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1!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2020-11-27 中國教育在線

  西安交大研究成果在《科學》刊發

  發現單晶鐵電氧化物薄膜超彈性行為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25日,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劉明教授課題組和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的最新合作論文:

  Super-elastic ferroelectric single-crystal membrane with continuous electric dipole rotation《具有連續電偶極旋轉的超彈性鐵電單晶薄膜》。

  鐵電材料介紹

  鐵電材料是一種具有自發極化,且能夠實現機械能和電能轉換的功能材料,在磁電互調、機械驅動、壓力傳感和數據存儲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柔性電子技術正帶來一場智能可穿戴技術革命,而鐵電材料將在柔性電子領域將扮演重要角色。由於存在缺陷、晶界以及氧化物離子鍵/共價鍵本身延展性相對較小等問題,塊體鐵電氧化物表現出一定脆性和剛性。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在鐵電薄膜中實現超彈性和柔性並將其應用在柔性電子器件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研究成果


  圖A-C BaTiO3薄膜轉移前/後晶體結構示意圖、RSM及光學照片;

  圖D BaTiO3/Pt/Si的面外PFM相位圖;

  圖E 自支撐BaTiO3薄膜的STEM圖像;

  圖F 原位SEM彎曲測試;

  圖G 原子模擬計算加載卸載過程彎矩與應變的關係;

  圖H 彎曲前/後鐵電極化的演變圖。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西安交大劉明教授團隊和丁向東教授團隊合作,對鐵電單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彈性的力學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採用水溶性的Sr3Al2O6作為犧牲層,製備並剝離出大面積的自支撐BaTiO3 (BTO)單晶鐵電薄膜。

  實驗發現:

  1、通過納米機械臂對其進行原位彎曲實驗,發現BTO薄膜能夠實現180°摺疊,其承受的最大彎曲應變高達~10%。

  2、在對其進行大角度壓縮後,隨著外力撤去,BTO薄膜的形狀能夠回彈,展現出超彈性行為。

  3、採用原子模擬計算發現,BTO薄膜的超彈性可能起源於鐵電納米疇在大應變梯度下a和c鐵電疇的可逆翻轉。同時在a和c鐵電疇之間產生了極化的連續翻轉,有效降低了能量勢壘,避免了因為疇翻轉而可能導致的斷裂。另外在彎曲狀態下,大應變梯度也將誘導出顯著的繞曲電效應,實現基於力電耦合的功能器件一體化,從而進一步加強基於柔性單晶鐵電薄膜相關器件的功能性。

  基於本研究結果,可以預期其他鐵電體中也應該存在類似力學行為,為其他鐵電單晶薄膜中實現超彈性提供了實驗依據。此外,具有超彈性的柔性鐵電薄膜也是良好的電場調控介質,將其與柔性鐵電薄膜複合,可避免傳統多鐵薄膜異質結中存在的襯底束縛作用,並顯著提高磁電耦合效應,為未來開發新型小電場可調的柔性磁電器件奠定基礎。

  這項工作有望使具有柔性、彈性的鐵電薄膜應用於柔性傳感器、存儲器、電子皮膚等領域。

  該工作西安交通大學為第一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電信學部董國華博士、材料學院李蘇植教授和電信學部姚謀騰博士生為共同第一作者。劉明教授、周子堯教授及丁向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論文作者還包括清華大學南策文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孫軍教授和任巍教授、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葉作光教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李江宇教授、中科大羅震林副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陳龍慶教授及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李巨教授等。特別感謝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張永強同學在電鏡原位表徵方面的技術支持,感謝分析測試共享中心長期提供的技術支持,感謝賈春林科學家工作室提供的微結構分析平臺,感謝西安交大高算中心提供的計算資源支持,工作得到國家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

  振奮!

  一年來,西安交通大學

  在《科學》雜誌刊發6篇論文!

