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北京大學校訓

2020-11-23 中國吉林網

    北京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現名。

    1917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當時正值北洋軍閥政府推行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黑暗時期,當時的北京大學校政極其腐敗,官僚積習很深,不少人以上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對學問研究沒有興趣,讀書就是為了混資歷謀取官位。教員中也有不少是不學無術的,課堂講授敷衍塞責。學校裡缺乏學術研究的空氣,封建復古的陳腐思想泛濫。為改變這種局面,蔡元培號召學生們要去研究高深學問,不要追求做官發財的仕途之路;強調自己的治校方針是:「依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他要以西方國家為榜樣,採用思想自由原則和兼容並包的主義,其主要用意,就是要讓新文化、新思想能夠進入北京大學。因此蔡元培就職後第一次對學生訓話時就說:「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後來,蔡先生又提出了「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兩年後,北大成為中國的精神「聖地」,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也成了北大的校訓。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與 清華大學 、南開大學南遷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初,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匯聚三校菁華,以剛毅堅卓精神,維繫中華教育命脈。抗戰勝利後,北京大學返回故園,於1946年10月正式復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高校於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國家主席江澤民題詞:「發揚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貢獻」。從此,北京大學便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八個大字作為校訓,把「勤奮、嚴謹、求實、創新」作為北京大學精神。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二十所名校校訓
    盤點中國二十所名校校訓 http://gaokao.eol.cn/  來源:  作者:紅網  2011-10-18  字體:大 中 小   盤點中國二十所名校校訓。
  • 名校校徽錄取通知書背後的校訓
    將其作為復旦的校訓,不僅說明復旦師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可與堅守,更說明傳統文化有它歷久彌新的魅力。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江南style即視感  北京的靈魂: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 高考|中國各大名校的校訓都知道嗎?那它們的英文翻譯又是什麼
    導讀:文章開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校訓是什麼?校訓是每一個學校都要遵循的一句話,所以所有的學校都有著自己的校訓。本期學姐給大家帶來了中國各大名校的校訓和它們對應的英文翻譯,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快來看看有沒有你想去的院校的校訓吧!學姐是內蒙古工業大學的,而我們的校訓則是「博學躬行,尚志明德」。
  • 看看校訓校風,復旦教授:社會關懷和天下關懷
    欲知校風,先看校訓名校的校訓值得一看,比如有名的有下面這些高校: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清華大學: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人民大學:實事求是>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廈門大學: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校訓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核心價值理念,想要知道在這所大學讀書的大學生到底怎麼樣,從校訓中其實就能看得出一二。
  • 品讀世界頂尖名校和國內一流大學的校訓,你還敢偷懶嗎?
    不管你曾經有沒有上過這些大學,又或者想過哪怕只有一絲想要報讀這些大學的念頭,此刻的你,請放下手上的工作,深呼一口氣,靜下心來品讀這些高校的校訓,追逐先賢的足跡,領略先賢的智慧,思考人生的未來。——校訓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簡稱「牛津(Oxford)」,位於英國牛津,是一所譽滿世界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與劍橋大學並稱「牛劍」,並且與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同屬「G5超級精英大學」。
  • 中國著名大學校訓大全
    校訓,並不如「訓令」般嚴肅,而實為一種人文積澱,展現的是大學之氣度。欲對一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精神特質有一個簡明概要的認知,過於龐雜的信息往往會令人眼花繚亂,不得其要。品校訓,能夠讀出一所大學的精神內核。
  • 中西方大學校訓之比較與欣賞
    大學的出現,為世界各國培養出了數量千萬的人才、專家、學者,而數量達億萬的人民在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斷推動著世界文明和社會各行業快速向前發展和進步。而每一所大學,都有著自己的校訓。校訓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文化內涵、對外形象,也是一所學校珍貴的價值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 北京大學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作為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為民族的振興和解放、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在這裡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 為什麼八個字的校訓能數十年如一日風靡全國?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南開大學的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南京大學的校訓「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哈工大的校訓「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均是二言八字的魔性標準款此外,四言八字式校訓也是爆款,比如北京大學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同濟大學的「嚴謹、求實、團結、創新」
  • 這20所名校校訓原來大有來頭,你都知道嗎?
    1 北京大學 沒有校訓 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學堂,北大卻沒有校訓,也沒有校歌,這一度使大家頗為迷惑,不過,誰說「沒有校訓」就不是好的校訓呢? 現在,北大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稱作學校的光榮傳統、「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稱作學校的優良學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稱為學校的學術精神。這些都是北大。 北大沒有校訓。
  • 中科大校長侯建國等談校訓:我的大學,我的校訓
    校訓是大學熔爐的精髓所在  侯建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我是1978年考入科大的,當時科大是全國青年學生熱切嚮往的科學殿堂。但在科學春天的大環境下,校園裡充滿了崇尚學術、追求知識、向科學進軍的激情,科大人以首創少年班、研究生院,在高校中建設第一個大科學工程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可以說,創新在科大50多年辦學歷程中無處不在,它已成為科大文化中最為顯著的一個標籤。  不過,創新作為一種外在的表現形態和行為特徵,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有著深刻的內在驅動力。
  • 吉琛佳評《「民主」與「愛國」》︱作為變革與反抗的民族主義
    乃至今日人們仍然使用「戰後思想」這一極為籠統的說法來指代以丸山為代表的戰後左翼進步主義思想系統。然而在《「民主」與「愛國」》的作者,歷史社會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小熊英二看來,到了本書寫作的千禧年前後,輿論界對戰後民主主義的認識正逐漸模糊扭曲。隨著冷戰體制的落幕,日本的戰爭責任問題再次成為國內國際輿論焦點。
  • 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
    「五四」時期蔡元培領導的北京大學的教育改革,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不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建立了一個現代大學的模型,而且並且造就了一批具有科學、民主思想的知識精英,促成了偉大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
  • 科學大師愛國事跡被搬上高校舞臺
    學術的進步,就是在不斷的挑戰和創新中前行的。」《大地之光》是以李四光為原型,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傾情打造的一部原創話劇。話劇以李四光「愛國、求是、擔當、奉獻」的價值追求為靈魂和主線,以其生平事跡為基本素材,選取具有典型意義和矛盾衝突的歷史場(情)景、故事(第四紀冰川科學依據的爭論、尋找鈾礦、石油會戰、地震預測預報),表現了劇中人物在特定歷史情境中的個性和內心活動,充分展現了以李四光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鞠躬盡瘁的崇高品格。
  • 中國各大名校校訓(中英雙語)
    北京大學(創建於1898年):愛國 進步 民主 科學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d in 1898): Patriotism, Advancement, Democracy and Science   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年):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Tsinghua University
  • 外交部在北京大學舉行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宣講會
    外交部在北京大學舉行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宣講會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宣講會,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18未名軍號】北京大學2017級本科生軍訓團結業典禮舉行
    值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之際,北京大學2017級本科生軍訓團正式揚帆起航!軍事訓練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形式,塑造了北大學子愛國進步、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北京大學2017級本科生軍訓將於8月16日至28日在懷柔學生軍訓基地進行,為期13天。在此期間,參訓的北大學子將通過學習軍事技能和國防知識,在體魄的磨練和心智的砥礪中銘記歷史、走向未來。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 「我最欣賞十大校訓」出爐 中華經典校訓受認可
    本報記者 成梅  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不同的校訓代表了各校風格迥異的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在眾多的大學的校訓中,哪些最受公眾欣賞呢?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校園頻道聯合實施的「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調查(本次調查歷時1個月,共有4672人參與)近日統計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