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當選。
郭烈錦,1963年10月出生於江西遂川。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熱物理與能源利用學家,我國能源動力多相流及氫能學科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1983年7月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專業,1989年7月獲工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2年7月至今,任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所在國重實驗室連續四次國家評估中均評為優秀。2003年12月-2009年9月,任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長,任期內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本學科評為全國第一。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烈錦院士主要從事能源動力多相流及氫能科學技術研究。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和能源科學前沿,持續開展了高溫高壓高熱負荷等危險和複雜結構條件下的多相流的流動安全及傳控、能質傳輸與轉化的理論研究,建立了裝備內部氣液固三種相態不同組合構成的兩相或多相流物理及化學過程的規律和理論,並在裝備及工藝的創新設計中運用深化,探索了超臨界水蒸煤、太陽能光催化多相連續流制氫等能源利用的新途徑,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並應用於工程實際,推動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和進步。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一等獎5項。榮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等。2017年「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18年2月首個50MW超臨界水蒸煤熱電聯產示範項目正式啟動。
已在NAT COMMUN、NAT ENERGY、CHEM REV、JACS、IJMF、IJHE等多個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SCI核心收錄472篇,先後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5篇。論著SCI引用18830餘次。應邀在大型國際會議做大會報告/特邀報告/邀請報告等60餘次。擔任國際大型學術會議主席聯合主席20餘次。出版專著8部/章節,論文集6部,作為Guest Editor出版國際雜誌專輯6期。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主持起草國家標準3部。
入選2014年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和2014湯森路透全球最有影響力科學思想(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fic Minds:2014)名錄,2015年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5),2018年入選科睿唯安交叉學科(cross-field category)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入選2014英國皇家化學學會Top1%高被引科學家,連續入選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愛思唯爾能源領域中國高被引科學家,入選2016年愛思唯爾「全球能源科學與工程學科高被引學者」。
郭烈錦院士所在的交大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學科,是我國該領域最頂尖學科。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上,2017-2020年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2017年最近一次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交大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學科與清華大學並列全國第一。當年交通大學主體內遷西安時,該學科全部由上海遷往西安,當時名為「動力系」,系主任是著名的朱麟五教授。幾十年間,交大該學科先後有5人當選院士:陳學俊、林宗虎、陶文銓、何雅玲、郭烈錦。
八十年代被胡耀邦指名「破格提拔」的孟慶集教授,也是該學科的翹楚。此前,1979年4月,南京棲霞山化肥廠引進的法國大型設備透平高壓轉子曾連續3次發生葉片斷裂事故。孟慶集講師擔任主談與法國廠家的總工程師技術談判,為國家挽回了660萬法郎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