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在工程化水凝膠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21 網易

2020-12-31 09:19:48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實現人體生理信息的原位、實時及連續監測,在個性化醫療領域具有極其可觀的應用前景。然而,現有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多基於石墨烯、Ecoflex、織物等材料,因存在器件-皮膚界面機械強度失配、穿戴不適、生物相容性不足等問題,難以實現廣泛應用。水凝膠是一種高含水量的三維網狀聚合物,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接近人體皮膚的彈性模量,成為發展下一代柔性可穿戴傳感器的理想選擇。然而,發展水凝膠柔性傳感器仍面臨以下挑戰:1、水凝膠容易失水,進而引起機械、電學等性能發生改變,導致器件性能不穩定;2、高含水量增加水凝膠與其它基底或電極材料之間的鍵合難度。解決水凝膠的水分蒸發和弱界面粘接問題,提升耐用性和長期穩定性,以及開發低成本、大面積水凝膠柔性器件製備技術是實現其工程化應用的關鍵。

  

  為此,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趙立波教授團隊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li Khademhosseini教授課題組首次探索了明膠-甲基丙烯酸酯水凝膠(Gelatin methacryloyl,GelMA)用於發展柔性觸覺器件的可行性,研發了一種基於GelMA的高靈敏度、透明、皮膚適形、可完全溶液加工的柔性可穿戴觸覺傳感器,有效克服上述難題,並實現了在人身體上的可穿戴醫療應用該GelMA柔性傳感器可經受住3500多次循環壓力作用,在72小時內能保持測量性能穩定,並可實現低成本、大面積製備,為實現水凝膠柔性傳感器的工程化應用帶來了新希望

  

  (a)GelMA水凝膠柔性觸覺傳感器的結構設計示意圖(b)完全基於溶液加工的製備技術。(c)GelMA水凝膠柔性觸覺傳感器照片(d)GelMA水凝膠觸覺傳感器的循環試驗結果

  該水凝膠柔性觸覺傳感器採用電容檢測原理,利用GelMA為介電彈性體,通過壓力感知來實現人體生理信號檢測。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可完全溶液加工的電容壓力傳感結構,將GelMA作為核心介電彈性體,通過在其兩側設置一層輔助鍵合層(如PDMS層)來控制水分蒸發。通過將輔助鍵合層表面化學處理,並採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來實現其與GelMA之間的化學鍵合,以增強器件結構堅固性、耐用性。採用旋塗、紫外光照、表面化學處理等工藝,開發了一種完全溶液加工的低成本、大面積製備技術。該結構設計策略及製備技術具有普適性,可用於發展其它水凝膠柔性觸覺傳感器。此外,由於GelMA介電彈性體、PEDOT:PSS電極、輔助鍵合和基底層均為透明材料,整個器件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對發展隱形可穿戴電子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成果以「Gelatin Methacryloyl-Based Tactile Sensors for Medical Wearables」為題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6.836)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文章。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李支康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趙立波教授、香港大學張世明助理教授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li Khademhossein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此外,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副教授羅國希、生命學院助理教授劉灝、前沿院博士生薛語萌共同參與了此項工作。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來源:西安交大

