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科學家成功在石墨烯上「雕刻」納米級小孔,將其導電能力再提高...

2021-01-12 前瞻網
丹麥科學家成功在石墨烯上「雕刻」納米級小孔,將其導電能力再提高1000倍
 Jane Cai • 2019-02-20 13:57:29 來源:前瞻網 E1368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丹麥研究人員最近剛解決了以石墨烯為基礎製造有效納米電子器件的最大挑戰之一:在不破壞石墨烯電氣性能的情況下,在上面「雕刻」納米級小孔。這樣可以讓石墨烯獲得比以前這類結構所達到的數量級更高的電流。這一成果表明,未來電子學所需的量子傳輸特性在縮小到10納米尺寸的情況下繼續存在。

15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利用石墨烯這種「神奇的材料」來製造納米級電子產品。理論上,石墨烯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超級薄——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厚。因此石墨烯是二維結構,非常適合導電,應該是製造未來更快、更節能的電子產品的理想材料。此外,石墨烯由碳原子組成,而碳原子可謂是取之不盡。

理論上,可以通過在石墨烯內部繪製微小圖案來改變其量子性質,從而使其在電子學、光子學或傳感器領域完成許多不同的任務。有一項很「簡單」的任務,但是執行起來卻出人意料地困難,那就是誘導產生對電晶體和光電器件的製造至關重要的能帶隙。然而,由於石墨烯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厚,因此構成石墨烯的所有原子都很重要,即使繪製圖案時出現很微小的不整齊,也會破壞石墨烯的性質。

丹麥技術大學(DTU)物理學教授彼得(Peter Bøggild)說道:「石墨烯太不可思議了,我覺得它將在製造新型納米電子產品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問題在於,電氣性能設計起來相當困難。」

位於丹麥技術大學和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的納米結構石墨烯中心(Center for Nanostructured Graphene)成立於2012年,該中心專門研究如何設計石墨烯的性質,比如將石墨烯製備出非常精細的孔型結構,這將微妙改變石墨烯中電子的量子性質,從而使石墨烯的性質得以調整。然而,丹麥技術大學和奧爾堡的研究團隊也沒能免俗,同世界各地的其他研究人員一樣,他們經歷了失敗。

彼得說:「當你在石墨烯這樣的材料上繪製圖案時,是為了以一種可控的方式改變其性質以配合你的設計意圖。」然而,這些年的情況是,我們可以製備出這些孔,但同時也會引入大量無序和汙染,使石墨烯不再具有石墨烯特有的性質。就比如製造水管時,由於工藝粗糙,所以水管的流速很低。雖然從外表上看,水管可能看起來不錯。但是對於電子產品來說,這樣顯然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不過現在,該科學家小組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比亞克·耶森(Bjarke Jessen)和琳恩(Lene Gammelgaard)是丹麥技術大學物理系的博士後,他們首先將石墨烯封裝在另一種非導電二維材料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中。通常用六方氮化硼來保護石墨烯的性能。

接下來,他們使用電子束刻蝕這一技術,在氮化硼和石墨烯的保護層下面小心製備出一排緻密的超小孔。這些孔的直徑約為20納米,兩孔間隔僅12納米。即使這樣,孔邊緣的粗糙度也小於1納米,也就是十億分之一米。在這樣小的石墨烯結構中,現在電流流量比之前報導過的大1000倍,也就是說其導電能力提高了1000倍。

彼得說道:「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控制石墨烯的能帶結構,並設計出它的作用方式。」當我們控制能帶結構時,我們就能獲得石墨烯的所有性質——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發現一些最細微的量子電子效應在密集的小孔圖案下依然存在——這非常鼓舞人心。這項工作表明,我們可以坐在電腦前設計組件和設備或者創造全新的產品,然後去實驗室在實踐中檢驗它們。」

