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北京郵電大學學生在校訓前合影

清華大學校訓

9月,各大高校紛紛開學。新生了解學校的時候,校訓往往必不可少。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最長校訓28個字

何謂校訓?權威辭典《辭海》裡的解釋說:「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一般而言,校訓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和精神追求。它既是學校教育理念、精神追求和核心價值的高度凝練,又是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著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概言之,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正因為如此,有人指出,校訓最能反映大學的辦學傳統和教育特色。

國內高校校訓以工工整整的對仗形式為主,尤其是「4詞8字」。據統計,使用「4詞8字」校訓的高校有1836所。其次是4字和9字校訓:使用4字校訓的有231所學校,9字的有89所,6字的有86所。從字數長短來看,28個字的鄭州大學校訓是國內高校校訓長度之首,其校訓為「明時風,達治體,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厲奮進,竭忠盡智,扶危邦,振貧民」;最短的校訓只有2個字,共有13所高校,如北京交通大學的校訓是「知行」,三峽大學的校訓是「求索」。

 「德」字排第一

  「學」「行」「求」列其後

校訓是一所高校要做什麼事、培養什麼人的精神體現。有人說得好,「校訓作為高校文明的標識,體現的就是對人的關注與期許」。比如說,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國家會計學院的校訓是「不做假帳」,中國農業大學的校訓是「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雖然表面看很簡單,但是其用意簡明而深刻。

數據顯示,在2454條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8.7%的高校在校訓中用到了「德」字。其後出現的頻率第二至第九位的字分別是:「學」「行」「求」「新」「篤」「厚」「博」「創」「實」。校訓只用到了605個漢字,其中最通用的校訓為「博學、厚德、篤行、求實、創新」。208所高校使用了「博學」, 136所使用了「厚德」,112所使用了「篤行」。同時,校訓也出現了「撞臉」現象,「學以致用」是北京聯合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6所高校共同的校訓。

國內高校校訓以訓誡、德育為主,那國外高校校訓又崇尚什麼?劍橋大學校訓為「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學校訓為「讓真理與你為友」、史丹福大學校訓為「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激勵前行

  清華校訓最受歡迎

國內高校校訓是隨著近代教育的興起而出現的。

最早的校訓出現在1900年前後。如1901年由美國監理公會正式辦起的東吳大學,校訓中文意思是「為社會造就完美的人格」,後改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1914年,清華大學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定為校訓。進入民國後,中國大學開始逐漸繁榮,出現了很多著名大學和知名校訓。

校訓是學校的座右銘。好的校訓作為一個標尺,總是激勵和勸勉在校師生和畢業校友不斷前進。如: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中國海洋大學校訓「海納百川,取則行遠」。這些校訓,寓意深刻、朗朗上口。

有媒體曾在全國範圍調查「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結果顯示,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54%的最高獲選率,成為公眾最喜歡的校訓。清華大學校訓源自梁啓超的演講。1914年,梁啓超在清華作演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努力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按照哲學家張岱年的闡釋,「自強不息」在政治生活方面,指的是對外來侵略絕不屈服,對不良勢力絕不妥協,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志不可奪。

北京交通大學的「知行」校訓,最早見於1923年北交大畢業生的紀念冊。當時學校的校徽、校旗上均有「知行」二字。有學者研究提出,北交大「知行」校訓的產生,與孫中山的知行觀有必然聯繫。孫中山的知行觀,深刻影響了當時擔任交通部總長並身為交通大學校長的葉恭綽。1921年9月10日,葉恭綽在交通大學京校開學典禮上講話,系統闡述了自己的辦學理念。近百年來,「知」與「行」的思考與探索,伴隨著北京交通大學的成長和發展。

如今,開學講校訓已經成為高校校領導迎接新生的方式之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校訓是「崇德尚能、經世濟民」。在研究生入學儀式上,校領導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崇德」一詞出自《論語》:「主忠信,徙義,崇德也。」並勉勵大學生們做「經世濟民」的知識分子。

 相關連結

  哈佛牆上真有所謂的校訓嗎?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網上盛傳已久。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

