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摺紙與分子馬達

2021-01-16 原理

1.


近年來,機器人變得越來越逼真。例如,由太陽能驅動的蜜蜂能用輕盈的翅膀飛行,人形的機器人可以做後空翻,機器人足球隊懂得如何運球、傳球、制定得分策略。隨著研究人員對生物運動理解得更深刻,就能創造出越來越多可以模仿生物運動的機器,從宏觀尺度一直到最小的分子尺度。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能研究生物機器是如何驅動生物的方法。無論是收縮肌肉還是複製DNA,無論是物質運輸還是細胞分裂,在分子水平上,生命體的一切機械運動都依賴於能採用微弱到幾乎無法被檢測到的旋轉角度的分子馬達。之所以被稱為分子馬達,是因為這是一些具有馬達功能的蛋白質大分子。試圖看清這些分子馬達的運動就好比試圖從地球上觀看在月球上進行的足球比賽。


在最近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中,由哈佛大學的莊小威教授與哈佛醫學院的尹鵬教授等研究人員利用DNA摺紙技術,首次記錄了一個分子馬達在從一個DNA鹼基對移動到下一個時的旋轉角度。


○ 莊小威教授(2019年生命科學領域突破獎獲得者)。| 圖片來源:Kris Snibbe/Harvard Staff Photographer


尹教授是DNA摺紙領域的先驅,他與他的學生Mingjie Dai將DNA摺紙與高精度單分子示蹤相結合,創建了一種新的技術——ORBIT(意為基於摺紙轉子的成像和示蹤)來觀察分子機器的運動。


2.


在我們體內,有的分子馬達會直接穿過肌肉細胞,導致肌肉收縮;還有一些會負責修復、複製或轉錄DNA,所有的這一類基因組處理反應都會產生DNA旋轉:與DNA作用的分子馬達會緊緊抓住一條雙螺旋鏈,像爬上一座螺旋的樓梯一樣從一個鹼基爬到另一個鹼基。然而,測量這種DNA旋轉卻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為了觀察這些微型機器的運動,研究小組想要利用這種扭轉運動。首先,他們將與DNA作用的分子馬達固定在一個剛性支架上。一旦固定了,它就必須旋轉螺旋以從一個鹼基移到下一個鹼基。所以,如果他們能測量螺旋是如何旋轉的,就能確定馬達分子是如何運動的。但研究人員面臨著另一個問題:每當一個馬達分子穿過一個鹼基對時,旋轉就會使DNA移動幾分之一納米。這種移動實在是太微弱,即便用最先進的光學顯微鏡也無法檢測。


研究人員從兩支被擺成直升機螺旋槳形狀的筆中獲得靈感,得到了一個解決方案:如果將這樣一個螺旋槳固定在轉動的DNA上,那麼螺旋槳旋轉的速度將會與DNA螺旋結構的運動速度一樣,從而也就得到了分子馬達的速度。


於是,難題就變成了,要如何才能建造一架這樣的「DNA直升機」,它的大小需要剛好能顯現旋翼葉片的擺動,使得攝影機能捕捉到馬達分子那難以捉摸的運動。


3.


這便是DNA摺紙技術施展魅力的地方了。研究人員決定用這種技術來建造分子大小的螺旋槳。在此之前,這種技術常被用於藝術創造、向細胞輸送藥物、研究免疫系統,以及一些其他用途,比如控制DNA鏈,讓它們形成有別於傳統雙螺旋結構的其他複雜、漂亮的形狀。


○ ORBIT示意圖:用一個DNA摺紙轉子,對一個雙鏈DNA相對於固定在表面的馬達蛋白的旋轉進行了擴增和檢測。| 圖片來源:Pallav Kosuri/Zhuang Lab


利用精進的摺紙技術,研究人員將200個左右的DNA片段編織成160納米長的螺旋槳狀。然後,他們將螺旋槳固定在一個常規的雙螺旋結構上,並將另一端與解旋酶RecBCD相接,這是一種與DNA修復有關的分子馬達。當分子馬達開始運作時,它會轉動DNA,像一個螺旋開酒器一樣使螺旋槳旋轉。


這個分子馬達可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移動過數百個鹼基。在此之前,沒人見過這種分子馬達轉動DNA,因為它轉動得太快了。在摺紙螺旋槳和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運行的高速攝像機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終於得以記錄下這種高速的旋轉運動。


○ 高速攝像機記錄下的螺旋槳的轉動。| 圖片來源:Pallav Kosuri/Zhuang Lab


4.


