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頂級論文!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發表2篇Nature,2篇Science!

2021-01-20 科教頭條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學校科研人員在自然科學領域頂級國際期刊《科學》《自然》發表多篇論文,在拼搏奮進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0年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該研究成果獲得了兼具高壓電係數(>2100 pC/N)、高電光係數(220 pm/V)和理論極限透光率的鐵電晶體材料,將有效地推動聲-光-電多功能耦合器件的設計與開發,並為今後壓電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思路。

該論文第一作者包括西安交大電信學部邱超銳博士生、張楠教授和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王博博士。西安交大李飛教授和徐卓教授及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2020年2月6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生物信息計算團隊在《自然》合作發表6篇論文,分別聚焦泛癌全基因組數據畫像、腫瘤體細胞突變的路徑圖譜、非編碼區的驅動突變特徵、基因組結構突變的特徵模式、復現腫瘤的演化歷程和多組學薈萃的RNA變化規律六個方面,有助於科學界在致癌分子遺傳學機制方面獲取嶄新視角。

首創多項面向全基因組大數據的高精度計算技術,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進一步揭示了癌症的複雜性,在癌症組學的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發現和具有指南意義的結論,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躋身國際腫瘤前沿研究第一梯隊!

2020年4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學二附院黃強與杜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介紹了一種研究胚胎發育的活體成像技術,通過不同發育階段的"腹窗",實現了高分辨成像觀察小鼠胚胎第9.5天至出生的連續發育過程。該研究實現了直視下觀察哺乳動物胚胎發育、以高分辨成像活體觀察胚胎發育的動態過程,有助於研究早期器官形成過程中不同幹細胞的命運決定,並進行細胞譜系分析。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單位和共同通訊作者單位,二附院黃強為論文的第一作者。

2020年7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研究發現,不同於多晶形態下的脆性行為,InSe單晶二維材料在塊體形態下可以彎折、扭曲而不破碎,甚至能夠折成"紙飛機"、彎成莫比烏斯環,表現出罕見的大變形能力。非標力學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了材料的超常塑性,其壓縮工程應變可達80%,特定方向的彎曲和拉伸工程應變也高於10%。該研究發現二維結構範德華半導體InSe在單晶塊體形態下具有超常規的塑性和巨大的變形能力,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西安交通大學 iNature