相信不少網民對網上所謂的哈佛校訓並不陌生,「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然而,這些內容只是好事者杜撰出來的「傍名牌」式的勵志口號,不少人上當了,真正的哈佛校訓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好事者假借哈佛的旗號宣傳勵志口號,只是刺激了人們對於成功的欲求,沒有告訴他們如何正確地「立志」。換言之,即只告訴了「要努力趕路」,卻未能明白該走什麼樣的路。這也是近年來「勵志成功學」泛濫並遭人詬病的原因所在。而真正的哈佛校訓強調的是「如何選路」和「選什麼路」的問題,這是它與「偽校訓」的本質不同。(記者 楊林)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熊旭)

相關焦點

  • 調查稱校訓有雷同現象:"勤"字成高頻詞冠軍
    記者調查200所學校校訓發現 「勤」獲62票問鼎高頻詞冠軍  文/表 記者陳昕宇、何超  根據一項針對國內256所高校的有趣調查顯示,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無獨有偶,本報記者收集了佛山五區200所學校校訓發現,佛山校訓有著自己的特點,佛山200所學校校訓中,出現勤(奮)字眼的校訓有62所,出現創新字眼的有48所,出現文明字眼的學校有29所。而佛山學校的校訓也出現同質化現象,其中,有至少6所佛山學校的校訓完全相同,都為四個字的「自強不息」。有學生直言,校訓太口號,完全記不住。
  • 校訓,打上大學精神的烙印
    這正是校訓簡潔之中的深厚。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校訓都讓人難忘。翻讀中國不同大學的校訓,常常會看到一些眼熟的高頻詞:「創新」「求實」「勤奮」「博學」「團結」自在其中。「大學校訓用語形式的單一化由此可見。」有專家直言。 一項針對國內256所高校的調查顯示,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一些校訓在師生中的認同度降低,感召力不足。
  • 從翻譯角度看中美高校校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校訓是一個學校「氣質」的體現。校訓所體現的不僅是厚重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學校辦學理念的提升和校園文化的濃縮。電影《死亡詩社》中,威爾頓預科學院的Four Pillars ——Tradition. Honour. Discipline. Excellence. (傳統、榮譽、紀律、優秀) 雖然被學生調侃為Travesty.
  • 為什麼八個字的校訓能數十年如一日風靡全國?
    1 「校訓」是個舶來品在今天中國的大中專院校裡,有校訓固然習以為常,沒有校訓才不正常。各個學校的校訓精彩紛呈,彰顯不同的校園文化魅力。其實,「校訓」一詞,如同「畢業典禮」、「校歌」、「校徽」一樣,原為傳統中國所無,都是西方的舶來品。
  • 誠信築魂 大雅築夢 哈商大校訓「求真至善修德允能」背後的故事
    哈商大的學生入校就知道校訓是『求真至善、修德允能』,我們的校歌是《誠信歌》,我們被教育做一個誠信的人,怎麼會捨棄誠信。」這是一位哈爾濱商業大學畢業生和他供職過的一家企業負責人的對話。這位畢業生曾因為拒絕做不真實的帳目而失去工作。但最終,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因為他的誠信而錄用了他,如今他已經獲得了很好的職位與發展空間。
  • 黎明職業大學上周確立新校訓 盤點校訓背後的故事
    閩南網8月26日訊 上周二,黎明職業大學通過了《關於確定校標、校訓等學校品牌識別系統的建議草案》,將新校訓確定為:正直勤樸,善學強技。  而早在8月初,在新浪微博@央視新聞發起的話題「校訓之光」中,博文中羅列了國內好幾所學校校訓,其中華僑大學的「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校訓也赫然在列,引起了眾多泉州網友驚呼觀望。
  • 哈佛圖書館:中國盛傳的哈佛校訓系編造(圖)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
  • 「我最欣賞十大校訓」出爐 中華經典校訓受認可
    本報記者 成梅  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不同的校訓代表了各校風格迥異的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在眾多的大學的校訓中,哪些最受公眾欣賞呢?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校園頻道聯合實施的「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調查(本次調查歷時1個月,共有4672人參與)近日統計完畢。
  • 河北多所高校大學生登臺演講:我說我校訓 善美立心間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新聞網記者張娜)1月5日,河北外國語學院舉行了「我說我校訓」演講比賽,12名參賽選手用生動的事例和動情的演講,打動了現場2000多名師生。正如該校副校長、團委書記陳樂音所言,看似是參賽選手在演講,其實是全校師生對踐行校訓發出倡議。
  • 盤點德英大學校訓:語言簡短精煉體現辦學理念
    盤點德英大學校訓:語言簡短精煉體現辦學理念   德國幾乎每所大學都有校訓,校訓都是一句簡短的拉丁文,依據成立時的理念與理想、歷史與傳統提煉而成,體現了辦學理念和治學精神,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期望和要求。
  • 讓校訓成為涵養核心價值觀的載體
