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過渡金屬硫化物中伊辛超導電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4 中科院物理所

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化物MX2(M代表Mo,Nb,W;X代表S,Se,Te)中的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與結構的多樣性賦予這類材料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如在少數層1Td相的WTe2中觀測到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少數層2H相的MoS2與NbSe2中觀測到伊辛超導電性等。這些發現使得MX2材料成為當前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通常BCS超導體的上臨界磁場是不會超過泡利順磁極限的,因為一旦超過這一極限,兩個自旋相反電子之間的s波配對就不能維持了。但在2H-MX2材料的晶體結構中,面內中心反演對稱性的破缺導致伊辛自旋-軌道耦合的出現。此時,庫伯對中電子的自旋方向會被釘扎在面外,使得面內的上臨界磁場可以遠超泡利極限,達到幾十甚至上百特斯拉。這種超導電性被稱為伊辛超導,其特有的性質為強磁場中超導電性的應用提供了新途徑。此外,最近有理論認為可以利用伊辛超導體來構造馬約拉納費米子,為拓撲量子計算研究提供新的實驗平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實驗室呂力研究員團隊近年來一直從事拓撲物態方面的研究。從2015年底,團隊成員劉廣同副研究員開始關注利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開展拓撲超導研究。通過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政(Zheng Liu)教授合作,近年來在高質量少數層MX2樣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構建了這一材料家族生長、形貌、結構和物性數據的「圖書館」,相關成果先後發表在Adv. Mat. 29, 1603471 (2017)(被選為封面文章)、Nat. Commun. 8, 394 (2017)、以及Nature556, 355 (2018)上。

最近,他們在少數層高質量MoTe2樣品的物性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在Td相的MoTe2樣品中發現了一種由各向異性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型伊辛超導體電性。與已經發現的面內各向同性的伊辛超導體不同,該新型超導體的面內上臨界磁場(Hc2,∥)呈現出顯著的兩度對稱性,並且在不同方向均超過泡利極限。這是在實驗上首次觀察到面內各向異性的伊辛超導電性。理論計算表明,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於Td相特殊的晶格對稱性誘導出了一種獨特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g=(gx,gy,gz)。一方面,x方向上面內的鏡面對稱破缺導致了面外的伊辛自旋-軌道耦合作用gz,使得我們觀測到了以往發現的伊辛超導的Hc2,∥增強現象。另一方面,面外鏡面對稱破缺導致了面內各相異性的自旋-軌道耦合作用(gx與gy)。這就是實驗上觀測到Hc2,∥面內兩度對稱性的原因。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加深對過渡金屬硫化物中新奇超導現象的認識,有助於促進相關材料超導自旋電子學器件的應用研究。

該工作是在多位研究人員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政(Zheng Liu)教授指導的博士後周家東(Jiadong Zhou)博士製備出高質量少層MoTe2樣品;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Junhao Lin)教授利用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對少數層MoTe2樣品進行了表徵,證實了其結構為Td相;中科院物理所劉廣同副研究員帶領學生崔健、李沛嶺完成了低溫強磁場的電學輸運測量,發現了二維超導電性、面內上臨界場的增強以及其兩度對稱性;香港科技大學羅錦團(K. T. Law)教授和學生賀文宇從理論上給出了各向異性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下的超導機制。

相關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3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19-09995-0)雜誌上。該項工作得到了科技部(2016YFA0300600與2015CB9211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527806與11874406),深圳科技創新基金(ZDSYS20170303165926217),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NRF-RF2013-08, MOE Tier 2 MOE2016-T2-2-153, MOE2015-T2-2-007,A*Star QTE programme),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基金(JP16H06333,P16382),裘槎基金會和香港研究資助局(C6026-16W, 16309718, 16307117, 16324216, ECS26302118)的資助。

圖1. 少數層Td相MoTe2樣品中面內上臨界磁場的實驗數據。a)0.3 K時不同厚度樣品的磁電阻曲線。縱軸為約化磁電阻(R/Rn),橫軸為約化面內磁場(H∥/Hp)。b)0.3 K時約化面內上臨界磁場(Hc2∥/Hp)隨樣品厚度的依賴關係。c)不同厚度樣品中約化溫度(>T/>Tc)與約化上臨界磁場(>Hc2/>Hp)的相圖。

圖2. 少數層Td相MoTe2樣品面內上臨界磁場的兩度對稱性。a)0.3 K時3nm厚MoTe2樣品在不同面內轉角(φ)時的磁電阻曲線。b)溫度為0.07 Tc、0.35 Tc、0.6 Tc與0.95 Tc時測量到的不同面內旋轉角(φ)下的約化面內上臨界磁場(Hc2∥/Hp)。c)x與y方向面內約化自旋磁化率(χS/χN)對約化溫度(T/Tc)的依賴關係。d)1Td-MoTe2能帶結構的第一性原理計算結果。e)理論計算給出的面內自旋織構。f)和g)理論預期的面內y方向與x方向各向異性上臨界磁場的相圖。

編輯:AI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首屆黑洞PS大賽來襲!為了這張「高糊」的圖,中國科學家做出了啥貢獻?