  文章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3601

  「在看"一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水凝膠通用粘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將水凝膠與多種異質材料(例如金屬、陶瓷、彈性體、塑料和生物組織)結合在一起對於許多新興技術,如柔性電子、軟機器人、人機界面、藥物輸送和生物醫學等至關重要。近年來,MIT、哈佛大學等研究團隊在水凝膠軟溼界面粘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現有的水凝膠粘接方法存在預處理複雜、方法局限性大等問題。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地質、醫工交叉、半導體、氣候、物理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超輕可壓縮碳化矽陶瓷氣凝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自1931年氧化矽氣凝膠問世以來,陶瓷氣凝膠就以其低密度、高氣孔率、大的比表面積、優異的抗氧化性能和熱穩定性,在高溫隔熱、催化劑載體、過濾和輕質結構材料等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傳統的陶瓷氣凝膠基本都是由氧化物納米顆粒構成,其實際應用往往受限於陶瓷材料的脆性和高溫下的體積收縮(氧化矽氣凝膠的尺寸穩定溫度在600oC以下)。而陶瓷材料的脆性是由於其強的結合引起的,若想改善其力學性能,必須從材料的微觀結構上下功夫。
  • 我國科學家在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領域取得進展
    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因此實現水凝膠驅動器的可編程、多維度複雜變形對於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課題組研究員陳濤、張佳瑋一直致力於智能變形水凝膠研究。
  • 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研究取得進展
    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目前,水凝膠驅動器實現智能變形的方式主要有形狀記憶與驅動兩種,形狀記憶水凝膠需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並在外界刺激下通過可逆作用的形成固定其臨時形狀;而驅動水凝膠則可在外界的刺激下自發產生形變。傳統的水凝膠驅動器由於使用模板法製備,因此只能在外界的刺激下實現簡單的彎曲形變。
  • 西安交大在含鉍紫精衍生物領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光電材料因其具有可調的能隙和優異的氧化還原特性,在有機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作為一類特殊的有機光電材料,紫精類化合物是一種具有優異氧化還原特性的陽離子型有機分子。在施加電壓或光照條件下,可經歷兩步可逆的單電子氧化還原並伴隨著明顯的顏色變化。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在醫療應用上前途無量,但在大規模商業化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美國Nature雜誌對該行業的最新進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動脈網對報告進行了編譯,藉此讓大家對可穿戴生物傳感器的現狀及發展有所了解。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柔性自支撐鐵性薄膜領域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結構鐵性材料是一類具有介電、鐵電、壓電和磁電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在傳感、驅動、儲能、信息存儲與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然而,由於存在晶界、晶格缺陷,以及氧化物離子/共價鍵自身較差的延展性,傳統鐵性材料通常表現出硬和脆的特徵,抗彎曲應變一般小於1%,難以與柔性聚合物材料兼容。因此,如何在鐵性薄膜中實現可與柔性聚合物相媲美的超彈性和超柔性,這是其應用於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在醫療應用上前途無量,但在大規模商業化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美國Nature雜誌對該行業的最新進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動脈網對報告進行了編譯,藉此讓大家對可穿戴生物傳感器的現狀及發展有所了解。
  • 寧波材料所陳濤、張佳瑋:在水凝膠可編程化智能變形領域取得進展
    水凝膠由於其軟、溼特性,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智能仿生的理想材料之一,並被用於軟體機器人、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等諸多領域。目前,水凝膠驅動器實現智能變形的方式主要有形狀記憶與驅動兩種,形狀記憶水凝膠需在外力的作用下變形,並在外界刺激下通過可逆作用的形成固定其臨時形狀;而驅動水凝膠則可在外界的刺激下自發產生形變。傳統的水凝膠驅動器由於使用模板法製備,因此只能在外界的刺激下實現簡單的彎曲形變。
  • 西安交大在高溫有機薄膜電容介質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薄膜電容因其超快的充放電速度、極高的功率密度、高工作電壓、低損耗等特點,成為重要的功率型儲能器件,在智能配網儲能、直流輸電、新能源汽車交直流變換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功率型電力電子設備運行負荷的不斷增加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薄膜電容的運行溫度將不斷升高。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MFPH)領域的最新進展,特別關注不同的構建方法和重要的示範應用。(C)展示了用於體內生物成像和追蹤的螢光水凝膠的合成過程,該凝膠是由多價硫醇功能化聚合物和多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或馬來醯亞胺反應製備的。(D)注射基於水凝膠的螢光支架的裸鼠在第1、2、3天(從左至右)的螢光圖像。G2、G4、G6和G8分別是不同交聯劑和外界條件下的水凝膠樣品。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特別適用於發光傳感、顯示、信息加密等領域。(MFPH)領域的最新進展,特別關注不同的構建方法和重要的示範應用。 3.3 信息編碼或加密 刺激響應型螢光材料因其設計簡單、易操作、高通量等優點,在信息編碼和加密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傳統的單色材料相比,多色螢光材料具有按需發射顏色變化的特性,因此可以實現更複雜的數據加密。此外,多色螢光聚合物水凝膠還可以用於可穿戴材料。
  • 一種能實時跟蹤體內多種重要分子的可穿戴式傳感器
    無創的分子跟蹤技術可以在更深遠的分子水平上洞悉人體的動態,根據個人的獨特狀況進行更準確的診斷或定製治療,對於個性化的精密醫療至關重要。但目前的可穿戴式傳感器通常只能一次檢測一種分析物。因此,開發具有通用目標特異性、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的可穿戴傳感器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具有「通用」分子識別能力的可穿戴等離子電子集成傳感平臺。該傳感器可將汗水中提取的目標物進行「指紋」化,實時跟蹤人體內部藥物濃度的變化,以獲得個人的藥物代謝特徵。
  • UCLA賀曦敏《Matter》:普適製備用於可穿戴電子的高性能可拉伸導電水凝膠
    具有微觀的三維互連結構的可拉伸導電聚合物水凝膠(stretchable conducting polymer-based hydrogel, SCPH)在儲能設備、生物傳感器和醫用電極等領域具有引人注目的優點。在親水性凝膠中發現的本質多孔結構具有大的表面積,導致了高的含水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以及離子和分子的高滲透性。
  • 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鐵電材料介紹  鐵電材料是一種具有自發極化,且能夠實現機械能和電能轉換的功能材料,在磁電互調、機械驅動、壓力傳感和數據存儲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柔性電子技術正帶來一場智能可穿戴技術革命,而鐵電材料將在柔性電子領域將扮演重要角色。由於存在缺陷、晶界以及氧化物離子鍵/共價鍵本身延展性相對較小等問題,塊體鐵電氧化物表現出一定脆性和剛性。
  • 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
    上總結了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性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作者先從合成、分類以及組成元素各角度介紹了水凝膠材料的基本概況,並分析如何基於凝膠化學調控水凝膠材料的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接著介紹了水凝膠材料在能源存儲、能源轉化和清潔水資源技術的重要應用,最後概述了該新興領域的主要挑戰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