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科學:三維摺紙電路可以徹底改變電子設計!

2020-12-06 天上的彩霞

納米科學:三維摺紙電路可以徹底改變電子設計!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摺紙,日本著名的紙張摺疊藝術,從平面二維紙張生成複雜的三維結構。雖然紙天鵝的創造可能很有趣,但基於類似設計原則創建三維電路的想法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項科幻小說研究是芝加哥大學的Jiwoong Park及其同事在過去幾年中不斷發展的一個項目。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Park專注於使用超薄材料進行大規模合成和器件製造,從而改進了二維模型並引入了三維垂直集成器件。他將在10月29日至11月舉行的AVS第64屆國際研討會暨展覽會上介紹其電路結構及其潛在應用的細節。2017年3月3日,在佛羅裡達州坦帕市。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Park使用原子級薄材料合成大規模集成電路,可以橫向拼接在一起形成2-D模塊。在他們最近的項目中,他的團隊已經垂直整合這些2-D模塊以生產3D堆棧。

傳統上,電路是使用像矽這樣的龐大襯底平臺開發的,並且直到最近還無法獨立工作。僅基於原子級薄材料的電路將研究從這些傳統限制中解放出來。結合各種超薄構建塊還允許在同一電路內集成不同的電特性和熱特性,以指數方式增加功能。

「對於我們的研究中,我們首先生成原子級薄的紙與具有不同顏色[S]代表不同電學,光學,或熱性質。我們在橫向方向將它們結合起來,相當於縫合,我們將它們堆疊在彼此的頂部,這是垂直整合。通過這樣做,我們正在嘗試使用這些原子級薄材料作為二維構建塊或彩色紙來開發大規模,功能齊全的集成電路,「Park說。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與典型的組件和資源相反,這些超薄材料的使用允許更小的電路,但令人驚訝的是不是在微觀上小且因此難以操縱的電路。2-D成分的組裝方式使得它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光學顯微鏡或甚至用肉眼觀察,並且可以相應地進行處理。

該技術的潛在應用也很廣泛。類似於摺疊適用於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體的方式,例如雨傘或降落傘,集成電路將能夠在相對冷凝的體積中包含大的表面積。在此上下文中的功能可以應用於使用壓縮電路的能力的各種新設備。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我們感興趣的是開發這種機制,將所有這些表面和設備元素摺疊起來並將它們摺疊成狹小的空間。根據我們的提示,我們希望它們可以部署到非常大的功能表面,」Park說。

