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新聞聯播]西安交大研究人員研發氮雜環化合物新技術

2020-12-03 央視網

[陝西新聞聯播]西安交大研究人員研發氮雜環化合物新技術 西安交大研究人員研發氮雜環化合物新技術。

channelId 1 1 2 fbd95b14bb973de1d490706a0a4e5c44

相關焦點

  • 河南大學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發現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本報訊 日前,河南大學教授江智勇在可見光不對稱有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發展光敏劑與手性膦酸協同催化體系,為手性含氮芳香雜環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
  • 氮雜環化合物實現綠色合成
    1910次閱讀 作者:楊芳 周偉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2年09月26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日前,南京工業大學工程碩士張敬先的論文《水相中銅催化含氮雜環化合物的
  • 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破解
    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其中含有氮原子的環碳骨架是許多醫藥、農藥和功能材料分子的核心組成結構。
  • 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
    11月22日上午,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召開「新基建」與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項目專題工作會議,圍繞雙方此前籤訂的《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共建協議》進行工作部署。中國電信陝西公司總經理助理辛公良一行共10位信息化專家,學校電信學部、網信中心、教務處、實踐教學中心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參會。會議由鄭慶華副校長主持。
  • 南開大學攻克氮雜環化學合成難題
    該校陳弓、何剛團隊首次實現了對具有高「環張力」的苯並氮雜環丁烷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補了含氮雜環分子研究的一項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化學》雜誌發表了介紹該成果的論文。  雜環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組成環狀骨架結構的一類化合物。其中含有氮原子的環碳骨架是許多醫藥、農藥和功能材料分子的核心組成結構。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研發出世界最「亮」白光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研發出世界最「亮」白光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 時間:2021-01-06 19:50:27  來源:西安新聞網
  • 西安交大發明「超臨界水蒸煤」 或破霧霾困局?
    12月25日,在省長胡和平等嘉賓的見證下,西安交大首個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產業化工作正式啟動,產業化後將為節能減霾起到重要作用。
  • 廣州生物院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研究組在疊氮作為胺源合成含氮雜環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有機前沿》(Org. Chem. Front.),發展了一類通過銅媒介的2-苄基吡啶或α-取代苯乙酮衍生物、醛和三甲基矽基疊氮的「一鍋法」反應,合成吡啶並咪唑或三取代咪唑類化合物的新方法。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改變能源環保格局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改變能源環保格局 時間: 2016-12-26 09:22:16 進入論壇 字體設置 大 中 小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日前,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有望實現快速產業化,對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 銅(I)催化的烯丙基含氮芳香雜環的不對稱插烯羥醛型反應
    銅(I)催化的烯丙基含氮芳香雜環的不對稱插烯羥醛型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36:33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的殷亮課題組在銅催化的不對稱插烯羥醛型反應(Vinylogous Aldol-Type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破解體心立方金屬鈮氧脆之謎
    然而,體心立方金屬對微量的碳、氮、氧元素極為敏感,在製備或服役過程中一旦引入少量的碳、氮、氧就會造成顯著的硬化和脆化,但其微觀機理一直是個迷。以金屬鈮為例,它作為一種典型難熔金屬,具有熔點高、熱強性好、密度低(相較於其他難熔金屬)、加工性能好等優點,在高溫環境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被廣泛用作航天運載裝備的火焰噴嘴等關鍵受熱部件。
  • 突破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破解體心立方金屬鈮氧脆之謎
    然而,體心立方金屬對微量的碳、氮、氧元素極為敏感,在製備或服役過程中一旦引入少量的碳、氮、氧就會造成顯著的硬化和脆化,但其微觀機理一直是個迷。以金屬鈮為例,它作為一種典型難熔金屬,具有熔點高、熱強性好、密度低(相較於其他難熔金屬)、加工性能好等優點,在高溫環境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被廣泛用作航天運載裝備的火焰噴嘴等關鍵受熱部件。
  • 暨大團隊建立中藥重要雜環中間體提純關鍵技術
    南方網訊 記者日前從暨南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孫平華教授團隊針對中藥及天然藥物中雜環活性成分的化學結構和電子排布的特性,遵循工業化生產的習慣,利用多學科的交叉結合,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建立了新型藥物重要雜環中間體的提取純化生產技術,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瓶頸和專利壁壘,已成為了藥物雜環研發領域具有一定示範作用的代表性工作
  • M.C.White組《自然》:雜環化合物的選擇性α-C-H鍵氧化甲基化
    Christina White教授研究團隊利用以往設計的Mn催化劑Mn(CF3PDP)(MeCN)2(SbF6)2(1),實現了多種不同氮、氧雜環化合物的α-C(sp3)-H鍵選擇性甲基化。該方法不僅適用於簡單結構的底物,還可用於複雜結構分子的後期修飾。
  • 陝西日報:西安交大參與十四運會競賽組織信息編排
    陝西日報 2020年1月5日(記者 張江舟)題:西安交大參與十四運會競賽組織信息編排2020年 12月31日,十四運會組委會與西安交通大學競賽組織信息編排合作籤約儀式舉行。據介紹,十四運會組委會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是紮實做好十四運會競賽組織信息編排和大型綜合性賽事籌備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環節。該合作將加強技術人才投入,深化體教融合改革;將有效填補國內大型綜合性賽事總日程編排、成績綜合處理的理論空白。西安交通大學體育工作在陝西乃至全國高校中享有較高聲譽。
  •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掛牌!_綜合新聞_唐山...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掛牌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魏偉 通訊員 劉坤)10月29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高新區籤約並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唐山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 西安交大成立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8月28日,第一屆國際電介質中心全體理事會議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美國賓州州立大學L.Eric Cross教授及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介質研究領域的30多知名專家學者參會,大會授牌成立了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掛牌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禹彤 通訊員劉坤)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唐山高新區籤約並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唐山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是高新區在「四個一百」活動中取得的又一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