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原子級精確石墨烯摺紙術構築三維石墨烯納米結構。 中科院/供圖 

國際首次!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6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紙」。

摺疊方向精確控制以及角度連續可調的旋轉堆垛雙層石墨烯的構築。 中科院/供圖

中國科學家在石墨烯領域完成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北京時間當天凌晨獲權威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發表。

據了解,探索新型低維碳納米材料及其新奇物性一直是當今科技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而二維的石墨烯晶格結構被認為是其他眾多的碳納米結構的母體材料。理論預測發現,在原子尺度,通過對石墨烯的彎曲摺疊,可以構築出具有新奇電子學特性的納米結構,但在單原子尺度精確地摺疊石墨烯,特別是根據特殊需要沿特定方向對石墨烯進行摺疊,具有極大挑戰性。

手性結構與電子態精確可調的類一維碳納米邊界結構的構築。 中科院/供圖 攝

受摺紙藝術的啟發,摺疊操縱經常被巧妙地用於很多科學技術前沿領域。最近,高鴻鈞院士研究團隊的陳輝博士等人通過科研攻關,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對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原子級精準的可控摺疊,構築出一種新型的準三維石墨烯納米結構,它由二維旋轉堆垛雙層石墨烯納米結構與一維的類碳納米管結構組成。

摺疊雙晶石墨烯納米片精確構築異質結結構。 中科院/供圖

研究團隊通過掃描探針操控技術,具體實現了五方面突破:一是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原子級精準摺疊與解摺疊;二是同一個石墨烯結構沿任意方向的反覆摺疊;三是堆疊角度精確可調的旋轉堆垛的雙層石墨烯納米結構;四是準一維碳納米管納米結構的構築;五是雙晶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可控摺疊及其異質結的構築。研究團隊還發現,通過石墨烯「納米摺紙術」得到的準一維納米管異質結具有不同的能帶排列方式。

掃描探針效果示意圖。 中科院/供圖

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原子級精準的、按需定製的、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石墨烯「摺紙」這項成果,還可以用於構築其他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摺疊納米結構及其異質結量子器件、構築多種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複雜摺疊結構及其異質結量子器件、原位乾淨地研究所摺疊結構的物理特性等,進而製備出功能納米結構及其量子器件,研究其新奇物理現象,同時也對構築新型量子材料與量子器件(機器)及其應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完)