    校訓中傳遞的價值信念,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有著高度的契合。今年4月,光明日報開闢《校訓的故事》專欄,尋訪一批知名大學和部分歷史悠久的中小學「校訓」背後的故事,從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展示校訓的文化傳統和正能量,引起熱烈反響。
  • 母語傳承應「敬」字為先
    母語傳承應「敬」字為先 發表時間:2017-02-28   來源:珠海文明網要確保母語傳承的精準,我們需要秉承「敬」字為先的原則。    母語傳承,人人應當有顆敬畏心。敬畏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敬畏可以說是尊敬,也可以說是畏懼。要想傳承好母語,我們首先就要了解母語。唯有了解傳承母語的重要性,我們才能從內心裡尊敬這種語言文化,內心裡的尊重,是最好的認同;與此同時,對待母語傳承,我們應當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 中國及世界各大高校校訓一覽
    中國及世界各大高校校訓一覽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   2014-04-10  大 中 小   世界名校校訓  西點軍校
  • 北京106所學校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近日,北京各大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報到。踏進嚮往已久的大學校園,學子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園裡刻在石碑上的校訓。  有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各校校訓中,「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詞語。
  • 中科大校長侯建國等談校訓:我的大學,我的校訓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訓短短幾字,卻能反映學校的精神氣質。一句振奮人心的校訓,能讓人激起拼搏的鬥志與挑戰的勇氣;一句文辭雋永的校訓,能給人帶來平靜與安寧,是象牙塔裡的一壺清茶;一句腳踏實地的校訓,教人既要讀懂書本學問,也要鑽研做人的學問、生命的學問。
  • 哈佛的「真」校訓是什麼
    這符合美國高校對待此類事物的態度——對於真、假問題,指出真、假即可,並不過多乃至過度地往下說。  □郭英劍 哈佛大學高級研究學者,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  近日,「哈佛校訓」或確切地說「哈佛圖書館牆壁上的校訓」被證實是假的,這在中國引發了人們的熱議,此舉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批評。有人考證,這個在中國流傳甚廣的「哈佛校訓」大約始於2008年。
  • 【薦讀】中國名校校訓,詩意十足,勵志世人
    校訓往往是一所學校歷史的高度凝結,象徵著該校的精神追求。在選定校訓初,許多高校都喜歡從古代先賢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四書五經」與史學經典更是眾多校訓的原始出處。究竟哪些書目在校訓裡更受青睞?此後,這八個字被寫入校規又成為校訓。
  • 南京名校故事:那些指引你前行的校訓校歌
    在這座高校雲集的城市,每所大學都有它自己的辦學特色。新生對於學校的了解,校訓、校徽、校歌必不可少,它們是一所高校歷史的高度凝結。   穿越時間的長廊,當年辦學的先人們執著追求的是什麼?我們且從各大高校的校徽校訓來管中窺豹。   小編盤點高校校徽時發現,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創校時間都是1902年。   1902年,發生了什麼?
  • 網絡盛傳的哈佛校訓是假的 真正校訓是「真理」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有人問,在哪裡可以看到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回覆: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傳校訓2013年7月16日,一名網友在哈佛圖書館官網留言提問:「我聽說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牆上可以看到校訓,請問在哪裡可以看到?」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瀏覽量高達14萬。哈佛大學圖書館管理員表示:「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網上早已盛傳,尤其是在中國,但我可以證明,哈佛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謂的校訓。」
  • 哈佛「真」校訓背後的教育理念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比如「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官方網站驚現留言:傳說中的哈佛大學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  流行一時的「哈佛圖書館校訓」被證偽之後,不少專家、學者紛紛撰文,探討並反思對「假」校訓的追捧所反映出來的中國教育的問題。其實,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人們都需要箴言、格言或者名言警句,以起到勵志的作用,這一點不僅中外皆然,古今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