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在《科學》發文揭示鴉片罌粟基因組及嗎啡合成原理—新聞...

2020-12-05 科學網
西安交大在《科學》發文揭示鴉片罌粟基因組及嗎啡合成原理

 

8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團隊、英國約克大學Ian Graham院士團隊、英國Sanger研究所寧澤民研究員合作的學術論文在美國最新一期的《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該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公布鴉片罌粟的高質量全基因組序列,揭示其進化歷史上主要加倍和重排事件,闡明嗎啡類生物鹼、合成基因簇的進化歷史,為進一步開發鴉片罌粟藥用價值和揭示罌粟科乃至早期雙子葉植物進化歷史奠定了重要基礎。

其中,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郭立副教授與楊曉飛講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葉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據了解,該研究成果文章從接收到在線發表僅時隔8天。

人們都知道,罌粟常被稱之為「惡之花」,外表雖明豔動人,卻能滋生癮患。另一方面,它是緩解人類疾病痛苦的良藥。目前,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洞穴中就有罌粟使用痕跡,而傳入中國是在唐朝期間經由大食進貢所致。

據葉凱介紹,破解罌粟基因組是當今科學界亟待破解的世界難題。這是由於罌粟的基因組存在大量(約70%)的重複序列,且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結構變異,使得解析該基因組異常困難。

為此,葉凱團隊以英國本土罌粟植物為對象,利用多種前沿基因組測序技術、複雜數學模型、深度挖掘及分析方法成功破譯罌粟基因組並揭示其進化歷史,首次在國際上完成了罌粟全基因組測序及高質量組裝分析。

  

 

罌粟基因組特徵及主要進化事件

研究顯示,罌粟基因組在距今780萬年發生了一次全基因組加倍事件,在距今至少1.1億年發生基因組片段加倍事件。此外,首次發現罌粟合成止咳那可丁和鎮痛嗎啡類生物鹼的15個基因在11號染色體上形成超級基因簇,該基因簇在根、莖部特異表達且共表達。

正是由於罌粟在進化過程中由於經歷基因組加倍事件和多次基因片段擴增、丟失、融合和重排等,造成了兩種代謝通路基因的聚集和共表達,形成了超級基因簇,從而能夠協同高效合成新的次生代謝物,而罌粟中最具藥效的嗎啡類生物鹼和那可丁成分均屬於罌粟的次生代謝產物。

據相關醫學醫藥專家表示,此次葉凱團隊公布罌粟全基因組序列,破譯罌粟中合成次生代謝產物的奧秘,不僅對開發分子植物育種工具,培育新品種大有裨益,更對工業合成中選擇性提高具有不同藥效的生物鹼產量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我們團隊的研究宗旨與定位即,讓植物滿足醫療所需,使物種造福於人類。」葉凱如此言道。

據介紹,葉凱團隊的罌粟基因組項目研究歷時兩年多,從2015年底開始籌劃設計,2017年6月拿到所有數據,到2018年2月正式完稿,團隊採集數據後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高效地完成了這項極具難度與挑戰的研究分析過程。葉凱團隊快速成功的秘訣在於充分利用國際化科研合作。

多年來,西安交大積極實行開放包容的人才政策,通過一系列引進和培養計劃,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的完整階梯。2016年初,在海外學習工作十二載的葉凱毅然選擇回到祖國,西安交通大學也成立了葉凱教授領銜的第一個青年科學家工作室。

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組建後,在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項目的支持下,以「精準醫療」、「中醫藥」國家戰略發展規劃為指引,積極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開展生物信息學和基因組學的前沿交叉研究,基於大數據處理和模式識別的最新理論,研究包括藥用植物基因組和精準醫療大數據處理的系統化方法,在國際國內基因組項目應用,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成果。

