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6所學校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2020-11-30 搜狐網
8月25日,北京交通大學,一名學生在校訓石碑旁讀書。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8月15日,清華附小,兩名學生在校園裡玩耍,背後的樓上懸掛著校訓「立人為本,成志於學」。

  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近日,北京各大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報到。踏進嚮往已久的大學校園,學子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園裡刻在石碑上的校訓。

  有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各校校訓中,「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詞語。

  新京報記者選取北京市內54所大學、52所中小學的校訓進行統計發現,這些學校的校訓也未脫此藩籬,勤奮與創新兩詞出現率最高,均為20%,尤以中小學居多。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是校訓高頻詞

  北京市內106所大、中、小學的校訓中,「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等詞語出現的頻率頗高。

  有些學校的校訓因此像「雙胞胎」,用字重合率達75%,如華北電力大學的校訓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中央音樂學院的校訓是「勤奮、求實、團結、進取」;中央財經大學的校訓是「忠誠、團結、求實、創新」,首師附中的校訓為「自覺、勤奮、求實、創新」,和平裡三小的則是「誠實、勤奮、團結、創新」。

  其中,又以「勤奮」和「創新」出現的次數最多,分別為20次和19次。記者統計發現,106所學校中,校訓裡同時有「勤奮、創新」這兩個詞的有10所,包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服裝學院、25中、首師大附中、陳經綸中學、和平裡三小、和平裡四小等。

  八字校訓最多 佔比超8成

  106所學校中,使用八字校訓的學校最多,有86所,佔比81%。這些8字校訓還可分為兩段,每段四字的如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校訓「求真感恩,知恥礪行」;或是四段每段兩字,如人大附小校訓「健康、活潑、樂學、友愛。」

  非8字校訓中,有的化自古語,如中國農業大學的「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艱」;或是直接源自口語,如光明小學的「我能行」。還有的是出自國家領導人之手,如外交學院使用的就是周恩來對外交工作提出的16字要求,「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站穩立場」。

  高校校訓較中小學更有特色

  與中小學相比,被統計的54所高校校訓顯得更有自身特色。或質樸,如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或簡約,如北京交通大學的「知行」。

  一些院校還會將所擅長的專業融入校訓,比如北京化工大學的「宏德博學,化育天工」之中,就暗含了「化工」兩字;北京林業大學的「知山知水,樹木樹人」雖未提到林業,卻字字指向本行。

  還有一些院校會在校訓中強調專業道德,如首都醫科大學便說明「扶傷濟世,敬德修業」;首都體育學院則直言「以挑戰者精神拼搏創新」;北京舞蹈學院的「文舞相融,德藝雙馨」,與中國戲曲學院的「繼往開來,德藝雙馨」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專家觀點

  校訓的作用應是成人之「砥」

  清華大學原黨委副書記胡顯章表示,校訓歷來是一所學校珍貴的價值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所學校精神的集中表達,它體現了學校彌堅歷久的文化基因、文化傳統、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在潤物無聲中陶冶著師生的心靈。」

  他認為,勤奮二字多出現於中小學的校訓中,說明這是一種需要從小養成的習慣,而且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要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胡顯章說,這句激勵歷代學子的治學名言,核心也是「勤奮」。

  至於有些學校校訓還愛用「求實」、「團結」等詞語,有專家分析,這些院校大都是上世紀50年代初建校,當時全國號召向解放軍學習,上述詞語則與部隊優良作風有關。而「創新」的提出則是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整個社會環境都非常強調創造性。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學校的首要功能是育人,所以校訓的作用應該是成人之「砥」。

  「一個是要接受砥礪、磨礪。」儲朝暉說,這意味著新生剛剛接觸校訓時,要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與學習體驗理解、認同校訓,並用其規範自己的言行。走出校門之後,每個人都會面對權勢、利益、各種情感的衝動等,「這時校訓的第二層意思就是,要成為人生的中流砥柱。」

