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業大學:聚乳酸/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穿戴式傳感器

2020-12-05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通過靜電紡絲製備具有各種石墨烯含量的PLLA /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進行生物電子皮膚的性能測試和應用探索

成果簡介

有機壓電膜作為柔性和可穿戴壓力傳感器是製造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本文,天津工業大學張興祥教授團隊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PolylLactic Acid/Graphene Electrospun Composite Nanofibers for Wearable Sensors」的論文,研究通過靜電紡絲製造聚乳酸(PLLA)/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PLLA /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相對結晶度從9%增加到30%。與樣品K0(d 14 = 0.42 pC N -1)相比,樣品K0.1 的d 14值(d 14 = 9.02 pC N -1)增加了2048%。

使用PLLA /石墨烯電紡納米纖維墊,聚酯纖維和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製成壓電生物電子皮膚。最大開路電壓(Voc)和可穿戴式傳感器的短路電流(I sc)為184.6 V和10.8μA。通過觸摸生物電子皮膚產生的響應可以轉換為數位訊號。壓電生物電子皮膚用於監測人體的脈搏。根據結果,計算出76次搏動min -1,這與正常人的心率間隔(60-100次搏動min -1)相符。石墨烯的添加會影響纖維直徑,熱穩定性,相對結晶度以及沿纖維軸向的壓電性能(d 14)。這種小而靈活的傳感器可以實現很高的靈敏度,可以用於生理和保健監視語音識別。

圖文導讀

方案1、壓電生物電子皮膚的製造和應用說明插圖。

圖1、a)微型-石墨烯片,b)將PLLA的照片/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墊,c)中的石墨烯片的代表性TEM微圖像,d)的石墨烯片的小橫向尺寸的代表性TEM微圖像,E)數字的拉曼光譜分散液的照片,f)吸光度的差異。

圖2、電紡PLLA納米纖維和PLLA /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的SEM圖像

圖3、電紡PLLA納米纖維和PLLA /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的壓電常數

圖4、a)由PLLA /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墊製成的壓電生物電子皮膚的數字照片,對人的手指具有柔韌性;b)吉時利6517B系統靜電計的照片。

圖5.a)肘部屈曲和膝蓋屈曲演示,b)人腕脈搏監測和心率測試以及c)語音識別。

小結

通過簡便的靜電紡絲工藝製備了PLLA /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石墨烯的添加沒有改變PLLA的特徵性官能團。該小型柔性傳感器可以實現高靈敏度,可以用於生理和健康監護及語音識別。

文獻:

