證實它真的具有超導性,比如確認它阻擋了磁場。美國猶他大學的尚蒂·迪米亞德說:「這些試驗非常縝密,基本坐實了結論。看到這些數據,你會感到震驚。這將撼動整個領域。」

不過,問題依然存在。例如,我們知道這種超導材料由碳、硫和氫構成,但不知道這些元素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伊娃·茹雷克說:「就這類研究而言,在不了解結構的情況下進行試驗並不鮮見。」她說,現在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理論研究,用各種化合物模型來匹配這種材料,從而弄清楚它到底是什麼。

迪亞斯和他的同事正設法在更低的壓力下生產這種材料。迪亞斯說:「以金剛石為例,它是高壓形式的碳,但現如今可以在實驗室用化學沉積技術讓它長出來。它以前是需要高壓的,但現在我們可以讓它長出來——對超導體或許也能這麼做。」

這種化合物含有三種元素,不像其他超導體往往只含一兩種,因而更具可調性。迪亞斯說,這會有助於使它在較低壓力下產生超導性。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這種材料就可以用於量子計算,或者用於製造更好的核磁共振儀,大大減少電力傳輸造成的能源浪費。茹雷克說:「如果能製造出無需降溫的超導電線,我們原則上就可以更新整個電網。那將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超導與能源革命 室溫超導體為何引起熱議
    19世紀70年代,一種在未來直接改變人類生活形式的能源被發明出來,這種能源便是電力。,主要且重要的能源形勢之一。   簡單的說,在保證其他變量的情況下,減少導體電阻便是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率。這也是為什麼導體作為材料學中的一環,長期被關注的原因之一。不同導體,電阻不同,而事實上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導體的電阻,像是金屬導體的電阻率一般隨溫度降低而減小。而在這個前提下,又有一種特殊的材料被業內廣泛關注,這種材料便是——超導體。
  • 室溫超導體即將問世,人類可能不再需要使用到電池?
    材料一組科學家首次創造了一種超導體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室溫下完全暢通無阻地供電。,首次在高壓力下開發出室溫超導材料,於攝氏15℃ 出現超導特性。在極端的條件下生產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研發出第一種能在零度以上工作的材料,這表示著我們離擁有能源網
  • 找到室溫超導材料,將引發技術革命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在探索和解釋高溫超導體(high- tc)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高溫超導體是一類在高溫下表現為零電阻的材料。現在,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的一組科學家在《自然》上解釋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電子結構如何影響這些系統中絕緣狀態的出現,而絕緣狀態是高溫材料超導性的前身。
  • 世界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問世!
    一個多世紀以來,開發室溫超導材料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學的「聖杯」。據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所言,這些材料一旦問世,甚至可以徹底改變當今世界的面貌。 為什麼室溫超導材料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超導體有兩個特性: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
  • 超導體:材料提高了能源革命的希望
    科學家發現了第一種在室溫下表現出搶手圖片說明室溫超導體可能會徹底改變電網迪亞斯博士補充說,室溫超導體「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圖片說明磁鐵漂浮在用液氮冷卻的超導體上方因此,迪亞斯博士說,下一個目標將是找到在較低壓力下製造室溫超導體的方法,以便大批量生產將是經濟的。
  • 室溫超導問世 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這要從超導體的應用說起。所以電阻會消失的對嗎?超導體:是的。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室溫超導能讓那麼多人心中振奮了吧!高壓室溫超導是如何實現的?回到這個舉世矚目的成果。超導體分為常規超導體和高溫超導體,其中常規超導體中電子-聲子相互作用較弱,可以用BCS理論解釋;高溫超導體(主要包括銅氧化物超導體和鐵基超導體),則不能用BCS理論解釋。BCS理論認為,超導態物質之所以有完全導電性,是因為低溫下,電子中自旋、動量都相反的可以兩兩結合成對,稱為Cooper(庫珀)對。Cooper對在晶格中的運動是無損耗的。
  • 室溫超導問世,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當存在外磁場時,由於完全抗磁性,超導體內部會產生一個相反的磁場,使超導體內部的總磁感應強度為零。由此產生的斥力可以使沉重的列車懸浮在空中。通過改變軌道上磁場的取向,可以使列車保持向前運動。所以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室溫超導能讓那麼多人心中振奮了吧!
  • 室溫超導體,科幻還是現實?
    為什麼科學家對室溫超導體的發現,會反映如此冷淡呢? 超導到底是個啥 要說室溫超導是啥,先得回答什麼是超導。從字面意思上,超導就是超級導電之意。 超導體導電能力有多強?在一定溫度(定義為超導臨界溫度)之下,超導體電阻為零。