他繼續道:「納米結構是開發利用石墨烯電子學和光子學最令人興奮的特性的關鍵工具,但是許多科學家早就放棄了這種規模的石墨烯納米刻蝕技術,這令人倍感遺憾。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怎麼做了,可以說「詛咒」已經解除了。前路漫漫,未來還有很多挑戰。但是現在我們可以改造石墨烯的特性,這說明我們在創造尺寸極小的新電子產品的徵途上邁出了一大步。」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Haydale納米石墨烯導電增強樹脂填料滿足航空航天領域防雷需求
    Haydale通過納米材料的功能化開發出石墨烯增強預浸料,實現具有導電防雷功能一體化的納米石墨烯增強預浸料持續商業化量產。通過將功能化納米粒子包含到母粒中,然後將其結合到高粘度環氧樹脂中,用於預浸料的生產製造。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石墨烯作為一種獨特的二維結構材料,擁有超大的比表面積、高的電子遷移速率、優異的導熱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等特性,其納米尺寸效應賦予其優異的物化性能,是改善聚合物熱、電、機械性能的最優填料之一,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已經廣泛應用在提高聚合物的高性能與多功能方面,具有極大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價值。
  • 導電塗料用碳納米管與石墨烯導電填料研究進展
    常用的導電填料有金屬粉末和碳系粉末,其中金屬粉末作為填料製備的塗料具有較好的導電性能,但金屬密度大,在塗料中易沉降,且在服役期間容易氧化導致塗層導電性能下降甚至失去導電性能。相比金屬填料而言,碳系導電填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蝕和導電性能穩定等優點。炭黑和石墨是常用的碳系導電填料,近年來,碳納米管(CNTs)和石墨烯(GNS)作為新型導電填料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實現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新華網合肥11月20日電(記者王聖志 徐海濤)作為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新型材料,對石墨烯的應用研究是近年來國際科學界的研究熱點。中國科技大學王曉平、羅毅教授研究組近期採用新的方法和工藝,成功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
  • 物理所觀測到鋸齒形石墨烯納米帶邊緣導電
    相對於局域的電子態測量,研究邊緣態對石墨烯輸運性質的影響更加重要,既有助於人們更深入地了解這種電子態的物理內涵,也將為未來石墨烯納米帶電子和自旋器件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物理基礎。然而,這方面的實驗研究一直沒有突破。存在的挑戰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如何獲得適合輸運研究的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納米帶高品質樣品;二是在輸運測量中如何將邊緣態和「體態」分離開來以實現指認。
  • 再取得突破,我國造出一新「黑科技」材料,導電率超石墨烯千倍
    再取得突破,我國造出一新「黑科技」材料,導電率超石墨烯千倍 在2019年年初隨著「嫦娥四號」的成功登陸,我國航空航天界已經喜報不斷,而最近在材料科學方面中國有一項「黑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近在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自然》中,出現了一篇來自中國的文章——《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本文由復旦大學修法典團隊撰寫,文章主要描述了團隊開發的外國一半,砷化砷納米帶在金屬材料中的獨特性質,這種材料的最大特點是其高導電性。
  • 美國研發碳納米管助推鋰電池 可提高電導率和倍率能力
    美國的科學家研究了在鋰離子電池電極中使用不同的導電填充材料,發現在鎳鈷錳陰極中添加單壁碳納米管可以提高整個電池的電導率和更高的倍率能力在改善當今能量存儲技術的眾多途徑中,向電極中添加導電「填充」材料有望帶來更好的速率能力,導電性和整體電池性能。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領導的科學家解釋說:「儘管已經廣泛開發了各種導電填料,但對這些填料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如何影響電極電導率,結構以及最終對電化學的理解高能量存儲系統的性能仍然不足。」
  • 石墨烯最全面分析——人類將從矽時代邁向石墨烯時代
    隨後將氧化石墨分散於溶劑或水中,使用超聲波振蕩處理,形成分散均勻的單層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接著使用不同的還原劑或還原方法對氧化石墨烯進行還原,以除去片層上的大多數含氧官能團,最後得到石墨烯。 「共振」,促進生物生長和血液循環,強化各組織之間的新陳代謝和增加再生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起到紅外理療保健作用。
  •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直至2004年,兩位英國科學家成功地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證實了其可以單獨存在,並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據中國電科55所所長、微波毫米波單片集成和模塊電路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濤博士介紹,石墨烯獨特的結構讓它具有更導電、更傳熱、更堅硬、更透光等優異的電學、熱學、力學、光學等方面的性能。輕薄、強韌、導電、導熱……石墨烯這些特性賦予人們很多想像空間。
