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校訓: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

2020-12-04 三秦網

核心提示: 徜徉在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裡,面對矗立於綠蔭叢中的一座座科學大家的塑像,紀念碑上一串串星光閃耀的名字,令人感佩。

開欄語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辦學格言,是教育精神的凝練表達,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砥礪前行。陝西是全國聞名的教育大省,有各級各類學校16453所,在校學生759萬。為貫徹中宣部、省委宣傳部關於以校訓為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通知精神,從今天起,本報隆重推出「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型主題宣傳系列報導,面向全省知名重點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職業、民辦等各類院校,深入發掘校訓承載的歷史文化底蘊,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學校精神風貌,宣傳陝西教育成就。

親愛的讀者,您的母校的校訓是什麼,對您的成長與成功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校訓背後,又有哪些激勵人心的故事值得分享?歡迎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5369參與。

盛夏,西安交通大學梧桐道上綠樹成蔭,樹蔭下師生三五成群,來去匆匆。交通大學1956年西遷西安,當年種下的梧桐樹,伴隨春夏秋冬四季變換,或吐露青綠、或蔭涼一片、或落葉繽紛、或蒼勁有力,宛如已經走過118年風雨歷程的西安交通大學,將振興中國西部教育的夢想深深紮根在西北這片土地上。坐落在梧桐東道的西遷歷史紀念館,向學子們講述著這所學校的輝煌歷史和責任使命,傳唱著「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6字的校訓精神。

16字校訓源自上世紀30年代

交通大學最早發端於1896年組建的南洋公學,這16字校訓最早源自1909年唐文治校長頒布的「勤儉敬信」4字校訓,1937年正式頒行並記載於當年6月編印的《交通大學一覽》,沉浮於歷史70多年,2005年在西安交通大學110周年校慶前夕被恢復啟用。

學校檔案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16字校訓源自傳統經典《論語》等,高雅醇厚,懇摯親切,體現了中國優秀文化的精義,蘊涵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品格和道德情操多個方面。

「精勤求學」,意為專心勤勉地探求學問,培養學生養成勤奮學習的品行,完善知識結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慎於思考;「敦篤勵志」,則是敦厚篤實地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敦厚誠信的品德,吃苦耐勞、創新實幹的社會責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就是要果敢堅毅地竭力而行、努力實踐,旨在培養學生果斷堅毅、言行一致的品德,敢於創新拼搏的事業心。「忠恕任事」就是以對待自己的態度對待他人,勝任自己所擔當的職責,培養學生具有坦蕩胸懷,盡心為人、仁者愛人的品德。

科學巨匠用行動詮釋「精勤求學」

徜徉在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裡,面對矗立於綠蔭叢中的一座座科學大家的塑像,紀念碑上一串串星光閃耀的名字,令人感佩。

不完全統計,到交通大學建校110年,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經濟學家、醫學家、企業家、工程師等優秀人才,其中有至少200多位學子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中國第一臺發電機、無線電臺、內燃機、中文打字機到國產第一艘萬噸輪船、第一枚運載火箭、神舟飛船,無不凝聚著交大人的智慧和心血。

在圖書館三樓的一間紀念館,一張字跡工整清秀的1933年的試卷展品格外醒目。當年一位22歲的青年才俊,正就讀交大機械系三年級,一次水力學考試,他發揮出色,所有的試題都回答圓滿。班主任金愨教授給出了滿分100分。但試卷下發後,年輕人自己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立即舉手發言,主動要求扣分。金教授閱後,果然這個小錯被忽略了,於是扣掉4分,給了他96分。金教授留下了這份特殊的試卷。4年後,抗日戰爭爆發,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難,那份試卷卻一直保存了下來。時間一晃到了1980年,那位主動要求扣分的學生重返母校,第一件事就是拜會當年的班主任。他就是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科學巨匠用行動為「精勤求學」做了最好的詮釋。

交大人用「西遷精神」踐行「果毅力行」

師生們說,這些梧桐樹是西遷時栽下的,如今已成為「西遷精神」的物化體現,成為交大精神的一件法寶。

上世紀50年代中期,為支援西部建設,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到西安。面對國家需要,許多知名教授放棄了上海的舒適生活,懷揣「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豪情,舉家來到當時馬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的西安。

曾主持設計出中國第一臺交流電動機的著名教授鍾兆林先生,西遷時將已癱瘓在床的夫人安頓在上海,孤身一人來到了西安。西遷時依然賣掉上海房產,攜夫人來到西安的陳大燮教授,臨終前把畢生積蓄捐給學校設立獎學金。

