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體:電阻抵抗是徒勞的!室溫超導體將成為固態物理學的聖杯!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本文材料科學類

每一根標準電纜,每一根電線,每一個電子設備都有一定的電阻。然而有一種超導材料能夠在電阻為零的情況下傳導電流——至少在非常低的溫度下。找到一種在室溫下表現得像超導體的材料,將是一項具有難以置信的概念和技術重要性的科學突破。它可能會帶來廣泛的新應用,從懸浮列車到醫學的新成像技術。尋找高溫超導體極其困難,因為許多與超導有關的量子效應還沒有被很好地理解。固體物理學教授Bariic用銅酸鹽進行實驗,一個類材料的行為作為一個超導體在記錄溫度高達140 k在環境壓力。Bariic現在和同事們想出一套引人注目的成果和新見解深刻改變我們思考的方式這些複雜的材料和高溫超導,高溫超導現象已經徹底研究了幾十年,但是沒有人破解問題。

博科園-科學科普:相當多的材料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表現出超導行為,我們理解為什麼在其中一些材料中會發生這種情況。但真正的挑戰是理解銅酸鹽的超導性,這種狀態在高溫下仍然存在。一種在室溫下表現得像超導體的材料將成為固態物理學的聖杯——我們離這一目標越來越近了。Bariic和同事們已經表明,有兩種不同類型的電荷載體在銅酸鹽,並暗示超導至關重要的是取決於他們之間微妙的關係。其中一些電荷是局域的——這些載流子中的每一個都位於特定的原子集合中,只有在材料受熱時才能移動。其他載流子可以移動,從一個原子跳到另一個原子。最終成為超導的是移動電荷,但超導性也只能通過考慮不移動的載流子來解釋。

研究不同的銅酸鹽,圖片: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移動和固定電荷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控制系統的特性。顯然固定電荷起著粘合劑的作用,將移動電荷對粘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庫珀對,這是經典超導體背後的基本思想。一旦電荷載流子成對,就可以變成超導的,這種材料可以零電阻地傳輸電流。這意味著為了獲得超導性,必須有一個微妙的平衡移動和不移動的電荷載體。如果局部充電站太少,那麼就沒有足夠的「膠水」來匹配移動充電站。另一方面,如果移動充電運營商太少,那麼「膠水」就無法配對。在這兩種情況下,超導要麼減弱,要麼完全停止。在最佳的中間地帶,超導性在非常高的溫度下仍然存在。很難理解移動和靜止電荷之間的平衡是隨著溫度或摻雜的變化而逐漸改變。

用銅酸鹽做了很多不同的實驗,收集了大量的數據。最後,現在可以為銅酸鹽的超導性提出一個全面的現象學圖景。最近在《科學進展》上發表了他的發現,證明超導性也以一種漸進的方式出現。這是朝著理解銅酸鹽的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並為尋找新的、甚至更好的超導體提供了一種方法。如果能夠製造出即使在室溫下也能保持超導體的材料,這將對技術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製造幾乎不消耗任何能源的電子設備。利用超強超導磁體,可以建造懸浮列車,這樣就可以實現廉價、超高速的交通。Neven Barisic說:我們還沒有接近這個目標,但對高溫超導的深入理解將為實現這一目標鋪平道路,相信我們現在已經朝著這個方向採取了若干重要步驟。