  所以儲朝暉建議,學校在制定校訓時,要遵循人的成長發展和探索真理的規律,結合校史及學校的教育觀念,使教育能夠脫離「培訓班」的模式。

  1 校訓故事

  清華大學 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曾當選為公眾最喜歡的校訓

  有媒體曾在全國範圍調查「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結果顯示,清華大學的校訓以54%的最高獲選率,成為公眾最喜歡的校訓。

  清華大學校訓源自梁啓超的演講。1914年,梁啓超在清華作演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努力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

  按照哲學家張岱年的闡釋,「自強不息」在政治生活方面,指的是對外來侵略絕不屈服,對不良勢力絕不妥協,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志不可奪。

  「清華校訓所體現的清華精神與這種寶貴的民族精神緊緊相連。」清華大學校史專家、原校黨委副書記胡顯章說。

  「國家自強不息需要個人自強不息」

  為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寫出《荷塘月色》的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寧可餓死,也拒絕領取美國援助的麵粉。

  新中國成立後,共和國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就有14位出自清華,而帶領團隊實現我國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技術重大突破的徐銤,曾於1955年進入清華求學。

  上世紀70年代初,根據國家部署,徐銤舉家從北京搬到位於三線大後方的四川夾江,那邊消息不靈通,科研條件也差,300多人的隊伍,「漸漸地走了一大半」。

  有人也曾試圖「挖」徐銤,但他從未動搖,只因「能夠犧牲自己的還應該犧牲自己,這樣國家才能上去,國家的自強不息,如果沒個人的自強不息,也白搭。」

  清華求學生涯學會「堅忍不拔」

  如今,清華大學學子仍能在畢業典禮上聆聽師長關於個人對國家責任感的教誨,和老校歌裡面的那句「自強,自強,行健不息須自強」。

  「從清華走出來的,都是做事踏實、勤勤懇懇的人。」清華大學2002級體育特長生任宵澤說,在學校接受的4年專業賽艇訓練,讓自己有了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挑戰任何苦難的勇氣。於是研究生畢業時,本想去外企、國企的他,決定返回支教過的西藏,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2 校訓故事

  北京交大 校訓:知行

  兩字校訓強調「學以致用」

  北京交通大學主樓思源樓北側的小廣場上,矗立著學校的校訓石碑,上面刻著碩大的「知行」二字,大概是全國高校最簡短的校訓了。

  雖然看似簡單,但在該校黨委副書記高福廷看來,「知行」兩個字背後,蘊含著學校的育人理念。

  1921年就確定「知行」思想

  1978年,高福廷成為當時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電子計算技術專業的學生,在他的印象中,當時學校只有校風,沒有校訓。直到2003年,學校研究決定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後,決定重啟「知行」這個老校訓。

  「知行」思想出自何處?高福廷說,據考證,可能出自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交通大學老校長葉恭綽。1921年9月10日,在交通大學北京分校開學典禮上,葉恭綽就希望交大師生,一要學術獨立,不受外力支配,二要學以致用,貴在貢獻,三要學術愈精,應用愈廣。

  強調動手能力 校友創業者多

  「各個學校的特殊文化,造就了各自學生的不同特點,我們學校非常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高福廷說,校友創業的很多,其中,新晉福布斯排行榜的中國首富李河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同班同學,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王幼君,畢業後分配到天津一個學校當老師,「但他很有追夢精神,幾年後就開始創業,而且碩果纍纍。」高福廷說。

  如今,北交大不僅有校訓碑,還有「五之文化牆」用來詮釋校訓,校園裡也常有各種以「知行杯」命名的校園比賽和活動,讓學生一入校就能夠銘記校訓,畢業後又帶入社會中,伴隨和影響其一生。

  廣大北交大學子在工作中也踐行著「知行合一」。如施工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技術難度大,堪稱世界之最的青藏鐵路建設工程中,就有不少北交大師生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3 校訓故事

