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霧霾何時能消停,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如今,隨著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誕生,霧霾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據記者了解,西安交大的這項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是由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團隊研發。該技術可以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的生成和排放,是煤炭能源行業的一項變革性技術。
12月25日,西安交大將該項技術成果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技術,以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產業化投資公司。該公司初期擬籌資10億元,推動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建設運行。
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
12月25日,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
作為一項變革性的技術,「超臨界水蒸煤」與傳統的燃煤發電以及煤氣化發電等技術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
「傳統燃煤發電,包括煤氣化發電,都是把煤放在空氣中,利用火燃燒,跟氧氣產生氧化反應,這就是一個放熱的過程。這種熱能是可以利用的,熱氣流在燃煤鍋爐裡,被鍋爐裡的水吸收,然後再變成水蒸氣,再去推動汽輪機做功。這就是常說的蒸汽輪機發電。」郭烈錦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郭烈錦還表示,較蒸汽輪機發電利用效率更高的,還有一種叫燃氣輪機發電。但由於該裝置的材料要更加的耐高溫,性能要求更高,所以加工工藝特別難。「這些技術從源頭上來說,都是國外發展起來的。我們只是跟著人家學,儘管我們的產業做得最大。」
「氧化反應自然會產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上煤燃燒時揚起的顆粒物質,PM2.5就是這麼來的。」郭教授解釋道,「企業後續要脫硫脫硝除塵,就要安裝除塵裝置。這個成本對於企業來說很高。同時運行這些裝置還得消耗能量。如此一來,總的效率就不高。平均下來就百分之四十幾。」
對於研發的「超臨界水蒸煤」,郭烈錦教授通俗地解釋稱,「我們現在這個技術不用空氣進去,是把煤和水混到一塊,讓它去反應。整個過程不是氧化反應,而是還原反應。」
「傳統的燃燒過程我這個沒有,我燒的是氫氣,得到的是水,所以我的產品是乾乾淨淨的。然後得到高溫高壓的超臨界水蒸氣,同樣可以使汽輪機做功。得到的效率比傳統的要高,又沒有汙染。」
受讓公司擬籌10億推產業化
事實上,西安交大這項「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剛一面世,便引發了行業震動。
據記者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
在25日的成果產業化項目會上,西安交大將該項技術成果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技術以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陝西中核交大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記者注意到,該公司是由中核全聯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香港日富投資有限公司和西安北奇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混合所有制技術產業化投資公司。
資料顯示,中核全聯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註冊資本為3.5億元,主業為非證券業務的投資管理,是隸屬於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屬的企業。記者查詢發現,該公司還曾於今年1月份與南方泵業籤署了設立併購基金協議,初期基金規模不超過10億元,用於環保科技產業。
陝西中核交大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當天宣布,將在成立初期籌資10億元進行技術產業化的示範工程,同時力爭在3年內完成項目的建設和運行。
「這項技術國外也有人在做研究,但都是在我們後面。」郭烈錦告訴記者,「他們沒有形成大規模的連續生產裝置,我們的大規模中試裝置,已經連續運行了幾千個小時都沒有問題。現在各種煤化工企業也要產生氫,也要蒸汽,只要更換掉部分單元,就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