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紋身:在皮膚上畫電子器件可監控人體健康狀況
終有一天,人類可以僅憑用一支鉛筆在皮膚上畫生物電子設備,就可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密蘇裡大學的工程師展示了僅使用紙張和鉛筆就可生成電子設備的研發成果,這些設備可以用來監控人體健康狀況。他們的研究已經在雜誌《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閆政表示,目前許多商業皮膚生物醫療設備包含兩個主要器件——生物醫療追蹤器件和包裹用柔性材料,如塑料,為器件提供架構支撐,讓皮膚上的設備與人體保持連接。
-
畫在皮膚上的生物電子設備
近日,美國密蘇裡大學官網發布一則消息稱,該校研究人員通過探索在人體皮膚上繪製生物電子設備的可行性,推動皮上生物醫學設備製造技術的發展。皮上生物醫學設備通常由兩部分組成:生物醫學電子設備組件和柔性襯墊。前者多由傳統無機材料、新型有機材料或納米材料製成。後者多為柔性聚合物,以確保生物醫學設備附著於人體皮膚上。
-
新紋身:用鉛筆在皮膚上繪製可用於監控個人健康的設備
回顧人類發明的一些重要技術,那支不起眼的鉛筆很可能排在首位。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在記錄著人類的思想與觀念。然而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人們可以通過簡單地拿起鉛筆並在皮膚上繪製生物電子設備來監控自己的健康狀況。
-
熱電發電新方法:用鉛筆和紙,簡單又便宜!
該熱電發電機能採集人體熱量,為測量心率、呼吸和其他生理指標的生物傳感器供電。3)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教授 Kyoung Jin Choi 領導的團隊開發出新型可穿戴太陽能熱電發電機,它通過與衣物、窗戶和建築物牆壁接觸而產生能量。
-
3D列印「納米級」醫療裝置,小到可注射進人體
3D列印的納米級凝膠裝置在人體中作用演示:可以作為人造突觸或接頭(綠色),連接神經元(棕色)與電極(黃3D列印技術日趨成熟,當我們驚嘆於3D列印出那麼大、那麼大的大樓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項技術還可以創造出這麼小、這麼小的醫療裝置呢?
-
能夠感知疼痛的電子皮膚,給整容、醫療領域帶來福音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的原型,它可以像人類皮膚一樣感知疼痛並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裝置模仿人體近乎即時的反饋反應,它能以與神經信號傳輸到大腦相同的速度對疼痛的感覺作出反應。
-
迷你世界 變身黑科技 如何製作體驗皮膚的神器
迷你世界由於它的自由創造和肆意破壞性俘虜了一群小夥伴,可愛、Q萌的皮膚裝扮也是這款遊戲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可是好看的皮膚太多,實力不允許怎麼辦?有好心的玩家就分享了可以體驗新皮膚的地圖,進入地圖後使用特定的道具就可以變身成為作者設定的皮膚裝扮了。那這個變身的道具是怎樣製作的呢?下面清水就告訴你製作的方法。首先創建新世界,點擊開發者模式,翻到頁面的最下方點擊加載插件。
-
鉛筆不含鉛為什麼叫鉛筆?
魚香肉絲裡明明就沒有魚,螺螄粉裡也沒有螺螄,而鉛筆不含鉛卻偏偏要叫鉛筆。這不是難為人嘛?今天爆爆就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為什麼鉛筆叫做鉛筆?鉛筆的前世今生鉛筆這個名字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早在古羅馬時代,人們就經常使用鉛棒來做記號,那時的鉛棒就被稱為鉛筆。但是這種真正的鉛筆效果並不好,不僅顏色淺還極易劃破紙。直至1564年,英格蘭有位牧羊人發現了一種黑色礦物質——石墨(鉛筆芯的原材料),這種新礦物質顯色度極好,因而被用來在羊身上做記號。
-
橡皮是如何擦拭掉鉛筆筆跡的?小橡皮裡面的大學問!
橡皮雖然是鉛筆的好夥伴,但是它們的出現卻並不同步。橡皮未被發明之前,人們常用麵包皮來擦拭鉛筆筆跡,直到英國科學家普裡斯特利在1770年發現天然橡膠能擦掉鉛筆字。因此,早期的橡皮是由天然橡膠經過加工處理後製成的,但使用效果並不是很好。
-
科學家用普通鉛筆和紙張創建可實時監控心率的可穿戴設備
近日,來自密蘇裡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使用普通的鉛筆和紙張,來構建生物識別的可穿戴設備。這些皮膚上的電子設備可用於監測各種局部物理條件,包括生物物理(溫度、生物電位)傳感器、汗液生化(pH值、尿酸、葡萄糖)傳感器、熱刺激器和溼度能量採集器。
-
225個醫療器械被除名(附清單)|醫療器械|清單|除名|牙科|皮膚|口腔...
