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MEMS六軸傳感器的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設計

2020-11-26 電子產品世界

  現在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多,對於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手腕式的可穿戴設備的競爭日益激烈。對於可穿戴設備的研究核心在於可穿戴傳感器的研究。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日趨強大與其內部使用的可穿戴傳感器數量的增加和性能提高息息相關。本文基於MEMS 六軸傳感器技術,目的在於設計出一套可以用於運動軌跡檢測的可穿戴設備。利用現有的藍牙4.0 技術,將六軸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傳送到上位機,通過MATLAB 等仿真軟體以及合理的數據處理,得到最接近現實的運動軌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6235.htm

  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是可穿戴計算在體育領域的典型應用,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旨在不妨礙用戶運動的前提下,為用戶提供連續、準確的運動監測功能。國內外學者已在該研究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研製出許多相關的設備和應用。然而這些設備或者應用不是體育專家,並不能真正根據這些信息給出準確的建議,只能根據這些信息給出大致運動評估。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大規模的數據處理能力、多維度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深入的數據挖掘能力,即便收集的數據裡蘊含大量有用信息,甚至包括可以直接用於分析運動的數據,基於數據處理挖掘能力問題,也會被海量數據淹沒。

  鑑於此,文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可穿戴系統。該系統基於MEMS 六軸傳感器,通過採集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以六軸傳感器為校準點的三軸加速度和三軸角速度,通過藍牙4.0無線傳輸到配備了藍牙USBdongle 的上位機進行數據處理和軌跡模擬。

  1 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基本原理

  本文中的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建立於仿真運動軌跡的慣性技術的基礎上,主要通過運動傳感器實現。本系統主要採用了倆種運動傳感器: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和三軸陀螺儀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用來測量運動物體的加速度,作為計算速度和位移的原始數據。陀螺儀用來測量於東物體的角速度,以此確定三維空間中運動物體的加速度傳感器的參考坐標系,有利於位移軌跡的計算。

  1.1 加速度傳感器工作原理

  加速度是表徵物體在空間運動本質的一個基本物理量,可以通過測量加速度來測量物體的運動狀態。加速度傳感器的基本原理可以由圖1 說明,其中m 是指方塊的質量,k 是彈簧的剛度,c 是阻尼器與儀表殼相連。

  

  圖1:加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圖

  傳感器基座與被測運動體相固聯,因而隨運動物體一起相對於慣性空間的某一參考點作相對運動。由於檢測質量塊不與傳感器基座固聯,因而在慣性力作用下將與儀表機殼產生相對位移。檢測質量塊感受加速度並產生於加速度成比例的慣性力,從而使彈簧產生與質量塊相對位移相等的伸縮變形,彈簧變形又產生與變形量成比例的反作用力。當慣性力與彈簧反作用力相平衡時,檢測質量塊相對於基座的位移與加速度成正比,故可通過該位移或慣性力來測量加速度。

  根據胡克定律,公式如下:

  Δx=x0-x (1)

  F=kΔx=ma (2)

  Δx 是檢測質量塊的相對位移。由上式可知,檢測質量塊的相對位移量Δx 與加速度a成正比。

  1.2 陀螺儀工作原理

  陀螺儀(gyroscope) 的原理就是一個旋轉物體的旋轉軸所指方向在不受外力是不會改變的。就像一個陀螺在高速旋轉的時候是不會倒下。但是陀螺儀工作的實收是必須要給它一個力,使它快速旋轉起來,旋轉速率一般要達到幾十萬轉,這樣就能工作很長時間。採用多種方法讀取軸的信息,並將信號傳給控制系統前,進而進行分析和處理。

  1.3 MEMS六軸傳感器工作原理

  MEMS慣性傳感器採用集成電路的工藝,以其獨特的加工工藝區別於其他慣性傳感器。優點在於可靠性高、製造成本低廉、並且壽命更長。同時還具有重量輕、易集成、耗電量低、體積小、能大批量生產的特點。MEMS 傳感器在同一個晶片上進行信號傳輸前可放大信號,提高信號水平,減小幹擾和傳輸噪聲。特別是同一晶片上進行A/D 轉換時,更能改善信噪比。

  

