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2混合工質熱力...

2020-11-25 科學技術部

    西安交通大學與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辦公室於2018年3月14日在西安聯合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2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2018年度工作推進會。西安交通大學王鐵軍副校長,項目諮詢專家組林宗虎院士、宣益民院士、張興教授、王建錄教授級高工,項目牽頭單位及參與單位科研管理部門代表、課題負責人和骨幹成員,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姚強、張忠孝教授、呂清剛研究員、趙毅教授級高工,以及專項辦相關負責人約5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王鐵軍在講話中感謝專項辦、總體專家組和諮詢專家組對項目工作的支持,並督促項目組要認真完成任務書中的研究內容,達到考核指標要求。項目負責人郭烈錦院士從項目總體思路、研究目標、關鍵科學問題、課題設置與關係、總體技術路線等方面介紹了項目基本情況,報告了項目年度任務與研究計劃、年度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等;五個課題組分別介紹了課題研究進展、存在問題和後續工作計劃。與會專家在認真聽取相關報告基礎上,與項目團隊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就課題之間匹配、熱力循環構建、氣化反應可控、排渣、顆粒物分離及抗氫腐蝕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項目組嚴格按照任務書的要求開展研究,認真梳理項目內容,處理好項目基礎研究成果與示範工程的匹配問題。
    專項辦相關負責人在講話中指出,專項辦通過一年多科技項目管理實踐,積極做好四個轉變:一是把握好角色的轉變,由協助政府、機關到主體管理工作的轉變;二是把握好功能的轉變,由過程管理到全鏈條設計管理的轉變;三是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放手讓項目負責人牽頭負責項目執行,專項辦在項目管理中少管多服務;四是把握能力的轉變,從程序化管理到專業化管理,項目和各課題要有序積極地推進、智慧的管理,解決和克服項目執行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對項目實施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多組織工作交流會,防止問題集中爆發;二是研究內容成果最終須回歸到任務書規定的項目目標中,避免目標分散;三是加強財務管理,項目單位和財務助理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管理項目經費。
    該項目旨在建立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超臨界H2O/CO2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系統的新原理、方法和關鍵技術,完成新型系統及樣機概念設計,系統效率達到50%以上,最終推進技術的規模化工業應用,在實現我國電力行業技術革命的同時,帶動煤化工產業的升級換代。目前,已建成五模塊並聯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小型試驗示範樣機系統,累計運行超過8000小時。此外,該項目研發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入選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本次項目年度工作推進會總結了項目的階段性工作,加強了項目各課題之間的組織協調與有效溝通,明確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和相應對策,提出了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和要求,為項目工作的有序開展和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首個示範項目啟動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持下,2018年2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院士團隊研發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首個熱電聯產示範項目在西安城投集團下屬西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啟動。
  • ...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2018年度工作推進會在西安召開
    西安交通大學與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重點專項辦公室於2018年3月14日在西安聯合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和H2O/CO2混合工質熱力發電多聯產基礎研究」2018年度工作推進會。
  •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經過高校申報和公示、形式審查、學部初評、項目終審等評審流程後,入選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 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項目產業化工作啟動
    原標題: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項目產業化工作啟動   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舉行「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項目產業化工作啟動及匯報會。省長胡和平,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出席並講話。
  • 超臨界水氣化技術:生物質高效高產制氫新方向|MDPI
    超臨界水氣化(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SCWG) 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Modell提出的新型制氫技術。超臨界水 (SCW) 是指溫度和壓力均高於其臨界點 (溫度374.15 ℃,壓力22.12 MPa) 的具有特殊性質的水。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邁向產業化
    科技日報西安12月25日電 (記者史俊斌)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25日在西安正式啟動,這對於保障能源戰略安全,加快治汙降霾,改善環境意義深遠。傳統燃煤、煤氣化鍋爐及其發電技術均採用「一把火燒煤」的形式,總能效和煤電轉化率低、汙染嚴重、耗水量大,脫除SOx、NOx、粉塵等和富集CO2的代價高昂。「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它是由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帶領的團隊歷經20年科技攻關的結晶,提出了煤炭在超臨界水中完全吸熱—還原制氫的新氣化原理。
  • 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蒸煤」邁向產業化
    ­  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郭烈錦教授團隊歷經20年研發出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作價1.5億元轉讓給產業化投資公司,成為西安交大首個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該技術有望引領產業變革,告別「一把火燒煤」時代,從根本上解決燃煤利用造成的空氣汙染。
  • 超臨界水蒸煤:從源頭杜絕燒煤汙染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二十年科技攻關,研發出「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成功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物的生成和排放。
  • 超臨界水反應器實現連續制氫
    據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教授畢繼誠介紹,該反應器利用超臨界水作為低質煤制氫反應介質,採用連續進料方式,將含水率20%~50%的褐煤或泥煤加水配成水煤漿,再加入氧化鈣和氫氧化鉀,在650℃完成水煤氣變換反應,實現褐煤低溫固、液、氣分離。產生的富氫氣體中含75%氫氣,一氧化碳僅為1%,氫氣產量為460毫升/克。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改變能源環保格局
    那麼能否有一項這樣的技術:既能清潔高效利用煤炭,又不產生諸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PM2.5等汙染物,使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現在,這種願望正在逐步變成現實!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產業化項目正式啟動。
  • 郭烈錦:引「超臨界水」 解「燃煤汙染」
    【知識人·強國夢】  引「超臨界水」 解「燃煤汙染」  ——記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  作者:張哲浩 劉昱含  自從煤炭成為能源開始,讓煤在爐膛中高溫氧化燃燒但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不願墨守成規,從高壓水/蒸汽兩相流與傳熱研究開始,到大膽嘗試超臨界水煤氣化制氫,迄今他在多相流熱物理熱化學研究的道路上執著追求了34年。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日前,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有望實現快速產業化,對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 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郭烈錦:瞄準國際科技前沿 服務國家重大...