在那困難的年代,數千師生在西安一片墳塋遍地的麥田中,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使這座名校在西部順利開學,從此紮根、開花、結果。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教師,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不少初創者把自己永遠的留在了黃土地上。交大人用行動踐行著「果毅力行」,孕育出「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校風。

百年名校用創新續寫「敦篤勵志」

潛移默化,滴水穿石。新一代的交大人用變革創新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敦篤勵志」的校訓精神。面對挑戰,率先實施2+4+X的新的教學模式,創辦錢學森實驗班,引入科學藝術融合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通識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工程坊和體育中心,探索「知行合一、學思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對學生全面推行學院和書院相結合的「雙院制」管理,將學生的「成長與成才」相結合,並將體育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大學精神賦予了適應全球化競爭力的新內涵,形成了鮮明的育人特色。

長期以來,國家交、直流工程用特高壓套管依賴進口,關鍵技術由國外公司壟斷,成為制約我國特高壓主設備研製的瓶頸。以彭宗仁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與中國知名企業西電集團聯手攻關,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高壓交、直流套管優化設計平臺。在建成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超(特)高壓交、直流套管研製基地的基礎上,通過六年的科學大膽系統攻關,實現了特高壓交、直流套管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2012年自主研製成功的系列特高壓套管,性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壟斷,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校訓激勵著新一代交大人砥礪前行

「校訓教育並薰陶了一代代交大人,他們中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校訓也激勵著新一代交大人銳意創新,用艱苦奮鬥續寫輝煌。」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認為,校訓作為西安交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強大精神力量,在當前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將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引領功能有機結合,將十分有助於培植先進的校園文化和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

張邁曾說,西安交大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將始終秉承建校118年來所形成的以16字校訓為核心的優秀精神傳統,充分汲取和傳承校訓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努力提高辦學質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學精神傳統來深化育人工作,用歷史責任和時代精神,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砥礪前行!