  MEMS 六軸傳感器是由一個三軸陀螺儀傳感器和一個三軸加速計傳感器集成在同一個晶片上,可以實時輸出陀螺儀和加速計讀取到的數據。加速計的原理和傳統的原理形似。三軸陀螺儀的工作原理則與傳統的陀螺儀原理不同,傳統的陀螺儀理論依據是角動量守恆定律。不停轉動的物體,他的轉軸指向是不隨它原本的支架的轉動而變化的。MEMS 陀螺儀是利用科裡奧式力,物體被驅動,不停的來回做頸向運動,科裡奧式力就不在橫向來回變化。

  2 可穿戴硬體系統的設計

  本硬體系統的主要組成是由傳感器的數據採集和藍牙射頻倆部分構成。傳感器部分主要由六軸傳感器MPU6050 和氣壓溫度傳感器BMP180,藍牙晶片選用TI 公司的CC2541。MPU6050 和BMP180 通過I2C 總線和CC2541相連,將採集到的數據傳輸給藍牙晶片。藍牙晶片再通過板子上的巴倫濾波器和陶瓷天線將收集到的數據傳輸出去。詳細系統原理圖2。將倆部分電路集成在同一個電路板在上,製作出一套開穿戴開發平臺,如圖3。通過這套自行研發的開發平臺,可以做大量軌跡實驗,為下一步的軌跡模擬提供了實驗環境保證。

  

  圖2(a):系統電路原理圖CC2541 部分

  

  圖2(b):系統電路原理圖傳感器部分

  

  圖3:可穿戴開發設備

  3 運動軌跡仿真系統設計

  基於已有的可穿戴開發平臺,本仿真系統通過對運動軌跡產生的加速度信號進行數據採集。對採集到的信號進行預處理之後完成對加速度積分以及後期的誤差補償,最後實現對運動軌跡的1:1 的仿真。

  仿真系統主要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六軸傳感器、藍牙和上位機處理。六軸傳感器主要包括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和三軸陀螺儀,分別對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加速度信號和角速度信號進行採集;藍牙主要負責接收六軸傳感器採集到的數據,並將數據通過藍牙信號輸出給上位計算機;上位機處理主要實現數據處理的功能。

  仿真系統總體結構圖如圖4 所示。

  

  圖4:仿真系統結構圖

  4 運動軌跡仿真實驗測試結果

  通過藍牙晶片,限定六軸傳感器的採集速率為每秒20 組數據,一組六個值包括三個加速度值和三個角速度值,每個值包括16 個字節。將採集到的原始數據直接通過藍牙傳輸發送到計算機中進行處理,然後通過MATLAB對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和軌跡仿真。如圖5,確定坐標系。

  

  圖5:傳感器的坐標系示意圖

  4.1 靜止狀態

  在完全靜止狀態下,將可穿戴開發平臺放置水平桌面,Z 軸方向垂直於水平桌面,與重力方向重合。理論上講,加速度值在X 軸和Y 軸輸出為0,Z 軸輸出為1g;陀螺儀的輸出應該全部為0。但是由於隨機噪聲的存在,輸出值應該有一定的偏差。測量30s 得到的600組數據。選擇其中的10 組如下表。示意圖如表1。

  表1

  

  4.2 勻速狀態

  選取XYZ 三個軸中的X 軸,沿X 軸做勻速直線運動,採集傳感器得到的數據。將可穿戴開發平臺沿X 軸方向勻速移動19s,共採集到380 組數據,選其中10 組數據如表2。

  表2

  

  5 結論

  本可穿戴開發平臺設計是基於MEMS 六軸傳感器MPU6050 的基本原理,並且結合了藍牙的傳輸技術,可以方便、快速的將運動採集到的數據快速的傳輸到PC 上。採集到的數據主要應用於後期可穿戴計算的研究。