    2016年底,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個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項目產業化工作正式啟動。這項重大科研成果源自郭烈錦教授率領的團隊20年磨一劍的執著、持續不斷的創新。  回國後,當他提出這個大膽設想時,迎接他的卻是強烈的質疑,畢竟「煤炭通過氧化燃燒釋放出化學能」已經是世界的共識和習慣做法。長期以來,高溫高壓的超臨界水意味著危險並難以把控,是對傳統流體與傳熱實驗科學的挑戰。但他憑藉對超臨界水特性的了解,堅定地開始做煤炭超臨界水氣化的研究。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將產業化
    如今,隨著西安交通大學「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的誕生,霧霾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得到極大的緩解。據記者了解,西安交大的這項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是由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郭烈錦教授團隊研發。該技術可以將煤炭化學能直接高效轉化為氫能,從源頭上根除了硫化物、氮化物等氣體汙染物以及PM2.5等粉塵顆粒的生成和排放,是煤炭能源行業的一項變革性技術。
  • 西安交通大學:「超臨界水蒸煤」邁向產業化
    本報訊(記者 馮麗)記者近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郭烈錦教授團隊歷經20年研發出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系列技術,作價1.5億元轉讓給產業化投資公司,成為西安交大首個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該技術有望引領產業變革,告別「一把火燒煤」時代,從根本上解決燃煤利用造成的空氣汙染。
  • 拒絕財團買斷,服務國家建設,陝西這位院士僅一項技術作價1.5億!
    勇戰壓力質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997年組織的一次能源高技術赴美考察中,一項運用超臨界水氣化處理有機汙染物的研究引起了郭烈錦的關注,他敏銳地認識到超臨界水可能是解決燃煤汙染、提高煤炭資源轉化能效的一個關鍵出路。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MW級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技術」項目...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MW級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技術」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化工大學召開。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逯樂慧、項目及課題負責人和科研骨幹、實施方案論證專家及專項辦代表共50餘人參加會議。  會上,逯樂慧副所長代表項目牽頭單位表示,將從人財物方面給予有力保障,並按相關要求嚴格管理,推進項目順利實施。相關課題承擔單位負責人表示,項目面向可再生能源制氫應用需求,研究意義重大,希望通過與各單位強強聯手、加強溝通合作,產出一流技術成果。
  • 「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全球領先 破解治汙降霾「燃煤之急」
    2016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以1.5億元完成科技成果轉化,正式邁向產業化。記者在播發該技術產業化發布會動態時政消息後,第一時間對「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俗稱的「
  • 超臨界co2流體電機風扇位置
    超臨界co2流體電機風扇位置 ,「12vugqc」   超臨界co2流體,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co2流體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科學院院士郭烈錦 讓天更藍 水更綠
    他是科技部「973」重大項目連續兩期的首席科學家,是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帶頭人,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他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和能源科學前沿,持續開展了高溫高壓高熱負荷等危險、複雜環境和結構條件下多相流的流動安全及傳控、物質傳輸與轉化的理論研究,建立了裝備內部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種相態不同組合構成的兩相或多相流物理及化學過程的規律和理論,探索了超臨界水蒸煤、太陽能光催化多相連續流制氫等能源利用的新途徑,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並應用於工程實際,推動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