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重磅!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經過高校申報和公示、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等評審流程後,入選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該技術可從源頭上解決導致霧霾的SOx、NOx等燃煤氣體汙染物和粉塵排放,以超臨界水、H2和CO2組成的混合產物氣可用於制氫、發電、供熱、供蒸汽,工藝上可自然實現CO2富集和資源化利用,可提高發電機組煤電轉化效率至少五個百分點,降低一次投資30%,節水,運行費用更低。第三方論證專家組認為「該技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是可行的,經濟性是合理的」。投資方認為該技術「實現了煤炭能源的高效、潔淨、無汙染利用,必將帶來能源技術的深刻變革,為全球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20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2016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校方將郭烈錦教授提出並經團隊20年研發成功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作價1.5億元、轉讓給產業化投資集團-陝西中核交大公司,這正式啟動了該技術的產業化工作。一年來團隊持續攻關,發展了針對該技術大型工程化聯產的系統集成與匹配方法,解決了產業化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和輔助配套工程技術,完成了熱電聯產、氫熱聯產等兩大類大型工程示範裝置的技術設計,推動產業化投資集團陝西中核交大公司分別聯合西安城投集團、榆林環保集團投資4.2億元和5.0億元開展了熱電、氫熱等兩類聯產系統的首套示範工程的建設工作。

2020「北極星杯」煙氣治理影響力企業評選再度來襲,全程免費,入圍即可獲得北極星站群百萬媒體流量曝光,更有全年宣傳推廣機會!報名企業再創新高,龍頭企業雲集!同期召開第三屆工業煙氣深度治理高峰論壇,更多精彩,點擊了解詳情:

企業評選

|

高峰論壇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首個示範項目啟動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持下,2018年2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院士團隊研發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首個熱電聯產示範項目在西安城投集團下屬西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啟動。
  •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項目產業化工作啟動
    原標題: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項目產業化工作啟動   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舉行「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項目產業化工作啟動及匯報會。省長胡和平,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出席並講話。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2混合工質熱力...
    西安交通大學與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辦公室於2018年3月14日在西安聯合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邁向產業化
    科技日報西安12月25日電 (記者史俊斌)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25日在西安正式啟動,這對於保障能源戰略安全,加快治汙降霾,改善環境意義深遠。傳統燃煤、煤氣化鍋爐及其發電技術均採用「一把火燒煤」的形式,總能效和煤電轉化率低、汙染嚴重、耗水量大,脫除SOx、NOx、粉塵等和富集CO2的代價高昂。「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它是由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帶領的團隊歷經20年科技攻關的結晶,提出了煤炭在超臨界水中完全吸熱—還原制氫的新氣化原理。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全球領先 破解治汙降霾「燃煤之急」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以1.5億元完成科技成果轉化,正式邁向產業化。記者在播發該技術產業化發布會動態時政消息後,第一時間對「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俗稱的「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所帶來效果和意義進行了專業分析和深入解讀報導。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日前,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有望實現快速產業化,對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 郭烈錦:引「超臨界水」 解「燃煤汙染」
    【知識人·強國夢】  引「超臨界水」 解「燃煤汙染」  ——記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  作者:張哲浩 劉昱含  自從煤炭成為能源開始,讓煤在爐膛中高溫氧化燃燒但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不願墨守成規,從高壓水/蒸汽兩相流與傳熱研究開始,到大膽嘗試超臨界水煤氣化制氫,迄今他在多相流熱物理熱化學研究的道路上執著追求了34年。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改變能源環保格局
    那麼能否有一項這樣的技術:既能清潔高效利用煤炭,又不產生諸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PM2.5等汙染物,使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現在,這種願望正在逐步變成現實!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產業化項目正式啟動。
  • 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蒸煤」邁向產業化
    ­  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郭烈錦教授團隊歷經20年研發出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作價1.5億元轉讓給產業化投資公司,成為西安交大首個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該技術有望引領產業變革,告別「一把火燒煤」時代,從根本上解決燃煤利用造成的空氣汙染。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產業化
    如今,隨著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誕生,霧霾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據記者了解,西安交大的這項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是由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團隊研發。該技術可以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的生成和排放,是煤炭能源行業的一項變革性技術。
  • 超臨界水氣化技術:生物質高效高產制氫新方向|MDPI
    因此,高效、環保和廉價的大規模製氫技術是全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生物質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故而生物質制氫技術被認為是如今最有前景的制氫方式。 超臨界水氣化(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SCWG) 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Modell提出的新型制氫技術。
  • 超臨界水反應器實現連續制氫
    據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教授畢繼誠介紹,該反應器利用超臨界水作為低質煤制氫反應介質,採用連續進料方式,將含水率20%~50%的褐煤或泥煤加水配成水煤漿,再加入氧化鈣和氫氧化鉀,在650℃完成水煤氣變換反應,實現褐煤低溫固、液、氣分離。產生的富氫氣體中含75%氫氣,一氧化碳僅為1%,氫氣產量為460毫升/克。
  • 超臨界水蒸煤:從源頭杜絕燒煤汙染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二十年科技攻關,研發出「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成功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物的生成和排放。
  • 西安交大發明「超臨界水蒸煤」 或破霧霾困局?
    12月25日,在省長胡和平等嘉賓的見證下,西安交大首個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產業化工作正式啟動,產業化後將為節能減霾起到重要作用。
  • 西安交通大學:「超臨界水蒸煤」邁向產業化
    本報訊(記者 馮麗)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郭烈錦教授團隊歷經20年研發出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作價1.5億元轉讓給產業化投資公司,成為西安交大首個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該技術有望引領產業變革,告別「一把火燒煤」時代,從根本上解決燃煤利用造成的空氣汙染。
  • ...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2018年度工作推進會在西安召開
    西安交通大學與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辦公室於2018年3月14日在西安聯合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2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2018年度工作推進會。
  • 第三屆中國制氫與先進煤氣化技術研討會2016
    全球現有800多個煉油項目處於積極前期工作階段,將極大增加氫氣需求和制氫技術的市場。在中國,為了解決城市霧霾問題,中國正大力推進清潔油品升級,深度加氫脫硫是重要手段。在東亞天然氣價格高昂的時期,具備成本優勢的煤/石油焦氣化制氫成為中國煉廠制氫的發展趨勢。氣化是煤制氫的核心技術,制氫裝置要求氣化爐高效和穩定運行。
  • 拒絕財團買斷,服務國家建設,陝西這位院士僅一項技術作價1.5億!
    勇戰壓力質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997年組織的一次能源高技術赴美考察中,一項運用超臨界水氣化處理有機汙染物的研究引起了郭烈錦的關注,他敏銳地認識到超臨界水可能是解決燃煤汙染、提高煤炭資源轉化能效的一個關鍵出路。
  • 生物質氣化與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耦合的經濟性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摘要:介紹了生物質氣化與燃煤機組耦合發電技術,並以1臺8t/h生物質氣化爐與350MW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耦合為例,分析了其耦合的經濟性。1生物質氣化與燃煤機組耦合發電技術生物質氣化與大型燃煤機組耦合發電技術是指生物質在循環流化床氣化爐中完成高效氣化,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經過除塵後,以熱燃氣的方法直接送入大型燃煤電站鍋爐,與煤粉進行混燒,利用燃煤機組現有的發電系統實現高效發電。該技術充分利用大型燃煤機組,將生物質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實現生物質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