相關焦點

  • 我國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摺疊,可控摺疊會怎麼樣?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經多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疊,對構築量子材料和量子器件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今天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戳視頻點讚!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摺疊 未來有望應用於創造效率...
    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摺紙,但很少有人能想到,如今納米材料石墨烯也有「摺紙術」了。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團隊的陳輝博士等人首次實現了對石墨烯納米結構的原子級可控摺疊,相當於用石墨烯摺紙,相關論文6日發表在世界頂級科研雜誌《科學》上。
  • 中國科學家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摺疊,西媒讚嘆!
    中國科學家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摺疊,西媒讚嘆!|世界首次,中國科學家實現原子級石墨烯可控摺疊【中油網】訊:9月6日,央視新聞消息報導,經過多年研究公關,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疊,對構築量子材料和量子期間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功今年在國際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 原子級石墨烯實現可控摺疊,科學家怎樣獲取石墨烯?
    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疊,這一成果今天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石墨烯是現代材料科學熱潮的鼻祖,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單一發明之一,石墨烯是如何被研究出來的?
  •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新聞—科學網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受到這項藝術的啟發,摺疊操縱經常被巧妙地用在很多科學技術前沿領域,用來構築形狀與功能各異的結構、器件甚至機器。比如,在生物學領域,生物學家可以將DNA單鏈摺疊成複雜的二維形狀。 在曾兩獲諾貝爾獎的石墨烯研究領域,科學家也同樣躍躍欲試。
  • 手性可控石墨烯納米帶製備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關於六角氮化硼(h-BN)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其表面成功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
  • 石墨烯納米帶近年來成果集錦:7篇Science/Nature
    Amsharov等展示了一種合成方法,通過在半導體氧化物表面上進行反應,實現了原子級別上可精確控制的石墨烯納米帶材料,該合成過程中通過熱處理實現了預先設計的連續活化C-Br,C-F鍵,脫氫成環過程。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和相關光譜方法驗證了該連續步驟實現了之字形邊界的扶手椅型結構平面GNR,並且作者發現了GNR和金紅石TiO2基底之間的弱相互作用。
  • 哈工大首次實現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GNR具有高遷移率和載流能力,且由於量子限域和邊緣效應,其能夠開啟帶隙。該特性使GNR有望成為包括納米尺度場效應電晶體、自旋電子器件和片內互連線在內的候選材料。但在絕緣襯底表面,可控地製備具有邊緣特異性的亞5納米寬的GNR仍是難題。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
  • Nature刊發化學學院李彥教授課題組碳納米管結構可控生長研究的新...
    2009年,國際半導體路線圖委員會推薦基於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碳基電子學技術作為未來10-15年可能顯現商業價值的新一代電子技術。材料是碳基電子學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然而迄今人們仍沒有辦法實現碳納米管的結構可控生長,這已經成為制約碳基電子學發展的瓶頸問題。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
  • 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GNR具有高遷移率和載流能力,且由於量子限域和邊緣效應,其能夠開啟帶隙。
  • 國際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該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9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L.
  • 丹麥科學家成功在石墨烯上「雕刻」納米級小孔,將其導電能力再提高...
    丹麥研究人員最近剛解決了以石墨烯為基礎製造有效納米電子器件的最大挑戰之一:在不破壞石墨烯電氣性能的情況下,在上面「雕刻」納米級小孔。這樣可以讓石墨烯獲得比以前這類結構所達到的數量級更高的電流。這一成果表明,未來電子學所需的量子傳輸特性在縮小到10納米尺寸的情況下繼續存在。15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利用石墨烯這種「神奇的材料」來製造納米級電子產品。理論上,石墨烯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超級薄——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厚。因此石墨烯是二維結構,非常適合導電,應該是製造未來更快、更節能的電子產品的理想材料。此外,石墨烯由碳原子組成,而碳原子可謂是取之不盡。
  •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將原子級精密石墨烯納米帶(APGNR)整合到非金屬基底上的第一個重要步驟。矽晶體是最常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半導體,電晶體是用於在計算中執行邏輯運算的關鍵電子元件。然而,隨著更快和更強大的處理器的產生,矽已達到性能極限:導電越快,溫度越高,導致過熱。
  •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石墨烯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能為人們帶來什麼驚喜?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人類正行進在以矽為主要物質載體的資訊時代,下一個量子時代,石墨烯很可能嶄露頭角 和金剛石一樣,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種存在形式。有趣的是,由於原子結構不同,金剛石是地球上自然界最堅硬的東西,石墨則成了最軟的礦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鉛筆芯。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實驗結果確實地展示出,隨著納米帶帶寬減小,能隙會增大。但是,直至2009年, 尚沒有任何測量能隙的實驗試著辨識精確邊緣結構。通過施加外磁場,石墨烯奈米帶的光學響應也可以調整至太赫茲頻域。石墨烯納米帶的結構具有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低噪聲,這些優良性能促使石墨烯納米帶成為集成電路互連材料的另一種選擇,有可能替代銅金屬。有些研究者試著用石墨烯納米帶來製成量子點,他們在納米帶的某些特定位置改變寬度,形成量子禁閉(quantum confinement)。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實驗結果確實地展示出,隨著納米帶帶寬減小,能隙會增大。但是,直至2009年,尚沒有任何測量能隙的實驗試著辨識精確邊緣結構。通過施加外磁場,石墨烯奈米帶的光學響應也可以調整至太赫茲頻域。 石墨烯納米帶的結構具有高電導率、高熱導率、低噪聲,這些優良性能促使石墨烯納米帶成為集成電路互連材料的另一種選擇,有可能替代銅金屬。有些研究者試著用石墨烯納米帶來製成量子點,他們在納米帶的某些特定位置改變寬度,形成量子禁閉(quantum confin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