對扭曲的雙層石墨烯施加壓力,將其推到一起,將材料從金屬轉變為超導體。圖片:Ella Maru Studio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維也納科技大學參考期刊文獻:《Science Advances》,《Quantum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126/sciadv.aau4538DOI: 10.1038/s41535-018-0115-2DOI: 10.1038/s41467-018-06707-y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體
    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了一項物理學研究成果超導現象指電能可以在材料中零電阻通過。但嚴格來說,是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而超導不僅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可以完全抗磁性——這讓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能量耗損,每平方釐米超導材料上還能承載更強的電流;而一般常規材料,在導電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能量。
  • 室溫超導體,科幻還是現實?
    為什麼科學家對室溫超導體的發現,會反映如此冷淡呢? 超導到底是個啥 要說室溫超導是啥,先得回答什麼是超導。從字面意思上,超導就是超級導電之意。 超導體導電能力有多強?在一定溫度(定義為超導臨界溫度)之下,超導體電阻為零。
  • Nature雜誌封面:世界上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
    這就是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他們設計出了一種新型氫化物,可以在這般「高溫」下,無任何電阻地導電。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它廢了數十顆金剛石
    這就是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他們設計出了一種新型氫化物,可以在這般「高溫」下,無任何電阻地導電。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
  •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了發現它,科學家用廢了幾十顆鑽石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將兩種超高壓條件以及不穩定的性質,意味著這種室溫超導體難以有實際性質,但這卻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探索超導體100多年的道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要知道為何氫-硫-碳會成為室溫超導體,我們先介紹一下超導的原理。
  • 尋找常壓室溫超導體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包括室溫超導在超高壓下首次實現。先前美國一研究小組,在一對金剛石對頂錘中,擠壓中間的微小物體(實驗樣品超氫化物鑭,LaH10),當壓力達到(190GPa),同時溫度下降至零下13度的時候,LaH10的電阻迅速下降至零。這說明在高壓和接近常溫的條件下,LaH10變成了超導體。2020年另一個美國團隊,製備出一種有機源氫化物材料,首次在高達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
  • 超導體的新突破,離室溫超導又近了一步
    尋找一種能在零下數百度的極端條件下工作的超導體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但開發「室溫」超導體是一項科學尚未實現的壯舉。然而,中佛羅裡達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正在努力使這一目標更接近實現,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通信物理》雜誌上。
  • 新的室溫超導體
    在兩顆鑽石之間,一種在室溫下由氫、硫和碳超導體組成的化合物。 10月14日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長達數十年的探索,他們創造出了第一種不需要冷卻就能消除電阻的超導體。 有一個問題:新的室溫超導體只能在相當於地球中心四分之三的壓力下工作。
  • 室溫超導體——Munbrabilla鐵隕石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星石空間站,本次星際知識之旅將為您簡單介紹來自太空的天然室溫超導體——Munbrabilla鐵隕石。Munbrabilla鐵隕石或許對收藏隕石的朋友並不陌生,是國內隕石市場中常見但稀有的鐵隕石。那麼它又能為人類提供了哪些更有科學價值的信息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 室溫超導問世 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自由如導體,電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原子的散射,產生電阻。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奇妙的狀態——超導態。此時電阻消失了,電子在其中無阻礙地運動。這個溫度稱為超導轉變溫度。這個特性使得超導在應用方面大有作為:沒有電阻就不會產生焦耳熱,因此可以應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建設超導計算機;能夠承載較大電流而不會有電流損耗,可以製作高壓輸電線、超導電機等。
  • 室溫超導問世,常溫常壓的超導體還會遠嗎?
    超導體:是的根據物質的導電性能,可以將其分為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自由如導體,電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原子的散射,產生電阻。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奇妙的狀態——超導態。此時電阻消失了,電子在其中無阻礙地運動。這個溫度稱為超導轉變溫度。
  • 首個室溫超導體登上 Nature 封面!15°C 刷新紀錄,超高壓下展現...
    近年來,儘管已經陸續有不少科學家聲稱實現了「室溫超導體」,但國內外絕大多數的超導科研者往往都持如上態度。但如今,這種態度應該要轉變了——美國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氫化物材料,它竟然能在 15°C 的溫度下無電阻地導電!
  • 科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室溫超導體
    照一隊紐約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在室溫下以最佳效率導電的材料,這是一個長期的科學裡程碑。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報導說,氫,碳和硫的化合物可在高達59華氏度的溫度下作為超導體運行 。這比去年創下的高溫超導記錄高出50度以上。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凝聚態理論家埃恩·埃雷亞(Ion Errea)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可以說發現了室溫超導性。」
  • 超導與能源革命 室溫超導體為何引起熱議
    簡單的來說,電力是一種將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而在其出現的這段不算短暫卻也並不漫長歷史中,電力的發明直接促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與發展,也正是因為這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而電力能源也成為了如今現代社會發展
  • 英媒:室溫超導體問世或引發能源革命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0月14日發表題為《第一種室溫超導體可能引發能源革命》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幾十年來,室溫超導一直是材料科學領域的熱門詞。現在,它或許終於成為現實,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的用電方式。我們生產出來的大量能源因電阻而浪費,電阻能生熱。但在超導材料中,電流遇到的阻礙幾乎為零,因而不會造成這些損失。
  •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用昂貴鑽石打造首個室溫超導體的研究有什麼意義?走進生活,常溫常壓的超導材料還有多遠?如果將壓力慢慢增加,那麼這種材料進入超導狀態的溫度也會隨之提升。,其電流電阻就能歸零。換而言之,人類夢寐以求的室溫超導體終於來了。
  • 首個室溫超導體登上 Nature 封面!15°C 刷新紀錄,超高壓下展現超導特性
    室溫超導之路,漫漫其修遠兮。近年來,儘管已經陸續有不少科學家聲稱實現了「室溫超導體」,但國內外絕大多數的超導科研者往往都持如上態度。但如今,這種態度應該要轉變了——美國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氫化物材料,它竟然能在 15°C 的溫度下無電阻地導電!
  •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室溫超導體
    >紐約的一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材料能在室溫下以完美效率導電由氫、碳和硫組成的化合物能在 59 華氏度以超導體工作,比之前的高溫超導體溫度記錄高 50 度。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 Ion Errea 說,這是第一次我們真正能宣稱發現了室溫超導體。不過這種超導體材料還不具有實用價值,原因是它需要超高壓才能實現室溫超導。材料科學家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尋找一種能在室溫和日常壓力下工作的超導體。每解決一個問題我們離超導就更進一步。
  • 關注|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近日,一群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用事實告訴人們,這些造價不菲的美麗石頭不止能"錦上添花",還能"無中生有"地幫人類在室溫下製造出超導體!  ▲在此次的研究中,羅切斯特大學使用了特殊的金剛砧,其主要構成則是兩顆"尖對尖"的鑽石。
  • 凝聚態物理學界的聖杯——室溫超導材料,被科學家找到了嗎?
    超導體的很重要嗎?超導材料的作用是很大的,其特性之一是電阻消失。以我國為例,每年消耗7萬億瓦電能,加上國土遼闊,有15%的電能浪費在輸電線路上,如果輸送線路變成無電阻的超導電纜,這將節省大量能源。科學家們將室溫超導材料奉為凝聚態物理學界的一個「聖杯」,爭相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