人體的許多關鍵過程都與蛋白質和DNA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了解這些蛋白質是如何運作或失效的,或許會有助於回答有關人類健康和疾病的基本生物學問題。現在,研究小組已經開始探索其他類型的DNA馬達,其中一種就是RNA聚合酶,這種分子馬達會沿著DNA移動,讀取遺傳密碼並將其轉錄成RNA。


受到過去一些研究的啟發,研究人推測,這種分子馬達或許會以35度的角度旋轉DNA,因為這個角度對應於相鄰的兩個核苷酸鹼基之間的角度。這次,通過ORBIT技術的幫助,研究人員驗證了他們的推測是正確的,他們首次觀測到了作為DNA轉錄基礎的單鹼基對的旋轉,而且與預測的一樣,其旋轉角度果然約為35度。


而且,這項技術還有另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一片顯微鏡載玻片就可以裝在數以百萬計的自組裝DNA螺旋槳,這意味著研究小組可以用一個顯微鏡上的一個攝像頭,同時研究數百個甚至數千個這樣DNA螺旋槳。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比對每個分子馬達的工作性能。


沒有任何兩個分子馬達是相同的。一個馬達蛋白或許會向前跳躍,而另一個可能會暫時性地向後爬行,又或者還有一個會在某個鹼基上停留相當久的時間……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這些分子馬達為什麼會這樣移動,不過他們相信在ORBIT技術的幫助下,或許答案很快就能揭曉。


除此之外,ORBIT的概念或許還能啟發其他研究人員出設計出新的以生物能源為動力(如ATP)的納米技術。論文的第一作者Pallav Kosuri博士介紹說,這一新的技術是一種混合型納米機器,它既使用了已設計好的部件,也使用了天然的生物馬達。有一天,這種混合型技術或許會成為仿生機器人的真正基礎。


參考來源: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9/07/harvard-researchers-create-dna-propeller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397-7