  在材料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張偉教授團隊最新成果在《科學》刊發

  北京時間2019年8月23日,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與深圳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論文《超低噪聲與漂移的相變異質結存儲器》(Phase-change heterostructure enables ultralow noise and drift for memory operation)。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中心(CAMP-Nano)張偉教授與深圳大學饒峰教授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恩教授通力合作,提出了一種新式的相變異質結(PCH)設計,在面向高精度神經元計算應用的相變存儲材料與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單智偉教授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在《科學》刊發

  北京時間2019年7月5日,《科學》雜誌刊發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塑性差並不是鎂的固有屬性,通過提高流變應力(如通過細化晶粒或提高應變速率)來促進位錯形核和滑移,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增塑方法。

  李飛教授、徐卓教授團隊科研成果登《科學》雜誌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9日,西安交大研究團隊(西安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等單位合作,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Giant piezoelectricity of Sm-doped Pb(Mg1/3Nb2/3)O3-PbTiO3 single crystals」的研究論文,在弛豫鐵電單晶材料高性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程海教授團隊科研成果登《科學》雜誌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14日,《科學》雜誌刊登了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境變化研究院程海教授等的最新研究成果——葫蘆洞石筍記錄的末次冰期大氣14C/12C變化(Atmospheric14C/12C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from Hulu Cave)。


  該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條高精度、解析度和最長尺度的Δ14C變化記錄,首次建立了過去5.4萬年以來高精度的14C和230Th年齡對應關係,是該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進展。在14C年齡校正到絕對日曆年齡方面,以及全球變化、考古、大氣-海洋碳循環等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大大提高了17年前就已經蜚聲中外的葫蘆洞石筍氧同位素記錄的解析度和230Th年代的精準度,為全球變化研究提供精準的過去5.4萬年以來的年代學標尺。

  《科學》雜誌發表葉凱教授團隊主導的國際合作研究成果

  北京時間2018年8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團隊、英國約克大學Ian Graham院士團隊、英國Sanger研究所寧澤民研究員合作的學術論文「The opium poppy genome and morphinan production」在《科學》雜誌發表。

