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icon Labs生物傳感器給可穿戴設備中的心率監測 增添更高級的心...

2021-01-15 電子產品世界

  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NASDAQ:SLAB)日前推出一系列光學生物識別傳感器,為各種可穿戴健身和健康產品提供先進的心率監測(HRM)和心電圖(ECG)功能。新型Si117x傳感器模塊具有超低功耗、高靈敏度和出色的集成度,非常適合需要長電池壽命和更高心律精度要求的智能手錶、腕式、貼片型設備或其他可穿戴設備。為了簡化開發並縮短上市時間,Silicon Labs提供了完整的傳感解決方案,集成了Si117x傳感器模塊、心律算法、利用Bluetooth®連接的Wireless Gecko SoC,以及包含示例代碼、示例項目且易用的腕式開發工具包。Silicon Labs將於12月21-23日舉辦的第六屆深圳國際嵌入式系統展 (Embedded Expo) 上,同步展出Si117x傳感器模塊及完整的解決方案,歡迎蒞臨深圳會展中心一號館1A08攤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2/373306.htm

  全天候心率監測是健康和健身可穿戴設備的關鍵需求。通過全天跟蹤心率,終端用戶和醫療保健業者可以分析生理數據,在健康問題發現之前檢測出健康狀況並考慮調整生活方式。為滿足市場對功率的需求,Si117x傳感器在執行連續心律測量時消耗不到50μA電流(傳感器和LED合計)。內置的緩衝區和加速度計同步功能可以節省更多的系統級功耗。憑藉傳感器行業領先的功耗控制技術,開發人員能夠在可穿戴設計中使用更小的電池,並且不會在連續監測過程中顯著影響設備的電池壽命。

  Si117x傳感器提供增強型心律測量精度,以獲得更好的最終用戶體驗。這些傳感器提供了快速的採樣、高信噪比(SNR>100dB)以及消除環境噪聲和錯誤數據過濾的能力,儘管面對不同生理特徵、膚色和具有紋身等因素,依舊可以產生高質量的信號,更容易追蹤心率。更準確的心電波形視圖使得生物測量能夠超越傳統的心律監測,這包括心率變異(HRV)、應力分析和脈搏量。

  通過將ECG測量與光學心律測量相結合,Si117x傳感器可讓開發人員為可穿戴設備開闢新的潛在生物識別技術。ECG波形是心臟狀態測量的黃金標準,Si117x傳感器以經濟高效的方式將此功能帶給腕式可穿戴設備。通過在同一臺設備上同時進行測量,Si117x傳感器允許開發人員將生物測量學與光學光電血管容積圖(PPG)測量相結合,以獲取更有價值的生理參數。

  Si117x模塊的高集成度簡化了可穿戴設計,使得同時進行多個傳感器測量變得更加容易,同時不會增加顯著的系統成本或電路板面積。每個模塊最多支持4個不同的LED(全部可以同時驅動),其4個LED驅動器可以獨立編程(從1.7mA到310mA)。其他內置功能包括光電探測器、動態範圍>100dB的24位ADC、I2C和SPI數字接口、可編程事件中斷引擎、同步引擎、主機通信處理器以及2個外部光電二極體輸入。

  Silicon Labs物聯網產品高級營銷總監Tom Pannell表示:「隨著健康和健身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不斷增長,開發人員需要完整的生物識別傳感器解決方案,使得其無需經過複雜的集成即可完美工作。Silicon Labs是唯一一家只靠自己就可提供全面心律監測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從傳感器模塊和算法到能夠通過Bluetooth LE傳輸測量結果的無線SoC。我們的心律監測示例項目考慮了這些組件之間的接口,提供模塊間的簡單通訊接口來簡化客戶的支持和調試。」

  Si117x傳感器支持Silicon Labs專有的運動補償心律算法,該算法針對腕式測量進行了優化,並可在支持低功耗藍牙的EFM32 Gecko MCU和EFR32 Wireless Gecko SoC上運行。這種集成可實現系統級功耗和性能優化,並縮短開發人員為其可穿戴設計添加心律監測功能的時間。

  在即將於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第六屆深圳國際嵌入式系統展上,Silicon Labs將展出Si117x傳感器模塊、以及心律算法和Wireless Gecko SoC的全套解決方案;同時還將展出打造智能化嵌入式系統所需的藍牙和zigbee無線協議、傳感、MCU和隔離方案和產品。Silicon Labs的技術專家將與開發人員面對面交流,並通過實際產品演示幫助他們成就更互聯的世界。歡迎蒞臨Silicon Labs 深圳會展中心一號館1A08展示攤位。