相關焦點

  • 電子顯微鏡成像,揭示了DNA摺紙納米結構的細節!
    艾姆斯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能夠看到DNA摺紙納米結構的更多細節,這將促使對未來應用的組裝有更好的理解和控制。DNA摺紙是將單鏈環狀DNA分子的長「支架」鏈摺疊在一起,使用短的「短」鏈在納米尺度上創建各種二維或三維形狀。由於互補鹼基對之間相互作用的特異性,DNA被廣泛用作這些結構的構建塊。
  • 簡化的電路設計可以徹底改變可穿戴設備的製造方式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突破性的電路設計的使用,該設計可以改變可穿戴技術的製造工藝。矽基電子產品在短時間內迅速變得更小,更高效,從而導致了諸如手機等設備的重大進步。但是,諸如顯示屏之類的大面積電子設備沒有取得類似的進步,因為它們依賴於具有嚴重局限性的薄膜電晶體(TFT)設備。
  • 納米薄膜的智能捲曲摺紙 | Nature Communications
    納米薄膜的智能捲曲摺紙 | Nature Communications (a)剝落的牆紙(左)與真空腔體中脫附的薄膜(右);(b)基於離子插層剝離二維材料(上)和液體插層製備微納結構(下)的流程示意圖;(c)玻璃基底上的捲曲管狀微納結構陣列的SEM圖;(d)不同捲曲三維微納結構的光學顯微圖;(
  • 納米級的「直升機」:DNA、摺紙、分子馬達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生命醫學#系列徵文近年來,機器人變得越來越逼真。例如,由太陽能驅動的蜜蜂能用輕盈的翅膀飛行,人形的機器人可以做後空翻,機器人足球隊懂得如何運球、傳球、制定得分策略。隨著研究人員對生物運動理解得更深刻,就能創造出越來越多可以模仿生物運動的機器,從宏觀尺度一直到最小的分子尺度。
  •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原子級精確石墨烯摺紙術構築三維石墨烯納米結構。 中科院/供圖 國際首次!中科院/供圖中國科學家在石墨烯領域完成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北京時間當天凌晨獲權威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據了解,探索新型低維碳納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當今科技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而二維的石墨烯晶格結構被認為是其他眾多的碳納米結構的母體材料。
  • 中美創建微米級元DNA結構 有助設計更複雜電路和納米器件
    中美創建微米級元DNA結構有助設計更複雜電路和納米器件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日報導,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院士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顏顥教授等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創建出一種新型元DNA結構,這些元DNA結構可自我組裝成形狀各異的微米級結構
  • DNA的外表,納米技術的心——DNA摺疊技術
    這些藝術家想像力十分豐富,他們用一張紙,就可以摺疊出鳥類、花朵和飛機。同樣的,發明DNA摺紙技術的科學家夢想著使用比頭髮絲還細一千倍的單鏈DNA,摺疊出各種各樣的形狀,以期該技術有一天能夠徹底改變計算機、電子和醫學等領域。最近,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和哈佛大學(Harvard)的科學家團隊在DNA納米技術領域有了一項突破性進展。
  • 利用3D列印,科學家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三維立體電路
    2018 年早些時候,EM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完全自動化的流程,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三維立體電路。Rumpf 認為這是一個有可能改變傳統電子產品設計和製造方式的壯舉。全自動化 3D 列印電路是領域內熱點方向,很多其他團隊也開展了相關研究,但是並沒有人成功。Rumpf 團隊在 UTEP 取得的這項成果有點像 3D 列印電路的「聖杯」。
  • 【納米】基於DNA摺紙的核酸適配體納米陣列用於血液透析中的高效可逆抗凝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團隊設計製備了一種DNA摺紙納米結構,通過引導控制抗凝核酸適配體的排布,構建得到一種穩定、高效、安全、可快速解毒的納米抗凝劑。作者利用DNA摺紙技術構建長方形納米結構,通過位點控制,將凝血酶核酸適配體雜交組裝到納米結構表面,形成陣列排布,且適配體的種類、位點分布和密度均可調整。這種納米抗凝劑能有效識別結合凝血酶,穩定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而產生抗凝血的效果。
  • 利用自組裝結構調控表界面化學反應構建納米材料圖案方面取得進展
    表界面化學反應是在物質兩相之間的界面上發生的物理化學過程,通過限制反應物的構象、取向及選擇性,可以控制化學反應的活性中心及速率,在物理化學及相關領域起著重要的作用。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圖案化製備為構築納米催化系統以及構建光學和電子學器件提供基礎。
  • 「極端明亮」的X射線源將徹底改變觀察物質的方式
    這些X射線可以對化石、大腦、電池和無數其他有趣的東西進行內部成像,直到原子尺度,揭示前所未有的信息,從而促進科學研究。  利用同步X射線成像技術,工程師們可以深入了解創新材料,為航空和納米電子等領域提供幫助。古生物學家可以研究化石內部的微小結構,而不需要破壞這些標本。2020年夏季,最初進行該研究的科學家中,已經有一些人利用EBS對死於新冠肺炎的人進行了完整的肺部成像,他們在微觀層面上識別了這種病毒造成的損傷,這是以前從未觀察過的。
  • 中美創建微米級元DNA結構 有助設計更複雜電路和納米器件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日報導,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院士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顏顥教授等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創建出一種新型元DNA結構,這些元DNA結構可自我組裝成形狀各異的微米級結構
  • :看DNA摺紙「72般變化」
    擴大DNA摺紙的尺寸將使許多潛在的應用成為可能,其中包括超材料構建和基於表面的生物物理分析。本文亮點本文作者證明了亞微米尺度的六螺旋束DNA摺紙納米結構(meta-DNA)可以用作單鏈DNA的放大模擬物,並且兩個包含互補的元鹼基對的meta-DNA可以形成具有程序化利手和螺旋螺距的雙螺旋。
  • 科學家發明DNA納米技術液態晶片
    最近,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DNA納米技術的液態DNA晶片,可以在溶液中的納米級「中國地圖」表面實現DNA雜交反應,並實現可尋址的高靈敏基因檢測。相關論文已發表於材料領域著名雜誌《先進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 2010, 22, 2672-2675)。
  • 太空梭設計太陽能板遇障礙,這位科學家,用古老摺紙術解決問題
    羅伯特朗提出,現代科學技術雖然先進,但也需要參考古人的某些智慧,而流傳於民間的摺紙術,正是可以破解太陽能板設計難題的關鍵。不僅如此,摺紙專家羅伯特朗還提出,摺紙術在科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既可以為科學界的微型機器人提供製造理論,還能幫助醫學界在紙上培植人體骨細胞,稱得上是「一項古老而又神奇的技藝」。
  • 物理學家使電子納米雷射變得更小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清除了阻礙創建用於集成電路的電驅動納米雷射的障礙。在最近發表在《納米光子學》上的一篇論文中報導了這種方法,該方法可以使相干光源設計的規模不僅比人發的厚度小數百倍,而且還比雷射器發出的光的波長小。這為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出現的許多核心微處理器中的超快速光學數據傳輸奠定了基礎。
  • 納米尺度的發現可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過濾膜可以去除水中的鹽分和其他化學物質,可用於海水淡化生產數億噸的清潔水服務於工業、農業、能源生產和飲用水行業。聚醯胺膜已經在大規模脫鹽中使用了數十年。然而,由於膜厚度很小,內部可變因素較多,人們對膜的工作原理仍知之甚少。如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來生產清潔水這個問題也困擾了人們數十年。為了幫助設計改進膜,一組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和三維計算模型,在納米尺度上了解水是如何流過屏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