  清華附小 校訓:立人為本,成志於學

  校訓要在人生中「持續發酵」

  8月15日,正值暑假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園內,兩名學生正在學校博雅樓前的廣場上,追趕著一個紫色橡膠球玩耍。

  「你們知道學校的校訓是什麼嗎?」兩名小朋友同時將手指向了身後博雅樓樓頂的方向,「那上面寫著呢,立人為本,成志於學。」

  「那你們知道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嗎?」「知道,就是要努力學習,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重定校訓教學生如何「成人」

  對小學生來說,「真正的人」這個概念或許還很難理解,但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堅信,這種「似懂非懂」會為學生一生的追求打下基礎。

  12年前,竇桂梅出任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時,便強烈建議更換帶有濃重時代印記的校訓,「團結進取向上之類的」。

  之後,竇桂梅不斷翻閱校史等資料,確定了「立人為本,成志於學」的校訓,「我覺得學生就是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成為一個有志向的人」。

  每周升旗集體背誦校訓

  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清華附小每周升旗都有一個儀式,學生要背誦「立人為本,成志於學」的校訓,之後握拳宣誓稱「我是清華少年,努力成為健康陽光樂學,擁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人。」竇桂梅希望,校訓能夠成為學生人生中持續發酵的精神食糧。

  竇桂梅還記得,3年前高考前一晚,曾有學生晚上11點40分時,出現在了學校門口,「是附小的學生,想在高考前回到輪滑場坐一下。」聽到保安匯報後,學校破例讓這名學生及其父親進了門,「孩子在操場上一句話沒說,坐了四十分鐘覺得可以了,就跟父親回家了。」

  竇桂梅說,遺憾的是,當時保安沒留下這名學生的姓名,其考試結果也無從知曉,「但是他在高考前回到母校平靜心情,就充分說明附小文化對他的影響。」竇桂梅認為,小學校訓應該像巧克力一樣,回味悠長且能提供能量。

  4 校訓故事

  北京八中 校訓:勤奮、進取、和諧、致美

  校訓在教改試點後定格

  北京八中的前身,可追溯至1921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興建的原四存中學。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私立四存中學和北京八中合併為北京市第八中學,1984年被確定為全面教育改革的試點校後,北京市第八中學的校訓也最終定格為「勤奮、進取、和諧、致美」。

  老校訓重視身體力行的能力

  資料顯示,當時四存中學的校訓是「尚實習,尚實學,尚實行」,提倡求實精神,重視學生身體力行的能力。

  1936年全北平市國文會考中,四存中學的學生包攬了前六名,學校曾因此獲得為張學良將軍特贈銀盾一尊,上有題字:「會我以文」。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私立四存中學和北京八中合併為北京市第八中學。1950年8月12日起,朱學任校長時,把解放區「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良傳統帶進了八中,使該校成為北京市第一所對外開放的中學。

  一天182名同學報名參加抗美援朝

  解放初期和五十年代,八中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在抗美援朝時,高中學生踴躍參軍,一天就有182名同學報名。先後有五批學生進入軍事院校。

  學校還組織全校師生用講座等形式走街串巷,宣傳抗美援朝的意義。

  此外,八中師生還節約零用錢捐獻;學生們還曾組成幾十個衛生宣傳小分隊,深入到門頭溝山裡向農民作講究衛生的宣傳。

  1984年開始,北京市第八中學被確定為進行全面教育改革的試點校,並在改革中逐步形成了「著眼於未來,著力於素質」的辦學宗旨,八中的校訓也最終定格為「勤奮、進取、和諧、致美」。(新京報記者 黃穎 許路陽 實習生 黃小雨 李丹)