  價格和供貨

  Si117x傳感器樣品和模塊批量生產已經就緒,支持3.7mm × 7mm 28引腳LGA封裝。Silicon Labs還提供了Si118x光學生物識別傳感器晶片,集成光電二極體,採用透明的3mm×3mm QFN封裝。為了簡化開發和性能評估,Silicon Labs提供了多種腕式ECG和PPG開發套件,一款支持Bluetooth的心律手錶,以及一款基於Android的Triple Heart應用程式,它可從多個設備上獲取數據。請聯繫各地的Silicon Labs銷售代表,進一步了解傳感器和開發套件價格。欲獲得更多信息或訂購傳感器樣品,請瀏覽網站:www.silabs.com/hrm。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以血糖、血壓和心率監測為代表的醫療領域,以運動監測為代表的保健領域,以信息娛樂為代表的消費領域,以數據採集和顯示為代表的工業和軍事領域。IMS研究指出,保健和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佔據今年60%市場份額,未來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 Nature:可穿戴式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環境光監測健康狀況
    然而,最常見的可佩戴裝置的有效性是由它們的組分的物理規格受阻:儘管該設備經常嵌入柔性軟外殼,主要部件,例如傳感器和電子,仍然剛性。《Science Advances 》期刊「石墨烯新應用!柔性和透明可穿戴監測身體健康和紫外線的神器了解下?(本公眾號之前推文)」,基於石墨烯的一類真正靈活,透明的可穿戴設備,該石墨烯覆蓋有一層被稱為量子點的半導體納米顆粒。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這種材料和3D列印工藝使定製的設備能夠精確地適合用戶的體型,同時與現有的可穿戴設備相比也提高了舒適度,並由於簡單而降低了製造成本。Toyserkani是機械和機電工程的教授,他說這種橡膠石墨烯傳感器可以與電子元件搭配使用,製成可穿戴設備,記錄心率和呼吸頻率,記錄運動員跑步時施加的力量,讓醫生遠程監控病人,以及其它許多潛在的應用。
  • 科學家用普通鉛筆和紙張創建可實時監控心率的可穿戴設備
    近日,來自密蘇裡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使用普通的鉛筆和紙張,來構建生物識別的可穿戴設備。這些皮膚上的電子設備可用於監測各種局部物理條件,包括生物物理(溫度、生物電位)傳感器、汗液生化(pH值、尿酸、葡萄糖)傳感器、熱刺激器和溼度能量採集器。
  • 中國生物傳感器市場現狀 可穿戴設備崛起 生物傳感器迎來新增長
    生物傳感器種類應用領域還包括環境監測、醫療衛生和食品檢驗等。生物傳感器主要三種分類:1.根據生物傳感器中分子識別元件即敏感元件可分為五類:酶傳感器、微生物傳感器,細胞傳感器,組織傳感器和免疫傳感器。顯而易見,所應用的敏感材料依次為酶、微生物個體、細胞器、動植物組織、抗原和抗體。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不過,目前已經商業化的可穿戴設備主要實現心電圖(ECG)和光電容積圖(PPG)測量心率,分別屬於電化學和光學生物傳感器類型。除了這兩類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其實還有一類更具價值的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通過無創測量體液中的生化標誌物來反映生理狀態。這些生物標誌物主要包括汗液、淚液、唾液和間質液,以及體液中的代謝物、細菌及激素等。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可穿戴設備以其對人體生理信息動態、連續及實時的監控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廣泛影響,在大健康行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過,目前已經商業化的可穿戴設備主要實現心電圖(ECG)和光電容積圖(PPG)測量心率,分別屬於電化學和光學生物傳感器類型。 除了這兩類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其實還有一類更具價值的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通過無創測量體液中的生化標誌物來反映生理狀態。
  • 可穿戴式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近年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不斷上升,品類日漸豐富,從健康監測、社交娛樂到虛擬實境等功能均有涉及。可穿戴電子設備是指具有集成電子技術或其他提供智能功能的計算設備、紡織品和服裝,例如手錶,帽子,襯衫和眼鏡等。
  • 使用納米纖維的可穿戴技術,可以監測血壓、心率等生理參數
    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微纖維,甚至更小的納米纖維,作為可穿戴監測器,可以跟蹤病人的生命體徵。基於超細纖維和納米纖維的技術滿足了醫學界對監測糖尿病、哮喘、肥胖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需求。
  • 細數智能手錶中的16個傳感器|陀螺儀|追蹤器|可穿戴設備_網易訂閱