文/本報記者張彥剛圖 /本報記者 趙晨

   開欄語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辦學格言,是教育精神的凝練表達,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砥礪前行。陝西是全國聞名的教育大省,有各級各類學校16453所,在校學生759萬。為貫徹中宣部、省委宣傳部關於以校訓為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通知精神,從今天起,本報隆重推出「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型主題宣傳系列報導,面向全省知名重點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職業、民辦等各類院校,深入發掘校訓承載的歷史文化底蘊,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學校精神風貌,宣傳陝西教育成就。
    親愛的讀者,您的母校的校訓是什麼,對您的成長與成功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校訓背後,又有哪些激勵人心的故事值得分享?歡迎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5369參與。
    盛夏,西安交通大學梧桐道上綠樹成蔭,樹蔭下師生三五成群,來去匆匆。交通大學1956年西遷西安,當年種下的梧桐樹,伴隨春夏秋冬四季變換,或吐露青綠、或蔭涼一片、或落葉繽紛、或蒼勁有力,宛如已經走過118年風雨歷程的西安交通大學,將振興中國西部教育的夢想深深紮根在西北這片土地上。坐落在梧桐東道的西遷歷史紀念館,向學子們講述著這所學校的輝煌歷史和責任使命,傳唱著「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16字的校訓精神。
    16字校訓源自上世紀30年代
    交通大學最早發端於1896年組建的南洋公學,這16字校訓最早源自1909年唐文治校長頒布的「勤儉敬信」4字校訓,1937年正式頒行並記載於當年6月編印的《交通大學一覽》,沉浮於歷史70多年,2005年在西安交通大學110周年校慶前夕被恢復啟用。
    學校檔案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16字校訓源自傳統經典《論語》等,高雅醇厚,懇摯親切,體現了中國優秀文化的精義,蘊涵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品格和道德情操多個方面。
    「精勤求學」,意為專心勤勉地探求學問,培養學生養成勤奮學習的品行,完善知識結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慎於思考;「敦篤勵志」,則是敦厚篤實地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旨在培養學生具有敦厚誠信的品德,吃苦耐勞、創新實幹的社會責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就是要果敢堅毅地竭力而行、努力實踐,旨在培養學生果斷堅毅、言行一致的品德,敢於創新拼搏的事業心。「忠恕任事」就是以對待自己的態度對待他人,勝任自己所擔當的職責,培養學生具有坦蕩胸懷,盡心為人、仁者愛人的品德。
    科學巨匠用行動詮釋「精勤求學」
    徜徉在充滿青春活力的校園裡,面對矗立於綠蔭叢中的一座座科學大家的塑像,紀念碑上一串串星光閃耀的名字,令人感佩。
    不完全統計,到交通大學建校110年,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經濟學家、醫學家、企業家、工程師等優秀人才,其中有至少200多位學子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中國第一臺發電機、無線電臺、內燃機、中文打字機到國產第一艘萬噸輪船、第一枚運載火箭、神舟飛船,無不凝聚著交大人的智慧和心血。
    在圖書館三樓的一間紀念館,一張字跡工整清秀的1933年的試卷展品格外醒目。當年一位22歲的青年才俊,正就讀交大機械系三年級,一次水力學考試,他發揮出色,所有的試題都回答圓滿。班主任金愨教授給出了滿分100分。但試卷下發後,年輕人自己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立即舉手發言,主動要求扣分。金教授閱後,果然這個小錯被忽略了,於是扣掉4分,給了他96分。金教授留下了這份特殊的試卷。4年後,抗日戰爭爆發,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難,那份試卷卻一直保存了下來。時間一晃到了1980年,那位主動要求扣分的學生重返母校,第一件事就是拜會當年的班主任。他就是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科學巨匠用行動為「精勤求學」做了最好的詮釋。
    交大人用「西遷精神」踐行「果毅力行」
    師生們說,這些梧桐樹是西遷時栽下的,如今已成為「西遷精神」的物化體現,成為交大精神的一件法寶。
    上世紀50年代中期,為支援西部建設,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到西安。面對國家需要,許多知名教授放棄了上海的舒適生活,懷揣「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的豪情,舉家來到當時馬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的西安。
    曾主持設計出中國第一臺交流電動機的著名教授鍾兆林先生,西遷時將已癱瘓在床的夫人安頓在上海,孤身一人來到了西安。西遷時依然賣掉上海房產,攜夫人來到西安的陳大燮教授,臨終前把畢生積蓄捐給學校設立獎學金。
    在那困難的年代,數千師生在西安一片墳塋遍地的麥田中,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使這座名校在西部順利開學,從此紮根、開花、結果。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教師,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不少初創者把自己永遠的留在了黃土地上。交大人用行動踐行著「果毅力行」,孕育出「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校風。
    百年名校用創新續寫「敦篤勵志」
    潛移默化,滴水穿石。新一代的交大人用變革創新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敦篤勵志」的校訓精神。面對挑戰,率先實施2+4+X的新的教學模式,創辦錢學森實驗班,引入科學藝術融合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通識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工程坊和體育中心,探索「知行合一、學思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對學生全面推行學院和書院相結合的「雙院制」管理,將學生的「成長與成才」相結合,並將體育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大學精神賦予了適應全球化競爭力的新內涵,形成了鮮明的育人特色。
    長期以來,國家交、直流工程用特高壓套管依賴進口,關鍵技術由國外公司壟斷,成為制約我國特高壓主設備研製的瓶頸。以彭宗仁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與中國知名企業西電集團聯手攻關,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特高壓交、直流套管優化設計平臺。在建成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超(特)高壓交、直流套管研製基地的基礎上,通過六年的科學大膽系統攻關,實現了特高壓交、直流套管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2012年自主研製成功的系列特高壓套管,性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壟斷,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校訓激勵著新一代交大人砥礪前行
    「校訓教育並薰陶了一代代交大人,他們中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校訓也激勵著新一代交大人銳意創新,用艱苦奮鬥續寫輝煌。」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認為,校訓作為西安交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強大精神力量,在當前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將校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引領功能有機結合,將十分有助於培植先進的校園文化和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
    張邁曾說,西安交大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將始終秉承建校118年來所形成的以16字校訓為核心的優秀精神傳統,充分汲取和傳承校訓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努力提高辦學質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學精神傳統來深化育人工作,用歷史責任和時代精神,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砥礪前行!
    文/本報記者張彥剛圖 /本報記者 趙晨

