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紋身:用鉛筆在皮膚上繪製可用於監控個人健康的設備
回顧人類發明的一些重要技術,那支不起眼的鉛筆很可能排在首位。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在記錄著人類的思想與觀念。然而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人們可以通過簡單地拿起鉛筆並在皮膚上繪製生物電子設備來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
-
可監控用戶心率和步數的電子皮膚或可替代智慧型手機等可穿戴設備
根據《dailymail》消息:美國專家通過將液態金屬線包裹在兩個柔性聚合物層之間,開發出了一種完全可回收的「電子皮膚」,其作用類似於可拉伸的電路板。未來,可穿戴設備可以採用能自我修復的「電子皮膚」,可以監控用戶的心率和步數。
-
「Dinbeat」為寵物提供醫療可穿戴設備,實時無線監控寵物的健康狀況
Dinbeat 是一家寵物技術公司,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由 David Arranz、Francisco Gil 和 Talia Bonmati 聯合創立,旨在為寵物提供醫療可穿戴設備。
-
實時心率檢測!這件石墨烯騎行服實現可穿戴醫療新理念
實時心率檢測!在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許多新型石墨烯產品一一亮相,其中的石墨烯騎行服備受關注,它實現了可穿戴醫療新理念,為傳統醫療增添了新活力。
-
關於可攜式及可穿戴設備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測量技術的相關分析研究
關於可攜式及可穿戴設備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測量技術的相關分析研究 Zhang Feng Marten Sm 發表於 2019-08-23 15:20:26 醫療和健身領域,以及這些領域的相關電子設備,真可謂是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
熱電發電新方法:用鉛筆和紙,簡單又便宜!
2)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採用柔性導電聚合物和紙張上印刷的新型導電圖案,開發出一種概念驗證階段的可穿戴熱電發電機。該熱電發電機能採集人體熱量,為測量心率、呼吸和其他生理指標的生物傳感器供電。3)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教授 Kyoung Jin Choi 領導的團隊開發出新型可穿戴太陽能熱電發電機,它通過與衣物、窗戶和建築物牆壁接觸而產生能量。
-
高度柔性的有機快閃記憶體:可用於電子紙張和可穿戴設備!
關鍵字存儲器、材料、有機、柔性、可穿戴背景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長壽命、非易失性、基於電晶體的存儲器,也就是說它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已經成為大多數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儘管有機電子設備的研究初期顯得非常有前景,然而該領域的整體進展已經遠遠落後於薄膜電晶體(TFTs)或其他基於柔性材料的設備。這項技術一直以來就極具有挑戰性,特別是開發同時具有高度柔性和良好性能的快閃記憶體,原因主要是缺乏負責貫穿和阻擋電荷的柔性介電層。
-
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監護設計方案
又經過20 年的創新後,語音通話已不再是手機這款智能設備的主要功能,它不僅可以拍攝美麗的照片、播放音頻和視頻流文件,而且還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現在還逐漸成為我們的私人教練。配備傳感器或者連接到穿戴式傳感器後,這些設備可用來監控日常活動和個人健康狀況。
-
新型紋身:在皮膚上畫電子器件可監控人體健康狀況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密蘇裡大學的工程師展示了僅使用紙張和鉛筆就可生成電子設備的研發成果,這些設備可以用來監控人體健康狀況。他們的研究已經在雜誌《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閆政表示,目前許多商業皮膚生物醫療設備包含兩個主要器件——生物醫療追蹤器件和包裹用柔性材料,如塑料,為器件提供架構支撐,讓皮膚上的設備與人體保持連接。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特點及其市場挑戰
實際上,許多消費電子產品已經變成與原始設計初衷並不一致,如手機有時是作為音樂播放器攜帶的,這並非其設計初衷,但由於消費者對功能和連接便攜性的需要,就自然而然變成這樣了。 可穿戴電子產品已由救生設備發展到時尚配飾,從活動監控手環、智能手錶、智能眼鏡到 GPS 定位鞋:所有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目前都在增長。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今天,讓我們使用A-Z,26個字母,來梳理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前沿問題。 同時,目前研究人員也在開展邊緣計算的研究,即在設備上實時進行計算,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及時的服務。 D. Design - 設計 可穿戴設備的設計離不開用戶的參與。目前很多設備仍然處於學界的原型狀態,而從工業界的實際銷售情況來看。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以血糖、血壓和心率監測為代表的醫療領域,以運動監測為代表的保健領域,以信息娛樂為代表的消費領域,以數據採集和顯示為代表的工業和軍事領域。IMS研究指出,保健和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佔據今年60%市場份額,未來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這種材料和3D列印工藝使定製的設備能夠精確地適合用戶的體型,同時與現有的可穿戴設備相比也提高了舒適度,並由於簡單而降低了製造成本。Toyserkani是機械和機電工程的教授,他說這種橡膠石墨烯傳感器可以與電子元件搭配使用,製成可穿戴設備,記錄心率和呼吸頻率,記錄運動員跑步時施加的力量,讓醫生遠程監控病人,以及其它許多潛在的應用。
-
Silicon Labs生物傳感器給可穿戴設備中的心率監測 增添更高級的心...