相關焦點

  • 電紡快報:J. Mater. Chem. A期刊近期電紡纖維進展精選
    以二氯甲烷和乙醇為混合紡絲溶劑,通過電紡聚(D-lactide,PDLA)/聚(l-乳酸)(PLLA)/碳量子點(CQDs)製備了直徑均勻、表面光滑的多功能柔性納米纖維。高壓電紡絲增強了立體絡合聚乳酸晶體的取向和形成,同時顯著抑制了三元複合納米纖維中同晶的生長。該研究所製備的生態友好型生物納米纖維可用於瞬態電子和植入式醫療設備中,如自供電的生物傳感器、生物壓電納米發電機等,實現生態位的多樣化應用。
  • 電紡纖維在生物傳感器方面的研究進展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使用生物元素來識別環境中的目標,並發出可處理成可用讀數信號的分析裝置。電紡纖維的高表面積使其可用於將生物元素暴露於環境中以進行更靈敏的檢測。將生物元素負載到電紡纖維上,包覆技術都有其優缺點。除了作為生物元素的載體之外,電紡纖維還可以用作提高生物傳感器性能的組分。
  • 青島大學《Nature Commun》一種高性能可穿戴應變傳感器
    以柔性材料為基礎,結合微納米加工與集成技術,設計製造可實現邏輯放大、濾波、數據存儲、信號反相、數字運算、傳感等功能的新一代柔性電子元器件,是信息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柔性功能材料所具有的光、電、磁、熱、力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使得柔性電子器件可被廣泛用於柔性顯示、數據加密、可穿戴感知等智能化電子系統。
  • 科普|生物基化學纖維之聚乳酸纖維(一)
    常用的聚乳酸纖維可以分為聚乳酸長絲、聚乳酸短纖維及聚乳酸複合纖維等3類。 1、聚乳酸長絲 聚乳酸長絲是由多根長單絲經過拉伸、加捻或者變形工序形成的纖維集合體。其生產採用單錠生產方式,一根絲條包含幾十根單絲,可以紡製成差別化聚乳酸纖維。
  • 電紡PVA/TiC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電容式溼度傳感
    :電紡PVA/TiC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電容式溼度傳感DOI:10.1016/j.microc.2020.104974在本工作中,通過將TiC 納米粒子添加到聚乙烯醇基體中,隨後採用最具成本效益的靜電紡絲技術,製備了基於聚合物PVA/TiC納米纖維的高性能電容式溼度傳感器。
  •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和中國的五所大學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可伸縮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該傳感器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組成的團隊開發,據說結合了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 21世紀的新材料——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進展
    ,通過將石墨烯納米粒子引入到聚合物纖維基體中,可以開發石墨烯/聚合物基複合纖維。1)山東濟南聖泉集團與黑龍江大學將石墨烯與玉米芯纖維複合加工出一種功能纖維,具有防紫外線、抗菌、抑菌等特性,適合服裝、車輛內裝飾、醫療器材、過濾等用途。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將二維石墨烯納米片加入到PVDF材料中,可以提高其表面電位和電荷捕獲能力,從而顯著提高TENGs的總轉移電荷密度。與純PVDF相比,基於PVDF/G複合薄膜的TENGs具有優異的摩擦電性能。石墨烯納米片的摻入和納米纖維微觀結構的協同作用促進了高結晶β相PVDF的形成,提高了其摩擦電性能;另外,PVDF中的石墨烯納米片也可以作為電荷俘獲位點,有利於提高摩擦電荷密度,進一步提高TENGs的摩擦電輸出。
  • 綜述: 基於纖維/織物的壓電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用於...
    在導電材料和其他功能材料之間主要有四種類型的複合結構:內嵌式(I)、外包覆式(II)、均勻共混式(III)和螺旋包埋式(IV)。圖三、基於織物的PENGs的工作機理(a)壓電電荷產生過程的示意圖;(b)典型的開路電壓(Voc)和短路電流(Isc)與時間曲線,其中四個部分對應於(a)中的四個運動過程。
  • 氧化石墨烯增強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紗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力學性能研究
