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
-
人體移動產生靜電,可穿戴設備電路保護如何設計?
由於可穿戴設備設計為可以貼身使用,它們持續受到 因為與用戶近距離相互作用而產生的靜電衝擊。如果沒有適 當的保護,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電路、電池充電接口、按鈕 或數據輸入/輸出埠有可能被與HBM試驗中產生的相似的 程度靜電放電(ESD)損壞。一旦可穿戴設備失效,整個網絡 的功能和可靠性也會受到影響。
-
納米科學:三維摺紙電路可以徹底改變電子設計!
納米科學:三維摺紙電路可以徹底改變電子設計!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摺紙,日本著名的紙張摺疊藝術,從平面二維紙張生成複雜的三維結構。雖然紙天鵝的創造可能很有趣,但基於類似設計原則創建三維電路的想法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項科幻小說研究是芝加哥大學的Jiwoong Park及其同事在過去幾年中不斷發展的一個項目。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功能解決方案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功能解決方案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3-21 08:05:00 可穿戴設備正作為電子元件的一個重要市場領域而迅速興起。
-
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監護設計方案
又經過20 年的創新後,語音通話已不再是手機這款智能設備的主要功能,它不僅可以拍攝美麗的照片、播放音頻和視頻流文件,而且還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現在還逐漸成為我們的私人教練。配備傳感器或者連接到穿戴式傳感器後,這些設備可用來監控日常活動和個人健康狀況。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特點及其市場挑戰
智能手錶上即便採用高解析度顯示屏,可操作的空間亦是十分有限。 要想保持易用性,則需要在屏幕空間的佔用比和結果信息的可讀性間做出適當的權衡。 顯示屏的功耗管理是可穿戴設備領先製造商發展的主要動力。 他們廣泛使用功耗較全彩 LCD 或 OLED 顯示屏低的產品,例如電子墨水或電子紙等。 和任何電子設備一樣,可穿戴電子設備必須由可充電電池或其他充電方式供電。 這通常需要可連接電源的埠來給電池充電。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這種材料和3D列印工藝使定製的設備能夠精確地適合用戶的體型,同時與現有的可穿戴設備相比也提高了舒適度,並由於簡單而降低了製造成本。Toyserkani是機械和機電工程的教授,他說這種橡膠石墨烯傳感器可以與電子元件搭配使用,製成可穿戴設備,記錄心率和呼吸頻率,記錄運動員跑步時施加的力量,讓醫生遠程監控病人,以及其它許多潛在的應用。
-
優化用於物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耗
優化用於物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的功耗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27 08:40:00 用於物聯網(IoT)的可穿戴設備和其他設備的電力傳輸環境非常複雜。由於需要儘可能節省能量,因此功耗變化很大。
-
Silicon Labs生物傳感器給可穿戴設備中的心率監測 增添更高級的心...
新型Si117x傳感器模塊具有超低功耗、高靈敏度和出色的集成度,非常適合需要長電池壽命和更高心律精度要求的智能手錶、腕式、貼片型設備或其他可穿戴設備。為了簡化開發並縮短上市時間,Silicon Labs提供了完整的傳感解決方案,集成了Si117x傳感器模塊、心律算法、利用Bluetooth®連接的Wireless Gecko SoC,以及包含示例代碼、示例項目且易用的腕式開發工具包。
-
可穿戴設備四大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匯總
可穿戴設備中的電池通常非常小,設備又需要長時間工作而不用充電,因此功耗是一個關鍵的設計考慮因素。要保證可穿戴設備的時尚性,電路需要保持在極小的尺寸以內,這使電源管理等器件更傾向於採用單晶片解決方案。為應對電池技術難以解決續航時間的訴求,可穿戴設備有可能採用新型電源,例如對太陽能或熱能進行能量採集。 可穿戴設備電源的安全性也不可忽視,充電器需要考慮到各種保護措施。
-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同樣,成功的可穿戴產品設計需求要關注於「用戶體驗」。這些需求包括可穿戴產品的外觀、感覺和與最終用戶的交互,以及它所引起的印象、感受和情緒。 當今有許多能夠監測健康和生物特徵、跟蹤運動距離、記錄移動路線、估計能量消耗、以及來電和郵件通知的可穿戴產品,同時可以無縫的和我們的智慧型電話進行整合和通信。
-
可自我修復,可回收和可重構的液態金屬可穿戴電子皮膚
多功能可穿戴電子設備設計與製造多功能可穿戴電子設備集成了熱傳感器(MCP9700,Microchip Technology),三軸加速計(ADXL335,Analog Devices Inc.)和ECG傳感器(AD8505,Analog Devices Inc. and Resistors,Bourns Inc.)