  • 科學家將金屬化石墨烯納米帶製成全碳電子產品的導線
    摩爾定律是一個描述技術進步速度的理論,聲稱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兩年便會增加一倍。雖然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但近年來,隨著我們達到矽的物理極限,其發展速度開始放緩。石墨烯納米帶通常是半導體,但該團隊已經成功地將它們變成了金屬,這使得它們具有導電性,能夠像電線一樣在電路中攜帶電子。「我們認為,金屬線真的是一個突破,」該研究的作者Felix Fischer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可以在不需要外部摻雜的情況下,有意識地用碳基材料創造出一種超窄的金屬導體--一種良好的、內在的導體。」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乾貨】石墨烯導電油墨——21世紀革命性的印刷材料!
    由於發現時間早於石墨烯,碳納米管在印製電子中的應用更加成熟,但是最近研究人員已經將目光投向了石墨烯。因為與納米金屬導電油墨相比,石墨烯導電油墨的成本優勢突出,而且較傳統碳系導電油墨而言,其不僅在導電性能方面更勝一籌,還具有能與噴墨列印方式兼容的優勢。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HU 等將石墨烯作為整理劑,水溶性聚氨酯作為黏合劑,用塗層法將石墨烯負載於棉織物上,改性後棉織物的遠紅外性能、防紫外線性能和導電性能均有很大提高,且耐水洗效果好。 CAI等將經過 NaOH 預處理過的棉織物浸漬於氧化石墨烯懸浮液中,在氮氣保護下250℃進行熱還原,將負載於棉織物上的氧化石墨烯原位還原為石墨烯,改性後的棉織物電阻率由原來的109Ω·m 降至104Ω·m,導電性能大大增加,同時防紫外線性能有了一定提高,耐水洗性好。
  • 再聊石墨烯:比鋼強、比紙輕、還超級導電!什麼時候能用上呢
    早在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兩位科學家進行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但其實驗結果卻可能會改變世界。當時,研究人員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正在研究石墨,一種鉛筆尖上的物質。石墨是由超薄的純碳層堆疊而成。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碳納米管,英文簡稱 CNT,屬於富勒碳系,其長度為微米級,直徑為納米級,最富特徵的一維納米材料。在宏觀尺度上看,碳納米管是黑色粉末,在微觀尺度上,碳納米管是由同軸碳管組成的碳分子。每層碳管由碳原子按六邊形密鋪而成,與石墨烯的層狀結構類似,層與層之間則保持約 0.34nm 的固定距離。碳納米管的結構雖然與高分子材料的結構相似,但其結構卻比高分子材料穩定得多,是目前已知的熔點最高的材料。
  •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將原子級精密石墨烯納米帶(APGNR)整合到非金屬基底上的第一個重要步驟。矽晶體是最常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半導體,電晶體是用於在計算中執行邏輯運算的關鍵電子元件。然而,隨著更快和更強大的處理器的產生,矽已達到性能極限:導電越快,溫度越高,導致過熱。
  • 中國實現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針尖誘導的局域催化還原反應,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日前,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單層石墨烯是只有一個單原子層厚度的石墨,它比目前常用的金屬導體具有更好的導電性、散熱性,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薄、強度最大的材料,有望在微電子領域替代矽成為製造超精細電晶體的理想材料。如何在單層石墨烯上直接裁剪或製備出各種納米線路,是實現人們夢想的以碳為主要材料的集成電路的前提,也被認為是石墨烯研究領域最具挑戰的方向之一。
  • 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發展優勢
    傳統的透明導電材料,如ITO,價格昂貴,易碎,不靈活。儘管碳納米管、多晶石墨烯和金屬納米線等替代網絡已經被提出,但這些材料的透明導電性能使它們不適用於廣泛的應用。幾乎所有現代可攜式和家用電子產品的激動人心的特點都是由光電子器件驅動的,它廣泛地使用透明導電薄膜,如觸控螢幕、液晶顯示器、有機光電池和有機發光二極體。由於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光學透明性和力學性能,因此被認為是取代現有的昂貴的銦錫氧化物(ITO)作為透明導電膜的理想材料。石墨烯氧化物以膠體懸浮液的形式,不僅可用於低成本的大批量生產,而且與基於柔性基體的新興技術相兼容。
  • 基於石墨烯的透析膜比現有材料過濾快10倍
    石墨烯是一種導電導熱性能超強的新型納米材料,強度比低碳鋼強10倍。
  • 納米專項課題「石墨烯透明導電膜」實現與產業對接
    近日,國家納米中心與江蘇生美工業集團籤訂了「石墨烯基智能窗器件研發」技術開發協議,雙方將在北京市科委支持開展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研製的基礎上,在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註冊成立項目公司,集中推進石墨烯基智能窗器件研發和產業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