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微纖維,甚至更小的納米纖維,作為可穿戴監測器,可以跟蹤病人的生命體徵。基於超細纖維和納米纖維的技術滿足了醫學界對監測糖尿病、哮喘、肥胖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需求。
這種可穿戴纖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靈活性,可用於測量血壓、心率、睡眠質量、膽固醇水平、氧氣水平和其他生命體徵。由於體積小,它們可以直接塗抹在皮膚上,也可以織入襯衫、襪子、領帶或腕帶等服裝中。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作者Seeram Ramakrishna說,最有前途的納米纖維技術之一,壓電傳感器,它由機械能驅動,可能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可以投入市場,而其他技術可能會在5到8年內才能供公眾使用。
Ramakrishna說,現在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使光纖傳感器更加耐用,以便它們可以重複使用,並為它們提供可靠和便攜的電源。他說,還需要時間來確保這項技術是準確的,其數據可以信賴,可以用於現實世界的病人監測。
論文標題為《Micro/nano fiber-based non-invasive devices for health monitoring dia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