2. 物理學四大神獸,除了「薛丁格的貓」還有誰?

3. 地下多大的金礦才能影響到單擺實驗?| No.149

4. 為什麼用木棍打衣服就可以洗乾淨衣服?| No.150

5. 為了替你出氣,我們給討厭的楊柳絮來個「以暴制暴」

6. 玩掃雷還有什麼技巧?科學家的玩遊戲方法你絕對想不到

7. 在我國,沒有任何一張地圖能告訴你你的真實位置

8. 在客戶魚嘴裡提供服務的小清潔蝦、清潔魚,是怎麼知道自己不會被吃掉的呢?

9. 你以為土撥鼠只會尖叫?其實它可能正在罵你

10. 你知道為了測博爾特的速度,我們有多努力嘛?

相關焦點

  • 物理科學學院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物理科學學院潘淑娣副教授日前與美國堪薩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趙輝教授的團隊合作,在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特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國際著名SCI期刊《2D Materials》上發表學術論文「Ultrafast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MoTe2 and MoS2
  • 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2016年液態柵極技術發明人日本東京大學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反常金屬態和在強平行磁場下存在的超導電性(如伊辛超導)是二維晶態超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題(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
  • 科學家在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2016年液態柵極技術發明人日本東京大學的Iwasa教授在Nature Review Materials文章中指出,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反常金屬態和在強平行磁場下存在的超導電性(如伊辛超導)是二維晶態超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研究主題【Nat. Rev. Mater. 2, 16094 (2016)】。伊辛超導體是一種強自旋軌道耦合超導體系。
  • 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標題:過渡金屬高氧化價態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周鳴飛研究組等在高氧化價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論文於10月23日發表在國際刊物《自然》上。該項研究成果由復旦大學化學系的周鳴飛課題組聯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完成。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新型高溫低壓超導材料探索和超導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溫低壓超導材料研究領域獲新進展。理論預言指出鈹摻雜的甲烷分子在低壓下是一種金屬並且具有超導電性,基於大量的計算數據揭示了鈹摻雜的甲烷分子的超導電性規律。
  • 物理學院王雷教授在雙層轉角過渡金屬硫化物輸運測量...
    物理學院王雷教授在雙層轉角過渡金屬硫化物輸運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7-10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穩態強磁場在強磁場超高壓下合金超導電性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在強磁場、超高壓、低溫綜合極端條件下的超導電性研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材料類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上。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鹼金屬摻雜菲中發現了5開爾文溫度的超導電性
    近日,我校微尺度國家實驗室陳仙輝課題組在鹼金屬摻雜菲中發現了5開爾文溫度的超導電性,在有機超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Superconductivity at 5 K in alkali-metal-doped phenanthrene」為題刊登在2011年10月18日的《Nature • Communications》上。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科學家在過渡金屬與碳混合團簇的研究中獲進展
    排球烯 河北師範大學劉英教授課題組在「過渡金屬與碳混合團簇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電荷密度波材料1T-TiSe2的相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成功證明該材料電荷密度波相變是從一個半金屬態到另一個半金屬態的相變,同時還研究揭示出相變後新的半金屬狀態在不同波矢方向電子型和空穴型能帶的起源。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上 (Phys. Rev. Lett. 99, 027404 (2007))。    電荷密度波和超導電性是凝聚態物質兩種重要的集體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
  • 進展|基於標準四電極法研究籠型富氫化物LaH的高溫超導電性
    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為實現室溫超導帶來了希望,但經過30多年的研究,最高Tc(常壓下~134K,高壓下~164K)很難進一步提高,而且非常規超導機理至今仍懸而未決。另一方面,根據BCS理論,人們預期如果在高壓下獲得金屬氫或高度富氫材料可能會實現高溫甚至室溫超導。
  • 二維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合肥11月7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院士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與超導體Pb形成的異質結中發現了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的證據。理論預言,在拓撲超導體磁通渦旋中能夠形成Majorana零能模,其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特性,適合用於構建拓撲量子比特,有望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所以,拓撲超導體是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前沿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而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晶體對稱性保護。理論計算表明超導的拓撲晶體絕緣體是一種新型的拓撲超導體。
  • 進展 | 基於標準四電極法研究籠型富氫化物LaH₁₀的高溫超導電性
    自從1911年超導現象被發現以來,室溫超導一直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目標。然而,基於電-聲耦合機制的常規超導體,其超導臨界溫度(Tc)通常很難超過麥克米蘭極限~40K。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為實現室溫超導帶來了希望,但經過30多年的研究,最高Tc(常壓下~134K,高壓下~164K)很難進一步提高,而且非常規超導機理至今仍懸而未決。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後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的研究是理解材料的宏觀物理性質尤其是超導電性的關鍵。
  • 碳與過渡金屬作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22 星期四
    科研進展1、城市環境所微生物群落環境響應研究獲進展4、深圳先進院在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5、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6、力學所在多晶材料內耗峰值的尺寸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