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廖志敏及其合作者︱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2-08 科匠學術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教授課題組與荷蘭屯特大學李川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等合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題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隨著人類社會全面進入信息技術時代,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科學研究對計算機的算力要求越來越高。利用量子力學原理構建的量子計算機能夠顯著提高計算算力,將為信息高效處理提供一種更優質的平臺。然而,構建通用量子計算機目前還存在許多技術問題,比如退相干:多個量子比特的糾纏極易受到環境噪聲的破壞,導致保真度降低,計算錯誤機率增加。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退相干免疫的量子計算方式,拓撲量子比特在編碼過程中可免於環境噪聲的幹擾,計算保真度大大提高。理論表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最主要路徑之一。而如何精準調控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是當前拓撲量子計算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面對上述挑戰,該科研團隊長期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近期,他們在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體系中首次實現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門電壓調控。通過調節門電壓,控制納米線表面量子限制效應的出現和消失,進而調控體系的拓撲性質。由於該體系中電子的平均自由程遠大於空穴的平均自由程,當調節門電壓使得體系由電子導電進入空穴導電時,納米線表面由量子限制效應導致的子能帶能隙會逐漸消失,出現拓撲非平庸的狄拉克型能帶。基於這種門電壓調控的拓撲相變,將s波超導體與納米線近鄰,可實現門電壓調控的拓撲超導相變,同時伴隨著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與傳統的半導體-超導體近鄰體系相比,這種在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中實現的馬約拉納零能模的門電壓調控方法具有多重優勢。該系統中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不需要額外加磁場,這樣用來近鄰的超導體種類就大大增加;同時這裡馬約拉納零能模可以在較大的門電壓範圍內穩定存在,不需要參數的精準調製,有利於將來實現規模化的拓撲量子比特。

這項工作展示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中拓撲超導相變的門電壓調控,同時也為馬約拉納零能模以及拓撲量子比特的操縱提供了新思路。南方科技大學博士後李彩珍與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安琦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廖志敏李川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等的支持。

Authors: Cai-Zhen Li†, An-Qi Wang†, Chuan Li*, Wen-Zhuang Zheng, Alexander Brinkman, Da-Peng Yu, and Zhi-Min Liao*

Title: Topological Transi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Dirac Semimetal Nanowire Josephson Junctions

Published i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doi: 10.1103/PhysRevLett.126.027001.

本文轉載自北京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超導相變研究中取得進展
    126, 027001 (2021)】,該工作實現了狄拉克半金屬納米線約瑟夫森結中拓撲超導相變的柵壓調控。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退相干免疫的量子計算方式,拓撲量子比特在編碼過程中可免於環境噪聲的幹擾,計算保真度大大提高。理論表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最主要路徑之一。而如何精準調控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是當前拓撲量子計算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面對上述挑戰,該科研團隊長期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狄拉克半金屬中柵壓調控的拓撲超導相變
    拓撲量子計算提供了一種退相干免疫的量子計算方式,拓撲量子比特在編碼過程中可免於環境噪聲的幹擾,計算保真度大大提高。理論表明,馬約拉納零能模滿足非阿貝爾任意子統計規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最主要路徑之一。而如何精準調控馬約拉納零能模的產生和消失是當前拓撲量子計算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為可能的器件應用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        清華新聞網3月29日電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研究人員與合作者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中由能帶拓撲量子相變而導致的磁性量子相變
  •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
    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非阿貝爾量子拓撲物態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2020年4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非阿貝爾拓撲物態相變的張量網絡方法」(Tensor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相變,比如水變成冰,正常態變成超導態,通常對應著對稱性的改變。1980年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諾貝爾物理獎)使得拓撲的概念應用到物理相變中。量子霍爾效應所對應的相變並不伴隨著對稱性的改變,改變了人們對於相變和對稱性破缺的看法。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撲物質態的研究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拓撲絕緣體之外,拓撲超導體也是一類備受關注的系統。與拓撲絕緣體類似,體內具有的超導能隙的拓撲超導體在邊界或表面上具有被拓撲保護的零能態。對於一維拓撲超導體,這些零能態是局域在邊界上的馬拉約那(Majorana)費米子態。
  • 進展| 過渡金屬硫化物中伊辛超導電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化物MX2(M代表Mo,Nb,W;X代表S,Se,Te)中的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與結構的多樣性賦予這類材料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如在少數層1Td相的WTe2中觀測到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少數層2H相的MoS2與NbSe2中觀測到伊辛超導電性等。這些發現使得MX2材料成為當前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與超導體Pb形成的異質結中發現了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的證據。理論預言,在拓撲超導體磁通渦旋中能夠形成Majorana零能模,其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特性,適合用於構建拓撲量子比特,有望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所以,拓撲超導體是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前沿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而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晶體對稱性保護。理論計算表明超導的拓撲晶體絕緣體是一種新型的拓撲超導體。
  • Science Bulletin:PbTaSe2拓撲表面態的向列超導電性
    超導相變通常與規範對稱性破缺相關,而其他類型對稱性破缺的出現,往往會誘導一些非常規超導電性,例如時間反演對稱性破缺和晶格旋轉對稱性破缺。 最近,來自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與日本東京大學,中科院物理所,浙江工業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合作,報導了在具有六角晶格結構的拓撲材料PbTaSe2的超導態中,觀測到電阻上臨界場和點接觸譜中具有的二重對稱現象。
  • 上海交大賈金鋒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再獲突破...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超導電性研究中再次獲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超導針尖觀測到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超導能隙內有多重的束縛態,這一發現為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直接證據。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比如在電子體系中,拓撲結構與多體相互作用能夠產生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在光子體系中,非線性的引入不僅會產生拓撲光孤子、非線性誘導的光學拓撲相變等新現象,也可以實現非線性拓撲頻率轉換以及拓撲雷射等新的應用。儘管在人們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關於非線性與拓撲結構本徵態的耦合問題及非線性與拓撲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相關物理機制等仍然還很空白。
  • 極端光學研究團隊發現非厄米光子拓撲絕緣體拓撲相變規律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胡小永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非厄米拓撲光子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在二維PT對稱構型的耦合諧振環陣列光子拓撲絕緣體中存在拓撲相變,並且揭示了產生拓撲相變的內在條件:由耦合強度與增益損耗量共同決定的解析關係。
  • 二維超導的量子Griffiths相變
    超導體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物質和物相,其量子相變與量子臨界點現象已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但直到最近仍未在超導中發現量子Griffiths奇異性行為。 二維超導體,因其中量子漲落或熱力學漲落帶來的諸多新奇現象,以及在無耗散或低耗散的電子學方面的潛在應用價值,已成為超導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Molecular plant︱復旦大學黃建勳團隊及其合作者揭示葫蘆科全基因組加倍及其關鍵的形態和分子創新
    始新世中期氣候適宜條件下的物種輻射也與80%的葫蘆科植物所共有的幾種形態變化相吻合。研究發現葫蘆科特有的卷鬚決定基因TEN起源於該家族的古多倍體。本文的結果支持這一假設:葫蘆科的多樣性可能是由於多倍化後遺傳多樣性的增加以及古氣候劇變下新的性狀所共同驅動的。本研究為葫蘆科植物的適應性進化提供了系統發育框架,為葫蘆科植物的形態和基因組變化提供了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