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2020-11-25 環保在線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日前,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有望實現快速產業化,對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霧霾何時能消停,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如今,隨著西安交通大學(以下簡稱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誕生,霧霾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據了解,西安交大的這項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是由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團隊研發。該技術可以將煤炭化學能直接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的生成和排放,是煤炭能源行業的一項變革性技術。
 

  12月25日,西安交大將該項技術成果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技術,以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產業化投資公司。該公司初期擬籌資10億元,推動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建設運行。
 

  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
 

  12月25日,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
 

  作為一項變革性的技術,「超臨界水蒸煤」與傳統的燃煤發電以及煤氣化發電等技術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
 

  「傳統燃煤發電,包括煤氣化發電,都是把煤放在空氣中,利用火燃燒,跟氧氣產生氧化反應,這就是一個放熱的過程。這種熱能是可以利用的,熱氣流在燃煤鍋爐裡,被鍋爐裡的水吸收,然後再變成水蒸氣,再去推動汽輪機做功。這就是常說的蒸汽輪機發電。」郭烈錦教授說。
 

  郭烈錦還表示,較蒸汽輪機發電利用效率更高的,還有一種叫燃氣輪機發電。但由於該裝置的材料要更加的耐高溫,性能要求更高,所以加工工藝特別難。「這些技術從源頭上來說,都是國外發展起來的。我們只是跟著人家學,儘管我們的產業做得大。」
 

  「氧化反應自然會產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上煤燃燒時揚起的顆粒物質,PM2.5就是這麼來的。」郭教授解釋道,「企業後續要脫硫脫硝除塵,就要安裝除塵裝置。這個成本對於企業來說很高。同時運行這些裝置還得消耗能量。如此一來,總的效率就不高。平均下來就百分之四十幾。」
 

  對於研發的「超臨界水蒸煤」,郭烈錦教授通俗地解釋稱,「我們現在這個技術不用空氣進去,是把煤和水混到一塊,讓它去反應。整個過程不是氧化反應,而是還原反應。」
 

  「傳統的燃燒過程我這個沒有,我燒的是氫氣,得到的是水,所以我的產品是乾乾淨淨的。然後得到高溫高壓的超臨界水蒸氣,同樣可以使汽輪機做功。得到的效率比傳統的要高,又沒有汙染。」
 

  受讓公司擬籌10億推產業化
 

  事實上,西安交大這項「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剛一面世,便引發了行業震動。
 

  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
 

  在25日的成果產業化項目會上,西安交大將該項技術成果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技術以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陝西中核交大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由中核全聯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香港日富投資有限公司和西安北奇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混合所有制技術產業化投資公司。
 

  資料顯示,中核全聯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本為3.5億元,主業為非證券業務的投資管理,是隸屬於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屬的企業。該公司還曾於今年1月份與南方泵業籤署了設立併購基金協議,初期基金規模不超過10億元,用於環保科技產業。
 

  陝西中核交大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當天宣布,將在成立初期籌資10億元進行技術產業化的示範工程,同時力爭在3年內完成項目的建設和運行。
 

  「這項技術國外也有人在做研究,但都是在我們後面。」郭烈錦告訴記者,「他們沒有形成大規模的連續生產裝置,我們的大規模中試裝置,已經連續運行了幾千個小時都沒有問題。現在各種煤化工企業也要產生氫,也要蒸汽,只要更換掉部分單元,就可以使用。」
 