相關焦點

  • 調查稱校訓有雷同現象:"勤"字成高頻詞冠軍
    記者調查200所學校校訓發現 「勤」獲62票問鼎高頻詞冠軍  文/表 記者陳昕宇、何超  根據一項針對國內256所高校的有趣調查顯示,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  部分有淵源的學校校訓也相同,例如順德一中、順德一中大良學校、順德一中德勝學校、順德一中實驗學校幾所通用「順德一中」品牌的學校。  在佛山範圍內校訓都經常「撞衫」,在全省或者全國範圍來看,校訓相重的情況更嚴重。記者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初,華南理工大學校訓曾為「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在網上搜索竟有66所學校的校訓與之完全相同。
  • 中西方大學校訓之比較與欣賞
    而每一所大學,都有著自己的校訓。校訓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文化內涵、對外形象,也是一所學校珍貴的價值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西方各國大學的校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認識、欣賞和比較不同大學的校訓,從中可以窺見每一所大學的教育理念、價值取向、文化內涵。
  • 我整理了國內100所頂尖中小學的校訓之後,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樣子
    校訓既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原則與目標的反映,也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重要表現。簡言之,校訓就是一所學校要做什麼事,培養什麼樣的人的精神體現。因此在幫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校訓也可以列入我們的參考因素。 突然很好奇,國內中小學的校訓是長什麼樣的?
  • 校訓,打上大學精神的烙印
    這正是校訓簡潔之中的深厚。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校訓都讓人難忘。翻讀中國不同大學的校訓,常常會看到一些眼熟的高頻詞:「創新」「求實」「勤奮」「博學」「團結」自在其中。「大學校訓用語形式的單一化由此可見。」有專家直言。 一項針對國內256所高校的調查顯示,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一些校訓在師生中的認同度降低,感召力不足。
  • 中國著名大學校訓大全
    校訓,並不如「訓令」般嚴肅,而實為一種人文積澱,展現的是大學之氣度。欲對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精神特質有一個簡明概要的認知,過於龐雜的信息往往會令人眼花繚亂,不得其要。品校訓,能夠讀出一所大學的精神內核。
  • 校訓也是擇校的一部分!來看看上海40多所中小學校訓都什麼風格?
    原標題:校訓也是擇校的一部分!來看看上海40多所中小學校訓都什麼風格? 校訓一直被很多學者稱為一所學校的「精氣神」和「育人綱」,很多家長面臨擇校時都會去關注這所學校的校訓是啥?校風又如何?和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相符?
  • 「我最欣賞十大校訓」出爐 中華經典校訓受認可
    本報記者 成梅  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不同的校訓代表了各校風格迥異的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在眾多的大學的校訓中,哪些最受公眾欣賞呢?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校園頻道聯合實施的「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調查(本次調查歷時1個月,共有4672人參與)近日統計完畢。
  • (校訓的故事)求實求真 大氣大為
    資料圖片  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2014級新生王曉瀾還記得來校報到時,在教學樓前赫然映入眼帘的「求實求真,大氣大為」八個鎏金的大字——這就是電子科技大學的校訓。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簡稱「成電」),始建於1956年,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多所高校的電子信息類學科合併創建而成的。  電子科技大學從一開始就肩負著為國防信息化建設和民族電子工業培養、輸送電子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光榮使命,被譽為「電子類院校的排頭兵」和「民族電子工業搖籃」。
  • 700餘幅老照片凝鍊傳承西電「厚德求真礪學篤行」校訓
    核心提示: 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行政辦公樓,師生們就被一幅幅定格了學校發展精彩瞬間的歷史掛像所吸引,忍不住駐足欣賞、仔細品味。 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行政辦公樓,師生們就被一幅幅定格了學校發展精彩瞬間的歷史掛像所吸引,忍不住駐足欣賞、仔細品味。2013年年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確定了包括校訓和校風在內的西電精神相關表述。
  • 2012北京豐臺區實驗學校計劃統一招生208人 豐臺招生201人