-
基於MEMS六軸傳感器的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設計
現在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多,對於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手腕式的可穿戴設備的競爭日益激烈。對於可穿戴設備的研究核心在於可穿戴傳感器的研究。
-
看這款「電子紋身」如何重新定義可穿戴設備
以智能手錶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算是以一種半紅不火的方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儘管在目前來看,「做手機的」同時還要「會做手錶」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常態,但即便是iWatch所掀起波瀾也不足當年iPhone的萬分之一。
-
如何為可穿戴設備選用更準確的電量計
可攜式電子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日益密切,使用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消費新潮流。在市場日益顯著增長的同時,如何提高電量計的準確性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內置於可穿戴設備的電量計可提供的精確度約±8%。因此如果指示器顯示剩餘電量為10%,那麼實際值可能低至2%。用戶往往以為設備可以再工作一段時間,而系統卻突然意外關閉,丟失未保存的關鍵數據和工作,為用戶的使用帶來不便。
-
科學家發明可穿戴設備 可以控制人體溫度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穿戴設備,可以完全改變我們對加熱和冷卻身體的方式。 這是一個貼在手臂上的貼片,它可以主動改變皮膚溫度,使佩戴者感覺更溫暖或更涼爽,這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個人喜好。這裡的想法是,在這個階段由柔韌彈性織物製成的帶子可以幫助抵消室溫的變化並確保穿著者保持在他們期望的皮膚溫度。可穿戴設備使用點綴有熱電節點的方形貼片實現這一壯舉,熱電節點連接到一對柔性彈性體片。與控制單元結合以改變電流,貼片的作用有點像熱泵,允許熱量從貼片的一側移動到另一側。該研究的第一作者Renkun Chen表示,為了冷卻,我們將熱量從皮膚裡側傳遞到外層。
-
可穿戴設備終極形態 你我變成「生化人」
小到網際網路、物聯網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大到人工智慧、機器人逐漸應用在製造業及科研領域,仔細想想,你會發現科幻電影中的人類社會已經逐漸成型。 值得關注的是,可穿戴設備尤其是運動健康類的產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業內人士一直認為,可穿戴設備將是人類醫療技術的一個突破口,諸如蘋果等科技巨頭,已經開始嘗試把設備產生的數據更好地利用起來。
-
科學家無中生有發電,已能給小型設備供電,或徹底改變未來
昨天,在《自然》雜誌上就發表了一項研究,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設備,可以利用天然蛋白質,從空氣中「無中生有」發電,無須休息,全天24小時不間斷。科學家們認為,這項技術將可能對世界,包括可再生能源、氣候變暖和醫學等方面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
更準確的電量計採用內部電阻跟蹤電流-電壓用於可穿戴設備
我們當今的生活已和可攜式電子產品密不可分,可穿戴設備作為新的潮流正日漸受到消費者青睞。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數據,到2020年,可穿戴電子市場每年的價值將超過250億美元,包括智能手錶/環、健身追蹤設備、可穿戴醫療等等。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06 09:40:00 能量收集主要被視為一種供電方式,用於向那些無法接入電源或除電池以外亦需要補充電源的電子設備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