  「所有以煤為原料的工業企業都可以用(這項技術)。」郭教授強調。
 

  原標題:霧霾「殺手」誕生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產業化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發明「超臨界水蒸煤」 或破霧霾困局?
    12月25日,在省長胡和平等嘉賓的見證下,西安交大首個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產業化工作正式啟動,產業化後將為節能減霾起到重要作用。
  • 霧霾「殺手」誕生!「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產業化
    如今,隨著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誕生,霧霾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據記者了解,西安交大的這項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是由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團隊研發。該技術可以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的生成和排放,是煤炭能源行業的一項變革性技術。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邁向產業化
    科技日報西安12月25日電 (記者史俊斌)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25日在西安正式啟動,這對於保障能源戰略安全,加快治汙降霾,改善環境意義深遠。傳統燃煤、煤氣化鍋爐及其發電技術均採用「一把火燒煤」的形式,總能效和煤電轉化率低、汙染嚴重、耗水量大,脫除SOx、NOx、粉塵等和富集CO2的代價高昂。「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它是由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帶領的團隊歷經20年科技攻關的結晶,提出了煤炭在超臨界水中完全吸熱—還原制氫的新氣化原理。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改變能源環保格局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改變能源環保格局 時間: 2016-12-26 09:22:16 進入論壇 字體設置 大 中 小
  • 超臨界水蒸煤:從源頭杜絕燒煤汙染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二十年科技攻關,研發出「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成功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物的生成和排放。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全球領先 破解治汙降霾「燃煤之急」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所帶來效果和意義進行了專業分析和深入解讀報導。「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正是通過獨特的科學原理能完全消除煤炭燃燒後所產生廢水廢氣等汙染物,創新技術引領產業變革,告別了過去「記者採訪了科研人員和投資企業代表,雙方表示後續還會持續增加投入,助推該技術產業化直至市場化,最終逐步消除霧霾重汙染天氣。記者通過簡單樸實的語言將複雜深奧的科學技術有效傳播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老百姓十分關注這項技術對霧霾天氣的治理前景,還有一些產業園區和相關企業看到新聞,通過記者聯繫項目負責人,很想將該技術落地園區和科技成果再次轉化。
  • 西安交通大學:「超臨界水蒸煤」邁向產業化
    本報訊(記者 馮麗)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郭烈錦教授團隊歷經20年研發出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作價1.5億元轉讓給產業化投資公司,成為西安交大首個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該技術有望引領產業變革,告別「一把火燒煤」時代,從根本上解決燃煤利用造成的空氣汙染。
  • 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蒸煤」邁向產業化
    ­  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郭烈錦教授團隊歷經20年研發出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作價1.5億元轉讓給產業化投資公司,成為西安交大首個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該技術有望引領產業變革,告別「一把火燒煤」時代,從根本上解決燃煤利用造成的空氣汙染。
  • 西安交大郭烈錦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2月15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當選。
  • 近日,世界科學院發布新科院士名單,西安交大院士成功入選!
    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和能源科學前沿,持續開展了高溫高壓高熱負荷等危險和複雜結構條件下的多相流的流動安全及傳控、能質傳輸與轉化的理論研究,建立了裝備內部氣液固三種相態不同組合構成的兩相或多相流物理及化學過程的規律和理論,並在裝備及工藝的創新設計中運用深化,探索了超臨界水蒸煤、太陽能光催化多相連續流制氫等能源利用的新途徑,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
  • 郭烈錦:引「超臨界水」 解「燃煤汙染」
    但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不願墨守成規,從高壓水/蒸汽兩相流與傳熱研究開始,到大膽嘗試超臨界水煤氣化制氫,迄今他在多相流熱物理熱化學研究的道路上執著追求了34年。郭烈錦 郭紅松繪/光明圖片  2016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將由郭烈錦領銜攻關的
  •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首個示範項目啟動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持下,2018年2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院士團隊研發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首個熱電聯產示範項目在西安城投集團下屬西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啟動。
  • 西安交大研究超臨界水環境中鎳基合金垢下腐蝕行為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王樹眾教授課題組在鎳基合金的超臨界水環境垢下腐蝕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Under-deposit corrosion of Ni-based alloy 825 and Fe-Ni based alloy 800 in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environment
  • 「西遷精神」升華西安交大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院長單智偉說:「老一輩交大人從無到有的創造,激勵我們新一代交大人從有到強、從強到優,我們要弘揚傳統,艱苦創業,努力爭創世界一流。」在今年1月8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西安交大主持的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守好業、再創業 西遷精神永續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2020-12-0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交大超臨界水氧化設備研發獲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研發出新型難降解高濃度高毒有機廢水處理技術與裝備,攻克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處理高濃度高毒難降解有機廢水在產業化應用時面臨的高壓、堵塞、腐蝕、大型化和穩定性等一系列技術難題,設備的處理能力和性能指標目前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處於較為領先的水平,為重汙染行業中的高濃度高毒難降解廢水處理提供了新型關鍵技術和裝備。
  •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經過高校申報和公示、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等評審流程後,入選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掛牌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禹彤 通訊員劉坤)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唐山空間視覺實驗室在唐山高新區籤約並正式掛牌,這標誌著唐山高新區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合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是高新區在「四個一百」活動中取得的又一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