相關焦點

  • 基於壓電薄膜傳感器的肘部運動檢測系統設計
    實驗驗證了穿戴式柔性傳感器在運動檢測方面應用的可行性。引言  可穿戴技術的研究和市場化發展迅猛,多用於健康監測和運動檢測等。根據市場分析公司CCS Insight的調查報告,健身和活動跟蹤設備2015年銷售較2014年增長了2倍[1]。
  •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mems傳感器研究現狀   1、微機械壓力傳感器   微機械壓力傳感器是最早開始研製的微機械產品,也是微機械技術中最成熟、最早開始產業化的產品。這種陀螺儀的精度很高,但它的結構複雜,使用壽命短,成本高,一般僅用於導航方面,而難以在一般的運動控制系統中應用。實際上,如果不是受成本限制,角速度傳感器可在諸如汽車牽引控制系統、攝象機的穩定系統、醫用儀器、軍事儀器、運動機械、計算機慣性滑鼠、軍事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常見的微機械角速度傳感器有雙平衡環結構,懸臂梁結構、音叉結構、振動環結構等。
  • 機器學習支持的下一代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預防跑步運動傷害
    機器學習支持的下一代可穿戴傳感器算法,預防跑步運動傷害來自範德比爾特工程學院,數據科學學院和臨床研究人員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用於監視娛樂和職業運動員的骨應力,目的是預測和預防傷害。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和生物力學建模技術,建立了多傳感器算法,該算法將來自鞋子中輕巧,低調的可穿戴傳感器的數據進行組合,以估算脛骨或脛骨上的力(這是跑步者應力性骨折的常見現象)。該算法產生的骨力數據精度比可用可穿戴設備高出四倍,並且該研究發現,傳統的可穿戴指標(基於腳撞擊地面的力度)可能不比計數步數更準確地用於監測脛骨負荷範。
  • Fairchild 推出MEMS產品系列,引入了採用高性能九軸傳感器融合的...
    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功率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Fairchild 今日推出 FIS1100 六軸 MEMS 慣性測量裝置 (IMU),是公司戰略投資MEMS和運動跟蹤技術以來推出的首MEMS 產品。
  • Silicon Labs生物傳感器給可穿戴設備中的心率監測 增添更高級的心...
    Silicon Labs將於12月21-23日舉辦的第六屆深圳國際嵌入式系統展 (Embedded Expo) 上,同步展出Si117x傳感器模塊及完整的解決方案,歡迎蒞臨深圳會展中心一號館1A08攤位。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2/373306.htm  全天候心率監測是健康和健身可穿戴設備的關鍵需求。
  • 如何設計可穿戴產品?可穿戴產品設計的幾大要素分析
    同樣,成功的可穿戴產品設計需求要關注於「用戶體驗」。這些需求包括可穿戴產品的外觀、感覺和與最終用戶的交互,以及它所引起的印象、感受和情緒。   當今有許多能夠監測健康和生物特徵、跟蹤運動距離、記錄移動路線、估計能量消耗、以及來電和郵件通知的可穿戴產品,同時可以無縫的和我們的智慧型電話進行整合和通信。
  • 可穿戴式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近年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不斷上升,品類日漸豐富,從健康監測、社交娛樂到虛擬實境等功能均有涉及。可穿戴電子設備是指具有集成電子技術或其他提供智能功能的計算設備、紡織品和服裝,例如手錶,帽子,襯衫和眼鏡等。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目前,一些技術大有希望擴大衛生保健系統的能力,將其範圍擴大到社區,改進診斷和監測,並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的獨立性和參與性。可穿戴技術的遠程監控系統就是一種,而且,最近可穿戴傳感器系統的發展帶來了許多令人興奮的臨床應用。可穿戴傳感器具有診斷和監測應用。它們目前的功能包括生理和生化傳感,以及運動傳感。
  • 【傳感器大揭密】 帶你走進可穿戴設備之3軸陀螺儀傳感器
    3軸陀螺儀傳感器  陀螺儀(也稱為迴轉儀或角速度傳感器)可以測量圍繞軸的旋轉角速度,並通過推導得到圍繞軸的旋轉角度。從20世紀早期推出以來,陀螺儀已經從巨大的銅製臺式模型縮小到今天的低成本低功耗小型MEMS晶片,可以安裝在指甲蓋下方。
  • Nature:可穿戴式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環境光監測健康狀況
    然而,最常見的可佩戴裝置的有效性是由它們的組分的物理規格受阻:儘管該設備經常嵌入柔性軟外殼,主要部件,例如傳感器和電子,仍然剛性。《Science Advances 》期刊「石墨烯新應用!柔性和透明可穿戴監測身體健康和紫外線的神器了解下?(本公眾號之前推文)」,基於石墨烯的一類真正靈活,透明的可穿戴設備,該石墨烯覆蓋有一層被稱為量子點的半導體納米顆粒。