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NASDAQ:SLAB)日前推出一系列光學生物識別傳感器,為各種可穿戴健身和健康產品提供先進的心率監測(HRM)和心電圖(ECG)功能。
-
挑戰想像力 幾款國內絕妙可穿戴設備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國內的眾籌網站也在不斷的進步,通過眾籌網站募集資金的硬體項目增加不少,比如最近大熱的可穿戴設備。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最近都有哪些比較有創意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HALOBAND 是一款時尚便捷,提供雲服務,有安全性應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
可穿戴設備的新未來:一種神奇的「變色墨水」,可檢測健康狀況
一種基於絲綢的物質可能會帶來新的可穿戴設備完整視頻:我們熟知的是,智能手錶和傳感貼片等可穿戴傳感設備利用電子技術來監測心率、血糖等。現在,塔夫斯大學的蠶絲實驗室(Silk lab)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新型絲質墨水可以對身體上或周圍的化學物質的存在做出反應,並對其進行可視量化。
-
華為OPPO歌爾在列,2020這些可穿戴設備已過醫療器械認證
與此同時,可穿戴領域的其他大玩家也沒有閒著。蘋果、Fitbit和華為等全球頭部可穿戴設備品牌也在近期扎堆發布了新產品或是新技術。NMPA和FDA也在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審批上大開綠燈。一時之間,可穿戴設備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跡象。
-
鉛筆與紙如何「變身」人體皮膚生物醫療裝置?
以MU研究團隊技術以及鉛筆與紙自製的生物電子醫療裝置,可持續、實時監測各種人體的生物物理與生物化學生命徵象,準確性跟傳統裝置相當。未來在居家個人化健康照護,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作業計劃等教育用途,疫情期間的居家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可望有廣泛用途。
-
那些能救命的可穿戴設備,都長什麼樣?
新興的可穿戴設備畫風似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作為一種技術解決方案來幹預和輔助醫療。它們與「前輩」究竟有哪些不同?需要怎樣的條件才孵化而生,又能否帶來真實的價值?從治未病到治已病:可穿戴設備的新機會眾所周知,澆滅上一波可穿戴星星之火的,是產品實用性功能的集體缺位。不過,最近有一波可穿戴設備開始走紅,它們直接作用於治療環節,幫助患者調節生理功能。硬核玩家的出場能為可穿戴設備正名嗎?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更多功能 如今,可輔助跟蹤記錄健身計劃、監測健康狀況並提供醫療服務的可穿戴設備日益增多。 正如多數可攜式設備一樣,隨著消費者預期的增長,此趨勢會促進設備功能的增多。 如果在心率監測器中集成 GPS 裝置,跟蹤記錄圈數或跑步路線,心率監測器必將更受青睞。 目前,現代可穿戴式健康監測設備除可監測心電圖反應外,還可監測血壓、體溫、血氧含量、心率和活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