    :熱拉伸氧化石墨烯增強聚丙烯腈納米纖維紗的微觀結構演變及力學性能研究DOI: 10.1002/pat.4918為了揭示氧化石墨烯(GO)在聚合物納米纖維紗線中的增強作用,電紡了具有不同GO含量(0.1-0.5wt%)的聚丙烯腈(PAN)/GO納米纖維。通過在乾燥條件下熱拉伸紗線,可增強PAN鏈和GO在納米纖維中的排列。
  • Sci:電紡聚合物生物材料
    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的納米纖維具有極高的表面積比、複雜的多孔結構和良好的孔互連性,並且纖維形態多樣。這些顯著的特性賦予電紡基質廣泛的理想性能以滿足先進生物醫學應用的要求,如藥物載送、組織工程支架、傷口癒合、傳感器、增強、吸聲和過濾等。與其他形態相比,由微/納米纖維組成的電紡基質具有極高的比表面積,可以與細胞相互作用,是細胞粘附和增殖的理想材料。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程寰宇/美國東北大學祝紅麗:基於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高靈敏柔性氣體傳感器
    柔性傳感器以及可穿戴式設備已經成為了近期的研究熱點,生物電信號、溫度、以及汗液傳感器已經被研究人員廣泛研究。而與柔性可穿戴氣體傳感器相關的研究還較少,主要的阻礙包含氣敏材料對工作溫度的要求,氣體響應信號與應變產生噪音的剝離,以及對氣體檢測的快速響應與恢復。目前大部分電阻式氣體傳感器的工作溫度較高,能耗較大,且製備的工藝較複雜。
  • 電紡木質素基碳微纖維和納米纖維的前體、性質和應用綜述
    碳納米纖維(CNFs)是碳的一維形式,其直徑在亞微米和納米範圍內,在能量存儲、催化和吸附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木質素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用於生產CNFs的低成本、可生物再生前體。本綜述全面介紹了通過靜電紡絲技術由木質素製備碳納米纖維的最新技術。本文首先介紹了木質素的特性,CNFs的結構和應用,尤其是儲能方面的應用,以及對靜電紡絲法的描述。
  • 澄清新型纖維的真相(五)— 聚乳酸纖維
    究其本源可以了解到,這種「玉米纖維」指代的是聚乳酸纖維。往深處探究,這種指代關係或許基於幾種緣由,一是聚乳酸纖維的生產原料乳酸可由玉米澱粉製得,由表及裡,索性就叫了「玉米纖維」;二是出於市場宣傳的考慮,為迎合消費者對生態環保生活的追求,將這種可生物降解並能由可再生原料製造的纖維叫做「玉米纖維」。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然而,還是有不少人懷疑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可行性和實用性。之後,筆者在《可穿戴設備通過人體運動供電,可行嗎?》文章中,介紹了韓國三星綜合技術研究院的一項最研究。該研究證明:摩擦電納米發電機能夠滿足小型可穿戴設備和可攜式電子設備的能耗需求。
  • Nature:可穿戴式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環境光監測健康狀況
    塗有納米顆粒的石墨烯已被用於製造可穿戴的光傳感器,該傳感器可測量穿過組織的環境光中的人體脈搏和血氧水平,從而為健康監護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平臺。可穿戴技術的普及已經大大增加,到2022年,美國市場預計將達到數百億美元(請參閱go.nature.com/33tcein)。
  • 皮膚貼片式微生物納米纖維素可穿戴式電化學傳感器汗液分析
    巴西聖保羅大學(USP)的研究人員與阿拉拉誇拉的聖保羅州立大學(UNESP)的同事,阿拉拉誇拉大學的同事在巴西共同創造了一種印在微生物納米纖維素(一種天然聚合物)上的可穿戴傳感器。 (UNIARA),坎皮納斯大學(UNICAMP)和巴西國家納米技術實驗室(LNNano)。皮膚粘附傳感器是印刷在塑料表面上的常規傳感器的改進替代品。它可用於無創檢測和監測汗液中存在的體液。
  • 聚乳酸纖維是什麼 聚乳酸纖維應用
    聚乳酸纖維是什麼 聚乳酸纖維應用 2018-07-27 10:51:27 來源:全球紡織網 聚乳酸纖維是什麼?
  • 青島大學《Carbon》:木質素在碳納米纖維上原位生長石墨烯
    本文要點:通過使用紙漿廢料中富含地球的木質素在碳纖維上原位生長石墨烯結構而不添加任何催化劑。通過碳化策略,碳纖維上的CaS納米粒子由LS形成,可以用作石墨烯生長的催化劑。所獲得的柔性石墨烯/碳納米纖維具有高電導率和出色的電化學性能,可作為Li–S電池中硫陰極的支架。
  • 青島大學《Carbon》:木質素在碳納米纖維上原位生長石墨烯
    本文要點: 通過使用紙漿廢料中富含地球的木質素在碳纖維上原位生長石墨烯結構而不添加任何催化劑。 通過碳化策略,碳纖維上的CaS納米粒子由LS形成,可以用作石墨烯生長的催化劑。