  本項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公布鴉片罌粟的高質量全基因組序列,揭示其進化歷史上主要加倍和重排事件,闡明嗎啡類生物鹼、合成基因簇的進化歷史,為進一步開發鴉片罌粟藥用價值和揭示罌粟科乃至早期雙子葉植物進化歷史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一附院郭卉、塗康生獲2020年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日前,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20年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獲得者名單(陝科發〔2020〕9號),全省共有50名青年學者入選。西安交大一附院腫瘤內科郭卉教授和肝膽外科塗康生副研究員獲得資助。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是由陝西省科學技術廳於2017年新設立的人才計劃項目。
  • 西安交大又一最新研究成果登頂《科學》!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圖1.該工作的微觀力學測試與表徵部分是由西安交大完成: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的王悅存副教授為該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單智偉教授為作者之一。史迅教授/研究員、Jian He教授、陳立東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上海交大魏天然助理教授、上海電機學院金敏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
  • 西安交大在《科學》發文揭示鴉片罌粟基因組及嗎啡合成原理—新聞...
  • 西安交大郭烈錦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3年7月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專業,1989年7月獲工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年7月至今,任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所在國重實驗室連續四次國家評估中均評為優秀。2003年12月-2009年9月,任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長,任期內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本學科評為全國第一。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4篇頂級論文!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發表2篇Nature,2篇Science!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學校科研人員在自然科學領域頂級國際期刊《科學》《自然》發表多篇論文,在拼搏奮進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20年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西安交大在Lewis鹼催化環丙烷開環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安交通...
    針對以上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唐玉海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採用貧電子環丙烷作為底物,藉助其極性碳碳鍵及環張力的結構特點,發展其在Lewis鹼催化下以n-𝜎*模式實現碳碳鍵活化的有機催化反應,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 親近英語、玩轉科學,西安交大陽光小學「科技+英語」學科節開幕
    「我宣布:西安交大陽光小學「科技+英語」學科節正式開幕。」11月24日,在西安交大陽光小學教學副校長賀隴萍的宣布下,該校以「英語聯通世界,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的「科技+英語」學科節正式開幕。「此次學科節吹響了陽光師生跨學科學習的集結號,引領全校學生親近英語,玩轉科學。」西安交大陽光小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堅持立德樹人,關注教育本質,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為宗旨,努力培養健康、友善、擔當、智慧的陽光少年,做有溫度的教育,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 西安交大在《自然》集中發表6篇論文!最全面的癌症多組學研究...
    由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參與的 6篇論文在《自然》雜誌齊發! 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躋身 國際腫瘤前沿研究第一梯隊! 大寫的贊!
  • 西安交大在《科學》發文揭示鴉片罌粟基因組及嗎啡合成原理
    8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團隊、英國約克大學Ian Graham院士團隊、英國Sanger研究所寧澤民研究員合作的學術論文在美國最新一期的《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該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公布鴉片罌粟的高質量全基因組序列,揭示其進化歷史上主要加倍和重排事件
  • 「西遷精神」升華西安交大
    愛上黃土地 紮根大西北交通大學絕大多數教職工和科研設備遷到西安後,立即在陌生的麥田上重建一流大學,體現了西遷交大人的家國擔當。「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成為了西遷交大人的精神源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院長單智偉說:「老一輩交大人從無到有的創造,激勵我們新一代交大人從有到強、從強到優,我們要弘揚傳統,艱苦創業,努力爭創世界一流。」在今年1月8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西安交大主持的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守好業、再創業 西遷精神永續
  • 近日,世界科學院發布新科院士名單,西安交大院士成功入選!
    1983年7月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專業,1989年7月獲工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年7月至今,任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所在國重實驗室連續四次國家評估中均評為優秀。2003年12月-2009年9月,任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長,任期內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本學科評為全國第一。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他讀研3年發16篇SCI!西安交大直接發他博士證?
    近日,「西安交大應屆碩士畢業生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這一話題登上知乎熱搜,討論熱度達到857萬。超模君大眼一瞪,三年發16篇SCI!這位仁兄,要不要這麼強?孫光宇仁兄大名孫光宇,是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院友,電氣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就讀於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業。
  • 西安交大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啟動戰略合作
    新華網西安6月8日電(記者許祖華)西安交通大學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7日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建立穩固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等方面展開廣泛實質性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專家學者互派、未來教室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2020-12-0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考研快訊】西安交大官網針對分數線公布時間、複試形式、調劑等...
    近期,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官網針對分數線公布時間、複試形式、調劑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匯總如下:(點擊圖片查看)1、西安交通大學校線預計在4
  •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兄弟牽手!加強合作貢獻交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都是創建於1896年的交通大學——南洋公學。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交通大學經歷西遷與分設,被分為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分別獨立建制被命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開啟了獨立辦學的歷程。如今兩校的校門口都掛著「交通大學」,而沒有加上「上海」或者「西安」的字樣,足見其深厚的淵源。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博士期間,圍繞"基於大規模天線的空域信號處理關鍵技術"展開研究,目前已公開發表9篇期刊論文(第一作者論文6篇)其中四篇中科院一區,兩篇二區。在校期間,連續兩年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連續四年參加英語競賽均獲全國獎項,獲得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國家二等獎、2020年優秀博士生標兵等榮譽。
  • 西安交大和哈工大,分別是西北和東北的985,哪個更強?
    西安交大位於西北地區,是西北地區高校的老大哥。哈工大位於黑龍江省會哈爾濱,是東三省乃至全國都非常知名的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從上海搬遷而來,而留在上海的部分,則成為了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今天對西安交大和哈工大進行簡單的對比,看下這兩所985大學,哪個更強?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顯示,西安交大有14個學科入選A類,其中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和電氣工程入選A+,兩學科位列全國第一。哈工大有17個學科入選A類,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入選A+。從學科評估A類學科入選數量看,哈工大 > 西安交大。
  • 西安交大校訓: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16字校訓源自上世紀30年代交通大學最早發端於1896年組建的南洋公學,這16字校訓最早源自1909年唐文治校長頒布的「勤儉敬信」4字校訓,1937年正式頒行並記載於當年6月編印的《交通大學一覽》,沉浮於歷史70多年,2005年在西安交通大學110周年校慶前夕被恢復啟用。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2020年,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自然科學領域頂級國際期刊《科學》《自然》發表多篇論文。2月6日,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在《自然》合作發表6篇論文,分別聚焦泛癌全基因組數據畫像、腫瘤體細胞突變的路徑圖譜、非編碼區的驅動突變特徵、基因組結構突變的特徵模式、復現腫瘤的演化歷程和多組學薈萃的RNA變化規律六個方面,有助於科學界在致癌分子遺傳學機制方面獲取嶄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