    中國教育在線訊 中國教育在線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2012北京豐臺區實驗學校計劃統一招生208人,其中豐臺招生201人。據了解,今年豐臺普通班招生186人,招收擇校生15人。學校代碼:206007學校名稱:豐臺區實驗學校學校網址:www.bjfes.com
  • 高考|中國各大名校的校訓都知道嗎?那它們的英文翻譯又是什麼
    導讀:文章開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校訓是什麼?校訓是每一個學校都要遵循的一句話,所以所有的學校都有著自己的校訓。本期學姐給大家帶來了中國各大名校的校訓和它們對應的英文翻譯,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快來看看有沒有你想去的院校的校訓吧!學姐是內蒙古工業大學的,而我們的校訓則是「博學躬行,尚志明德」。
  • 中科大校長侯建國等談校訓:我的大學,我的校訓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訓短短幾字,卻能反映學校的精神氣質。一句振奮人心的校訓,能讓人激起拼搏的鬥志與挑戰的勇氣;一句文辭雋永的校訓,能給人帶來平靜與安寧,是象牙塔裡的一壺清茶;一句腳踏實地的校訓,教人既要讀懂書本學問,也要鑽研做人的學問、生命的學問。
  • 50所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訓:看一遍激勵一遍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百年名校的訓言,激勵著一代代人走向成功、  1、 清華大學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2、 中國人民大學  實事求是  3、
  •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北京大學校訓
    北京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現名。學校裡缺乏學術研究的空氣,封建復古的陳腐思想泛濫。為改變這種局面,蔡元培號召學生們要去研究高深學問,不要追求做官發財的仕途之路;強調自己的治校方針是:「依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他要以西方國家為榜樣,採用思想自由原則和兼容並包的主義,其主要用意,就是要讓新文化、新思想能夠進入北京大學。
  • 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新生了解學校的時候,校訓往往必不可少。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寄語2020級新生:求實求真,追求卓越(全文)!
    求實求真 追求卓越 ——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致辭吉林大學校長 張 希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吉林大學是一所綜合性重點大學,在理、工、農、醫、人文社科等學科門類都有深厚的底蘊,希望你們能充分利用學校的豐富資源,人文社科的學生要增加一些科學思維,理工科的學生要增加一些人文素養。我們提倡通識教育,它有助於我們建立完備的知識體系,有助於培養我們健全的人格,有助於激發我們創新創造的能力。同學們,大學學習只是你們終身學習的一段特別的時光。
  • 這20所名校校訓原來大有來頭,你都知道嗎?
    它是一所大學過去與現在, 也是所有師生的精神寄託與人生目標, 無數人以它為志,奉獻了一生,自勉了一生,也踐行了一生。 來看看,這些名校的校訓的出處,你都知道嗎? 現在,北大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稱作學校的光榮傳統、「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稱作學校的優良學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稱為學校的學術精神。這些都是北大。 北大沒有校訓。
  • 黎明職業大學上周確立新校訓 盤點校訓背後的故事
    閩南網8月26日訊 上周二,黎明職業大學通過了《關於確定校標、校訓等學校品牌識別系統的建議草案》,將新校訓確定為:正直勤樸,善學強技。  而早在8月初,在新浪微博@央視新聞發起的話題「校訓之光」中,博文中羅列了國內好幾所學校校訓,其中華僑大學的「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校訓也赫然在列,引起了眾多泉州網友驚呼觀望。
  • 求實求真 追求卓越——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
    首先,我代表學校,代表校黨委姜治瑩書記和全體師生員工,向2020級來自五湖四海的10270名本科生、7785名碩士研究生、2026名博士研究生,表示熱烈的歡迎!並藉此機會,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和家長們,致以衷心的感謝!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由公共衛生領域的危機,演變為全球範圍內的重大災難,加速了世界格局的重塑。
  • 中國各大名校校訓(中英雙語)
    Improve Yourself, Carry Forward Stamina, Seek Truth and Develop Innovations   天津大學(創建於1895年):實事求是   Tianjin University (founded in 1895): Seek Truth from Facts   浙江大學(創建於1897年):求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