  • Nature雜誌封面:世界上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 超高壓條件以及不穩定的性質,意味著這種室溫超導體難以有實際性質,但這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探索超導體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應用廣泛的超導體 超導體(superconductor),是指在低於某一溫度時,電阻為零的導體。 超導現象是在100多年前,由荷蘭物理學家昂內斯發現。
  • 新的室溫超導體
    在兩顆鑽石之間,一種在室溫下由氫、硫和碳超導體組成的化合物。 10月14日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長達數十年的探索,他們創造出了第一種不需要冷卻就能消除電阻的超導體。 有一個問題:新的室溫超導體只能在相當於地球中心四分之三的壓力下工作。
  • 世界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問世!會對電力產生哪些影響?
    據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所言,這些材料一旦問世,甚至可以徹底改變當今世界的面貌。為什麼室溫超導材料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超導體有兩個特性: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它廢了數十顆金剛石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首個室溫超導體 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將兩種氫化物混合在一起,然後在超高壓下讓整個混合物重新組合。
  • 《Nature》重磅:15℃室溫超導材料問世,刷新世界紀錄
    人們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
  •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室溫超導體
    >紐約的一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材料能在室溫下以完美效率導電由氫、碳和硫組成的化合物能在 59 華氏度以超導體工作,比之前的高溫超導體溫度記錄高 50 度。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 Ion Errea 說,這是第一次我們真正能宣稱發現了室溫超導體。不過這種超導體材料還不具有實用價值,原因是它需要超高壓才能實現室溫超導。材料科學家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尋找一種能在室溫和日常壓力下工作的超導體。每解決一個問題我們離超導就更進一步。
  • 超導體:電阻抵抗是徒勞的!室溫超導體將成為固態物理學的聖杯!
    找到一種在室溫下表現得像超導體的材料,將是一項具有難以置信的概念和技術重要性的科學突破。它可能會帶來廣泛的新應用,從懸浮列車到醫學的新成像技術。尋找高溫超導體極其困難,因為許多與超導有關的量子效應還沒有被很好地理解。固體物理學教授Bariic用銅酸鹽進行實驗,一個類材料的行為作為一個超導體在記錄溫度高達140 k在環境壓力。
  • 尋找常壓室溫超導體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包括室溫超導在超高壓下首次實現。這說明在高壓和接近常溫的條件下,LaH10變成了超導體。2020年另一個美國團隊,製備出一種有機源氫化物材料,首次在高達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他們發現一種含碳的硫化氫超導體C-S-H在約260萬倍大氣壓力,溫度低於15攝氏度的情況下,電阻消失了。研究小組對材料施加振蕩磁場時發現,當材料達到超導體條件時,它會將磁場從其內部排出,這是C-S-H真實具有超導性的另一個證據。
  • 《Nature》重磅:15℃室溫超導材料問世,刷新世界紀錄!
    人們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形成強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了發現它,科學家用廢了幾十顆鑽石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超高壓條件以及不穩定的性質,意味著這種室溫超導體難以有實際性質,但這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探索超導體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室溫超導體——Munbrabilla鐵隕石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星石空間站,本次星際知識之旅將為您簡單介紹來自太空的天然室溫超導體——Munbrabilla鐵隕石。Munbrabilla鐵隕石或許對收藏隕石的朋友並不陌生,是國內隕石市場中常見但稀有的鐵隕石。那麼它又能為人類提供了哪些更有科學價值的信息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人類夢寐以求的室溫超導體終於來了!用昂貴鑽石打造首個室溫超導體的研究有什麼意義?走進生活,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還有多遠?近日,一群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用事實告訴人們,這些造價不菲的美麗石頭不止能"錦上添花",還能"無中生有"地幫人類在室溫下製造出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