相關焦點

  • 名校校徽錄取通知書背後的校訓
    將其作為復旦的校訓,不僅說明復旦師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與堅守,更說明傳統文化有它歷久彌新的魅力。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環保第一人人有責  西安交通大學靈魂:果毅力行,精勤求學,忠恕任事,敦篤勵志
  • 中國著名大學校訓大全
    校訓,並不如「訓令」般嚴肅,而實為一種人文積澱,展現的是大學之氣度。欲對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精神特質有一個簡明概要的認知,過於龐雜的信息往往會令人眼花繚亂,不得其要。品校訓,能夠讀出一所大學的精神內核。
  • 中西方大學校訓之比較與欣賞
    而每一所大學,都有著自己的校訓。校訓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文化內涵、對外形象,也是一所學校珍貴的價值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西方各國大學的校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認識、欣賞和比較不同大學的校訓,從中可以窺見每一所大學的教育理念、價值取向、文化內涵。
  •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 原創 最特別的 西南交通大學精勤求學
  • 西安交通大學MBA斬獲第二十屆中國MBA發展論壇多項榮譽
    西安交通大學代表西安交通大學MBA中心鄭莉老師以及第十七屆MBA暨專業學位聯合會主席袁超,EMBA執行秘書長田貴榮,副主席管天怡、韓沁錦共同代表西安交通大學參加了本次論壇。在萬眾矚目的頒獎環節中,通過組委會的層層篩選,西安交通大學斬獲多項殊榮:西安交通大學MBA/EMBA中心主任葛京老師,榮獲「中國MBA發展論壇二十年管理成就獎」;西安交通大學MBA/EMBA中心副主任唐曉霞老師,榮獲「中國MBA發展論壇二十年服務成就獎」;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胡瑛老師
  • 華中科大、西安交大、東北大學接力講述奮進之路...
    西安交通大學點亮信仰之光周格非,是仲英書院的本科生,四年裡,她參與過西遷精神的宣講,演唱過西遷主題曲,老一輩交大人的愛國與奉獻一直感動著她、激勵著她。2019年,周格非前往雲南施甸老麥中學支教。在那裡,她教孩子們唱紅歌,和他們一起看書、談夢想,她說:「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雙雙眼睛裡閃爍著的嚮往未來的光。」
  • 四年錄取數據統計告訴考生,考入西安交通大學要多少分
    前幾天老馬寫文章分析了「長安聯盟」的招生錄取情況,有不少家長和考生疑問,馬老師,咋沒有西安交通大學啊?西交大的實力毋庸置疑,在國內交通系統八大金剛裡面排名第二,僅次於孿生兄弟上海交通大學,在陝西那更是帶頭大哥級別的,西安三所985高校,公認西交大實力第一。(至於說西交大與上交大之間的愛恨情仇,有空了我們可以一起聊一聊。)
  • 西安交大舉行2020年優秀研究生標兵答辯
    10月22日晚,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優秀研究生標兵答辯落幕。研工部部長李秀兵指出:「西安交通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理應堅持『四個面向』,為國家培養綜合性全面發展的人才。」「優秀研究生標兵」是西安交通大學授予研究生個人的最高榮譽稱號,候選人橫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學各領域,活動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四面旗幟,旨在評選「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研究生榜樣,充分發揮標兵先鋒帶頭作用,在全校範圍內形成「學標兵、爭先進、樹新風」的良好氛圍。
  • 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德」字排第一   「學」「行」「求」列其後 校訓是一所高校要做什麼事、培養什麼人的精神體現。有人說得好,「校訓作為高校文明的標識,體現的就是對人的關注與期許」。比如說,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國家會計學院的校訓是「不做假帳」,中國農業大學的校訓是「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雖然表面看很簡單,但是其用意簡明而深刻。 數據顯示,在2454條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8.7%的高校在校訓中用到了「德」字。其後出現的頻率第二至第九位的字分別是:「學」「行」「求」「新」「篤」「厚」「博」「創」「實」。
  • 校訓也是擇校的一部分!來看看上海40多所中小學校訓都什麼風格?
    原標題:校訓也是擇校的一部分!來看看上海40多所中小學校訓都什麼風格? 校訓一直被很多學者稱為一所學校的「精氣神」和「育人綱」,很多家長面臨擇校時都會去關注這所學校的校訓是啥?校風又如何?和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相符?
  • 北京106所學校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這些8字校訓還可分為兩段,每段四字的如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校訓「求真感恩,知恥礪行」;或是四段每段兩字,如人大附小校訓「健康、活潑、樂學、友愛。」  非8字校訓中,有的化自古語,如中國農業大學的「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艱」;或是直接源自口語,如光明小學的「我能行」。
  • 站著的校訓
    站著的校訓來源:光明日報 2014-12-29 禚玉群  我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博士、博士後期間都在英國,如今回到清華並在熱能工程系任教10多年。從這裡出發,又回到這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八字校訓一直在我求學和執教之路上激勵著我。
  • 西安交大62屆校友聚母校喜相會
    張治中校友在北京的高校中工作了40多年,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培養人的過程是在起變化,但回到母校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以前受教育的過程,就越發的對交大有感情。」因身體欠佳未能返校的黃萬基校友發來寄語:「轉瞬五十周年,悠悠往事如煙,祝福同窗好友,健康快樂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