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歐洲科學院 (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 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秋明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歐洲科學院年會暨新當選院士入會儀式將推遲至2021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舉行。歐洲科學院院長Sierd CLOETINGH院士特向成秋明院士致信祝賀。
成秋明,漢族,1960年生,山西太谷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秋明院士現任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主席、國際地質大會(IGC)理事會聯合主席、國際科學理事會科學規劃委員會(ISC-CSP)首屆委員,曾任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學會(IAMG)主席、加拿大約克大學終身教授。
歐洲科學院是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是歐盟的&34;和法定科學顧問,由歐洲35國的科學部長倡導創立,並由英國皇家學會等代表歐洲最高學術水平的國家科學院共同發起,於1988年成立,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歐洲科學院下設20餘個學部,涵蓋自然科學、科學技術、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領域。歐洲科學院院士主要從歐洲各國科學院院士中選出,代表歐洲科學界最優秀的精英和學術權威;除此之外,少數歐盟國家之外卓越的著名科學家可以當選外籍院士,其佔比小於5%。歐洲科學院院士候選人選拔評審過程規範嚴格,現有近4000名院士,其中包括7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成秋明院士長期從事數學地球科學研究,創立了地質過程奇異性理論、非線性礦產定量預測理論與方法體系,並在我國和全球得到廣泛應用,被評價為&34;,獲得多項國內外重要獎項,如2008年獲國際數學地球科學領域最高獎—克倫賓獎,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積極推動數學地質從傳統的統計地質學為主發展成為一門更具普適性的學科—數學地球科學。
近年來,成秋明院士在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主席的崗位上,圍繞推動傳統地球科學向數據驅動地球科學研究範式轉型,提出了IUGS國際大科學計劃,倡導科學開放和社會共享,促進構建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業學會、行業管理部門、科研單位和大型跨國企業組成的全球合作網絡,提高地球科學在支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球科技體系的作用和貢獻。
成秋明院士作為當前國際地球科學領域活躍的知名科學家,在國際舞臺上表現出重要的學術影響力和卓越領導力,為提升我國在國際地球科學領域的聲譽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34;特聘教授4人, 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34;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 &34;青年學者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22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3人,建有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歡迎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地大(北京)的最新資訊!
素材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