不在醫療機構使用。19.醫療器械收納櫃:由主機(收納櫃檯面、收納抽屜、側收納)、加水器械加溫裝置、鉗子架組成。用於收納醫療器械。加水器械加溫裝置用於保持放入加熱託盤的器械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使器械不會冰涼,以便器械在接觸人體時溫度適中。
-
鉛筆和鑽石
鑽石(左)和石墨(右)的結構小黑正在寫作業,看著紙上灰黑色的鉛筆筆跡,走了神……「嘿,小黑,你在想什麼呢?」手上的鉛筆突然開口了。「我在想你的『芯』是什麼做的。」小黑竟然也沒覺得奇怪。「雖然你們管我們叫鉛筆,但我們的芯主要是用石墨做的。不過以前的鉛筆的確用到了鉛,但鉛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所以後來就被石墨替代了。」
-
摩擦摩擦就可以發電,浙大一項研究在紙上畫出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的...
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朱智源博士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新型的X型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以及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等諸多特點。2013年,王中林院士課題組創新性的提出了一種紙基TENG,大大降低了製作成本;2017年,張曉升教授等用鉛筆在紙上繪出導電石墨層作為
-
【科研進展】化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材料,可變性具有生物醫學潛力
天然存在的膠原蛋白是人類中最豐富的蛋白質,使這種新材料具有內在的生物相容性。該發現的資深作者說:「以前沒有人製造出具有我們納米材料可變形特性的膠原蛋白。」 「我們可以簡單地通過改變其環境中的pH值或酸濃度,將其從薄板轉換為試管,再轉換回試管。」膠原蛋白是人體結締組織(例如軟骨,骨骼,肌腱,韌帶和皮膚)中的主要結構蛋白。
-
道康寧公司推出應用於醫療設備的有機矽皮膚膠粘劑
(PSA)系列產品,這種產品可以幫助解決由丙烯酸樹脂引起的皮膚問題。新的道康寧®MG-2XXX系列中四種壓敏膠,都具有較大的剪切力(21kg),在醫療設備過度磨損期仍可整合粘附,並且對皮膚不具有刺激性或敏感性。這種壓敏膠對氣體和水蒸氣滲透性能也很好,使它們非常適合於需要持續換氣的醫療應用中。道康寧公司在其展臺展示了其新型高性能膠粘劑,而隨著其具有領先的有機矽技術產品組合的不斷擴大,道康寧將為大家展示如何幫助客戶在設計創新的醫療設備中尋找新的可能性。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人體皮膚與蜘蛛絲混合生長能防彈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荷蘭藝術家傑勒·埃瑟迪(Jalila Essadi)和細胞生物學家Abdoelwaheb El Ghalbzouri利用蜘蛛絲與人體皮膚混合生長能使燒傷病人長出一層刀槍不入的「防彈皮膚」。這項研究不僅能修復人們受傷的皮膚,而且使人類的皮膚可以強大到免受傷害,甚至能夠保護人的生命。
-
無創血糖儀、皮膚支架……走近江蘇醫療器械的「創新世界」
中國江蘇網9月25日訊(記者 郭蓓 通訊員 王琳琳 王玉潔)無創血糖儀、皮膚支架、磁導航支氣管定位系統……一批批讓人「眼前一亮」、解決「臨床痛點」的醫療器械即將上市。記者從江蘇省藥監局「壯麗70年·講好江蘇藥監故事」走基層活動中獲悉,不管從數量從質量,江蘇醫療器械產業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而他們的「創新」又讓江蘇醫療更有生命力。 不抽血也能測血糖?江蘇產無創血糖儀即將上市 把一個火柴盒大小的裝置夾在手指上,保持一定的姿勢、一定的時間,就能獲悉你的血糖是否標準。
-
腦科學日報:痴呆症的又一個生物標記物;監測健康的新型電子紋身
1,前瞻性隊列研究:痴呆症診斷有了新的生物標誌物來源:轉化醫學網近日有研究人員發現,不對稱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以作為老年痴呆症的又一個生物標記物,來預測該病的發展。在此優化設計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軌跡成像墊和內置防窺密碼鎖,它在運動監控、電子皮膚、機器人和人機互動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3,《Nature》吃鹽過多還會影響哺乳動物「生物鐘」?
-
新型電子皮膚如何感應疼痛?如何助力智能假肢和皮膚移植?
皮膚是我們最大的器官,由複雜的感官組成,不斷監測任何可能引起我們疼痛的東西。如今,研究人員通過新技術複製了這一功能——電子人造皮膚。 電子人造皮膚對疼痛刺激的反應就像真實的皮膚一樣,並為更好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和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法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