相關焦點

  • 納米級的「直升機」:DNA、摺紙、分子馬達
    之所以被稱為分子馬達,是因為這是一些具有馬達功能的蛋白質大分子。試圖看清這些分子馬達的運動就好比試圖從地球上觀看在月球上進行的足球比賽。在發表於《自然》的一項研究中,由哈佛大學的莊小威教授與哈佛醫學院的尹鵬教授等研究人員利用DNA摺紙技術,首次記錄了一個分子馬達在從一個DNA鹼基對移動到下一個時的旋轉角度。
  • 科學家利用DNA螺旋槳解析了分子馬達的運動
    每一個機械運動——從收縮肌肉到複製DNA——都依賴於分子馬達,它們的運動非常微小、幾乎無法檢測。與DNA相互作用的分子馬達可以抓住雙螺旋結構,從一個鹼基爬到另一個鹼基,就像爬螺旋樓梯一樣。為了觀察這些微型機器的運動,研究小組利用了扭轉運動的優勢:首先,他們將與DNA相互作用的分子馬達粘在一個剛性支架上。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DNA技術的一個裡程碑當然是dna摺紙的發明,其中一個長單鏈dna(Ssdna)在數百條短dna短纖鏈的幫助下被摺疊成指定的形狀,」嚴解釋道。
  • 開發出單鏈DNA/RNA摺紙術
    2017年12月21日/生物谷BIOON/---一個新浮現的領域是DNA摺紙術(DNA origami)。DNA摺紙術科學家們正在夢想著各種各樣的比人的頭髮小一千倍的形狀,並希望這些形狀有朝一日引發計算、電子學和醫學變革。
  • :看DNA摺紙「72般變化」
    ▲第一作者:Guangbao Yao通訊作者:Chunhai Fan, Hao YanDOI: 10.1038/s41557-020-0539-8背景介紹DNA摺紙已經成為一種高度可編程的方法擴大DNA摺紙的尺寸將使許多潛在的應用成為可能,其中包括超材料構建和基於表面的生物物理分析。本文亮點本文作者證明了亞微米尺度的六螺旋束DNA摺紙納米結構(meta-DNA)可以用作單鏈DNA的放大模擬物,並且兩個包含互補的元鹼基對的meta-DNA可以形成具有程序化利手和螺旋螺距的雙螺旋。
  • JACS:「純」的光碟機分子馬達
    分子機器的構思源於廣泛分布於人體內的分子馬達(Molecular Motors)——一種能將外部能量持續轉化成定向運動的蛋白質,它在外部刺激下能夠進行特定的運動。本站之前也有過一些關於分子馬達研究的介紹(   【超分子】環糊精與二苯乙烯的又一次配合:線性分子馬達的模擬物   、Angew:中科院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及其應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正如這些研究成果所展示的,人造分子馬達已經成為了當今化學研究中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
  • 紅外光「天線」為分子馬達添動力
    光控分子馬達可以用於製造功能材料或者構建命令響應型系統。若要將分子馬達應用於生物領域,它必須由足以穿透組織的低能量、低強度光所驅動。《科學進展》雜誌當地時間10月28日發文稱,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OG)的化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旋轉馬達——通過在馬達分子上安插「天線」,使其可以有效利用近紅外光作為驅動力。
  • 向大自然學習,做出人造分子馬達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NICT)2016年11月15日宣布,通過人為設計,成功開發出了新型生物分子馬達。
  • ​ 分子馬達,帶上「小弟」一起轉圈
    Feringa教授團隊在Science 上報導了一種新型分子馬達,實現了由光碟機動單向運動的分子馬達帶動與之相連轉子的同步受控運動。此設計基於該團隊的第二代分子馬達——位阻烯烴,包括上下兩部分並以烯鍵作為轉動軸,該團隊對光化學順反異構變化和同步運動過程中的動力學能壘進行精準操控,最終實現了分子馬達不同部分的耦合運動。
  • 【中國科學報】分鐘量級快速DNA摺紙術問世
    利用該方法可製備具有納米限域空間的DNA納米反應器,實現分子尺度可控定位的生物化學反應,有望在酶工程、智能載藥等領域獲得更多應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據介紹,DNA摺紙術極大地提升了構建複雜DNA納米結構的能力,其組裝出的納米結構大小與複雜度可與天然生物分子機器相媲美。
  • 新型化學能驅動分子馬達的設計與合成
    具有最高單向性的化學能驅動旋轉分子馬達的設計與合成運動的控制是未來分子馬達和機器運行的決定性參數,因此需要構建和開發能夠精準控制分子運動的結構。其中化學能驅動的分子馬達的方向性主要由所涉及反應的立體選擇性決定。
  • Cell | 細菌鞭毛馬達「定子」單元的分子機制
    有意思的是,該馬達的旋轉既可以是順時針的,也可以是逆時針的,特定的趨化因子信號可以誘導轉子的翻轉,引起馬達旋轉方向的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原核生物旋轉分子馬達的「定子家族」是除了ATPase家族外,唯一一個用跨膜離子濃度梯度而不是ATP產生機械動力的馬達分子,而其中MotAB則是這類「定子家族」中功能研究最深的典型【2】。
  • 實現利用人造分子馬達,操縱電子自旋!
    人工分子開關和機器在過去幾十年裡經歷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從旋轉過程中手性開關的角度來看,人工分子馬達具有很高的吸引力。現在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電子自旋過濾裝置,它可以通過光輻照或熱處理來改變自旋極化方向。這一結果有利於納米分子開關運動所產生固態功能的發展。
  • 電子顯微鏡成像,揭示了DNA摺紙納米結構的細節!
    艾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能夠看到DNA摺紙納米結構的更多細節,這將促使對未來應用的組裝有更好的理解和控制。DNA摺紙是將單鏈環狀DNA分子的長「支架」鏈摺疊在一起,使用短的「短」鏈在納米尺度上創建各種二維或三維形狀。由於互補鹼基對之間相互作用的特異性,DNA被廣泛用作這些結構的構建塊。
  • 科學家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科學家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5:00 華東理工大學曲大輝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 旋轉分子馬達:ATP合成酶,生命能量的「印鈔機」
    所有的生物中,從細菌、黴菌一直到高等動物、植物,包括人類在內,ATP都扮演了能量儲運者的角色,這是由其分子結構所決定的。分子馬達那麼什麼又是分子馬達呢?生命活動與體內的輸運過程密切相關,像我們在宏觀層次中用到的熱機一樣,在生物體內也存在著許多具有馬達功能的微觀「機器」——分子馬達(molecular motor),又稱馬達蛋白。物理機械意義上的馬達是指將其他形式能量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生物上分子馬達是把化學能直接轉換為機械能的酶蛋白大分子的總稱,它們廣泛存在於肌肉纖維和細胞組織內部。
  • 諾獎得主、分子馬達發明者Feringa對分子機器的發展展望:分子機器大有可為
    對響應性材料和動態分子體系的研究是未來材料領域的一種重要發展方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通過超分子材料、自組裝單層等材料的分子識別、結合和自組裝等功能製備新型材料。目前,通過功能性官能團或分子開關實現材料的外部控制(例如光控)逐漸成為研究熱點。然而,為了解決將分子發展為動態分子體系面臨的挑戰,材料的設計需要從單個分子尺度出發。同時,賦予材料感知能力,自驅動性和適應性也是更為複雜的挑戰。
  • 生物分子馬達組裝及其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自然界的細胞生命活動主要是通過生物分子馬達協同運動來完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科研人員長期致力於ATP合酶分子馬達的分子組裝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深度解讀2016諾貝爾化學獎:分子馬達與納米火箭
    在過去的25年裡,研究人員已經設計並製造出了大量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在納米尺度上完成組裝的分子機器部件,包括分子開關、分子棘輪、分子馬達、分子連杆、分子環和分子推進器等。由於分析化學工具的不斷改善以及構建有機大分子的相關反應的日漸成熟,這一研究領域得到了迅猛發展。 然而,這一領域目前的發展到達了一個轉折點。
  • 浙大科學家研究分子馬達 解釋病毒為何能穩定複製
    綠色為外殼,淡黃色為DNA鏈,紅色即分子馬達。也許你還對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主角「分子機器」記憶猶新:3位科學家以人工方法創造了世界「最小機器」,而仿照的對象正是大自然中千姿百態的分子機器。在我們體內,就存在許多生物分子機器,它們把化學能轉變為機械能,從而為種種生命運動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