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摺紙與分子馬達
| 圖片來源:Kris Snibbe/Harvard Staff Photographer尹教授是DNA摺紙領域的先驅,他與他的學生Mingjie Dai將DNA摺紙與高精度單分子示蹤相結合,創建了一種新的技術——ORBIT(意為基於摺紙轉子的成像和示蹤)來觀察分子機器的運動。
-
納米級的「直升機」:DNA、摺紙、分子馬達
圖片:Kris Snibbe/Harvard Staff Photographer尹教授是DNA摺紙領域的先驅,他與他的學生Mingjie Dai將DNA摺紙與高精度單分子示蹤相結合,創建了一種新的技術——ORBIT(意為基於摺紙轉子的成像和示蹤)來觀察分子機器的運動。
-
結構生物學裡程碑: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時代來臨
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低溫電子顯微鏡之一:低溫電子顯微鏡通過電子束對冷凍的生物分子進行成像,從而得到分子的三維結構。 低溫電子顯微鏡震驚了結構生物學。過去30年裡,低溫電子顯微鏡揭示了核糖體、膜蛋白和其它關鍵細胞蛋白的精細結構。這些發現都發表在頂級雜誌上。結構生物學家們表示,毫不誇張地說,低溫電子顯微技術正處於革命之中:低溫電子顯微鏡能夠快速生成高解析度的分子模型,這一點遠超X射線晶體衍射等方法。依靠舊方法獲得諾獎的實驗室也在努力學習這一技術。
-
「分子光刻」,可編程DNA,3D無機納米
納米級超導結構的研究揭示了各種物理現象,並導致了許多領域裡的應用。但是由於缺乏創建完全工程化的三維3D納米結構的方法,這些研究大多集中於一維和二維結構。傳統的製造工具(如光刻)僅限於一維1D和二維2D納米結構,如超導線和薄膜。
-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以波長極短的電子束作為照明源,用電磁透鏡聚焦成像的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電子光學儀器。
-
Science:新型電子顯微鏡首次揭示胺基酸的納米結構
2019年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Science》雜誌上首次描述了使用電子顯微鏡直接識別納米級胺基酸中的同位素而不損壞樣品的結果。這種新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可以檢測納米級蛋白質重量的細微變化,同時保持樣品的完整性,這可以為更深入,更全面的生命基本構建研究開闢新的途徑。
-
研究人員利用DNA結構屬性打造納米尺度模型—新聞—科學網
2004年,如今在哈佛大學懷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任職的生物化學家William Shih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他僅利用單鏈DNA,便形成了22納米寬的八面體。這條擁有1669個鹼基的DNA鏈,利用5條擁有30個鹼基的DNA鏈維持形狀。
-
自組裝DNA納米結構「侵染」細胞過程獲揭示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課題組和黃慶課題組,應用一系列先進的細胞顯微成像技術,並結合生物化學手段,清晰展示了一類自組裝DNA四面體結構在活細胞中的攝取與轉運過程
-
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有望精確鎖定和成像病毒體
原標題: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有望精確鎖定和成像病毒體 去年,一種名為低溫電子顯微鏡的尖端科學成像技術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該委員會稱其為「生物化學革命」。這項技術使科學家們第一次能夠在自然狀態下可視化生物分子, 而一年之後,這項技術就已經開闢了一些激動人心的可能性。
-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介紹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以波長極短的電子束作為照明源,用電磁透鏡聚焦成像的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電子光學儀器。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化學--的確,元DNA自組裝的概念可能會徹底改變結構DNA納米技術的微觀世界。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
-
先進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揭露垂直共振腔面射雷射的製程細節
主動反應與氧化層f6yEETC-電子工程專輯上述這些結構由多層只有數奈米厚的薄膜組成且化學組成非常相近;採用傳統電子顯微鏡觀察方式,容易受限於成像對比差異度低,使得多層結構難以清楚觀察,更遑論後續的材料分析。
-
諾貝爾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有望精確鎖定和成像病毒體
去年,一種名為低溫電子顯微鏡的尖端科學成像技術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該委員會稱其為「生物化學革命」。這項技術使科學家們第一次能夠在自然狀態下可視化生物分子,而一年之後,這項技術就已經開闢了一些激動人心的可能性。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用它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對高潛力的致癌病毒進行成像,現在讓他們思考如何通過基因改造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
-
【生物】「分子光刻」,可編程DNA,3D無機納米
納米級超導結構的研究揭示了各種物理現象,並導致了許多領域裡的應用在DNA自組裝中,一條DNA長鏈在特定位置被較短的互補的如「釘書釘」的鏈摺疊起來,這類似於紙張摺疊技術,所以稱為DNA摺紙技術:用DNA分子、而非紙作為材料,是DNA納米技術與DNA自組裝領域的一個新領域。
-
受摺紙藝術啟發的工程技術使科學家創造出納米級3D微觀結構
從日本的摺紙藝術形式中,工程師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從用紙和水製作的廉價電池到通過加熱激活的小型機器人。雖然摺紙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但一種被稱為kirigami的變體也有很多好處。一個科學家團隊首次將這一技術降至納米級,他們說這一突破為從機器人到航空航天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確定大分子結構
生物大分子採用的三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在不同細胞過程中的作用。從X射線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幾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眾多大分子的結構表徵。圖片來源:Sergei Drozd / Shutterstock.com什麼是大分子?
-
納米結構DNA鏈「繡」出「中國地圖」
納米結構DNA鏈「繡」出「中國地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0日 12:40 來源: 這一成果標誌著我國已可以利用DNA分子構築高度複雜性的納米結構。 據介紹,日前,上海交通大學BIO-X中心DNA計算機交叉團隊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者,合作構造出DNA納米結構的「仿中國地圖」,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科學通報》英文版上,中文版也將於本月底發表。
-
納米科學:三維摺紙電路可以徹底改變電子設計!
納米科學:三維摺紙電路可以徹底改變電子設計!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摺紙,日本著名的紙張摺疊藝術,從平面二維紙張生成複雜的三維結構。他將在10月29日至11月舉行的AVS第64屆國際研討會暨展覽會上介紹其電路結構及其潛在應用的細節。2017年3月3日,在佛羅裡達州坦帕市。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Park使用原子級薄材料合成大規模集成電路,可以橫向拼接在一起形成2-D模塊。
-
【行業動態】科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莫爾晶格和上層結構的成像過程...
【行業動態】科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莫爾晶格和上層結構的成像過程,將有助於設計石墨烯基電子器件 2020-12-2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和應用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