  •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MEMS是指可批量製作的,將微型機構、微型傳感器、微型執行器以及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直至接口、通信和電源等集成於一塊或多塊晶片上的微型器件或系統。   用MEMS工藝製造的傳感器具有微型化、集成化、成本低、效能高、可大批量生產等特點。同時,MEMS傳感器不僅能夠感知被測參數,將其轉換成方便度量的信號;而且能對所得到的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和識別、判斷,因此形象地被稱為智能傳感器。   MEMS傳感器有啥優勢?
  •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這項技術顯示出潛在的潛力,可以檢測出人體的細微動作並實時監控醫療保健應用中的身體姿勢。韓國大田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基於調製碳納米管(CNT)嵌入的彈性體的光透射率開發了一種可穿戴應變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對物理信號進行靈敏,穩定和連續的測量。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必須具有高靈敏度,柔韌性和可拉伸性以及低成本。特別是用於健康監測的那些也應與長期穩定的性能聯繫在一起,並在環境上穩定。
  • 基於光纖傳感技術的水流流向監測傳感器設計
    原標題:光纖光柵水流流向傳感器的設計摘要:為了實時監測大跨橋梁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的水流流向變化,以有效分析和掌控水流對橋墩的衝刷,維護水中墩臺基礎,利用SolidWorks軟體設計了一種基於光纖傳感技術的水流流向監測傳感器。
  • 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所開發的傳感器基於光功率變化,這是一種完全便攜和低成本的技術。為了搭建多路復用的傳感器系統,採用了基於柔性發光二極體(LED)開關調製的技術,其中每個LED代表一個傳感器的響應。智能紡織品由LPS-POF和嵌入氯丁橡膠織物中的三個柔性LED組成。
  • 基於MEMS慣性傳感器的加速度測量無線傳輸系統設計
    該系統的特點是集電源、加速度傳感器、微控器、射頻收發器於一體,體積小、功耗低,能夠實現對運動物體三維方向上加速度的測量。所設計的系統裝置可以非常方便地固定於運動物體上,尤其適合近距複雜環境中對運動物體加速度的測量。  1 系統組成和工作原理  系統總體構成如圖1所示。系統分為主、從機兩部分。
  • 半導體mems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半導體mems企業排行榜
    作為行業的領導者, 瑞聲科技與多家世界頂尖品牌保持戰略合作關係, 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計算機、超薄筆記本電腦、可穿戴式設備等消費類電子產品。「C-Q-T」電容傳感理論,專利組合中2個核心發明專利已授權;基於該專利組合的第1代產品可基於1.8V驅動電平穿透200um以上保護介質,在綜合性能上超越第1代Touch ID;基於該專利組合的第2代產品可穿透350um以上保護介質;第3代產品正在研發中,設計指標為450um普通強化玻璃穿透能力。
  • 基於MEMS技術的加速度傳感器分析與應用
    今天,「感測及簡化」已成為MEMS在消費產品市場的價值定位所在,掃除使用者和電子設備這個複雜世界之間的所有隔閡也是設計大師Naoto Fukusawa-san的夢想。此外,三軸加速度傳感器也可用來設計硬碟放跌落裝置,保護數據的安全;可攜式設備的UI操控也可以通過它來實現更人性化的功能。 MEMS元件與晶片中的CMOS相同,利用半導體晶圓廠來生產製造。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以血糖、血壓和心率監測為代表的醫療領域,以運動監測為代表的保健領域,以信息娛樂為代表的消費領域,以數據採集和顯示為代表的工業和軍事領域。IMS研究指出,保健和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佔據今年60%市場份額,未來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 一文深度了解MEMS傳感器的應用場景
    在智慧型手機上,MEMS傳感器提供在聲音性能、場景切換、手勢識別、方向定位、以及溫度/壓力/溼度傳感器等廣泛的應用;在汽車上,MEMS傳感器藉助氣囊碰撞傳感器、胎壓監測系統(TPMS)和車輛穩定性控制增強車輛的性能;醫療領域,通過MEMS傳感器研成功制出微型胰島素注射泵,並使心臟搭橋移植和人工細胞組織成為現實中可實際使用的治療方式;在可穿戴應用中,MEMS傳感器可實現運動追蹤、心跳速率測量等。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3、微型聲學傳感器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穿戴式微型聲學傳感器,主要用於監聽人體心跳和其他健康指標。   此次研發的微型聲學傳感器的重量僅為0.01盎司(約為0.28克),整體包裹在表皮電子中。表皮電子能使傳感器更柔軟輕薄,貼合人體皮膚,近兩年被可穿戴醫用設備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