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心率檢測!這件石墨烯騎行服實現可穿戴醫療新理念

2020-11-22 澎湃新聞

實時心率檢測!這件石墨烯騎行服實現可穿戴醫療新理念

2020-10-17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

醫療技術的革新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課題,它與人類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在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許多新型石墨烯產品一一亮相,其中的石墨烯騎行服備受關注,它實現了可穿戴醫療新理念,為傳統醫療增添了新活力。

東華大學科研團隊一直致力於新材料石墨烯與紡織纖維的融合應用,此次也是通過寶山石墨烯產業技術功能型平臺下的中試車間生產製作出了這件新材料騎行服。這件黑色的騎行服乍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其實它在胸口部位增加了用石墨烯製作而成的導電織物,衣服充分利用了石墨烯的柔性和導電性,具備了導電、柔軟、透溼、透水、耐水洗的特徵,成為了一件實時心率檢測的運動裝備。

相比傳統的心率檢測裝備,石墨烯織物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更輕便更快捷的捕捉心臟電流,通過手機等行動裝置實時看到心率數據。未來還將開發出可以測「心電圖」的衣物,「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可能。

記者:陸倩倩 衛珏

原標題:《實時心率檢測!這件石墨烯騎行服實現可穿戴醫療新理念》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這項新技術由滑鐵盧大學工程師開發,將矽橡膠與超薄石墨烯層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材料,是製作腕帶或跑步鞋鞋墊的理想材料。當橡膠材料彎曲或移動時,高導電性的納米級石墨烯就會產生電信號,這種石墨烯嵌在其設計的蜂窩狀結構中。「矽樹脂為我們提供了生物監測應用所需的靈活性和耐久性,而添加的嵌入式石墨烯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傳感器。」
  • Nature:可穿戴式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環境光監測健康狀況
    然而,最常見的可佩戴裝置的有效性是由它們的組分的物理規格受阻:儘管該設備經常嵌入柔性軟外殼,主要部件,例如傳感器和電子,仍然剛性。《Science Advances 》期刊「石墨烯新應用!柔性和透明可穿戴監測身體健康和紫外線的神器了解下?(本公眾號之前推文)」,基於石墨烯的一類真正靈活,透明的可穿戴設備,該石墨烯覆蓋有一層被稱為量子點的半導體納米顆粒。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實現人體生理信息的原位、實時及連續監測,在個性化醫療領域具有極其可觀的應用前景。然而,現有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多基於石墨烯、Ecoflex、織物等材料,因存在器件-皮膚界面機械強度失配、穿戴不適、生物相容性不足等問題,難以實現廣泛應用。水凝膠是一種高含水量的三維網狀聚合物,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接近人體皮膚的彈性模量,成為發展下一代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的理想選擇。
  • 關於可攜式及可穿戴設備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測量技術的相關分析研究
    關於可攜式及可穿戴設備的心率和血氧水平測量技術的相關分析研究 Zhang Feng Marten Sm 發表於 2019-08-23 15:20:26 醫療和健身領域,以及這些領域的相關電子設備,真可謂是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 神念科技「創新醫療」 可穿戴產業發展新方向
    他們憑藉生物傳感核心技術,以及傳感器和算法上的優勢,為市面上90%的智能可穿戴產品提供採集心電、腦電、血壓等數據的關鍵技術,讓智能可穿戴產品實現了從0到1的飛躍。▲艾媒諮詢對中國消費者購買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側重比統計  近年來隨著健康理念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智能可穿戴廠商開始進入這一領域。
  • 華為OPPO歌爾在列,2020這些可穿戴設備已過醫療器械認證
    與此同時,可穿戴領域的其他大玩家也沒有閒著。蘋果、Fitbit和華為等全球頭部可穿戴設備品牌也在近期扎堆發布了新產品或是新技術。NMPA和FDA也在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審批上大開綠燈。一時之間,可穿戴設備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跡象。
  • 科學家用普通鉛筆和紙張創建可實時監控心率的可穿戴設備
    近日,來自密蘇裡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使用普通的鉛筆和紙張,來構建生物識別的可穿戴設備。這些皮膚上的電子設備可用於監測各種局部物理條件,包括生物物理(溫度、生物電位)傳感器、汗液生化(pH值、尿酸、葡萄糖)傳感器、熱刺激器和溼度能量採集器。
  • 西安交大在工程化水凝膠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實現人體生理信息的原位、實時及連續監測,在個性化醫療領域具有極其可觀的應用前景。然而,現有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多基於石墨烯、Ecoflex、織物等材料,因存在器件-皮膚界面機械強度失配、穿戴不適、生物相容性不足等問題,難以實現廣泛應用。水凝膠是一種高含水量的三維網狀聚合物,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接近人體皮膚的彈性模量,成為發展下一代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的理想選擇。