    2、三軸加速度計檢測運動並跟蹤方向  三軸加速計是可穿戴設備中最常見的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跟蹤向前和向後的運動,感應重力並確定身體的方向,位置以及速度變化率。  3、高度計可檢測您的爬升高度  高度計可檢測高度的變化。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3、微型聲學傳感器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穿戴式微型聲學傳感器,主要用於監聽人體心跳和其他健康指標。   此次研發的微型聲學傳感器的重量僅為0.01盎司(約為0.28克),整體包裹在表皮電子中。表皮電子能使傳感器更柔軟輕薄,貼合人體皮膚,近兩年被可穿戴醫用設備廣泛使用。
  • MAX86140及MAX86141光學脈搏血氧儀/心率傳感器和MAX30001
    Maxim積極把握可穿戴設備發展良機,有力支持預防性健康和健身應用  光學脈搏血氧儀/心率傳感器和ECG及BioZ AFE小尺寸、低功耗方案提供高精度、持續監測 Maxim 宣布聯合矽天下科技推出MAX86140及MAX86141光學脈搏血氧儀/心率傳感器和MAX30001心電圖(ECG)及生物電阻抗(BioZ)測量模擬前端(AFE)為預防性監護和持續監測產品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支持可穿戴健康、健身應用。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典型例子包括可穿戴技術,如健身小工具和健康監測設備,以及諸如環境或結構狀況監測應用中的無線傳感器節點。 通常情況下,從諸如太陽能、振動或溫差等環境能量源收集的能量,需要經過轉換、升壓和暫存後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現如今,多家公司針對能量收集應用推出的電源轉換和電源管理集成電路日益增多。 但面臨的壓力使,要確保這些設備高度集成,以便於多功能操作,且尺寸要儘可能小。
  • 可穿戴設備終極形態 你我變成「生化人」
    小到網際網路、物聯網對人類生活方式的影響,大到人工智慧、機器人逐漸應用在製造業及科研領域,仔細想想,你會發現科幻電影中的人類社會已經逐漸成型。  值得關注的是,可穿戴設備尤其是運動健康類的產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業內人士一直認為,可穿戴設備將是人類醫療技術的一個突破口,諸如蘋果等科技巨頭,已經開始嘗試把設備產生的數據更好地利用起來。
  • 生物傳感器比你更「懂你」
    在尚未投入大規模使用以前,生物傳感器已浩浩蕩蕩闖入了科學家的實驗室。比如,有些生物傳感器能從你的汗水中讀取化學信息,監測身體在運動過後的反應。再比如,有著「鍍金條形碼」模樣的電子紋身可以通過靜脈監測血液中熱能的流動情況,以此觀察血管對溫度變化的反應,從而監測心血管健康。
  • 青島大學《Nature Commun》一種高性能可穿戴應變傳感器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具有質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等特點,應用逐漸廣泛。尤其是在生物傳感器方面,已經成為心率、血壓等涉及到身體健康生物信號監測的重要器件。柔性電子器件是柔性電子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但是在器件發生反覆形變過程中,柔性電子器件內部會產生大量熱量,對於可拉伸的電子器件,增加的熱量會對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產生威脅,甚至導致其失效無法使用。如果使用導熱性較強的材料,就可以耗散熱量。人的皮膚舒適區溫度範圍在30至34℃之間。因此,對於需要附著於人體皮膚上的可穿戴式電子器件,熱量積聚引起的溫度升高可能引起很大的不舒適感,甚至危害人體安全健康。
  • 跟蹤生物標記物監測用傳感器系統開發上的進展
    主流的可穿戴式健身器材可以檢測步數、心率和消耗的卡路裡數之類的測量指標。當今社會,人們對於可穿戴設備的興趣日益增長,興趣已經遠遠超出了對各種生物特徵參數的測量,轉向了測量體液的生物標記物。在基於汗液的葡萄糖監測技術開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具有結合起透皮給藥系統的潛力,可同時用於多種藥物。基於皮膚的傳感器還可以測試汗液中是否存在其他代謝物,例如電解質、鈣和重金屬離子等等。通過生物醫學工程師和材料科學家之間的協作,推出了小型的可穿戴式柔性傳感器,能夠讀取汗液分子結構中的多種生物標記物,然後將數據發送到智慧型手機,進行實時的分析與跟蹤。
  • 全天候健康數據監測,是華為穿戴最大的價值
    而智能穿戴設備作為一種可以進行健康監測的輔助設備,可以幫助用戶實時了解自身狀況,同時當身體出現潛在問題時還可以起到及時預警的作用。長時間連續監測,才讓健康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目前隨著傳感器和檢測技術的不斷升級,血氧飽和度檢測功能也和穿戴設備一起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 持續心率監測有什麼意義?
    其中,第三代Apple Watch更關注醫療健康功能,進一步升級了心率監測功能,可以在心率異常的時候會發出提醒。可穿戴設備這幾年大火,特別是手環類,從蘋果手錶到小米手環,心率監測已成為可穿戴設備的「標配」。心率監測為何如此受重視?持續心率監測有何意義?
  • 智能穿戴測心率有用嗎?看完終於明白了
    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不斷普及,心率監測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智能穿戴設備的標配功能,尤其在一些偏向運動的智能穿戴中,心率監測也儼然成為消費者的「痛點」需求,那麼在運動中使用智能設備監測心率真的有必要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吧。為什麼要在運動中監測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