文章信息: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8/08/29/science.aat4096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在《科學》發文揭示鴉片罌粟基因組及嗎啡合成原理
    8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葉凱青年科學家工作室團隊、英國約克大學Ian Graham院士團隊、英國Sanger研究所寧澤民研究員合作的學術論文在美國最新一期的《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該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公布鴉片罌粟的高質量全基因組序列,揭示其進化歷史上主要加倍和重排事件
  • 《科學》+1!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西安交大研究成果在《科學》刊發  發現單晶鐵電氧化物薄膜超彈性行為  北京時間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西安交大劉明教授團隊和丁向東教授團隊合作,對鐵電單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彈性的力學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採用水溶性的Sr3Al2O6作為犧牲層,製備並剝離出大面積的自支撐BaTiO3 (BTO)單晶鐵電薄膜。
  • 中國科學家主導破譯鴉片基因密碼,揭示嗎啡類生物鹼合成奧秘
    西安交通大學青年科學家葉凱認為這事關「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繼承、弘揚中國博大精深的中藥文化」。北京時間8月31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西安交通大學葉凱團隊、英國約克大學伊恩格拉漢姆院士團隊、英國惠康基金桑格研究所寧澤民研究員合作的學術論文 「The opium poppy genome and morphinan production」。
  • 西安交通大學公布了罌粟基因組圖譜!
    2018年8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葉凱研究組聯合英國約克大學Graham研究組在Science發表題為「The opium poppy genome and morphinan production」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首次報告了罌粟基因組草圖,其中包括了2.72 Gb
  • 西安交大在柔性鐵電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明教授課題組、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及閩泰教授課題組合作 BaTiO3/PDMS褶皺結構的表面形貌及壓電響應規律 此研究工作實現了鐵電/壓電褶皺薄膜的可控制備,揭示了褶皺特性對電極化和壓電性能的影響
  • 西安交大在《自然》集中發表6篇論文!最全面的癌症多組學研究...
    由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參與的 6篇論文在《自然》雜誌齊發! 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躋身 國際腫瘤前沿研究第一梯隊! 大寫的贊!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2020-12-0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
  • 交大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衛生、電子科學技術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 植物鑑賞:如何區分鴉片罌粟和觀賞罌粟
    上麵粉色、橙色、白色的花看上去都差不多都是罌粟屬植物但是只有一種是被禁止種植的鴉片罌粟你印象中的罌粟(鴉片罌粟)是…….鴉片罌粟冰島罌粟虞美人 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看下去教你如何區分鴉片罌粟、冰島罌粟、虞美人以後就不需要忌憚這些美麗的花朵或是談罌粟色變啦!主要看葉子!
  •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上海交大瑞金醫院揭示NKTCL的基因組和轉錄組學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8 20:57:43 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趙維蒞、陳賽娟以及黃金豔課題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西安交大又一最新研究成果登頂《科學》!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34;為題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A)刃位錯的反傅立葉變換掃描透射暗場像(IFT-DF-STEM);(B-C)掃描電鏡(SEM)下原位壓縮實驗,揭示了層間滑動與跨層滑移;(D)常見六方結構二維材料的面內楊氏模量;(E)滑移能與解理能;(F)差分電荷密度與(G)晶體軌道哈密頓分布密度(COHP),間接佐證了層間長程作用力的存在。
  • 「西遷精神」升華西安交大
    愛上黃土地 紮根大西北交通大學絕大多數教職工和科研設備遷到西安後,立即在陌生的麥田上重建一流大學,體現了西遷交大人的家國擔當。「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成為了西遷交大人的精神源泉。西安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碑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為新時代的西安交大提出了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領導班子調高標尺,立定志向,臥薪嘗膽、立下誓言、砥礪奮進,充分汲取西遷精神養分,短短三四年西安交大從一度沉寂
  • ...先進院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文 揭示合成生物個體建構原理
    原標題:深圳先進院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刊文 揭示合成生物個體建構原理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小小的細胞蘊藏著無數的生命奧秘,過去100年來,生物學家一直想知道是什麼決定了細胞的大小。
  • 西安交大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別國際學術競賽中獲佳績
    西安交大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別國際學術競賽中獲佳績】近日,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別的國際學術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線上比賽落下帷幕,本次比賽匯報展示採用線上方式,吸引了來自全球的250餘支隊伍參賽。@西安交通大學 參賽團隊XJTU-China繼2018、2019年奪冠後,再一次獲得金獎。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揭示氣候變化對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的影響
    西安交大科研創新又迎好消息!科研人員在西南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成果又雙叒叕刊發國際頂級期刊!贊!1、發表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2、論文題目「過去八千年的古氣候記錄為晚全新世馬達加斯加和馬斯克林群島大型動物滅絕提供氣候背景」(A multimillennial climatic context for the megafaunal extinctions in Madagascar
  • [陝西新聞聯播]西安交大研究人員研發氮雜環化合物新技術
    [陝西新聞聯播]西安交大研究人員研發氮雜環化合物新技術 西安交大研究人員研發氮雜環化合物新技術。
  • 西安交大引領國際陶瓷學前沿發展!
    近日,美國陶瓷學會在線頒發了2020年度國際陶瓷學領域各獎項,西安交通大學李飛、徐卓教授榮獲Ross Coffin Purdy獎。時隔35年,西安交大再次問鼎國際陶瓷之巔!1985年,姚熹院士曾因其在「鈮酸鋰陶瓷的晶粒壓電共振對其介電譜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此獎,西安交通大學35年後再次問鼎國際陶瓷的殊榮,彰顯了西安交大在鐵電壓電材料研究領域的深厚積累和世代傳承。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解析indigo物質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對高效利用板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
  • 西安交大出版社數學135系列答疑資料
    西安交大出版社---------------------------------------------------------------------------- 龔冬保 西安交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