  • 「Dinbeat」為寵物提供醫療可穿戴設備,實時無線監控寵物的健康狀況
    Dinbeat 是一家寵物技術公司,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由 David Arranz、Francisco Gil 和 Talia Bonmati 聯合創立,旨在為寵物提供醫療可穿戴設備。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單層石墨烯(single-layer graphene, SLG)的發現和分離開闢了基礎科學的新體系,並實現了電子設備的體系結構和性能的變革。升級器件處理能力以及將大面積石墨烯與其他材料共沉積仍然是關鍵挑戰。
  • 受章魚啟發的可穿戴式傳感器
    粘附在皮膚上的可穿戴電子設備是健康傳感器技術的新興趨勢,因為它們具有監視各種人類活動(從心率到步數)的能力。但是,找到將設備粘貼到身體上的最佳方法一直是一個挑戰。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報告了受章魚「吸盤」啟發的基於石墨烯的粘合劑生物傳感器的開發中國化工網okmart.com。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其核心算法可以將採集到的有效肌電數據通過濾波轉化為清晰波形,然後通過處理波形應用到康復、健身、VR\AR等領域,目前已經通過國家二類醫療器械質量檢測。   2、日本研發膏藥式腦電波醫療傳感器   日本大阪大學的科研團隊於2016年8月17日宣布,他們成功研發出如同「降溫貼」一般,可以貼在額頭上使用的膏藥式腦電波傳感器,能夠幫助人們實時觀察大腦狀態。
  • 這些石墨烯產品將改變你的生活
    籤約現場,可摺疊的手機、可測心率的智能手錶、可隨身攜帶的透明鍵盤紛紛亮相,還有更環保的水性塗料、重建病人皮膚屏障的人工皮膚,也將在未來一兩年閃亮登場。曾英豪 衛俊豪 攝   這種手錶,可實時記錄你的血壓、心率   智能可穿戴產品市場自2012年以來迅速發展,被普遍認為是下一階段智能終端設備的發展方向。在眾多可穿戴設備中,智能手錶是目前最受關注的產品。   以石墨烯觸控屏為核心部件的健康智能手錶你見過嗎?
  • 可拉伸3D多孔雷射誘導石墨烯圖案上可監測威脅人體健康有毒氣體
    將rGO/MoS2複合材料集成在叉指電極或雷射誘導的多孔石墨烯導電圖案上,可得到超靈敏,可拉伸的室溫NO2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出色的選擇性和在機械變形時的穩健運行。可變形的氣體傳感器可以穿戴在皮膚或柔軟的表面上,以檢測各種氣態化合物,是準確、實時監控健康或環境狀況所不可或缺的。
  • 物聯網之智能穿戴設計
    記錄每天行走的步數、消耗的卡路裡,安排減肥的運動量;記錄心率、睡眠情況來改善睡眠質量。智能穿戴把人體靜態、動態的生命體態特徵進行數據化,給醫療提供科學依據。個性、優質的醫療服務將會成為一種趨勢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實時健康檢測以及遠程醫療服務,這將會顛覆傳統醫療。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可穿戴設備以其對人體生理信息動態、連續及實時的監控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廣泛影響,在大健康行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不過,目前已經商業化的可穿戴設備主要實現心電圖(ECG)和光電容積圖(PPG)測量心率,分別屬於電化學和光學生物傳感器類型。 除了這兩類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其實還有一類更具價值的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通過無創測量體液中的生化標誌物來反映生理狀態。
  • Silicon Labs生物傳感器給可穿戴設備中的心率監測 增添更高級的心...
    Silicon Labs(亦稱「芯科科技」,NASDAQ:SLAB)日前推出一系列光學生物識別傳感器,為各種可穿戴健身和健康產品提供先進的心率監測(HRM)和心電圖(ECG)功能。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不過,目前已經商業化的可穿戴設備主要實現心電圖(ECG)和光電容積圖(PPG)測量心率,分別屬於電化學和光學生物傳感器類型。除了這兩類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其實還有一類更具價值的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通過無創測量體液中的生化標誌物來反映生理狀態。這些生物標誌物主要包括汗液、淚液、唾液和間質液,以及體液中的代謝物、細菌及激素等。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Kits - 開發庫 成功的可穿戴設備應當提供一系列的標準開發庫,這樣可以讓更多的開發者為該設備開發應用程式。 L. Low Cost - 低成本 可穿戴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的檢測用戶的健康狀況,因此是非常有力的健康檢測工具。
  • 新型電子皮膚面世,終將終結可穿戴設備?
    電子皮膚作為一種柔性觸覺仿生傳感器已經廣泛地應用於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與機器人觸覺感知等領域,近年來是世界各國研究者廣泛關注的熱點。曾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子皮膚的出現有可能終結所有可穿戴設備。「雖然一些現有技術使用電信號來模擬不同程度的疼痛,但這些新設備可以對真實的機械壓力、溫度和疼痛做出反應,並提供正確的電子響應。這意味著我們的人造皮膚知道用手指輕輕觸針和不小心用針刺傷自己之間的區別——這是一個以前從未用電子技術實現的重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