相關焦點

  • 斯坦福駱利群院士2年5篇CNS:3篇Cell,1篇Nature和1篇Science
    駱利群(LIQUN LUO),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史丹福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畢業,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97年起在史丹福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神經生物學課程,並組建實驗室研究神經通路的發育和功能。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2020年2月21日Science期刊精華,復旦大學同期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
    2020年2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2月2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ell atlas of human thymic development defines T cell repertoire formation」。這些研究人員使用單細胞技術從發育中的胸腺以及兒童和成人的胸腺組織中分離並分析了約20萬個細胞。
  • 頂尖SCI論文有多難?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頭版首頁的論文2020年3月11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袁聲軍教授與國內外研究團隊關於石墨烯氣體通透極限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漢大學用頭版首頁的新聞做了報導,雖然石墨烯屬於非常熱度高的材料學科,但是該篇論文並不是屬於材料化工領域灌水的應用論文
  • 4月內地高校新增11篇Nature & Science論文,你的母校上榜了嗎?
    一、4所高校今年首次發表Nature & Science論文2020年4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27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46篇。
  • 論文大灌水,我只服南郵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300篇IEEE論文
    比如前幾天,北京大學發表的兩篇nature:5月22日出版的《Science》,刊發北京大學電子系2篇論文,分別是:張志勇-彭練矛《用於高性能電子器件的定向高密度半導體碳納米管陣列》和 孫偉《核酸引導的高性能碳納米管電晶體的製備》。
  • 施一公學生,白蕊:5篇Science、2篇Cell論文,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
    迄今已經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7篇,其中5篇發表於美國《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58),2篇發表於美國《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1.398),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文章6篇,2篇排位第一,引用次數累計373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Science》這本雜誌的權威性,也有很多人曾問: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是什麼水平?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大學發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論文最多?
    校友會2016-2020年中國大學CNS論文排名,清華大學雄居第一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哪些大學發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論文數量最多?哪些高校躋身2016-2020中國大學CNS論文排名50強?
  • 舉報者等了5年,終於等到這篇Science頂級論文被撤稿
    Plasterk – Science (2007) Vol. 315, Issue 5809, pp. 244-247 – DOI: 10.1126/science.1136699存在圖片重複使用問題,網友eliesbik發現這些問題之後於2015年4月份向Science編輯部進行舉報,但是編輯部遲遲沒有採取行動,直到2020年11月份這篇文章終於被撤稿了,一共歷時五年。
  • 合肥工業大學參與的PCAWG聯盟在《Nature》發表6篇研究論文!牛!
    6篇《Nature》!合肥工業大學參與的PCAWG聯盟在《Nature》發表研究論文2020年2月6日,PCAWG(Pan-Cancer Analysis of Whole Genomes,泛癌全基因組分析)聯盟在《Nature》正刊發表了6篇論文,合肥工業大學楊善林院士和丁帥教授是集體作者的成員。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牛人施一公:剛發1篇Nature 又背靠背連發2篇Science!
    3.5和3.4埃的兩個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並搭建了原子模型(圖1,2)。月21日,《科學》(Science)雜誌同時發表了施一公教授研究組的兩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宣布得到了高解析度的剪接體三維結構和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從而將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在分子機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進。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9月21日,教育部雙一流名單公布,浙江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入選一流學科數共有18個,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 2017年,中國科學家已發表9篇NSC論文!表現最突出的大學竟然是…
    《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和《細胞》(Cell)作為目前國際上最頂尖的學術期刊,每期發表文章數量都很少,發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研究成果。儘管2017年剛剛了過去一個月左右,中國科學家已經發表9篇研究性論文,勢頭非常強勁。
  • 福州小夥2篇論文入選國際頂級學術會議
    東南網6月5日訊(福建日報APP-新福建記者 張穎)日前,由國際機器學習學會(IMLS)主辦的年度機器學習國際頂級會議——ICM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即國際機器學習大會)2020公布了1088篇入選論文名單。
  • 2016-2020國內大學在3大頂級期刊,CNS上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
    【2016-2020國內大學在3大國際頂級期刊,CNS上發表論文排名前50強】 眾所周知,在國際學術界,《Cell》、《Nature》、《Science》,以下簡稱CNS,是世界學術界公認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中科院這個科研部門,一個月投中2篇Science!
    來源 | 募格課堂、中科院金屬所、新華社、材料學網、百度百科 編輯 | 學術君 一個月內連投2篇論文到全球最為頂級科研期刊
  • 《自然》雜誌一年發了106篇「國產」論文,最新一期發表2篇,10年間增加7倍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6日訊 12月24日,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出版,其中中國作者主導的論文有2篇,這也把《自然》2020年刊發的「中國產」論文的數量定格在了106篇,也是1881年以來首次破百。
  • 連發2篇,顏寧團隊在頂刊《Nature》上同日發表2篇研究文章
    2020年5月13日,國際著名刊物《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布了16篇最新的研究文章,從第一作者單位來看,國內高校復旦大學有一篇文章,此外,其餘的文章第一作者分別來自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德克薩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其中有3篇文章第一通訊單位為哈佛大學(醫學院),實力強勁。
  • 超150篇論文,55項發明專利!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他已同導師在公共管理主要核心刊物合作發文20篇,其中,學科權威期刊7篇,6篇論文為期刊封面文章。作為唯一入選的社科類博士生標兵,吳佳在碩博連讀期間,4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曾擔任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團工委副書記、辯論隊隊長等職務,現為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理論宣講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